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遇見小王子>
是寶島聯播網的一個廣播節目。
因為主持這個節目,
金鐘獎在他人生的某個片刻,走入他的生活之中。
節目裡的所有內容,就是阿光正在經歷的生命故事。
有身心靈的整合視角,對時事的感想,還有原汁原味專屬他的生活賞析。
沒有時間限制,隨時在空中打開神聖空間,用心馴養彼此。
一期一會 陪伴您一起走人生道路。
阿光只有
一個臉書 : https://reurl.cc/Mjbz23(Bobby yu)
兩隻老貓
三個不可 : https://reurl.cc/rvQY0y(印加薩滿)
https://reurl.cc/2jDQaX(朝聖之路)
https://reurl.cc/WNkOzx《河流》療癒誌18期
相關合作 : travelwithlittleprince@gmail.com
關於他這個人...
年輕修習電機、服裝設計、食品營養、社會學、最終畢業於宗教學系;探尋過臼井靈氣、靈性彩油、家族排列……此時此刻臣服於印加薩滿的追尋。
遍訪這星球上的許多宗教聖地,足跡包括埃及、日本、印度、不丹、台灣、斯里蘭卡、法國、西班牙、德國、荷蘭、中國、祕魯、玻利維亞、泰國、美國……等地。
他真實敞開自身,想要看看生命可以多豐盛。經驗過高中教職、國會助理、NPO執行長、民政局長。中年後跨界主持廣播、寫作與演講,帶領《創造之地》工作坊,明白「聖顯」之道。
人生下半場,正在為離開這個星球做準備,餘生只想保守好自己的心,期盼在生活裡與人的每一次互動,相遇的每一件事、都要在其中經驗到愛。
當然,如果這個星球不好玩了,也想隨時自駕離去。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讀癮」線上廣播,千人熱愛收聽!由主持人Robert帶你探索閱讀、成長、職場、人際、財商等多元議題。精選故事與嘉賓分享,啟發思考、激發行動,打造屬於你的知識饗宴。無論尋找靈感或解答,這裡總有一集適合你!快搜尋「讀癮」FB、IG、Threads,與我們互動、五星推薦,加入眾多聽眾行列,共創生命價值!https://fstry.pse.is/7tghw5——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平安。你是否注意到關於七月五日的天災預言?從2025年一開始許多關於世界巨變的說法甚囂塵上,其實就星象上來說,也的的確是如此呈現的。首先呢?從去年2024年底開始,冥王星將於正式進入水瓶座,展開為期20年的冥王水瓶時代。在占星學上水瓶座是反傳統、叛逆、創新、充滿理念與群眾力量的能量場,而冥王星是激進的歷史推手,冥王星帶著強大「毀滅、重生、深層轉化、權力重組」的能量。那冥王星進水瓶座兩股能量加在一起,會帶來什麼樣的世界局面呢?由於冥王星的軌道呢是長長的橢圓形,走完一圈的週期大約是 248個地球年。所以上一次的冥王水瓶大約是在1778年,也就是落在18世紀後半。上一次冥王星在水瓶座的時代,發生了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開啟民主、自由、重視人權的制度,這段時間約是西方民族主義興起、民族國家逐漸形成,民主政體逐漸發芽的時代,在當時歷經長久的封建體制中,是多麽前衛且顛覆!長時間影響的天象是冥王星在水瓶座長達二十年,那麼我們來說說最近剛進入的一個天象,就是木星進入巨蟹座,我們都知道巨蟹座代表著家庭、情感、安全感和根源。而木星向來都被視為能帶來放大的影響。而在台灣時間6月10日 這個時間點開始,木星將在巨蟹座停留約一年,一直到 2026年6月30日。發現了嗎?冥王帶來毀滅與重生的能量,水瓶帶來創新的轉化力量,而木星又放大了對家園的情感與安全感需求,所以這一股能量,對地球來說的確是有可能發生環境上的大變動,而對人類社會來說則是可能發生家園保護的相關事件,也就是所謂的災變與戰爭,這也就是為何這一陣子有所謂的地震海嘯的天災預言,以及家國之間的煙硝味頻傳。這些關於戰爭與災難的訊息,是否在你的身邊引發了不安與焦慮,隨著多國聯防兵推,網路上開始有各式各樣防災包商品訊息,今晚,阿光想邀請你,暫且放下對預言真假的判斷,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內在,問自己:「這些預言在我心中真正感到畏懼的,究竟是什麼?」0705預言三說法歡迎繼續回來《今夜,遇見小王子》,我們剛剛在節目的一開始,與大家分享了星象上的能量狀態,那麼關於七月五日的天災預言,是怎麼開始的呢?其中最為人知的是一位日本漫畫家龍樹諒的漫畫預言。她在他的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中提到:2025年7月5日上午約 4:18,菲律賓海域將出現海底將發生爆炸,引發類似地震與海嘯現象,而這個巨大的地震與海嘯將會衝擊日本、台灣、菲律賓等地,甚至會造成隆起的新大陸。而過去龍樹諒的漫畫作品曾經描繪了 2011 東日本大地震、神戶阪神震災、戴安娜等名人死亡。而此次七月五日的預言,引發了國際關注,隨著時間的逼近,甚至造成包括臺灣、香港、南韓等地的赴日旅客,航班訂票數量大幅下降,各國跌幅從 50% 到 83% 不等。而後來也傳出關於中美雙方的陰謀論說法。這個陰謀論的起源,是日本有一位物理學家叫作保江邦夫,他對外宣稱來自他過往一起工作的美國同事NASA的內部消息,說 7/5 清晨將有美國之舊的衛星墜落於菲台之間海域,為了造成近似於小行星撞擊的大災難,而這個墜落事件卻是一個不擇不扣的人禍,傳言中指出這場人禍是由拜登政府與中國的約定,用於製造台海危機並轉移注意力。也就是當災難發生時,中國表面以救援為理由,讓相關行動成為一種內政問題,減少國際社會干預。而這個時間剛好是美國時間七月四日,這一天就是美國的國慶日,在舉國慶祝的節日無法第一時間擔任世界警察,延遲相關作為的時間,讓情勢被確定下來後,再進行相關反應。然而,隨著川普上台後,這個陰謀論後續宣稱,這個中美計劃被取消了,至於真相是什麼無人可以證實。然而,就在前些日子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卻無預警要大家要購置好防災包,預防任何可能的災害發生。在基督信仰裡,耶穌不是說過:「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面對七月五日的日子靠近,我們又是該如何安放自己的身心呢?我們對戰爭的想像是什麼?這陣子看到大家在準備防災包,網路上許多人在討論防災包內應該放些什麼?老實說,光這個過程就很有意思。似乎平常的太平盛世,大家在意的體面,此時會被擱下。握想實用和輕便會是最重要的指導原則。防災包需要思考的範圍真的是太廣了,建議大家先思考過一些問題再著手。(一) 朝聖之路的心得:需要與想要(二) 防災包真的一體適用嗎?(我看小北百貨小編有趣的廣告文案?災難包與戰爭包的不同)(三) 我們對於戰爭的想像(沒經歷過舊的,卻也正在看新的形試…無人機與以色列酒把)(四) 我不懂軍事,但我覺得我們最迫切的,絕對不是大遷徙或野外求生的準備,想想一堆人背著災難包要跑哪裡?。台灣跟烏克蘭真的不一樣,俄羅斯能直接殺到烏克蘭門口,但台灣一開始所面對的一定是空襲,除了跑防空避難所,大家還是多會待在家裡,居家避難可能會是最有可能的選擇,除非你所居住的地方是重點區域。(五) 而且,我認為一開始的空襲與戰爭時間一拉長,所需要面對的外在環境是很不一樣的,相對的所需要的物資也不竟然相同。(六) 島內第五縱隊的威脅:中國軍人不會直接走到你家門口,你隔壁鄰居倒是有可能,內賊是我們最大的威脅,所以請大家務必探探左鄰右舍的口風和背景,當然現在的立場未必等於開戰後的立場,但做好保護自己的準備和心理建設是必要的。或許防災包內我們需要放入的東西是,對於他人需要救援時的慷慨與善良,注意周遭有心人破壞時的嚇阻與勇氣,最重要的還有不要真正失去人與人的信任,因為我們如果有一天真的用到防災包,那麼人與人的這一份信任在災後重建時,會需要用上。防災包中的手搖收音機(一) 電台一百年:1925年(大正14年):當時的台灣總督府在台施政30週年,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廣播實驗播送。這是台灣首次公開的廣播播放,後來成立了台北放送局,外加特殊狀況電台的重要性(二) 特殊狀況電台的重要性:我說過我收聽廣播的經驗是陪伴與想像力,然而在戰爭或緊急情況下,民間廣播電台通常需要配合政府的指示,包括通知電台停止播送特定節目、指定轉播政府發布的資訊,甚至直接徵用廣播時段。台灣《廣電法》第七條的規定,都是為了維護公共安全、傳達重要資訊,當然,這其中包括進行戰時宣傳和心理戰。(三) 記得嗎?921時….這也就是防災包中會需要放入手搖收音機的原因,透過廣播向民眾發布警報、疏散訊息、避難指引、物資分配等重要資訊。認知作戰與反制假訊息。尤其是目前台灣社會充斥著明目張膽的假訊息,從國會到網紅比比皆是,而這也是大罷免大勝利主要的論述之一,大罷免看似政治活動,他從根本上來說,卻是人民行使憲法權利的一次展現,其最主要要呈現的是人民價值選擇的展現…我們一起加油!!好嗎?我們不要想念現在生活,好嗎?面對末日預言,我們真正怕的是什麼?7月5日,會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其實我們可以問:「我,究竟在害怕什麼?」當外界充滿未知的末日預言時,我們的內心會自然浮現許多畫面:「如果真的發生災難,我的家人呢?」「我的人生還有多少未完成的夢想?」「會不會,有些話永遠來不及說?」也許,我們真正害怕的,不是災難本身,而是發現還有好多好多,我們放在心中正在想的事情,還只是放在心中想。其實,在靈性的世界裡,無常是一封邀請信。邀請我們記得把愛說出口,記得我們擱置的夢想,邀請我們讓今天成為最完整的一天。也許,今晚睡前,我們可以做幾件小事:傳一封訊息,對父母說「謝謝你一直愛我」;撥通電話,與多年未聯絡的朋友道聲平安;或是靜靜寫下一段文字,向自己表達理解與寬恕,感謝在所有的未知面前,仍然安住的自己。《安心祝禱詞 — 小王子身心靈版》親愛的,我們現在閉上雙眼,讓呼吸隨著星光的節奏流動, 如同那位來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靜靜仰望滿天星辰。吸氣,感受愛與溫柔流入心中。吐氣,釋放緊繃與憂慮,讓心輕盈如羽。外面的世界的喧囂,變動是正常的,因為他們充滿活力。在這宇宙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小王子,在無垠星海裡,進行著屬於自己的旅程。我們都明白「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我們都呵護玫瑰,溫柔地照顧自己與所愛之人。即使世界不可預測,我們仍用全心去守護那些與我們馴養、珍惜彼此的那一些人事物。如同我們在仰望星辰時會說的:「因為你在某顆星星上,因為我愛你,所以當我望著天空時,整片星空都在微笑。」我們都呵護玫瑰,是時間讓我們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我們珍惜彼此的付出,我們用時間、關心與陪伴,這些都使生命閃耀著屬於自己的光芒。親愛的,我們再做一次深呼吸,感受星空下那份純淨的寧靜與祝福。慢慢吐氣,讓心徹底安歇。現在我們準備降落時,慢慢的睜開眼睛,看到了嗎?在浩瀚宇宙裡,我們正被溫柔擁抱著。是啊!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而現在,我們記得。我們記得這份單純、這份愛、這份安穩。小王子說:「當我們開始尋求,我們就已經失去,而我們不開始尋求,我們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身邊的一切是如此可貴。」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桃園兒童藝術節6/21-7/13閃亮登場✨最精彩的主題活動7/5-7/6在桃園陽光劇場,7/12-7/13在龍潭運動公園,精彩表演不停歇,還有多元好玩的藝術市集,邀請大小朋友一起出發,探索夢想星球!活動資訊請上活動官網查詢👉 https://fstry.pse.is/7ruzhp——以上廣告由 Firstory 與【月城南廣告】共同執行——希臘神話真正的啟示:完整的一半才會找到另一半歡迎來到《今夜,遇見小王子》,我是阿光。在上週的節目中,我與大家分享了生活中的三個故事,是關於在親密關係裡的不同煩惱,今天我要繼續跟大家談談,後來的這三個故事會怎麼發展,而我又給出了什麼樣的建議呢?忘記的聽眾朋友可以去聽播客ep2xx集,這三個故事其實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現象與提問:那就是『當一段婚姻裡面,我開始感到孤單,是不是代表我們真的不適合了?其實,我們應該都有過這樣類似的經歷:在某個夜晚,枕邊人就在身旁呼呼大睡,可我們卻盯著天花板,心裡想著:「我們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們會明白,這樣的提問無法說出口,因為他不是生氣,也不是怨懟,而是一種失落感,好像一邊努力愛著,一邊卻感覺到彼此之間的那份空隙。而我要告訴聽眾朋友,通常就是這個時刻,我們把原本心裡想著:「我們怎麼會變成這樣?」,改成往自己內心去問:『現在感覺到的孤單是什麼?』「我是不是內心有一份空白,被這段關係給照見了,我內心裡是不是有哪一塊區域,我忘了好好照顧它?」還記得,上週我分享的希臘神話故事嗎?在宙斯將人類頗成兩半,看似命運般的我們需要去找另一半,但反過來說,也只有了解自己之後,才能真正找到另一半,不是嗎?或許,這就是這個神話預言的美妙之處,當我們在一段婚姻或一段承諾關係裡,向鏡子般如實看見自己,映照出我們最真實的模樣,就已經找到完整的另一半了。今天的節目,我們站在鏡子前面,一起看看那些被我們忽略已久的心情故事與生命寫照。關於這三個故事,後來怎麼了。第一個KF的故事外遇婚外戀的對象,那個人總會讓人以為那是命中注定的愛,只因為我們覺得他懂我們。然而,事實上是自己在這個時候,需要被看見、被需要、被懂得。而原本熟悉的那個人,因為一起奮鬥一起走過,而早已忘了仰望自己的先生。我不是說要另外一半撒嬌或者仰望,我真實要說的是,關於另一半的一言一行,一切都太理所當然了,我們是不是在親密關係裡,忘了用肯定句去回應彼此的付出與表現。這樣的情況時間一拉長,就連外在世界假到不行的社交場合,都比親密關係都靠得更近。心輪打開(跑到終點了),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賽跑衝刺的時候,是不會去注意的加油聲的,只有跑到終點才會開始注意到啦啦隊。因為奮鬥了大半輩子,為了年輕時的理想,早就對這個世界沒有了新的興趣,借下來的人生都只為了守著成果,所以當一個人對外在世界不再有興趣,這時候內在所缺乏的空隙,那一個需要就會變得比以前還要被放大。然而,此時的自己也因為走過人間風雨,就會經常表現出這又沒什麼?自己看得多了。於是,我們剛剛說的心輪打開,仰望的環境,內在需求放大了,往往就會發生婚外戀情。只是,婚外戀情,阿光就一定反對嗎?不!!有一些關係底卻改變了,只要誠實面對,不要發生因為抗拒面對,反而讓婚外的可能關係變得有張力,如果是因為自己的不願意面對,我認為最終都將因為自己的不願意面對,而跨過自己不願意面對的那一條線。還記得,我說我的朋友是如何形容嗎?他說與我在一起的時光,感覺都比跟他另外一半都還要親近。這其實就是真的點出一個婚姻的本質性問題,另外一半並無法完全的滿足,我們的方方面面。畢竟來自不同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不同的渴求,當我們面對時,就不會做出傷害任何一個生命的事情,包括不作出困住自己的這樣傷害。來聽歌!!這首陳奕迅所帶來的愛情轉移。。第二個故事~你想要怎麼樣的生活?一個被排出在外的傳統父親角色,他們的其他家人其實很難過:因為夫妻雙方都不求救準備離婚的準備工作:心理離婚一個靜靜地坐在沙發,一個躲在房間追劇,孩子終於睡了,電視聲微弱,燈光溫柔,但內心卻是一片未曾平息的海。彼此的腦海裡反覆回盪的那一句話:「我們是不是走到該離婚的時候了?」這樣一個提問,經過了由嘆息組成的夜晚,也經過了無數次獨自掉淚的凌晨,是在家庭與自由之間失眠的日常。因為,他們並不是一個吵吵鬧鬧的家庭,至少對外看來不曾看見,或許,婚姻從來不是一個可以容易翻篇的決定。兩人之間不只是愛或不愛,還有孩子、有帳單、父母、社會觀感,還有好多好多的生活細節纏繞其中。因為,彼此都不夠勇敢去支撐那個分開的決定。也因為不是個有社會資源、有後盾、有完美計畫的人,使得她們在扛起生活的同時,對於要做出離婚的決定充滿怨恨與恐懼。而我給我這一位親友的建議是:從心裡離婚開始做起,那什麼是心理離婚?它不是冷戰、不是不甘願、不是想逃避對方,而是學會不依附,不期待,不幻想。先練習把生活的主控權交還給自己,不奢望關係會變好,不再將心情交到對方手裡。但切記,這不是怨懟的切割,而是內在的重整,是在這個過程中漸漸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實際上怎麼做呢?如果你現在也正卡在婚姻裡,不妨一起來試試這樣的「心理離婚」練習:第一步:放下對伴侶的責任期待:不要再把注意力放在另一半身上,不要再花時間去數落他的行為,這些都是內耗的動作,這些都只是在找因為對方不好,所以才害我們要走上離婚的決定,但是我們是大人了,人不是電腦選的是我們自己選的,不需要去增加理由來證明自己是受害者。他今天是否幫忙接送孩子,是否有幫忙做家事?是否外出有先知會一聲,都不影響我們的心情,他不在是我們心情的主人,關於他有沒有幫忙什麼?都不重要,因為一但真的離婚,這些就是我們自己要做的事,也是我們思考我們未來要如何生活,重要的時刻。許多人,沒有做這個練習,是跟人家談什麼監護權,我們連如何一個人與孩子生活都沒想像過。執行三至六個月,這段時間,我們先不做離或不離的決定。我們只是,給自己一段「觀察自己」的時 間。一個人送孩子上下學、安排生活、面對情緒。在這段日子裡,我們問自己:「如果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模式,我還要不要繼續?」「我還愛他嗎?還想為這段關係努力嗎?」「我有沒有能力獨立活得好,即便關係不再提供支撐?」這些提問幫助我們,把模糊拉成清楚,把糾結轉化為觀察。心理離婚其實讓我們先停止無謂的內耗、停止糾纏不清的控制與期待。如果我們一直陷在委屈與指責裡,是看不到出路。總之,程序上法律上的離婚一定是最後一步,一但練習心裡離婚:被排除的缺席 的!!會補回來!!(比爭監護權有用),也會避免離婚後陷入生活困境,比方探視權,比方…最重要,這個練習可以幫忙,真的離婚後,能夠成為真正的友善父母。#友善父母:就是當婚姻走到盡頭,孩子常常成為夾心餅乾。這時我會提醒父母:「即使你不再是伴侶,孩子依然需要你們成為成熟的、友善的合作者。」l 不詆毀對方;l 不讓孩子選邊站;l 將孩子的心理安全擺在情緒之上;l 尊重彼此教養風格;l 合理溝通,不把衝突帶給孩子。要知道,你不是為前伴侶而努力,而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心理健康的家,哪怕那個家不再完整。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尊重對方的父母角色,就是送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什麼是不友善的父母(我們或許都看過):§ 把孩子當傳話筒:「你去跟你爸說……」§ 把對方塑造成壞人:「他不來接你,是因為他不愛你。」§ 在孩子面前貶低對方,甚至競爭:「你媽媽又亂花錢」、「你爸爸根本不管你功課」§ 拒絕配合孩子需求,只為了懲罰前伴侶:「你爸不付錢,那你這學期就不要補習了!」以上這些話,每一句,都在孩子心裡埋下一顆:我是夾心餅乾,我要選邊站,我不能好好愛兩邊的痛。第三個故事~家的議題:不安全感『我們覺得伴侶不夠浪漫、不夠深情、不夠積極,我們覺得他很遲鈍。」但我們對伴侶的不滿,其實是我們心底那份「想被愛、想被珍惜、想被看見」的渴望沒有被照顧。那不是另一半的錯,而是我們長久以來,把這個重要的需求,寄放在了他身上。我們期待對方剛剛好地填補我們(通常會是又好愛又好累)。但這世界上,真的沒有人能準確地完成這樣的任務,原生家庭的需求,另外一半不會明白。這就是我們在婚姻中最容易掉進的錯誤『投射』。也就是:當我們內在某部分感到空缺、不安、不被肯定,我們就會不自覺地「投射」到對方身上,把對方變成我們的診救者。真的不行嗎?其實是可以的。但前提是雙方夠成熟也夠誠實!!我給我朋友他們的建議,能停止投射的第一步,說真話,相信真話。而不是通靈用猜的!!知道對方提出時,是個孩子,而這個時候不需要進到問題的細節較真,因為這時候他只是需要有人看見他正在說,而不是幫她解決他說什麼?所以,當婚姻的矛盾與痛苦浮現時,許多人的直覺反應是:換一個伴侶,或者離開這段關係,就能解決問題。然而,換了伴侶,那些未被處理的焦慮、不安、甚至是原生家庭的陰影,就會不見嗎?它依然會在新的一段關係重複上演。如同照鏡子一樣,你不會因為鏡子映照出你的疲憊就打破鏡子,對吧?希望聽完這三個故事,我們都能把自己愛回來!!你也有故事嗎?歡迎你來信,讓我們聽聽你的故事!!阿光說:我喜歡聽你說故事,因為那裡面有陪伴,有信任,還有我們愛過的痕跡,每當故事繼續發展下去,就如同我還在你身邊!!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軍事專家精闢分析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https://fstry.pse.is/7tgjz7——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周遭都在問的「我該不該離開婚姻?」歡迎來到《今夜,遇見小王子》,我是阿光。我發現,現在周邊的人如果聽到朋友說:「我,真的撐不下去了……我好想要?」這句話,大家會異口同聲地回:『離』或是『分』,這幾乎成了現代人習以為常的判斷與回應。你是否跟阿光一樣,也發現了這個現象?為何現在的大家都勸分不勸合呢?我想,這其中有幾個因素喔!第一個,大家開始知道婚姻不再是衡量,人生是否幸福或圓滿的標準項目,換句話婚姻不是為了形式上給他人看的招牌,婚姻是可可以承認自己選擇錯誤而勇敢修正的。現在,人們漸漸明白婚姻的本質,是一段彼此願意投入的親密關係,當關係已經轉成有毒的內耗模式,那麼不要繼續扛著婚姻這個招牌,反而能看見彼此曾經愛過。另外一個勸分不勸合的原因是,通常好朋友跟我們抱怨他的婚姻或他的感情時,有時候真的只是停留在抱怨,他只是想要找人當他的啦啦隊,她找我們傾訴只是在找一個對象認同他是對的。重點是,在親密關係裡頭的點點滴滴是他們雙方啊!!她的感受若是真的,為何需要他人認同呢?所以呀!有時候要真的幫得上自己的好朋友,在第一時間跟他說,不適合就是離婚不適合就是分手,反而能夠讓他心裡頭一驚,反而會去想『我真的想分手嗎?』,而他也真的會去思考面對,分手後以及離婚後的自己。發現了嗎?第一時間就贊同他的決定,反而會讓當事人想比較多,而且也有可能能幫助他去想,去衡量他自己所說的伴侶,真的有他訴說的這麼糟糕嗎?人的心思就是這麼微妙,如果我們第一時間認同他安撫他,跟著他一起罵他的伴侶,反而是在指認一件事:就是你現在的情緒是對的,你所抱怨的事情都是真的。而這樣一個指認,反而會讓我們的好朋友在談完之後,回到親密關係裡繼續尋找『兩個人不適合』的證據,我想,也是因為這樣子,所以我發現周遭好多人,只要有朋友說不適合想離婚想分手,大家幾乎都有一個默契,那就是分吧!那到底離不離婚分不分手,這些決定的背後,有沒有有一個客觀的指標,有沒有可能我們試著來綜整出一些訊息,讓我們即便在分手之後,彼此都感覺到有所獲益,我們來聽歌吧!!過往沒有不見,只是現在的我們再也看不到了!!近日,我生命中幾個重要的人,都面臨了相同的問題。有一個是結婚多年,生活習慣也沒問題,但因為婚姻裡的性別角色分工,以及婚後各自成長的進度與廣度不同,而感覺到身邊的伴侶似乎無法在同一個頻率裡,這使得他感到親密感失落,有時他會覺得跟我聊天,能明顯感覺到我們彼此的靠近,而這種感覺他與他的太太之間,很久沒有這樣靠近的感覺。沒錯,我的好朋友真的是如此說的。他認為跟我聊天感覺到那份靠近,是他跟他老婆之間很久沒有過的感覺,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在婚姻中或者是在一段承諾關係裡,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甚至,我發現在一些白手起家,夫妻雙方一起努力的婚姻裡,在丈夫有所成就,社經地位也穩定之後,關係的本質開始變得不那麼親近了,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子的情況呢?明明同甘共苦一起奮鬥,為何會產生變化呢?而這樣的故事,總是要到了有一方誠實面對,甚至於發生了所謂出軌的情況,我們才有機會去看見。只是,當人們開始試著理解的同時,卻又急著給這樣的婚姻一套容易傳頌的劇本,那就是,去譴責那個外遇的人,通常會是譴責那個外遇的男性,而這樣的故事腳本裡,我們會看到那個婚姻裡頭的女性,開始扮演起受害者的角色,哭哭啼啼的對人訴說自己的寒心茹苦。辛苦陪伴另一半打拼,生孩子養育孩子,現在生活終於越來越寬裕了,他的另一半卻背叛了她。這樣的故事版本與情節,我相信聽眾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只是有多少人願意去看,在這樣的一段承諾關係裡,或者在這樣一段的婚姻裡,有多少人正在面對所謂的婚內失戀或者婚內單親呢?老實說,會有這樣的發展我一點也不意外,人們渴望自己的孤單被理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當丈夫毫無後顧之憂的在外打拼,這時候的他,也正一個人在外面經歷了許多風雨。他的視野會隨著他的成就越來越高,如果他的妻子並沒有跟著一起,在相同的視角下看到相同的世間風景。在多年之後,太太的生命經驗裡頭,有的就只是在家庭裡頭生兒育女,而你竟然忘恩負義這樣的故事腳本。這樣一個親密關係中,加害者與受害者的版本是不是經常上演?然而,伴侶之間真正問題的本質是,他們兩個人都在訴說:『一起打拼經歷風雨之後,那個多年不見,那個好久不見的親密關係去哪了?』,或許,真的如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所說過的:『愛,有時候是彼此的凝視,而有時候確是需要看向同一個遠方。』這樣的故事裡,我們真的沒有辦法說是誰的不對,有時候只是不同的生命經驗帶給我們不同的視角。或許,過往沒有不見,只是現在的我們,再也看不到了!!另外,我的一個親友呢,則是結婚多年,有了三個孩子。一直以來,他並沒有發現自己正在扮演傳統父親的角色,而忘了自己還有親密關係中丈夫的角色。直到有一天,孩子漸漸長大,他感覺到自己被排除在外而憤怒不已。怎麼說呢?在他結婚後,他努力的維持家計。他的太太與三個孩子之間,包括孩子的課業、才藝、興趣甚至於追星,所有成長過程中的大小事情都是與孩子的母親在互動。這位母親呢?會陪伴孩子去外縣市聽演唱會,而自己並沒有一起進到演唱會的現場,只是在場外等候孩子。想當然爾,三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明顯感覺到,與母親相對比較親密。我這位親友呢,他們不是那種整天吵吵鬧鬧的家庭。就只是我的這個親友,努力的扮演好父親的角色,背起家中的經濟重擔,沒有察覺到自己的生活裡,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他自己缺席了。在這缺席的過程中,他會扮演起一個錯誤的角色,他會碎念像是:一張演唱會的票9000多,帶兩個孩子去看就將要18,000,還要在外面過夜。交通費旅宿費加上演唱會的票價,對一般的家庭來說,就是一個人的一個月薪水。而一個晚上,他的太太與兩個孩子就這麼花費掉了。就這樣,十多年下來,作為父親的他,並不會感覺到自己有什麼偏誤,但累積下來他漸漸成為那個在經濟上,在家庭關係上,在金錢的使用上計較的人。然而,明明他是那個為了家努力付出,提供金錢的人。所以,當他有一天發現孩子出國去交換學生遊學回來,所有的決定都沒有詢問過他的意見就被決定了,而孩子在國外遊學的點點滴滴,也自然而然是去找他的太太分享時,他忽然之間,覺得這十多年來他的付出,換來的只是在家庭婚姻裡頭的孤單,他明白自己已經被排除在外了。第三個朋友的故事,這個朋友跟阿光一樣是一個高敏感族的人。他呢?思考非常的細膩,那分細膩絕對不是一般人所謂的想太多。那份細膩,正好說明了在過往的生命經驗裡,在過往的原生家庭裡,他是如何的認真走過。也正因為這份細膩,讓他在進入每一段承諾關係之前,他會跟他的另外一半,清楚表達他自己唯一的地雷。他不希望自己的地雷誤事,他更希望的是:承諾關係中的伴侶能明白,不要因為他自己的不容易,而忘記了大部份兩人共同的美好。而他的地雷是:『無論發生什麼事,請不要讓他覺得自己被遺留下來。』因為在他的過往生命裡,每次父母親吵架時,他的母親就會上演離家出走。長大後,每當他與母親有了爭執,他的母親變會無止境的進入冷戰。小時候,每當他看到他父母眼神不對的時候,他第一個念頭就會想:是我做錯了什麼嗎?我今天沒有做錯什麼事啊!!所以,我會說我這位跟我一樣是高敏感的朋友,他的心思細膩真的不是想太多,而是在過往的生命裡,他認真的活過。所以,在他過往的每一段親密關係裡,他最害怕的就是對方提出分手。然而,事實上他的每一段關係提分手的提離婚的,都是他自己先提出的,為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不想要去經驗到『被遺留下來』。所以,他總是先開口想要結束關係。只是,他心裡真正想要說的是:『不要把我丟下,我們再試試看好嗎?』我的朋友,他總是能夠維持好久好久的親密關係,而能讓他每一段關係如此穩定的,何嘗不是因為心裡掛著一份戰戰兢兢,害怕自己被遺留下來。直到幾年前,他的母親走了。他現在這一段原本令人稱羨的婚姻,才真正遇到了危機。因為,看似他的母親走了,其實是再一次被挖起那些心裡頭的創傷,因為他還是被遺留下來了。也就是說,他母親的死,再一次在他心裡頭敲響『你還是被遺棄了』的警鐘。於是,他在這一段婚姻關係裡,再一次跌回了那個孩子的角色。當然,他的另外一半無法理解為何現在的他變得如此無理取鬧,也看不到當他那一份對於經營感情的努力,還有幾乎戰戰兢兢的付出。他再一次的害怕被遺棄,所以先提了離婚人類為何會如此深切地渴望:愛與歸屬感。無論走的多遠,走到世界哪一個角落,無論歷經多少滄桑與成長,內心深處總還是會有一個隱隱然的渴望,驅動著我們前行,去找尋你生命中那個失落已久的「另一半」,好完成靈魂今生真正的藍圖。還記得希臘神話裡,那個我們找尋另一半的故事嗎?柏拉圖在他的《會飲篇》中提過一段「靈魂伴侶」的寓言故事。據説,遠古時期人類的模樣,與我們現在大不同,當時的人類是有兩張臉、四隻手臂、四條腿的球形生物,具有強大的力量以及傲慢。他們有三種類型組合:起源於太陽是純男性組合,起源於地球的是純女性組合。而起源於月亮的,是一男一女的組合。而由於這些原初的人類,力量過於強大,挑戰奧林匹雅諸神們的權威,因而惹怒了宙斯。於是宙斯將人類一分為二,變成今天我們現在熟悉的人類形式。當人們開始把精力,往外尋找另外一半的時候,力量就分散了!!從那一刻起,每個人都成了被分離的半身,內心深處無法平息那一份對完整生命的渴望。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失散的另一半。而自己失散的另一半,則可能是異性也可能是同性,端看原初人類的組合。這則神話故事裡靈魂伴侶的概念,像是在說明每個人在生命中,始終渴望遇見一個人,那個人能夠讓自己的靈魂感到安穩,彷彿重返家園,找到久違的真正自我。然而,當我們試著從哲學與靈性的高度來看這個人類現象,這則神話故事其實象徵著:『人類對合一、圓滿與超越分離的渴求。或許,關於愛的本質:它不只是單純的慾望,在慾望的後面,是內在一股追求完整與合一的原始能量。那麼,一段承諾關係,一段婚姻關係,其實更像是一段誠實的自我合一的覺察旅成。這段旅程會從看見自己真正的渴望,以及眼前關係困境開始啟程。婚姻,作為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關係之一,它究竟是什麼?它真的是幸福的終點站嗎?抑或是,它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最真實的模樣?下週,我們一起站在這面鏡子前面,照見那些被我們忽略已久的真實故事。阿光說:有人渴望走進一段關係,而有人想盡辦法要走出來,唯有進出過後,才有機會明白,原來自己作為一個導演,無論到哪一個場景都不會是主角。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不到時間閱讀?前往台灣最受歡迎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每週認識兩本好書,快速吸收好書精華。主題包含個人成長、投資理財、商業職場。一起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https://fstry.pse.is/7tgjay——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當世間的紛擾不止,如何使自己能夠安住?回到佛陀的教導,依止四念處。試著用溫柔而清明的心念,禮敬眾生內在的神性,願觀受是苦的智慧,能讓時代的風親近佛法。五月五日這一天, 農曆的四月初八,適逢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誕。在這個象徵「覺者降生」的日子裡,台灣佛教界也迎來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儀式,佛教弘誓學院釋昭慧法師與九位比丘尼法師,三師七證一共十位法師,為一位男眾佛弟子「等融」師父舉行剃度受戒大典。這是台灣佛教史上的第一次,由比丘尼僧團為男眾師父主持完整的出家儀式。而這一天同時也是這位剃度出家等融法師的生日,當天有六十多位賓客親友出席,其中有遠從美國、日本、香港到場觀禮的來賓。等融師父其母親特別從美國回台,為她親愛的孩子帶來祝福,以實際行動參與「佛門性平運動」的最後一哩路,將「只許男眾剃度女眾,女眾不能剃度男眾」的傳統翻頁。不料,以中國佛教會為首的佛教社團,分別在5/11與5/28對外發表聲明,認為比丘尼為男眾剃度授戒,嚴重違犯佛制戒律,拒絕承認等融法師的僧籍,並且譴責這十位比丘尼法師的行為,為了端正視聽守護佛教,連同取消犯戒比丘尼的僧籍。這一紙聲明引發台灣佛教界的波瀾,看似各自表述卻也聚焦在《戒律》與《八敬法》是否為佛制?而這本該是教內對話明辨之事,如今卻儼然成為一場現代佛教的獵巫行動。我作為一名皈依的佛弟子,也曾短暫出家的人,持守禮敬佛、法、『僧』三寶,本不該涉入也無權置喙。然而,眼看在家居士各護其主,各山頭任其互相攻堅,實不忍佛教以及出家師父陷入非議之境。所以,我特別錄製兩集節目,邀請關心此事的聽眾朋友,一起放掉本該止息爭論,能斷大眾疑惑的『如是我聞』。還記得,我們初聞佛法時的清涼嗎?,以一個『學佛』之人的視角,想想『出家』的真實意義是什麼?是出離心?是菩提心?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試著放下如是我聞,再一次發問:『若我是佛陀,會否定比丘尼為比丘剃度嗎?』,我們以這樣的提問來為整件事情祈禱。願此風波終了時,所有眾生皆獲益。《今夜 遇見小王子》在寶島聯播網05/31、06/07(六)20:00 FM98.506/01、06/08(日)21:00 FM99.1PodcastApple:https://reurl.cc/1ZVW2DSpotify:https://reurl.cc/anYDn7【延伸閱讀】莊嚴剃度受戒典禮:https://reurl.cc/XAY9KE佛教弘誓學院:https://reurl.cc/W0ZV6e堅守佛制戒律聲明影片:https://reurl.cc/7KvW1y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聲明影片:https://reurl.cc/8DZOk4中國佛教會聲明:https://reurl.cc/nmjRa1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今年夏天,普利司通全包了!普利司通攜手女神李多慧與NISEKO新雪口乳雪糕,共創開心夏季!七月動期間,更換指定輪胎還送NISEKO雪糕或旅遊休閒組✨李多慧還會親臨輪胎館❤️ 包冰涼活動詳情參考👉https://fstry.pse.is/7tj44u——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當世間的紛擾不止,如何使自己能夠安住?回到佛陀的教導,依止四念處。試著用溫柔而清明的心念,禮敬眾生內在的神性,願觀受是苦的智慧,能讓時代的風親近佛法。五月五日這一天, 農曆的四月初八,適逢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誕。在這個象徵「覺者降生」的日子裡,台灣佛教界也迎來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儀式,佛教弘誓學院釋昭慧法師與九位比丘尼法師,三師七證一共十位法師,為一位男眾佛弟子「等融」師父舉行剃度受戒大典。這是台灣佛教史上的第一次,由比丘尼僧團為男眾師父主持完整的出家儀式。而這一天同時也是這位剃度出家等融法師的生日,當天有六十多位賓客親友出席,其中有遠從美國、日本、香港到場觀禮的來賓。等融師父其母親特別從美國回台,為她親愛的孩子帶來祝福,以實際行動參與「佛門性平運動」的最後一哩路,將「只許男眾剃度女眾,女眾不能剃度男眾」的傳統翻頁。不料,以中國佛教會為首的佛教社團,分別在5/11與5/28對外發表聲明,認為比丘尼為男眾剃度授戒,嚴重違犯佛制戒律,拒絕承認等融法師的僧籍,並且譴責這十位比丘尼法師的行為,為了端正視聽守護佛教,連同取消犯戒比丘尼的僧籍。這一紙聲明引發台灣佛教界的波瀾,看似各自表述卻也聚焦在《戒律》與《八敬法》是否為佛制?而這本該是教內對話明辨之事,如今卻儼然成為一場現代佛教的獵巫行動。我作為一名皈依的佛弟子,也曾短暫出家的人,持守禮敬佛、法、『僧』三寶,本不該涉入也無權置喙。然而,眼看在家居士各護其主,各山頭任其互相攻堅,實不忍佛教以及出家師父陷入非議之境。所以,我特別錄製兩集節目,邀請關心此事的聽眾朋友,一起放掉本該止息爭論,能斷大眾疑惑的『如是我聞』。還記得,我們初聞佛法時的清涼嗎?,以一個『學佛』之人的視角,想想『出家』的真實意義是什麼?是出離心?是菩提心?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試著放下如是我聞,再一次發問:『若我是佛陀,會否定比丘尼為比丘剃度嗎?』,我們以這樣的提問來為整件事情祈禱。願此風波終了時,所有眾生皆獲益。《今夜 遇見小王子》在寶島聯播網05/31、06/07(六)20:00 FM98.506/01、06/08(日)21:00 FM99.1PodcastApple:https://reurl.cc/1ZVW2DSpotify:https://reurl.cc/anYDn7【延伸閱讀】莊嚴剃度受戒典禮:https://reurl.cc/XAY9KE佛教弘誓學院:https://reurl.cc/W0ZV6e堅守佛制戒律聲明影片:https://reurl.cc/7KvW1y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聲明影片:https://reurl.cc/8DZOk4中國佛教會聲明:https://reurl.cc/nmjRa1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