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黃揚名

這是一個討論心理學與生活的節目,會帶大家思考一些生活中的大小事,以及心理學可以怎麼被套用。因為我喜歡看電影、看劇,也會透過這個節目來跟大家聊聊我的心得。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All Episodes

【EP131】為什麼你會成為現在的自己?該怎麼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EP131】為什麼你會成為現在的自己?該怎麼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Episode with songs

怎麼讓自己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你可以很佛系,就是讓各種經驗餵養你。在電影中,導演用這樣的詮釋,看起來很像合理,但實際上有不少的問題。這麼多不同的信念在我們之中,我們其實會在一個不太穩定的狀態。雖然說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會因為不同的情境,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我們還是會長成某些特定的樣子,且若你在不同的情境下,都能展現某種樣子,別人會說你真是個穩定的人。這樣的人,在目前的社會中,是比較被推崇的,特別是當他呈現出來的樣態勢符合社會正面價值期待的。就像黃仁勳呈現的樣態,就是穩定、溫暖。不過像Elon Musk雖然穩定,但穩定是個混蛋,就另當別論了。 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成為最好的自己呢?首先,你要知道那個最好的自己是甚麼樣子的... 在我心中,我覺得最好的自己,是順應自己的特質,然後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樣子。不過,現在的我們,很多時候都是找到一個自己想要模仿的範本,然後想辦法讓自己成為那個範本。這並沒有錯,但是那樣的你,可能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不論你決定想要變成怎麼樣的自己,那麼你該做的事情,就是要強化這樣的信念,讓你自己覺得,我真的是很適合變成這樣的。比方說,如果你希望自己是個有創意的設計師,那麼你就要想辦法去強化這樣的經驗,你可以透過加強自己的能力,或是透過和別人分享設計相關的資訊,又或是進行創 ,讓外界的反饋,來強化你自己對於這個信念的篤定程度。這雖然聽起來有點怪,但是非常務實的做法,就像若你要覺得自己是很會念書的學生,你不就要透過很多的複習、考試,甚至和別人的比較,來強化這個事情的信念。你甚至可以用一些取巧的方式,像是跟成績不好的人當朋友,那麼就會覺得自己學業成就真的很不錯。這樣的作法,對於剛起步,對自己的信念還不是那麼穩固的人,是有幫助的。但若你已經不是生手,還要讓這個信念繼續為真,那麼你需要的是精進自己,而不是用一些方式來催眠、蒙騙自己。  前面有提到,信念在不同情境下,有可能會需要微調,那我們怎麼確保自己的信念,在不同情境都是站的住腳的呢?那麼你就需要是先去做盤算,像是不少人當了主管之後,會讓人覺得怎麼換了位置,就換了一個腦袋,讓原本的朋友感到心寒。若你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你就要想想,自己可以怎麼樣做,才能夠滿足新的情境,又不至於會讓別人覺得你有了很大的轉變。比方說,你在不是主管的時候,可能覺得每個人應該要掌握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而不是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投注在工作上。但是成為主管之後,因為來自上層的壓力,以至於你可能會要求下屬必須要多花一點心思在工作上。這樣的心態,就和你不是主管的時候,是不同的。那該怎麼辦呢?以這個例子來說,你可以跟下屬說,目前的工作有點多,但是若我們可以用比較有效率的方式來進行,那麼就可以盡量不要加班、不影響大家的生活作息。很有可能因為有這樣的調整,就可以讓你記去信守工作與生活要取得平衡的信念。 除了這個做法之外,你也可以想想,自己的信念,可以有怎麼樣的延伸與變形。是先去預想這件事情,也有助於你信守信念的同時,也可以與時俱進,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就像我自己擔任老師15年,也會常常想,自己要當一位怎麼樣的老師。面對學生樣態的改變,以及大環境的變化,我要怎麼樣做,才能不違背初衷。若你能夠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你就比較不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改變,或是獲得的反饋,而迷失自我。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130】用愉悅心態激發生產力,做更多重要的事

【EP130】用愉悅心態激發生產力,做更多重要的事

🄴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Episode with songs

本書結合豐富的企業名人故事案例和完整的架構, 帶領你巧妙運用正向情緒科學,完成「激勵、解鎖、續航」三大步驟, 從此無痛展開高效率的全方位人生! 1. 激勵(Energize):喚醒源源不絕的動力 善用遊戲化思維、自我賦權、掌控關係能量,工作/學習再也不是苦差事,還能激發動力!   2. 解鎖(Unblock):再也不拖延 解構慣性、打散恐懼、建立確定事項,和拖延症say goodbye!   3. 續航(Sustain):揮別倦怠感 辨識過勞倦怠、消耗性倦怠、錯位倦怠,再對症下藥,HP/MP永遠滿血狀態!   本書提供了54個簡單、可行的實踐法,包含: ◆ 透過簡單的「同步性」,擺脫孤軍奮鬥的消極感。 ◆ 善用「耍廢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心態,讓自己重拾活力。 ◆ 用「悼詞法」找出自身人生方向,再濃縮聚焦至具體計劃。   讓工作和學習不再艱難又痛苦,從此贏回自由的人生! 博客來 https://reurl.cc/QeQeO5 金石堂 https://reurl.cc/N4e4Ex 三采 https://reurl.cc/RWMWQ9 三采蝦皮 https://reurl.cc/qrer3p 誠品 https://reurl.cc/9787Qx 誠品蝦皮 https://reurl.cc/nrgrRX 讀冊 https://reurl.cc/xLqLk4 MOMO https://reurl.cc/mr1rNA 墊腳石 https://reurl.cc/80m0OR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129】創造力是人類戰勝人工智慧的秘密武器嗎?恐怕並不是...

【EP129】創造力是人類戰勝人工智慧的秘密武器嗎?恐怕並不是...

🄴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Episode with songs

*** 包含 Suno AI 創作的歌曲 *** 如果給大家這樣的關鍵詞:「一個寡婦終於願意放下對結婚四十五年的老公的愛」,你可以創作出一首歌曲嗎?我想要寫文字,大家或許還可以,但是你說要譜曲,恐怕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不過,我們要這樣就說AI比人類更有創造力嗎?似乎不是特別公平。比較公平的標準,應該是讓人類和AI分別創作,然後由人來做評判?   雖然我們覺得這樣是公平的,但是AI是否會覺得這是公平的呢?很顯然AI並不太滿意這樣的作法   這樣的評比方式並不完全公平,原因如下:  人類評分的主觀性AI生成文章的風格多樣性評分標準的模糊性人類對AI的偏見 AI建議可以用以下的方式來做改善多樣化的評分者明確的評分標準盲測AI評分  雖然單純由人類評分來比較AI和人類文章的創造力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但透過多樣化的評分者、明確的評分標準、盲測和AI評分等方式,可以提高評比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此外,我們也應該認識到,AI在創造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未來或許能與人類共同創造出更具創新性的作品。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128】我們都喜歡達成目標?沒有設定目標可以嗎?

【EP128】我們都喜歡達成目標?沒有設定目標可以嗎?

🄴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Episode with songs

「嘿~你的下個目標是什麼啊?為了抵達那個目標,必須先經歷多少痛苦,你計算過嗎?然後你又開始計畫下一個目標,又開始經歷好多痛苦,目標達成了,但是那個快樂,其實只是一剎那而已,『快樂』其實是用『痛苦』累積而成的」 --- 簡慶芬 《不夠善良的我們》 我們到底是喜歡有目標,還是喜歡快樂,還是喜歡痛苦?我讓大家想一下 喜歡快樂和痛苦,感覺是相反的概念,但其實他們是一體的兩面。快樂的時候,我們會很開心,但是任何情緒的強度都會隨著時間下降,我們終究會不開心的。而且感受這件事情,是很容易透過比較而產生的,如果先前很開心,那一旦沒有那麼開心的時候,取而代之的就是不開心了。所以,你到底是喜歡快樂,還是喜歡痛苦呢?這沒有那麼好回答… 我之前在《來勺多巴胺》這個podcast當中,有兩集的節目在討論這個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荔枝播客上面找找。  有朋友跟簡慶芬一樣,選擇有目標嗎?雖然我不願意承認,但我覺得我自己應該會選有目標。我是那總從小就會設定目標,然後事先規劃,按表操課的人。之前在跟老大討論他要怎麼學習的時候,我就想到自己學期初就會做整個學期的規劃,不僅老大聽了驚呆了,連老婆也感到訝異。 有規劃其實蠻好的,因為我們會有一個方向,會比較清楚知道自己可以往哪個方向走。就像你要去旅行的時候,如果有一個想去的地方,就可以設定好導航前往。如果你沒有設定好目標,你可能會有點迷失,特別是在看到別人都在朝自己的目標前進,而你卻沒有的時候,更容易加深你的焦慮感受。 此外因為有目標的設定,你有一個參照的標準,可以知道自己付出的時間、精力是否是有用的。就像你如果想要存十萬元,你又有固定在記帳,你就可以看到,原來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自己距離那麼目標又更靠近了。當成效不彰的時候,也可以當作是給自己的提醒,告訴自己需要再努力一點了。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127】眼睛放亮一點,遠離那些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人們

【EP127】眼睛放亮一點,遠離那些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人們

🄴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Episode with songs

要你盲目認同的人,心裡有鬼 雖然大家不一定有信過邪教,但是可能有過被別人指責的一文不值的經驗。雖然不一定是一文不值,但若有人常唾棄你的信念、價值,告訴你應該要怎麼樣才是好的,那你就要特別小心了。如果有個人真的認為你的想法、觀點是有問題的,他應該是要跟你深度的分析、討論,並且提出其他的建議方案,而不是直接告訴你,你認同的都是錯的,我的才是對的。  就像若學生來找我做職涯諮詢,我會問問他,為什麼有那樣的想法。然後,告訴他,基於我對於他的認識,我覺得他目前的選項中,哪個是對他最有利的。當然,我也會告訴他,我之所以認可某個選項,是基於怎麼樣的原因,而且有哪些先決條件是要被滿足的。還有更重要的,我會讓他知道這個選項的風險,以及可能要怎麼樣去面對。我覺得要提供這些全方面的資訊,才是一個負責任的作法。 可是,似乎這樣的作法,比較不受到歡迎。大家比要喜歡傳教式的說法。比方說,告訴你想要減重,只要每天做這樣的運動就可以了;或是你想要不變聰明,只要每天吃這個保健食品就可以了。我承認,這樣的說法很吸引人,因為我們不需要考慮太多,只要照著做就可以了。但是,問題來了,人的世界其實非常複雜,很少能夠有一套SOP,可以套用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上都適用的。 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吃過這樣的虧,當吃虧的時候,你會怎麼跟自己說? 你會說,那個誰的做法是好的,只是我不夠認真,沒有好好做,所以得不到同樣的成效。還是你會安慰自己,這種影片都是誇大的,反正我也沒有真的吃虧,沒有關係啦。可是,你最該要做的,是告誡自己,下次不要再被騙了!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