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是一個「人物深度專訪」的網路廣播節目(Podcast),專訪對象從高階經理人,企業CEO,到在各個不同領域上的專業者。我們聊的內容從企業動態、商業趨勢到各種各樣不一樣的人生故事。希望透過他們的分享,可以帶給你不同觀點與思考模式,還有追求夢想的勇氣。
在這裡,我們喝的不是酒也不是水,而是各種關於人生的滋味。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每週一集(太長時候會變成兩集),每週五晚上更新,希望透過聲音的形式,讓大家可以在通勤、運動或放鬆的時候可以隨選收聽。如果你有想聽的人物採訪,歡迎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本節目由關鍵評論網製作播出。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不過連假總得來點特別的!本集由馬力歐自己談談關於管理經驗中,「信任閾值」與「心理安全感」!▲本集內容關於「信任閾值」想法起源,是在公司內部某次我主講的企業文化工作坊,有新同事問了一個問題(有點忘了是什麼問題),但我突然想到,為什麼從某一年開始,努力不斷跟直屬或相關同事做1-1,不管再忙、再累、生病、出差、出國,1-1只有調整時間,但盡可能不跳過一次。因為我在努力培養信任感當天我跟新同事說,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很微妙,不是歸零才沒有信任感,而是有一條線,一旦信任感低於這條線,你會讓溝通變得非常麻煩。我後來覺得這想法很有趣,我在這幾週不知道為什麼在不同場合一直想到,一直講,然後講到某一次我靈光一閃,決定給它一個名詞:信任閾值。至於閾值這概念,主要是我這幾年在練跑的時候,讀到一個詞叫做「無氧閾值」,這概念如何移植到信任感上呢?本集節目中有完整說明!打造一個良好團隊最重要的事:心理安全感一個好的團隊最重要的是什麼?我自己在看書過程中,獲得一些驗證。至於是哪些閱讀來源,趕快點擊本集收聽完整內容!▲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本集內容大家點黑白切,喜歡切哪些小菜呢?嘴邊肉?豬舌?豬心?脆腸?馬力歐的話,早期不太敢切不熟悉的內臟類,多半還是以肉為主,比如嘴邊肉、肝連,後來有次去一家米粉湯,看到很多好像熟客點很多內臟類,像是軟管、脆管、生腸、粉腸、豬肺等,因此嘗試,吃起來風味獨特、口感特殊,才開始習慣去麵攤、米粉攤時,研究該怎麼點黑白切。我們這集的來賓是傅士玲Ema,她待在媒體出版業超過30年,曾經是壹週刊美食旅遊版採訪主任,寫過非常多各式各樣的美食。今年她以黑白切為主角,出版一本「台灣豬,黑白切:日以繼夜的庶民美食」,來探索黑白切的歷史淵源、解析到底菜色來自豬的哪個部位?最後精選採訪黑白切店家。我們從為什麼會寫這本「台灣豬,黑白切」開始聊起,Ema說,她小時候不太被允許吃外食,大了一點才開始嘗試各種不同食物,去了美國唸書,覺得台灣豬的滋味太美妙,也很難在美國尋找複製。近年來則思考怎麼沒有人來寫一本書,專門針對黑白切這種到處都有、各地不同、每個人可能都有口袋名單的庶民美食。本來提案找人寫,但沒結果,就自己出馬寫了。我們也談了她去一家不熟悉店家,會如何觀察哪些小菜可以點;另外,如果要跟外國朋友分享,可以從哪些黑白切開始嘗試起。為了寫這本書,Ema不只是再次實地去很多店家造訪,還去採訪了豬肉的盤商、從半夜跟著老字號涼麵的阿嫲準備一日食材,去環南市場觀察分解豬肉的剁肉師傅,還介紹了「抓豬人」這個之前從沒聽過的職業。▲這集我們與傅士玲Ema聊了:(00:02:38) 為何研究並寫出《台灣豬,黑白切》這本書?(00:15:08) 黑白切隨年齡變化的不同選擇(00:16:28) 黑毛豬與白毛豬、混種豬肉質的不同處?(00:17:15) 拍豬人、剁豬人在做什麼?(00:22:06) 黑白切的搭餐酒?!(00:25:04) 從小不外食,但就越好奇外面的美食!(00:30:26) 走進新店家,會選那些黑白切嘗試?(00:32:04) 黑白切職人講究程度,可以開米其林餐廳(00:36:38) 黑白切的好大家都知,卻沒人寫過書(00:39:33) 如何帶外國人吃黑白切?(00:46:37) 環南市場印象深刻的採訪(00:52:47) 80多歲的米粉湯阿嬤老店,為了老客人就算累也持續做下去▲本集節目由Nike贊助播出為杭州亞運選手加油,看他們如何重新定義運動員的成功超越運動場上的勝利:https://pse.is/nikejustdoit霹靂舞-孫振:https://pse.is/nikequake拳擊-黃筱雯:https://pse.is/nikehuangwen游泳-王冠閎:https://pse.is/nikeeddiewang▲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整集節目由伊甸基金會合作播出▲本集介紹:研究指出,身障者老化速度約提早常人20年,因此在許多個案中發現,30歲後身障者就開始出現老化狀況。本集將邀請到多重障礙者家屬——恩蓉媽媽,與我們聊聊身為照顧者家屬,會遇到的家庭狀況與心路歷程。同時也請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分享伊甸基金會的各項服務支持。▲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本集內容今天的主角跟去年很夯影集《華燈初上》有關,華燈故事是以1988年「條通日式酒店小姐」為主軸發展,那就需要精通「條通日式酒店小姐」專業的顧問指導,也就是這集的來賓,席耶娜。其實我們在2017年開始做喝一杯,第二季「酒吧文化系列」的第三集,我們就有採訪過席耶娜,那天我們採訪快結束時,突然停電,後來才知道那是一場台灣史上規模非常嚴重的停電事件,也就是八一五全台大停電。席耶娜一路走來也是人生如戲,13歲開始打工、18歲北漂台北工作、22歲接觸直銷,原先有賺錢,但後來發現產品不實後退款給下線,結果直接負債80萬。25歲進入酒店業,在條通日式酒店當起陪侍小姐,29歲跑去澳洲打工度假,之後回台重回了條通,那席耶娜又是如何成為如今的媽媽桑呢?另外,訪問中席耶娜提到,小姐都會想花招讓客人記得自己的名字,那她是用什麼方式讓客人記住?她強調自己開的店是「日式酒吧」,這又跟她之前剛開始入行是做的「日式酒店」有何不同?又為什麼說自己是末代日式酒店小姐?疫情這幾年,除了觀光旅遊業之外,八大行業也是受影響非常大的產業,她是怎麼看待過去這幾年的影響?還有,我問席耶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在條通有安身立命的感覺呢?▲這集我們與條通女王聊了:(00:02:26) 取名席耶娜的由來(00:03:18) 如何讓大家記住你的名字(00:06:10) 為何進入條通?(00:16:30) 從日式酒店小姐,轉成為日式酒吧媽媽桑(00:22:54) 席耶娜對於媽媽桑的身分認同?(00:27:42) 我不是你們定義中的媽媽桑(00:31:17) 在店裡最愛問客人問題是?(00:36:39) 如何跟日本客聊天?(00:44:56) 疫情對當時條通的影響?(00:54:25) 酒店有真愛嗎?(00:56:15) 台北市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對八大的幫助?(01:00:40) 擒慾實驗所的下一步!▲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本集內容本集來賓是PODCAST說書界的熱門節目《下一本讀什麼》的主持人瓦基!如果有聽說書類節目的聽眾,應該會聽過或是看過他的節目在排行榜上!我們也要同步工商一下,馬力歐也有和一樣愛看書的JuJu攜手主持說書節目《閱讀提案》,大家快訂閱起來~!回到正題,瓦基,曾是台積電工程師,不只學科強,藝術細胞也很活躍,喜歡畫畫、雕塑、做手工藝,喜歡樂高,也會跳國標!,他說他現在有時間的話,一週還是會去跳個兩三次。做的風風火火的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還有架設「閱讀前哨站」網站的瓦基,其實在30歲前不常閱讀,直到他前輩推薦他閱讀一些理財書籍,還有他在台積電當上主管,在帶領團隊的過程中遇到挑戰時,他才開始閱讀相關書籍。過去採訪過很多喜歡閱讀的人,但多半都是從小就喜歡閱讀,那對一個30歲才開始閱讀的瓦基來說,兩者會有什麼差別嗎?還有閱讀至今,對他來說,閱讀帶來最大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也聊到,瓦基在台積電的工作其實很不錯,不但薪水福利好,工作也是有挑戰性,但他還是選擇在2021年9月辭職離開,為什麼呢?另外,他是從2019年開始架設部落格寫起讀書筆記,COVID疫情對於他的辭職創業之產生了影響,促使他決定了離職認真創業!我們也聊到,他的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是怎麼挑選自己下一本要讀什麼呢?▲這集我們與瓦基聊了:(00:02:24) 創業一年多的變化?(00:09:52) 台積電離職後創業,行程如何安排?(00:15:10) 疫情對職涯改變的影響(00:17:37) 從台積電離開到創業之間的心路歷程(00:26:53) 公司內訓與閱讀商管書的差異?(00:31:18) 閱讀體驗中最震撼的一本書?(00:38:46) 30歲後開始閱讀與從小就愛閱讀有差別嗎?(00:44:23) 閱讀能力開始不一樣的時候?(00:48:51) 閱讀過程中,會邊做筆記嗎?(01:02:59) 「微型目標」如何執行?(01:11:14) 閱讀本身 對你來說有什麼樣比較大的改變呢 ▲本集使用的音樂: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