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有軌
我們經常在各種國際賽事之後,看見媒體訪問獲獎的選手時,當記者問到如何得到這次的好成績?有許多選手的回答是「平常心」。那麼,什麼是「平常心」?那應該就是在比賽的過程中,盡心盡力,而不存得失心和執著心來面對比賽。 在這一集節目中,聖嚴法師以考試來作比喻,指出考試的時候不要緊張,應該要放鬆心情。會考試的人,一定不會患得患失,考得上最好,考不上也沒關係;考上第一志願固然很好,考到最後一個志願也沒什麼不好。人生如夢、如戲,要把它當作假的看,之後,再把它當真的做。以這樣的心態好好的準備考試,就會減輕心理的壓力,而且考得會比緊張狀態所得的成績要高。 聲音/高郁華 ※《聖嚴法師自在語》講台語嘛吔通哦!歡迎同步收聽台語版 https://sndn.link/DDM/aGuDQA ※ 《聖嚴法師自在語》單元國語版 https://www.ddm.org.tw/xmnews?xsmsid=0L207419114119814182&qcat=0L221596378719598745#PageListContainer ※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ddm.org.tw/
我們經常在各種國際賽事之後,看見媒體訪問獲獎的選手時,當記者問到如何得到這次的好成績?有許多選手的回答是「平常心」。那麼,什麼是「平常心」?那應該就是在比賽的過程中,盡心盡力,而不存得失心和執著心來面對比賽。 在這一集節目中,聖嚴法師以考試來作比喻,指出考試的時候不要緊張,應該要放鬆心情。會考試的人,一定不會患得患失,考得上最好,考不上也沒關係;考上第一志願固然很好,考到最後一個志願也沒什麼不好。人生如夢、如戲,要把它當作假的看,之後,再把它當真的做。以這樣的心態好好的準備考試,就會減輕心理的壓力,而且考得會比緊張狀態所得的成績要高。 聲音/陳品文 ※《聖嚴法師自在語》聽嘸台語也沒關係!歡迎同步收聽國語版 https://sndn.link/DDM/aGuDQA ※ 《聖嚴法師自在語》單元台語版 https://www.ddm.org.tw/xmnews?xsmsid=0L207419114119814182&qcat=0M132555393739788126#PageListContainer ※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ddm.org.tw/
出家不僅是個人信仰的選擇,更是一條需要不斷學習與成長的道路,培養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1.佛教提供了探索生命的方向。 2.由俗轉僧、「由熟轉生」的挑戰—不同階段的學習和養成。 3.在沒有google的年代,如何做學問? 4.聖嚴法師無私的辦學精神,為整體佛教界培養了佛學人才,並且遍地開花… 5.過了50歲,未來的人生是不是該為自己而活? 6.當今世代訊息變化快速、真假難辨,當如何判斷和因應? 主持人:蔡旻霓(咪咪) 受訪人:常慧法師 更多法鼓山播客節目-- https://www.ddm.org.tw/xmnews?xsmsid=0L207419114119814182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聯絡我們」 https://www.ddm.org.tw/xccontactus?xsmsid=0K332358386251547168
法脈傳承: 菩提達摩─慧可禪師─僧璨禪師─雙峯道信─東山弘忍─六祖惠能—青原行思—石頭希遷—藥山惟儼—雲巖曇晟—洞山良价 上一集節目中,介紹了洞山良价禪師的生平和他的禪法特色,對洞山良价禪師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上一集也約略提到過,洞山良价禪師在離開他的剃度師父,五洩靈默禪師之後,便到處遊歷參學,他參訪過南泉普願禪師、溈山靈祐禪師,都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後來他來到雲巖曇晟的道場,才悟了道。這一集,就來深入地了解洞山禪師的悟道故事吧…… ※主持人:常正法師、演行法師 ※ 小劇場演員表:黃興育(飾洞山良价)、呂宗穎(飾溈山靈祐)、王代乾(飾南陽慧忠)、DORE(飾僧人)、林慶彰(飾雲巖曇晟) ※節目內容: ● 無情萬物真的會說法嗎? ● 南陽慧忠禪師既說無情說法,為何又說聽不到無情在說法? ● 為何溈山靈祐要洞山良价去找雲巖曇晟? ● 為何洞山良价問「某甲為甚麼不聞」,雲巖曇晟要「竪起拂子」呢?有何用意? ● 雲巖曇晟一句「豈不見彌陀經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令洞山良价開悟了,究竟他是如何悟得?又悟得了什麼? ※ 語錄出處:《五燈會元》卷十三 次參溈山。問曰。頃聞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未究其微。溈曰。闍黎莫記得麼。師曰。記得。溈曰。汝試舉一徧看。師遂舉。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國師曰。墻壁瓦礫是。僧曰。墻壁瓦礫。豈不是無情。國師曰。是。僧曰。還解說法否。國師曰。常說熾然。說無間歇。僧曰。某甲為甚麼不聞。國師曰。汝自不聞。不可妨他聞者也。僧曰。未審甚麼人得聞。國師曰。諸聖得聞。僧曰。和尚還聞否。國師曰。我不聞。僧曰。和尚既不聞。爭知無情解說法。國師曰。賴我不聞。我若聞。即齊於諸聖。汝即不聞我說法也。僧曰。恁麼則眾生無分去也。國師曰。我為眾生說。不為諸聖說。僧曰。眾生聞後如何。國師曰。即非眾生。僧曰。無情說法。據何典教。國師曰。灼然。言不該典。非君子之所談。汝豈不見華嚴經云。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師舉了。溈曰。我這裏亦有。祇是罕遇其人。師曰。某甲未明。乞師指示。溈竪起拂子曰。會麼。師曰。不會。請和尚說。溈曰。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師曰。還有與師同時慕道者否。溈曰。此去澧陵攸縣。石室相連。有雲巖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為子之所重。師曰。未審此人如何。溈曰。他曾問老僧學人欲奉師去時如何。老僧對他道。直須絕滲漏始得。他道。還得不違師旨也無。老僧道。第一不得道老僧在這裏。 師遂辭溈山。徑造雲巖。舉前因緣了。便問。無情說法。甚麼人得聞。巖曰。無情得聞。師曰。和尚聞否。巖曰。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師曰。某甲為甚麼不聞。巖竪起拂子曰。還聞麼。師曰。不聞。巖曰。我說法汝尚不聞。豈況無情說法乎。師曰。無情說法。該何典教。巖曰。豈不見彌陀經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師於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時方得知。 ※《禪,不纏》單元從第68集節目開始播出「禪宗故事系列」,帶大家穿越時空,走入禪宗的歷史,認識歷代的祖師,聽聽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智慧…… 聽《禪,不纏》單元所有節目 https://reurl.cc/Y8LRDX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ddm.org.tw/ 法鼓山禪修資訊 https://chan.ddm.org.tw
-專訪人物 :楊子牧/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負責人 -主 持 人 :辜琮瑜/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推廣教育中心主任 因為跟著聖嚴師父學佛, 知道了有一種不一樣面對「儀式」的態度觀念和做法, 體會到原來禮儀環保可以讓繁瑣變得單純又安心。 然而當這樣的方式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去完成時, 子牧家人便一起走上這條艱難但又法喜的道路。 為了讓佛法陪件人們走完生命的最後一哩, 以與過往經驗不同的儀式和「規矩」對話。 楊子牧感受到深刻的學習與成長,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條安心之道是如何走出來的? 更多法鼓山播客節目-- https://www.ddm.org.tw/xmnews?xsmsid=0L207419114119814182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聯絡我們」 https://www.ddm.org.tw/xccontactus?xsmsid=0K33235838625154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