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裡,總是會有一些心情會不小心脫軌了,有時候看世界的眼光會稍稍失焦、有時候面對自己的心會微微失衡。
沒關係,放下手邊的事兒,放鬆一下,聽聽【心裡有軌】,跟著我們一起用輕鬆、簡單又實用的方法,把身心安放在通往平安、健康、快樂、幸福的軌道上。
每個人都有情緒,有的人總是能夠恰如其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的人卻老是讓自己情緒的火山時時爆發。究竟,要如何才能做好情緒管理呢?在這一集節目中,法師透過一位常壓抑自我情緒的教授的故事,告訴我們情緒穩定並不等於壓抑情緒,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化解負面的情緒。法師也教大家不生氣的方法,以及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起伏,體驗呼吸、感覺呼吸,來平復高漲的情緒。面對生活緊繃的我們,不妨經常練習,讓自己常保身心平安。。聲音/高郁華※《聖嚴法師自在語》講台語嘛吔通哦!歡迎同步收聽台語版 https://sndn.link/DDM/atFlD8
每個人都有情緒,有的人總是能夠恰如其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的人卻老是讓自己情緒的火山時時爆發。究竟,要如何才能做好情緒管理呢?在這一集節目中,法師透過一位常壓抑自我情緒的教授的故事,告訴我們情緒穩定並不等於壓抑情緒,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化解負面的情緒。法師也教大家不生氣的方法,以及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起伏,體驗呼吸、感覺呼吸,來平復高漲的情緒。面對生活緊繃的我們,不妨經常練習,讓自己常保身心平安。聲音/陳品文※《聖嚴法師自在語》聽嘸台語也沒關係!歡迎同步收聽國語版 https://sndn.link/DDM/1C5L40
甚麼樣的因緣能成就一位法師決定出家?1.古德說:「修行要帶三分病。」何謂「修行」?須從何著手,才能開發自我的覺察力?2.為何透過隨眾作息能夠放下自我,捨棄個人的想要、不想要?主持人:蔡旻霓(咪咪)受訪人:常啟法師更多法鼓山播客節目--https://www.ddm.org.tw/xmnews?xsmsid=0L207419114119814182法鼓山全球資訊網—「聯絡我們」https://www.ddm.org.tw/xccontactus?xsmsid=0K332358386251547168
法脈傳承:菩提達摩—神光慧可—僧璨—雙峰道信—東山弘忍—嵩嶽慧安在上一集節目中,曾經提到南嶽懷讓曾經在慧安禪師駐錫於少林寺的時候,前往拜會,向禪師請法。這一集節目裡,我們將透過【禪宗故事小劇場】來瞭解當時發生了什麼事?讓懷讓禪師做不成慧安的弟子,反而成為了六祖惠能的弟子,成就了禪宗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主持人:常正法師、演捨法師※小劇場演員表:呂宗穎(飾慧安)、簡小詠(飾坦然)、Dore(飾懷讓)※節目內容:●坦然、懷讓兩位禪師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為何慧安禪師回答「何不問自己意?」●慧安禪師用眨眼來回答兩位禪師問什麼是「密作用」,為什麼坦然禪師一看就懂?它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何懷讓禪師不解慧安禪師的回應,日後卻成為中國禪宗史上重要的禪師?●一般人總是向外求,卻少向內探索自身的本性。究竟平時該如何練習覺察自己?◎景德傳燈錄 卷四:有坦然、懷讓二人來參,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何不問自己意?」曰︰「如何是自己意?」師曰︰「當觀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師以目開合示之。然言下知歸,更不他適。讓機緣不逗,辭往曹溪。※《禪,不纏》單元從第68集節目開始播出「禪宗故事系列」,帶大家穿越時空,走入禪宗的歷史,認識歷代的祖師,聽聽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智慧……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ddm.org.tw/法鼓山禪修資訊 https://chan.ddm.org.tw聯絡我們 https://www.ddm.org.tw/xccontactus?xsmsid=0K332358386251547168
老一輩的人在形容夫妻之間的關係,常會說:尫仔某就是相欠債。夫妻真的是互相欠債的關係嗎?其實,只要彼此調整自己的觀念、試著為對方著想,學習包容彼此,夫妻也可以是融洽又美好的倫理關係。在這一集節目中,聖嚴法師分享了一對婚前恩愛萬分,婚後卻衝突不斷的夫妻的故事。法師告訴我們「內心煩惱衝突的感受,很多人都有經驗,大多是由於無法控制自己,明明不願想的事情,偏偏想個不停;不願做的事,心裡又放不下,左思右想,還是做了。這是理性和感性、前念與後念的衝突。」如果遇到問題和衝突,法師建議最好不要輕言離婚,可以再耐心試試看,先調整自己的觀點、作法和想法,試著為對方著想,對方如果也因為你的改變而受到影響,那麼問題、衝突便有可能迎刃而解。聲音/高郁華※《聖嚴法師自在語》講台語嘛吔通哦!歡迎同步收聽台語版 https://sndn.link/DDM/NhEsv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