在我們的日常裡,總是會有一些心情會不小心脫軌了,有時候看世界的眼光會稍稍失焦、有時候面對自己的心會微微失衡。
沒關係,放下手邊的事兒,放鬆一下,聽聽【心裡有軌】,跟著我們一起用輕鬆、簡單又實用的方法,把身心安放在通往平安、健康、快樂、幸福的軌道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法脈傳承: 菩提達摩─慧可禪師─僧璨禪師─雙峯道信─東山弘忍─六祖惠能—青原行思—石頭希遷—藥山惟儼—道吾宗智—石霜慶諸 上一集節目中,分享了夾山善會禪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之間有趣的問答。透過幾個公案故事,也看到了夾山善會禪師,對於學生的指導是多麼地用心,循循善誘。在這一集節目裡,要繼續分享夾山善會禪師與弟子的對話。 這次除了他門下的學生之外,還來了洞山良价禪師的弟子,和一位名叫虎頭招的僧人。還記得,我們在講香嚴上樹的故事的時候,這位虎頭招曾經出場過哦!就是那位不回答師父問題,反而問「樹上即不問,未上樹時請和尚道」的聰慧弟子。這次他來到夾山善會禪師的道場,又會與夾山和尚激盪出什麼禪機來…… ※ 主持人:常正法師、演行法師 ※ 小劇場演員表:呂宗穎(飾夾山善會)、DORE(飾甲僧)、王代乾(飾虎頭招)、黃興育(飾乙僧) ※ 節目內容: ● 為何夾山善會禪師會說「我二十年住此山。未曾舉著宗門中事。」? ● 為何僧人要掀禪床?「掀禪床」有何特殊的寓意? ● 為何夾山善會禪師要僧人「打殺老僧」?用意為何? ● 夾山善會禪師問虎頭招「曾到石霜麼」?虎頭招回答「要路經過,爭得不到」是否有別的用意? ● 「師曰。作麼生是毬子。曰。跳不出。師曰。作麼生是毬杖。曰。沒手足。」這段對話似乎是雞同鴨講,他們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 第二天,夾山善會禪師說了「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 夾山善會禪師問「虧著上座甚麼處」?為何虎頭招要舉起他的拳頭? ● 為何夾山善會禪師會說「若是門庭布列。山僧不如他。若據入理之談。也較山僧一級地」? ● 為何夾山善會禪師會說這洞山來的僧人「軌持千里鈔。林下道人悲」?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 ※ 語錄出處:《五燈會元》卷五 上堂。我二十年住此山。未曾舉著宗門中事。有僧問。承和尚有言。二十年住此山。未曾舉著宗門中事。是否。師曰。是。僧便掀倒禪牀。師休去。至明日普請。掘一坑。令侍者請昨日僧至。曰。老僧二十年說無義語。今日請上座打殺老僧。埋向坑裡。便請。便請。若不打殺老僧。上座自著打殺。埋在坑中始得。其僧歸堂。束裝潛去。 虎頭上座參。師問。甚處來。曰。湖南來。師曰。曾到石霜麼。曰。要路經過。爭得不到。師曰。聞石霜有毬子話。是否。曰。和尚也須急著眼始得。師曰。作麼生是毬子。曰。跳不出。師曰。作麼生是毬杖。曰。沒手足。師曰。且去。老僧未與闍黎相見。明日陞座。師曰。昨日新到在麼。頭出應諾。師曰。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頭曰。今日雖問。要且不是。師曰。片月難明。非關天地。頭曰。莫𡱰沸。便作掀禪牀勢。師曰。且緩緩。虧著上座甚麼處。頭竪起拳曰。目前還著得這箇麼。師曰。作家。作家。頭又作掀禪牀勢。師曰。大眾看這一員戰將。若是門庭布列。山僧不如他。若據入理之談。也較山僧一級地。 師問僧。甚麼處來。曰。洞山來。師曰。洞山有何言句示徒。曰。尋常教學人三路學。師曰。何者三路。曰。玄路.鳥道.展手。師曰。實有此語否。曰。實有。師曰。軌持千里鈔。林下道人悲。師再闡玄樞。迨于一紀。 ※《禪,不纏》單元從第68集節目開始播出「禪宗故事系列」,帶大家穿越時空,走入禪宗的歷史,認識歷代的祖師,聽聽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智慧…… 聽《禪,不纏》單元所有節目 https://reurl.cc/Y8LRDX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ddm.org.tw/ 法鼓山禪修資訊 https://chan.ddm.org.tw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部份人應該都有參加同學會的經驗吧!在學校畢了業、各奔前程,多年以後,同學再相聚,每個人在社會上的表現總是不盡相同,看著事業有成的同學,或許內心會不由得生起了比較的心理,比不過的往往就會情緒低落。 在這一集節目中,聖嚴法師以兩位小學同學, 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卻有截然不同命運的故事,提到「各人有各人的福報,各人有各人的因緣」,能夠飛黃騰達、平步青雲很好,如果一生之中都沒有什麼成就,只要能活得心安理得也很好。 所以在工作中能夠陞官很好,陞不起來也很好,不需要和別人比較,人比人一定是不公平的,只會氣死人。 聲音/高郁華 ※《聖嚴法師自在語》講台語嘛吔通哦!歡迎同步收聽台語版 ※ 《聖嚴法師自在語》單元國語版 https://www.ddm.org.tw/xmnews?xsmsid=0L207419114119814182&qcat=0L221596378719598745#PageListContainer ※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ddm.org.tw/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大部份人應該都有參加同學會的經驗吧!在學校畢了業、各奔前程,多年以後,同學再相聚,每個人在社會上的表現總是不盡相同,看著事業有成的同學,或許內心會不由得生起了比較的心理,比不過的往往就會情緒低落。 在這一集節目中,聖嚴法師以兩位小學同學, 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卻有截然不同命運的故事,提到「各人有各人的福報,各人有各人的因緣」,能夠飛黃騰達、平步青雲很好,如果一生之中都沒有什麼成就,只要能活得心安理得也很好。 所以在工作中能夠陞官很好,陞不起來也很好,不需要和別人比較,人比人一定是不公平的,只會氣死人。 聲音/陳品文 ※《聖嚴法師自在語》聽嘸台語也沒關係!歡迎同步收聽國語版 https://sndn.link/DDM/R5ozHI ※ 《聖嚴法師自在語》單元台語版 https://www.ddm.org.tw/xmnews?xsmsid=0L207419114119814182&qcat=0M132555393739788126#PageListContainer ※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ddm.org.tw/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既然萬事萬物皆有連結,為何仍會感到「孤獨」?根據人類的生物演化過程,其因果關係究竟為何? 1. 「孤獨」不僅是一種情緒,更是一種社會需求;只要是有利於生存,就會讓它發生。 2.何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巔峰心態》一書中提到的安全、連結、自尊、探索、愛與目的,究竟是什麼? 3.如何以華嚴六相(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與壞相)的角度,看待孤獨? 4.快樂與痛苦的感受源於自我的內心,而非外界環境所造成。如果能夠覺察並理解這些身心反應,就能掌握快樂與痛苦的關鍵。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法脈傳承: 菩提達摩─慧可禪師─僧璨禪師─雙峯道信─東山弘忍─六祖惠能—青原行思—石頭希遷—藥山惟儼—道吾宗智—石霜慶諸 上個星期在節目中介紹了夾山善會禪師的生平,也知道他的老師船子德誠禪師交待他要遠離世俗、不求名利,過著隱居世外的生活。可是,還是有很多學生來找他,讓他居住的夾山,一時聲名遠播,自然就形成了一處弘化的道場。 既然,夾山善會禪師有這麼多學生來向他學習禪法,那麼他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問答想必也是相當精彩的。在這一集節目中,就和大家分享幾則夾山善會禪師與弟子之間的故事…… ※ 主持人:常正法師、演行法師 ※ 小劇場演員表:王代乾(飾夾山善會)、DORE(飾小師)、吳嘉成(飾甲僧)、黃興育(飾乙僧)、小胖(飾丙僧)、小編(飾侍者)、呂宗穎(飾西川座主) ※ 節目內容: ● 第一個故裡的小師抱怨師父沒有早讓他知道師父已是開悟之人,為何夾山禪師回他「汝蒸飯吾著火。汝行益吾展鉢。什麼處是孤負汝處。」就讓小師有了悟處? ● 第二個故事,為何弟子問「如何是夾山境」?夾山禪師回「猿抱子歸青嶂裏。鳥銜華落碧巖前。」《景德傳燈錄》的作者會說「師再闢玄樞逮于一紀」? ● 第三個故事裡,夾山禪師的偈子「明明無悟法。悟法却迷人。長舒兩脚睡。無偽亦無真。」是什麼意思? ● 第四個故事中,弟子問「如何是寂默中事」,禪師回「寢殿無人」是什麼意思? ● 座主問「禪門中事如何」?禪師回「老僧秖解變生為熟」是什麼意思? ※ 語錄出處:《景德傳燈錄》卷十五 師有小師隨侍日久。師住後遣令行脚。游歷禪肆無所用心。聞師聚眾道播他室。迴歸省覲而問曰。和尚有如是奇特事。何不早向某甲說。師曰。汝蒸飯吾著火。汝行益吾展鉢。什麼處是孤負汝處。小師從此悟入。 問如何是夾山境。師曰。猿抱子歸青嶂裏。鳥銜華落碧巖前。師再闢玄樞逮于一紀。 ※ 語錄出處:《五燈會元》卷五 僧問。從上立祖意教意。和尚為甚麼却言無。師曰。三年不喫飯。目前無饑人。曰。既是無饑人。某甲為甚麼不悟。師曰。秖為悟迷却闍黎。復示偈曰。明明無悟法。悟法却迷人。長舒兩脚睡。無偽亦無真。 問。如何是寂默中事。師曰。寢殿無人。師喫茶了。自烹一椀。過與侍者。者擬接。師乃縮手。曰。是甚麼。者無對。座主問。若是教意。某甲即不疑。秖如禪門中事如何。師曰。老僧秖解變生為熟。 ※《禪,不纏》單元從第68集節目開始播出「禪宗故事系列」,帶大家穿越時空,走入禪宗的歷史,認識歷代的祖師,聽聽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智慧…… 聽《禪,不纏》單元所有節目 https://reurl.cc/Y8LRDX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ddm.org.tw/ 法鼓山禪修資訊 https://chan.ddm.org.tw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