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大主題認識合作社:
合作大小事/主持人許淑惠:邀請社員、生產者,職員,分享「用消費改變世界」的心路歷程
合作瞭望台/主持人林邦文:邀請專家學者探討食農、食育、氣候、環境議題,吃這件事沒有想像中簡單喔
合作真(珍)食物/主持人蕭婉君:「ㄓㄣ」是珍惜的珍,也是真實的真;邀請各方高手,以合作社的真食材,分享輕鬆料理心法與理念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食物泥,不只是食物泥;食物泥,也可以充滿色彩的。 這一集我們要重新來認識,不只對寶寶好、對你也好的,彩虹食物泥。 - 本集受訪來賓洪嘉穗,是合作社社員,大家也稱她晴媽咪。 因教學職涯看著營養午餐大量被丟棄感到難受,決定自己在生養孩子的時候,要好好用天然的食材,餵養自己的寶寶們。 她把各式各樣的食材做成食物泥,在食飲系統外搭配作息,發展出一套教養哲學。 - 在教養寶寶同時,晴媽咪也發現自身周遭的大人們並沒有好好吃飯、均衡飲食,也建議自己的父母親或含病的朋友們,透過補充食物泥,讓飲食均衡起來。 雖然食物泥是以教養寶寶為出發,也適合做為各族群便利的營養補充品。 - 採用彩虹食物泥飲食法,目的在多元的營養攝取,方法在於蒸熟、打破細胞壁讓食物滑順,然後冷凍保存,隨時可復熱食用。只要發揮創意和實驗精神,合作社裡的生鮮及冷凍的蔬菜、架上的五穀雜糧,通通可以單一或組合後製作出色彩繽紛、營養滿分的食物泥喔! 02:09 食物泥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 07:15 寶寶飲食搭配作息的重要性 14:05 彩虹食物泥在其他族群的應用 19:45 食物泥作法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什麼樣的生活才是真正豐裕?氣候變遷,太多過去不曾經歷的天災,如何安穩渡過? - 11月11號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簡稱cop29)正在中亞召開;在台灣,第15屆國際樸門大會將在11月底舉行。 - 從澳洲傳到全世界的「樸門永續生活設計」,以「運用自然、模擬自然」的設計概念與技術,不只在農業、也運用在居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動每個人都能䀆自己的力量,實踐永續生活。 - 本集節目特別邀請承辦這次國際樸門大會的「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共同創辦人江慧儀分享,不只介紹這次的國際盛事,也聊她在台東建立的樸門基地,與社區的連結,也教授幾個簡單的方法,都市人也能實踐永續生活。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婦聯盟合作社不僅關注食品安全,也關注包材。 - 我們致力於選擇環保包裝來減塑減碳,為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我們不斷努力創新! - 多年來,有社員不斷提議「裸菜」,在權衡減塑和食物不浪費的兩難,我們採用可重複使用的網袋,減少部分包材使用。 - 雖然源頭減塑是我們的目標,但生活中真的可以完全無塑? 隨著新技術進步,我們發現,塑膠如果能妥善分類和回收,也能成為資源,這就是我們推動的「塑膠循環經濟」! - 和台中塑膠中心合作,2019年我們啟動了「2+5塑膠瓶回收行動」,成功製成100%回收的生態洗衣精;2023年更推出蔬果膜袋(OPP薄膜)回收實驗計畫,期盼帶動政策,讓每一片塑膠都有新生的機會! - 這一集節目邀請台中塑膠中心研發組組長李宇立,分享國際減塑趨勢及國內塑膠循環的進展。做好回收、再利用,就是減塑的開端。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計畫性生產、計畫性消費,是主婦聯盟合作社的惜食行動之一,而其中最具挑戰性的就是品項眾多,開發過程複雜的年貨預購。2025年「年貨預購」要登場了!年菜、零嘴、鍋物、飲品、水畜產,多達50幾款的年貨,真的需要負責開發的同事好好介紹。 - 合作社年貨款式年年增加,品項越來越多樣,但這麼龐大的業務,是如何走到現在如此有系統有規模?其實真的是從0開始,曾經只是拿著架上現成的產品、香皂、手帕、零嘴臨時組成年節禮盒,年後剩餘的,職員還要費時動手拆開放回架上。 - 這一集我們特別找來20年資深職員/企畫部課長婷鈺,為我們從頭細說年貨一路走來的故事。「那幾年只要爆米香車一來總社廣場,我們就會覺得過年要來了」,婷鈺一句話就帶我們走進時光隧道,那是曾經的合作社,或許也與我們小時候的記憶相交織!而這些點點滴滴,有趣的、辛苦的過程,都讓人都聽得津津有味。 - 時間來到2024歲末,一點一滴我們讓年貨預購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貼近心中想要的樣貌,甚至跟上時代的變化。今年有豐富的地域性年菜、也有樂齡的養身飲品湯品、優質生產者的本土生鮮、惜食零嘴,還有社員要求的更「有功夫」的年菜組,產品部立翔課長也來到節目,一一介紹。 - 小時候過年像是整個庄頭,或整個家族上下動員的大事,現在在合作社依然如此,置辦年貨就是合作社職員、社員一起動起來的大事。年貨預購不論是產品,或是歷史,都是讓人回味無窮的故事。 - 節目內容: 03:00 年貨的歷史故事 12:50 社員喜好是開發的依據 17:25 風味多樣的年菜(地域性大菜、功夫菜、素食…) 30:35 正當時的水畜產 37:50 有理念的零食、禮品 47:20 首度推出的禮盒,禮袋 - 延伸閱讀: 2024年11月號綠主張月刊no.245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關心環境、關心生物多樣性,「一籃菜|真心話」EP114要來談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還有保種議題。 - 植物迷們一定看過《採集人的野帳》這部植物職人漫畫,跟著主角許涼山的腳步,了解台灣原生植物的前世今生。相對於強調保護原生種植物,我們更常聽到的是外來種植物像是小花蔓澤蘭,對本土環境的破壞。 - 這一集節目來賓、前任植物園園長、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員董景生,從「民族植物學」的觀點,為「外來種」植物做了一些平反,也提醒我們思考,為什麼原生種植物需要我們關注和保護? - 「植物會被留下,是因為有用」,董景生認為植物是資源,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很多本土植物一下子就從我們身邊消失。 - 另一方面,我們現在常吃到的農糧食物,像小米、稻米、雜糧,最早其實也是「外來種」,因為提供在地人温飽、成為文化的一部分,而被留了下來。 - 如果我們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很多食物不再進入我們的生活,連帶的,和這些食物相連結的文化記憶也會跟著消失,這是值得注意的警訊。 - 倡議保種、留下原生種植物,合作社支持主婦聯盟基金會還有一些倡議團體,在每年11月底都會舉辦「種子生活節」,今年已經第七年,董博士是本次活動的顧問,選定的主題是蘭嶼的芋頭。 - 芋頭和蘭嶼的文化有什麼關聯?蘭嶼的芋頭和台灣本島常見的芋頭哪裏不同?芋頭控別錯過,讓我們一起用吃的力量,讓傳統文化長遠流傳。 - 【延伸閱讀】 百歲古蹟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植物園腊葉館 特展展出台灣植物研究歷史風華 一顆種子的消失 意味著一項飲食文化的消滅:邁入第六年的種子生活節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