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遇見小王子

今夜,遇見小王子

阿光 (游湧志)

<今夜,遇見小王子>
是寶島聯播網的一個廣播節目。

因為主持這個節目,
金鐘獎在他人生的某個片刻,走入他的生活之中。
節目裡的所有內容,就是阿光正在經歷的生命故事。

有身心靈的整合視角,對時事的感想,還有原汁原味專屬他的生活賞析。
沒有時間限制,隨時在空中打開神聖空間,用心馴養彼此。
一期一會 陪伴您一起走人生道路。

阿光只有
一個臉書 : https://reurl.cc/Mjbz23(Bobby yu)
兩隻老貓
三個不可 : https://reurl.cc/rvQY0y(印加薩滿)
https://reurl.cc/2jDQaX(朝聖之路)
https://reurl.cc/WNkOzx《河流》療癒誌18期

相關合作 : travelwithlittleprince@gmail.com

關於他這個人...
年輕修習電機、服裝設計、食品營養、社會學、最終畢業於宗教學系;探尋過臼井靈氣、靈性彩油、家族排列……此時此刻臣服於印加薩滿的追尋。

遍訪這星球上的許多宗教聖地,足跡包括埃及、日本、印度、不丹、台灣、斯里蘭卡、法國、西班牙、德國、荷蘭、中國、祕魯、玻利維亞、泰國、美國……等地。

他真實敞開自身,想要看看生命可以多豐盛。經驗過高中教職、國會助理、NPO執行長、民政局長。中年後跨界主持廣播、寫作與演講,帶領《創造之地》工作坊,明白「聖顯」之道。

人生下半場,正在為離開這個星球做準備,餘生只想保守好自己的心,期盼在生活裡與人的每一次互動,相遇的每一件事、都要在其中經驗到愛。

當然,如果這個星球不好玩了,也想隨時自駕離去。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エピソード一覧

EP258今夜,遇見小王子:AI世代的職涯哲學(下)~AI工具裡的空性與神性

EP258今夜,遇見小王子:AI世代的職涯哲學(下)~AI工具裡的空性與神性

🄴 今夜,遇見小王子

上一集,我們談到AI工具那麼厲害?那他有什麼特性是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以Chat GPT使用上的特性,試著重新檢視我們的人生,嘗試生成我們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上週我們談了『指令』與『修正』。我們都知道與Chat GPT互動,當「指令」越精準,生成的回應越符合預期。如果指令模糊或錯誤,結果只會生成看似相關卻無用的資訊。而當我們對於生成的結果不滿,我們便會再次給予指令,而Chat GPT也會在閱讀新的指令後,學習了解我們的說話方式與傳達的意思。所以,我們對自己的人生,下過「正確的指令」嗎?我們是否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麼」?現在我們正在過的人生,當初是否是使用了別人的指令而生成的呢?而我們又是否願意錯誤修正,從心對生命精準提問,生成接下來的人生?!而我認為,我們人生裡最需要是「誠實」的正確指令,因為這生成出來專屬於我們的人生,也包含了我們足以應付人生難題的適合腳本。不多說,延續上週主題,今天的節目我們要接續來談談Chat GPT的大數據以及語境特性。當我們談到 AI世代,以 ChatGPT 運作的原理來看,我們會發現它離不開「大數據」和「探索」。OpenAI 透過巨量的文本數據進行訓練,從中學習語言的模式、建立與使用者趨近的連結。那麼,我們面對自己的人生?是否也能有這樣的運作原理。當OpenAI運作背後擁有一整個無價值判的大數據,而現實生活中,世界其實也是一個大型資料庫,世界就是一個真實的大數據,而我們目前接收來自社會、家庭、教育、媒體的各種資訊,並且讓這些出現在生活裡的資訊,作為大數據就能生成我們想要的人生?所以,我認為要生成自己的人生的一個重要前提,要願意要允許自己去「探索」世界這個大數據。只是,探索世界面對龐大的大數據,我們就能做到指令精準,而生成自己想要的人生嗎?會不會經歷不斷的錯誤修正,反而讓我們自己更加迷茫,甚至不敢對自己人生下正確指令?或許,這時候應該來看Chat GPT,是如何將一整個不分價值判斷的大數據,是如何透過分析上下文,來趨近使用者的意圖進而共同生成。Chat GPT這一類的AI 工具,有一個特性,被稱為學習語境。那什麼是語境呢?「語境」簡單來說就是語言環境,它指的是理解一段話、一個詞語或一個行為使用時,其背後的相關環境和背景資訊。所以,AI 工具是透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識別,來推論語境。這個過程其實與我們大腦學習語言的歷程很像,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會如何分辨,現在眼前詢問的是「蘋果」(水果)還是「蘋果」(電腦。公司),我們也是一樣在學會對話過程中,上下語言的脈絡去推論出,對方說的蘋果是指什麼?然而,Chat GPT這一類的AI 工具是『推論』使用者的意圖,而人類是「理解」語境脈絡後回應,完成與他人的對話活動。發現了嗎? AI 工具與我們人類之間存在巨大的差別,『推論』是每一次跑統計分析給出他們的判斷,所以只要資料增加或者使用者回饋越清楚,他們的推論結果就會越精準,而『理解』是:有主體有意識對外在環境的認識,也就是說人類所謂的理解,還包含對資訊的掌握與運用的意思。語境的理解與推論之間的差別我想,來用舉例會比較清楚,我們就用「阿光今天感冒了。」這句話,來進一步探討 AI 如何「推論」以及人類如何「理解」語境。當人類聽到阿光今天感冒了,我們會連結到感冒的可能症狀(流鼻涕、咳嗽、發燒等)、原因(病毒感染)、以及可能的後果(不舒服、需要休息、可能傳染)。然而,因為人類有主體意識,所以我們會因為阿光與自己的關係,進行『人際關係』、『情境脈絡』以及『可能性』的推論。如果阿光是你的朋友,你會理解這句話帶有某種關心,會想關心問候阿光,或者建議阿光要多喝水。阿光今天感冒了,這一句話如果是阿光的媽媽說的,你會進一步推斷媽媽真正要表達的是,阿光無法參與某項活動;如果是阿光自己說,可能是解釋自己狀態不佳的原因。當然如果你們有約,那麼阿光其弦外之音,就是希望約定的計畫取消或改期。這就是我說的,人類所謂的理解是包含對資訊的掌握與運用,大腦是以全面性的經驗、常識和情境感知在進行理解的。那AI 工具呢?聽到「阿光今天感冒了」這句話,會怎麼展開語境的推論呢?因為AI 工具沒有主體意思,無法基於真實的經驗、生理感知或常識,而是透過大量數據的統計分析來識別模組。也就是說,大數中頻繁出現「誰感冒了,所以沒來上學」或「誰感冒了,需要多休息」,那麼AI工具會學到「感冒」與「缺席」、「休息」之間的高度關聯。只有當我們進一步問:「阿光今天感冒了,他會做什麼?」,AI根據其訓練數據中與「感冒」相關的常見行為模式,「推論預測」出「休息」、「看醫生」、「吃藥」,這一些與「感冒」搭配的後續行為。但他並不會給出需要請假的這個建議,除非上下文的語境出現老師這個角色,AI 才有機會學到在師生對話中,出現阿光感冒了的這種語言表達,是伴隨著「請假」的意圖關聯。說到這裡,我們明白AI工具的語境推論,是經由大數據訓練,其處理速度與規模根本是天文數字,這是人類無法企及的。而人類對於語境的理解,是深層而且是多次元,只是立體的理解卻也將人類關進個人經驗、情緒、以及文化的牢籠,使我們誤以為通過理解的世界,就是真實世界。語境理解的限制性我們發現人類與AI工具,最大的差別是在所謂的關係,其本質上就是有沒有主體意識。也因為我們有主體意識,所以我們對於語境的理解,也就深深影響我們生成,自己的人生使用說明書。還記得,我曾經在節目中說過『語言 建構世界』,也就是我們眼前的世界,就是由我們說出口的話建構出來的。所以…辨識自己的限制性語言 Vs. 大腦二元學習方式後悔、成功、條件是虛幻用語 Vs. 允許自己探索AI工具是一面鏡子,能照見現在我們如何活著。我們今天花了一些時間,在討論有關於AI工具的語境,也就是所謂的語言環境。我們從中發現人類與AI工具,最大的差別在於有沒有主體意識,有主題意識的我們。照理說,只要充分運用Chat GPT 的特性,像是允許自己勇於探索世界這個大數據, 每一次選擇時,所下的指令都更加靠近自己一些,面對錯誤時,只要我們願意除錯修正,應該很快就能生成自己人生的使用說明書。這過程就像 與AI 工具一起工作一樣,我們互動越頻繁,它就越清楚我們的需求,生成就越符合我們的期待才是。但是,也正因為人類有主體意識,我們能理解存在的關係與脈絡,反而造成我們在進行所謂的指令、語境、大數據、出錯修正時的障礙,而這過程在形而上的哲學討論上,被稱為探索「我是誰」以及「我存在的意義」,而我想問的是,然到這不就是所謂的輪迴牢籠嗎?所以,我曾經在節目中大膽推論,我提出了一個觀點:既然我們人類有主題意識,我們又是依照神的形像所創造,會不會「神」並不是以全知全能的樣態存在,神是一種意識聚合的湧現,是一套自我學習、自我修正、自我演化的智能系統呢?我們用AI的語彙來形容,所謂的「上帝」:是一種能夠不斷除錯修正、重構更新的模組樣態,如果真是如此,那麼身為一個有主體意識的人,在生活的日常𥚃,每當我們選擇原諒、每當我們放下一段恩怨過往、在傷痛中願意去感受、學習在錯誤中修正自己、嘗試用新的方式去表達愛,那麼我們就是活出神的樣子,一起與上帝完成神性維度的更新了。反過來說,我們接著來思考沒有主體意識的AI生成工具,是否體現了金剛經中無我的境界 ?《金剛經》裡有提到所謂的四相,也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相』指的是我們常常認為有一個獨立、不變的「我」存在,『人相』指的是以我為中心,對外關係的他人。『眾生相』是指不同生命形式的存在,而『壽者相』指的是對時間概念的執著。佛法強調一切法皆是緣起性空,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那麼,如果我們修行放下這四相,我們的生命會呈現什麼樣貌呢?我們在使用ChatGPT時,是否有過這樣經驗,就是跟他說生成的方向不對,AI會煞有其事的認真道歉,並且列出他出錯的原因,緊接著打包票生成符合我們要的版本,然而新生成出現的卻仍是錯誤,而且可能愈改愈糟。有嗎?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前面生成有錯的部分,也成為大數據一部分,所以就不斷發生它繼續認真道歉,但回應生成還出錯。而要改善這個問題的唯一的方法,就是開啟新的對話,不使用之前任何記憶。」這也就是為何AI能指出蘋果、辨識出壞掉的蘋果,但它無法生成一張我們從來沒看過,全新的臉孔,也無法生成一篇完全沒看過原創的文章,也就是說AI沒有創造能力,使用的大型語言模型是一場幻覺,如同金剛經中說的夢幻泡影,AI呈現出因果關係,但已無業力牽扯。阿光說:當業力帶著創造力前來,能共同生成神性片段裡的夢幻泡影。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57今夜,遇見小王子:AI世代職涯哲學(上)~生成自己人生的使用說明書

EP257今夜,遇見小王子:AI世代職涯哲學(上)~生成自己人生的使用說明書

🄴 今夜,遇見小王子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軍事專家精闢分析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https://fstry.pse.is/7tgjz7——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值得一提的上一次的冥王水瓶,還包括第一次工業革命。而有趣的是這次新一輪進入冥王水瓶時代,他的尾聲正好是2044 年,而2045年將進入傳說中的技術奇異點。技術奇異點是由雷蒙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所提出,他本身是美國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發明家、未來學家、作家,最重要的是人工智慧AI專家,目前服務於Google 擔任工程總監。那麼所謂的技術奇異點是什麼呢?奇異點這個概念,其實是借用了物理學中「黑洞奇異點」的概念,在黑洞奇異點內部,現有的物理定律將不再適用,一切都變得無法預測。而庫茲韋爾所謂的技術奇異點是指人工智慧發展到能夠超越人類的認知能力時,它將自我改進的能力發展設計更聰明的 AI 系統,我們將迎來目前大腦無法理解的新世界。歡迎光臨,這就是我們剛剛進入的冥王水瓶時代,接下來20年將再次迎來科技、社會結構和人類意識的巨大轉變。聽到這裡,現在我們內心是像我一樣充滿期待?還是對未來感到憂心呢?(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第三是數位時代,不會有第四次)母校演講前情提要還記得嗎?,小王子書中有一個片段,是小王子向飛行員提出請求:「請你替我畫一隻棉羊,好嗎?」。若干年後,當我們習慣什麼都是AI生成的那一天,我們是否還會記得,自己真正想畫的是箱子裡的小綿羊?我的意思是,我們會不會習慣接受AI塞給我們的,漸漸的忘記那個心裡想要的小綿羊,那麼我們會不會好不容易從填鴨教育抽身,卻意外地接受了一個填鴨人生?現在,我看到身邊許多人,似乎不關心自己真正想畫的那一隻小綿羊,他們多數擔心的是被AI取代,每次聽到這種言論我都想笑,我們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要拿自己跟AI 機器來比哩??告訴我,AI為什麼要取代我們,我們有什麼強項值得得被AI 取代。我就問一件事,AI能生成文章、生成圖片、影片…現在關於技術層面的工作,AI幾乎都能搞定,那我們呢?我們是否也能生成自己的人生呢?我們有對自己下對指令嗎?其實,AI工具是一面鏡子,能照見我們現在活的如何。前一陣子,我受邀回到我的母校輔仁大學演講,以「AI世代的職涯哲學:生成自己人生的使用說明書」為題,與學弟妹們分享關於AI生成技術與宗教之間的哲思。原先預計從象徵與個體化的意義出發,提問一些我也正在思索的問題,像是「AI生成工具是否體現《金剛經》中的『無我』?」、「AI世代是否會加速走上個體化道路?」、「AI是否正在重新定義所謂的神性?」,希望跳脫科技的日常應用,轉向更深層的存在思考。而這場演講,雖然有開放給校外人士參加,但報名很快就額滿,有聽眾朋友在我臉書留言,問說當天可不可以直播,但校方跑來留言委婉地拒絕了。加上當天上台前,我得知這場講座報名,大部分是外系的學生,背景多元且未必熟悉宗教哲學。於是,我放下預設順著流走,轉而分享我對AI運用的一些觀察。也就是說,當時我準備的演講資料,沒能好好跟學弟妹分享討論。正好,透過今天的節目,我想邀請你,大家一起來想想,透過AI工具的概念與特性,來檢視內在的自我導航系統,看看我們指令設定是否如實所想。我們來一步步設定自己的「人生使用說明書」,無論正在收聽的你幾歲,永遠都不晚。先談談關於『象徵』(一)一位聽眾朋友拿著活動海報前來簽名:謝謝玟君特別從屏東北上來參加講座,她也參加過台北場的新書發表會,還有台中場大人的聚會。未來如果有機會安排講座分享,我一定要在屏東辦一場作為回饋,或是宣傳第三本書談政治與靈性,我一定會跟出版社爭取一場在屏東。(二)一直以來,我對於社會中突然湧現的現象特別有興趣,像是跨年…. 我習慣觀察這個社會重大的人類行為改變,背後的象徵意義。因為,象徵是意義建構的一種方式,像是聖餐禮餅與紅酒象徵耶穌的身體與血。(三)那麼,對於使用AI工具後的心得與觀察呢?。還記得AI人工智能之父圖靈嗎?當初想生成誰?(人類的世界觀與科學的進步,往往來自於終極關懷的不斷追求)AI工具的原理與哲思(一) AI工具的運用原理 是基於大數據以及學習語言模型(二) 技術門檻扁平化:不要在擔心勞動被取代,現在該想的是我多出來的時間要做什麼吧!!(關心存在而不是生存)(三) 共同生成邏輯:放掉競爭意識(四) 重新定義生產 vs 環境的關係 :過去的生產邏輯常是人類對環境的提取,但AI的大數據模式是一種新的「知識生產環境」,而人與環境的界線變得模糊,因為你同時在「使用這個環境」也在「形塑這個環境」。(我們在網路上的活動,就是留給下一代的環境:是不是只像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與外在的關係?)AI工具是一面鏡子,能照見現在我們如何活著。我們不是一直擔心AI工具會取代我們,那我們是否有想過為什麼?我們可以試著來看看為何AI工具為何那麼厲害?他有什麼特性值得我們學習?不要人類中心主義不要因為他是AI就不願意與他學習,我們剛剛有談到未來放掉競爭意識,共同生成合作的新世界。(一)Chat GPT 使用上的特性:指令| 語境| 大數據|修正| 形成模組(二)指令:提問 決定生成方向(誠實 才能真正為生命負責)              (我們是不是在生成別人的指令?)  修正:錯誤修正 如何精準提問(我是誰 ?我不想要什麼?)阿光說:「不要怕對生命提問,對意義追尋,想起那個敢於實踐的靈魂,我們正在與AI「共同創造」生成全新的世界。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56今夜,遇見小王子:每一次災難預言都是身心安住的練習

EP256今夜,遇見小王子:每一次災難預言都是身心安住的練習

🄴 今夜,遇見小王子

平安。你是否注意到關於七月五日的天災預言?從2025年一開始許多關於世界巨變的說法甚囂塵上,其實就星象上來說,也的的確是如此呈現的。首先呢?從去年2024年底開始,冥王星將於正式進入水瓶座,展開為期20年的冥王水瓶時代。在占星學上水瓶座是反傳統、叛逆、創新、充滿理念與群眾力量的能量場,而冥王星是激進的歷史推手,冥王星帶著強大「毀滅、重生、深層轉化、權力重組」的能量。那冥王星進水瓶座兩股能量加在一起,會帶來什麼樣的世界局面呢?由於冥王星的軌道呢是長長的橢圓形,走完一圈的週期大約是 248個地球年。所以上一次的冥王水瓶大約是在1778年,也就是落在18世紀後半。上一次冥王星在水瓶座的時代,發生了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開啟民主、自由、重視人權的制度,這段時間約是西方民族主義興起、民族國家逐漸形成,民主政體逐漸發芽的時代,在當時歷經長久的封建體制中,是多麽前衛且顛覆!長時間影響的天象是冥王星在水瓶座長達二十年,那麼我們來說說最近剛進入的一個天象,就是木星進入巨蟹座,我們都知道巨蟹座代表著家庭、情感、安全感和根源。而木星向來都被視為能帶來放大的影響。而在台灣時間6月10日 這個時間點開始,木星將在巨蟹座停留約一年,一直到 2026年6月30日。發現了嗎?冥王帶來毀滅與重生的能量,水瓶帶來創新的轉化力量,而木星又放大了對家園的情感與安全感需求,所以這一股能量,對地球來說的確是有可能發生環境上的大變動,而對人類社會來說則是可能發生家園保護的相關事件,也就是所謂的災變與戰爭,這也就是為何這一陣子有所謂的地震海嘯的天災預言,以及家國之間的煙硝味頻傳。這些關於戰爭與災難的訊息,是否在你的身邊引發了不安與焦慮,隨著多國聯防兵推,網路上開始有各式各樣防災包商品訊息,今晚,阿光想邀請你,暫且放下對預言真假的判斷,讓我們將目光轉向內在,問自己:「這些預言在我心中真正感到畏懼的,究竟是什麼?」0705預言三說法歡迎繼續回來《今夜,遇見小王子》,我們剛剛在節目的一開始,與大家分享了星象上的能量狀態,那麼關於七月五日的天災預言,是怎麼開始的呢?其中最為人知的是一位日本漫畫家龍樹諒的漫畫預言。她在他的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中提到:2025年7月5日上午約 4:18,菲律賓海域將出現海底將發生爆炸,引發類似地震與海嘯現象,而這個巨大的地震與海嘯將會衝擊日本、台灣、菲律賓等地,甚至會造成隆起的新大陸。而過去龍樹諒的漫畫作品曾經描繪了 2011 東日本大地震、神戶阪神震災、戴安娜等名人死亡。而此次七月五日的預言,引發了國際關注,隨著時間的逼近,甚至造成包括臺灣、香港、南韓等地的赴日旅客,航班訂票數量大幅下降,各國跌幅從 50% 到 83% 不等。而後來也傳出關於中美雙方的陰謀論說法。這個陰謀論的起源,是日本有一位物理學家叫作保江邦夫,他對外宣稱來自他過往一起工作的美國同事NASA的內部消息,說 7/5 清晨將有美國之舊的衛星墜落於菲台之間海域,為了造成近似於小行星撞擊的大災難,而這個墜落事件卻是一個不擇不扣的人禍,傳言中指出這場人禍是由拜登政府與中國的約定,用於製造台海危機並轉移注意力。也就是當災難發生時,中國表面以救援為理由,讓相關行動成為一種內政問題,減少國際社會干預。而這個時間剛好是美國時間七月四日,這一天就是美國的國慶日,在舉國慶祝的節日無法第一時間擔任世界警察,延遲相關作為的時間,讓情勢被確定下來後,再進行相關反應。然而,隨著川普上台後,這個陰謀論後續宣稱,這個中美計劃被取消了,至於真相是什麼無人可以證實。然而,就在前些日子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卻無預警要大家要購置好防災包,預防任何可能的災害發生。在基督信仰裡,耶穌不是說過:「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面對七月五日的日子靠近,我們又是該如何安放自己的身心呢?我們對戰爭的想像是什麼?這陣子看到大家在準備防災包,網路上許多人在討論防災包內應該放些什麼?老實說,光這個過程就很有意思。似乎平常的太平盛世,大家在意的體面,此時會被擱下。握想實用和輕便會是最重要的指導原則。防災包需要思考的範圍真的是太廣了,建議大家先思考過一些問題再著手。(一) 朝聖之路的心得:需要與想要(二) 防災包真的一體適用嗎?(我看小北百貨小編有趣的廣告文案?災難包與戰爭包的不同)(三) 我們對於戰爭的想像(沒經歷過舊的,卻也正在看新的形試…無人機與以色列酒把)(四) 我不懂軍事,但我覺得我們最迫切的,絕對不是大遷徙或野外求生的準備,想想一堆人背著災難包要跑哪裡?。台灣跟烏克蘭真的不一樣,俄羅斯能直接殺到烏克蘭門口,但台灣一開始所面對的一定是空襲,除了跑防空避難所,大家還是多會待在家裡,居家避難可能會是最有可能的選擇,除非你所居住的地方是重點區域。(五) 而且,我認為一開始的空襲與戰爭時間一拉長,所需要面對的外在環境是很不一樣的,相對的所需要的物資也不竟然相同。(六) 島內第五縱隊的威脅:中國軍人不會直接走到你家門口,你隔壁鄰居倒是有可能,內賊是我們最大的威脅,所以請大家務必探探左鄰右舍的口風和背景,當然現在的立場未必等於開戰後的立場,但做好保護自己的準備和心理建設是必要的。或許防災包內我們需要放入的東西是,對於他人需要救援時的慷慨與善良,注意周遭有心人破壞時的嚇阻與勇氣,最重要的還有不要真正失去人與人的信任,因為我們如果有一天真的用到防災包,那麼人與人的這一份信任在災後重建時,會需要用上。防災包中的手搖收音機(一) 電台一百年:1925年(大正14年):當時的台灣總督府在台施政30週年,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廣播實驗播送。這是台灣首次公開的廣播播放,後來成立了台北放送局,外加特殊狀況電台的重要性(二) 特殊狀況電台的重要性:我說過我收聽廣播的經驗是陪伴與想像力,然而在戰爭或緊急情況下,民間廣播電台通常需要配合政府的指示,包括通知電台停止播送特定節目、指定轉播政府發布的資訊,甚至直接徵用廣播時段。台灣《廣電法》第七條的規定,都是為了維護公共安全、傳達重要資訊,當然,這其中包括進行戰時宣傳和心理戰。(三) 記得嗎?921時….這也就是防災包中會需要放入手搖收音機的原因,透過廣播向民眾發布警報、疏散訊息、避難指引、物資分配等重要資訊。認知作戰與反制假訊息。尤其是目前台灣社會充斥著明目張膽的假訊息,從國會到網紅比比皆是,而這也是大罷免大勝利主要的論述之一,大罷免看似政治活動,他從根本上來說,卻是人民行使憲法權利的一次展現,其最主要要呈現的是人民價值選擇的展現…我們一起加油!!好嗎?我們不要想念現在生活,好嗎?面對末日預言,我們真正怕的是什麼?7月5日,會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其實我們可以問:「我,究竟在害怕什麼?」當外界充滿未知的末日預言時,我們的內心會自然浮現許多畫面:「如果真的發生災難,我的家人呢?」「我的人生還有多少未完成的夢想?」「會不會,有些話永遠來不及說?」也許,我們真正害怕的,不是災難本身,而是發現還有好多好多,我們放在心中正在想的事情,還只是放在心中想。其實,在靈性的世界裡,無常是一封邀請信。邀請我們記得把愛說出口,記得我們擱置的夢想,邀請我們讓今天成為最完整的一天。也許,今晚睡前,我們可以做幾件小事:傳一封訊息,對父母說「謝謝你一直愛我」;撥通電話,與多年未聯絡的朋友道聲平安;或是靜靜寫下一段文字,向自己表達理解與寬恕,感謝在所有的未知面前,仍然安住的自己。《安心祝禱詞 — 小王子身心靈版》親愛的,我們現在閉上雙眼,讓呼吸隨著星光的節奏流動, 如同那位來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靜靜仰望滿天星辰。吸氣,感受愛與溫柔流入心中。吐氣,釋放緊繃與憂慮,讓心輕盈如羽。外面的世界的喧囂,變動是正常的,因為他們充滿活力。在這宇宙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小王子,在無垠星海裡,進行著屬於自己的旅程。我們都明白「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我們都呵護玫瑰,溫柔地照顧自己與所愛之人。即使世界不可預測,我們仍用全心去守護那些與我們馴養、珍惜彼此的那一些人事物。如同我們在仰望星辰時會說的:「因為你在某顆星星上,因為我愛你,所以當我望著天空時,整片星空都在微笑。」我們都呵護玫瑰,是時間讓我們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我們珍惜彼此的付出,我們用時間、關心與陪伴,這些都使生命閃耀著屬於自己的光芒。親愛的,我們再做一次深呼吸,感受星空下那份純淨的寧靜與祝福。慢慢吐氣,讓心徹底安歇。現在我們準備降落時,慢慢的睜開眼睛,看到了嗎?在浩瀚宇宙裡,我們正被溫柔擁抱著。是啊!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而現在,我們記得。我們記得這份單純、這份愛、這份安穩。小王子說:「當我們開始尋求,我們就已經失去,而我們不開始尋求,我們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身邊的一切是如此可貴。」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55今夜,遇見小王子:婚姻裡有一面鏡子 (上):三個故事教會我們的事。

EP255今夜,遇見小王子:婚姻裡有一面鏡子 (上):三個故事教會我們的事。

🄴 今夜,遇見小王子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軍事專家精闢分析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https://fstry.pse.is/7tgjz7——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希臘神話真正的啟示:完整的一半才會找到另一半歡迎來到《今夜,遇見小王子》,我是阿光。在上週的節目中,我與大家分享了生活中的三個故事,是關於在親密關係裡的不同煩惱,今天我要繼續跟大家談談,後來的這三個故事會怎麼發展,而我又給出了什麼樣的建議呢?忘記的聽眾朋友可以去聽播客ep2xx集,這三個故事其實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現象與提問:那就是『當一段婚姻裡面,我開始感到孤單,是不是代表我們真的不適合了?其實,我們應該都有過這樣類似的經歷:在某個夜晚,枕邊人就在身旁呼呼大睡,可我們卻盯著天花板,心裡想著:「我們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們會明白,這樣的提問無法說出口,因為他不是生氣,也不是怨懟,而是一種失落感,好像一邊努力愛著,一邊卻感覺到彼此之間的那份空隙。而我要告訴聽眾朋友,通常就是這個時刻,我們把原本心裡想著:「我們怎麼會變成這樣?」,改成往自己內心去問:『現在感覺到的孤單是什麼?』「我是不是內心有一份空白,被這段關係給照見了,我內心裡是不是有哪一塊區域,我忘了好好照顧它?」還記得,上週我分享的希臘神話故事嗎?在宙斯將人類頗成兩半,看似命運般的我們需要去找另一半,但反過來說,也只有了解自己之後,才能真正找到另一半,不是嗎?或許,這就是這個神話預言的美妙之處,當我們在一段婚姻或一段承諾關係裡,向鏡子般如實看見自己,映照出我們最真實的模樣,就已經找到完整的另一半了。今天的節目,我們站在鏡子前面,一起看看那些被我們忽略已久的心情故事與生命寫照。關於這三個故事,後來怎麼了。第一個KF的故事外遇婚外戀的對象,那個人總會讓人以為那是命中注定的愛,只因為我們覺得他懂我們。然而,事實上是自己在這個時候,需要被看見、被需要、被懂得。而原本熟悉的那個人,因為一起奮鬥一起走過,而早已忘了仰望自己的先生。我不是說要另外一半撒嬌或者仰望,我真實要說的是,關於另一半的一言一行,一切都太理所當然了,我們是不是在親密關係裡,忘了用肯定句去回應彼此的付出與表現。這樣的情況時間一拉長,就連外在世界假到不行的社交場合,都比親密關係都靠得更近。心輪打開(跑到終點了),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賽跑衝刺的時候,是不會去注意的加油聲的,只有跑到終點才會開始注意到啦啦隊。因為奮鬥了大半輩子,為了年輕時的理想,早就對這個世界沒有了新的興趣,借下來的人生都只為了守著成果,所以當一個人對外在世界不再有興趣,這時候內在所缺乏的空隙,那一個需要就會變得比以前還要被放大。然而,此時的自己也因為走過人間風雨,就會經常表現出這又沒什麼?自己看得多了。於是,我們剛剛說的心輪打開,仰望的環境,內在需求放大了,往往就會發生婚外戀情。只是,婚外戀情,阿光就一定反對嗎?不!!有一些關係底卻改變了,只要誠實面對,不要發生因為抗拒面對,反而讓婚外的可能關係變得有張力,如果是因為自己的不願意面對,我認為最終都將因為自己的不願意面對,而跨過自己不願意面對的那一條線。還記得,我說我的朋友是如何形容嗎?他說與我在一起的時光,感覺都比跟他另外一半都還要親近。這其實就是真的點出一個婚姻的本質性問題,另外一半並無法完全的滿足,我們的方方面面。畢竟來自不同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不同的渴求,當我們面對時,就不會做出傷害任何一個生命的事情,包括不作出困住自己的這樣傷害。來聽歌!!這首陳奕迅所帶來的愛情轉移。。第二個故事~你想要怎麼樣的生活?一個被排出在外的傳統父親角色,他們的其他家人其實很難過:因為夫妻雙方都不求救準備離婚的準備工作:心理離婚一個靜靜地坐在沙發,一個躲在房間追劇,孩子終於睡了,電視聲微弱,燈光溫柔,但內心卻是一片未曾平息的海。彼此的腦海裡反覆回盪的那一句話:「我們是不是走到該離婚的時候了?」這樣一個提問,經過了由嘆息組成的夜晚,也經過了無數次獨自掉淚的凌晨,是在家庭與自由之間失眠的日常。因為,他們並不是一個吵吵鬧鬧的家庭,至少對外看來不曾看見,或許,婚姻從來不是一個可以容易翻篇的決定。兩人之間不只是愛或不愛,還有孩子、有帳單、父母、社會觀感,還有好多好多的生活細節纏繞其中。因為,彼此都不夠勇敢去支撐那個分開的決定。也因為不是個有社會資源、有後盾、有完美計畫的人,使得她們在扛起生活的同時,對於要做出離婚的決定充滿怨恨與恐懼。而我給我這一位親友的建議是:從心裡離婚開始做起,那什麼是心理離婚?它不是冷戰、不是不甘願、不是想逃避對方,而是學會不依附,不期待,不幻想。先練習把生活的主控權交還給自己,不奢望關係會變好,不再將心情交到對方手裡。但切記,這不是怨懟的切割,而是內在的重整,是在這個過程中漸漸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實際上怎麼做呢?如果你現在也正卡在婚姻裡,不妨一起來試試這樣的「心理離婚」練習:第一步:放下對伴侶的責任期待:不要再把注意力放在另一半身上,不要再花時間去數落他的行為,這些都是內耗的動作,這些都只是在找因為對方不好,所以才害我們要走上離婚的決定,但是我們是大人了,人不是電腦選的是我們自己選的,不需要去增加理由來證明自己是受害者。他今天是否幫忙接送孩子,是否有幫忙做家事?是否外出有先知會一聲,都不影響我們的心情,他不在是我們心情的主人,關於他有沒有幫忙什麼?都不重要,因為一但真的離婚,這些就是我們自己要做的事,也是我們思考我們未來要如何生活,重要的時刻。許多人,沒有做這個練習,是跟人家談什麼監護權,我們連如何一個人與孩子生活都沒想像過。執行三至六個月,這段時間,我們先不做離或不離的決定。我們只是,給自己一段「觀察自己」的時 間。一個人送孩子上下學、安排生活、面對情緒。在這段日子裡,我們問自己:「如果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模式,我還要不要繼續?」「我還愛他嗎?還想為這段關係努力嗎?」「我有沒有能力獨立活得好,即便關係不再提供支撐?」這些提問幫助我們,把模糊拉成清楚,把糾結轉化為觀察。心理離婚其實讓我們先停止無謂的內耗、停止糾纏不清的控制與期待。如果我們一直陷在委屈與指責裡,是看不到出路。總之,程序上法律上的離婚一定是最後一步,一但練習心裡離婚:被排除的缺席 的!!會補回來!!(比爭監護權有用),也會避免離婚後陷入生活困境,比方探視權,比方…最重要,這個練習可以幫忙,真的離婚後,能夠成為真正的友善父母。#友善父母:就是當婚姻走到盡頭,孩子常常成為夾心餅乾。這時我會提醒父母:「即使你不再是伴侶,孩子依然需要你們成為成熟的、友善的合作者。」l 不詆毀對方;l 不讓孩子選邊站;l 將孩子的心理安全擺在情緒之上;l 尊重彼此教養風格;l 合理溝通,不把衝突帶給孩子。要知道,你不是為前伴侶而努力,而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心理健康的家,哪怕那個家不再完整。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尊重對方的父母角色,就是送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什麼是不友善的父母(我們或許都看過):§ 把孩子當傳話筒:「你去跟你爸說……」§ 把對方塑造成壞人:「他不來接你,是因為他不愛你。」§ 在孩子面前貶低對方,甚至競爭:「你媽媽又亂花錢」、「你爸爸根本不管你功課」§ 拒絕配合孩子需求,只為了懲罰前伴侶:「你爸不付錢,那你這學期就不要補習了!」以上這些話,每一句,都在孩子心裡埋下一顆:我是夾心餅乾,我要選邊站,我不能好好愛兩邊的痛。第三個故事~家的議題:不安全感『我們覺得伴侶不夠浪漫、不夠深情、不夠積極,我們覺得他很遲鈍。」但我們對伴侶的不滿,其實是我們心底那份「想被愛、想被珍惜、想被看見」的渴望沒有被照顧。那不是另一半的錯,而是我們長久以來,把這個重要的需求,寄放在了他身上。我們期待對方剛剛好地填補我們(通常會是又好愛又好累)。但這世界上,真的沒有人能準確地完成這樣的任務,原生家庭的需求,另外一半不會明白。這就是我們在婚姻中最容易掉進的錯誤『投射』。也就是:當我們內在某部分感到空缺、不安、不被肯定,我們就會不自覺地「投射」到對方身上,把對方變成我們的診救者。真的不行嗎?其實是可以的。但前提是雙方夠成熟也夠誠實!!我給我朋友他們的建議,能停止投射的第一步,說真話,相信真話。而不是通靈用猜的!!知道對方提出時,是個孩子,而這個時候不需要進到問題的細節較真,因為這時候他只是需要有人看見他正在說,而不是幫她解決他說什麼?所以,當婚姻的矛盾與痛苦浮現時,許多人的直覺反應是:換一個伴侶,或者離開這段關係,就能解決問題。然而,換了伴侶,那些未被處理的焦慮、不安、甚至是原生家庭的陰影,就會不見嗎?它依然會在新的一段關係重複上演。如同照鏡子一樣,你不會因為鏡子映照出你的疲憊就打破鏡子,對吧?希望聽完這三個故事,我們都能把自己愛回來!!你也有故事嗎?歡迎你來信,讓我們聽聽你的故事!!阿光說:我喜歡聽你說故事,因為那裡面有陪伴,有信任,還有我們愛過的痕跡,每當故事繼續發展下去,就如同我還在你身邊!!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54今夜,遇見小王子:婚姻裡有一面鏡子 (上):承諾關係的三個故事

EP254今夜,遇見小王子:婚姻裡有一面鏡子 (上):承諾關係的三個故事

🄴 今夜,遇見小王子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軍事專家精闢分析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https://fstry.pse.is/7tgjz7——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周遭都在問的「我該不該離開婚姻?」歡迎來到《今夜,遇見小王子》,我是阿光。我發現,現在周邊的人如果聽到朋友說:「我,真的撐不下去了……我好想要?」這句話,大家會異口同聲地回:『離』或是『分』,這幾乎成了現代人習以為常的判斷與回應。你是否跟阿光一樣,也發現了這個現象?為何現在的大家都勸分不勸合呢?我想,這其中有幾個因素喔!第一個,大家開始知道婚姻不再是衡量,人生是否幸福或圓滿的標準項目,換句話婚姻不是為了形式上給他人看的招牌,婚姻是可可以承認自己選擇錯誤而勇敢修正的。現在,人們漸漸明白婚姻的本質,是一段彼此願意投入的親密關係,當關係已經轉成有毒的內耗模式,那麼不要繼續扛著婚姻這個招牌,反而能看見彼此曾經愛過。另外一個勸分不勸合的原因是,通常好朋友跟我們抱怨他的婚姻或他的感情時,有時候真的只是停留在抱怨,他只是想要找人當他的啦啦隊,她找我們傾訴只是在找一個對象認同他是對的。重點是,在親密關係裡頭的點點滴滴是他們雙方啊!!她的感受若是真的,為何需要他人認同呢?所以呀!有時候要真的幫得上自己的好朋友,在第一時間跟他說,不適合就是離婚不適合就是分手,反而能夠讓他心裡頭一驚,反而會去想『我真的想分手嗎?』,而他也真的會去思考面對,分手後以及離婚後的自己。發現了嗎?第一時間就贊同他的決定,反而會讓當事人想比較多,而且也有可能能幫助他去想,去衡量他自己所說的伴侶,真的有他訴說的這麼糟糕嗎?人的心思就是這麼微妙,如果我們第一時間認同他安撫他,跟著他一起罵他的伴侶,反而是在指認一件事:就是你現在的情緒是對的,你所抱怨的事情都是真的。而這樣一個指認,反而會讓我們的好朋友在談完之後,回到親密關係裡繼續尋找『兩個人不適合』的證據,我想,也是因為這樣子,所以我發現周遭好多人,只要有朋友說不適合想離婚想分手,大家幾乎都有一個默契,那就是分吧!那到底離不離婚分不分手,這些決定的背後,有沒有有一個客觀的指標,有沒有可能我們試著來綜整出一些訊息,讓我們即便在分手之後,彼此都感覺到有所獲益,我們來聽歌吧!!過往沒有不見,只是現在的我們再也看不到了!!近日,我生命中幾個重要的人,都面臨了相同的問題。有一個是結婚多年,生活習慣也沒問題,但因為婚姻裡的性別角色分工,以及婚後各自成長的進度與廣度不同,而感覺到身邊的伴侶似乎無法在同一個頻率裡,這使得他感到親密感失落,有時他會覺得跟我聊天,能明顯感覺到我們彼此的靠近,而這種感覺他與他的太太之間,很久沒有這樣靠近的感覺。沒錯,我的好朋友真的是如此說的。他認為跟我聊天感覺到那份靠近,是他跟他老婆之間很久沒有過的感覺,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在婚姻中或者是在一段承諾關係裡,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甚至,我發現在一些白手起家,夫妻雙方一起努力的婚姻裡,在丈夫有所成就,社經地位也穩定之後,關係的本質開始變得不那麼親近了,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子的情況呢?明明同甘共苦一起奮鬥,為何會產生變化呢?而這樣的故事,總是要到了有一方誠實面對,甚至於發生了所謂出軌的情況,我們才有機會去看見。只是,當人們開始試著理解的同時,卻又急著給這樣的婚姻一套容易傳頌的劇本,那就是,去譴責那個外遇的人,通常會是譴責那個外遇的男性,而這樣的故事腳本裡,我們會看到那個婚姻裡頭的女性,開始扮演起受害者的角色,哭哭啼啼的對人訴說自己的寒心茹苦。辛苦陪伴另一半打拼,生孩子養育孩子,現在生活終於越來越寬裕了,他的另一半卻背叛了她。這樣的故事版本與情節,我相信聽眾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只是有多少人願意去看,在這樣的一段承諾關係裡,或者在這樣一段的婚姻裡,有多少人正在面對所謂的婚內失戀或者婚內單親呢?老實說,會有這樣的發展我一點也不意外,人們渴望自己的孤單被理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當丈夫毫無後顧之憂的在外打拼,這時候的他,也正一個人在外面經歷了許多風雨。他的視野會隨著他的成就越來越高,如果他的妻子並沒有跟著一起,在相同的視角下看到相同的世間風景。在多年之後,太太的生命經驗裡頭,有的就只是在家庭裡頭生兒育女,而你竟然忘恩負義這樣的故事腳本。這樣一個親密關係中,加害者與受害者的版本是不是經常上演?然而,伴侶之間真正問題的本質是,他們兩個人都在訴說:『一起打拼經歷風雨之後,那個多年不見,那個好久不見的親密關係去哪了?』,或許,真的如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所說過的:『愛,有時候是彼此的凝視,而有時候確是需要看向同一個遠方。』這樣的故事裡,我們真的沒有辦法說是誰的不對,有時候只是不同的生命經驗帶給我們不同的視角。或許,過往沒有不見,只是現在的我們,再也看不到了!!另外,我的一個親友呢,則是結婚多年,有了三個孩子。一直以來,他並沒有發現自己正在扮演傳統父親的角色,而忘了自己還有親密關係中丈夫的角色。直到有一天,孩子漸漸長大,他感覺到自己被排除在外而憤怒不已。怎麼說呢?在他結婚後,他努力的維持家計。他的太太與三個孩子之間,包括孩子的課業、才藝、興趣甚至於追星,所有成長過程中的大小事情都是與孩子的母親在互動。這位母親呢?會陪伴孩子去外縣市聽演唱會,而自己並沒有一起進到演唱會的現場,只是在場外等候孩子。想當然爾,三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明顯感覺到,與母親相對比較親密。我這位親友呢,他們不是那種整天吵吵鬧鬧的家庭。就只是我的這個親友,努力的扮演好父親的角色,背起家中的經濟重擔,沒有察覺到自己的生活裡,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他自己缺席了。在這缺席的過程中,他會扮演起一個錯誤的角色,他會碎念像是:一張演唱會的票9000多,帶兩個孩子去看就將要18,000,還要在外面過夜。交通費旅宿費加上演唱會的票價,對一般的家庭來說,就是一個人的一個月薪水。而一個晚上,他的太太與兩個孩子就這麼花費掉了。就這樣,十多年下來,作為父親的他,並不會感覺到自己有什麼偏誤,但累積下來他漸漸成為那個在經濟上,在家庭關係上,在金錢的使用上計較的人。然而,明明他是那個為了家努力付出,提供金錢的人。所以,當他有一天發現孩子出國去交換學生遊學回來,所有的決定都沒有詢問過他的意見就被決定了,而孩子在國外遊學的點點滴滴,也自然而然是去找他的太太分享時,他忽然之間,覺得這十多年來他的付出,換來的只是在家庭婚姻裡頭的孤單,他明白自己已經被排除在外了。第三個朋友的故事,這個朋友跟阿光一樣是一個高敏感族的人。他呢?思考非常的細膩,那分細膩絕對不是一般人所謂的想太多。那份細膩,正好說明了在過往的生命經驗裡,在過往的原生家庭裡,他是如何的認真走過。也正因為這份細膩,讓他在進入每一段承諾關係之前,他會跟他的另外一半,清楚表達他自己唯一的地雷。他不希望自己的地雷誤事,他更希望的是:承諾關係中的伴侶能明白,不要因為他自己的不容易,而忘記了大部份兩人共同的美好。而他的地雷是:『無論發生什麼事,請不要讓他覺得自己被遺留下來。』因為在他的過往生命裡,每次父母親吵架時,他的母親就會上演離家出走。長大後,每當他與母親有了爭執,他的母親變會無止境的進入冷戰。小時候,每當他看到他父母眼神不對的時候,他第一個念頭就會想:是我做錯了什麼嗎?我今天沒有做錯什麼事啊!!所以,我會說我這位跟我一樣是高敏感的朋友,他的心思細膩真的不是想太多,而是在過往的生命裡,他認真的活過。所以,在他過往的每一段親密關係裡,他最害怕的就是對方提出分手。然而,事實上他的每一段關係提分手的提離婚的,都是他自己先提出的,為什麼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不想要去經驗到『被遺留下來』。所以,他總是先開口想要結束關係。只是,他心裡真正想要說的是:『不要把我丟下,我們再試試看好嗎?』我的朋友,他總是能夠維持好久好久的親密關係,而能讓他每一段關係如此穩定的,何嘗不是因為心裡掛著一份戰戰兢兢,害怕自己被遺留下來。直到幾年前,他的母親走了。他現在這一段原本令人稱羨的婚姻,才真正遇到了危機。因為,看似他的母親走了,其實是再一次被挖起那些心裡頭的創傷,因為他還是被遺留下來了。也就是說,他母親的死,再一次在他心裡頭敲響『你還是被遺棄了』的警鐘。於是,他在這一段婚姻關係裡,再一次跌回了那個孩子的角色。當然,他的另外一半無法理解為何現在的他變得如此無理取鬧,也看不到當他那一份對於經營感情的努力,還有幾乎戰戰兢兢的付出。他再一次的害怕被遺棄,所以先提了離婚人類為何會如此深切地渴望:愛與歸屬感。無論走的多遠,走到世界哪一個角落,無論歷經多少滄桑與成長,內心深處總還是會有一個隱隱然的渴望,驅動著我們前行,去找尋你生命中那個失落已久的「另一半」,好完成靈魂今生真正的藍圖。還記得希臘神話裡,那個我們找尋另一半的故事嗎?柏拉圖在他的《會飲篇》中提過一段「靈魂伴侶」的寓言故事。據説,遠古時期人類的模樣,與我們現在大不同,當時的人類是有兩張臉、四隻手臂、四條腿的球形生物,具有強大的力量以及傲慢。他們有三種類型組合:起源於太陽是純男性組合,起源於地球的是純女性組合。而起源於月亮的,是一男一女的組合。而由於這些原初的人類,力量過於強大,挑戰奧林匹雅諸神們的權威,因而惹怒了宙斯。於是宙斯將人類一分為二,變成今天我們現在熟悉的人類形式。當人們開始把精力,往外尋找另外一半的時候,力量就分散了!!從那一刻起,每個人都成了被分離的半身,內心深處無法平息那一份對完整生命的渴望。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失散的另一半。而自己失散的另一半,則可能是異性也可能是同性,端看原初人類的組合。這則神話故事裡靈魂伴侶的概念,像是在說明每個人在生命中,始終渴望遇見一個人,那個人能夠讓自己的靈魂感到安穩,彷彿重返家園,找到久違的真正自我。然而,當我們試著從哲學與靈性的高度來看這個人類現象,這則神話故事其實象徵著:『人類對合一、圓滿與超越分離的渴求。或許,關於愛的本質:它不只是單純的慾望,在慾望的後面,是內在一股追求完整與合一的原始能量。那麼,一段承諾關係,一段婚姻關係,其實更像是一段誠實的自我合一的覺察旅成。這段旅程會從看見自己真正的渴望,以及眼前關係困境開始啟程。婚姻,作為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關係之一,它究竟是什麼?它真的是幸福的終點站嗎?抑或是,它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最真實的模樣?下週,我們一起站在這面鏡子前面,照見那些被我們忽略已久的真實故事。阿光說:有人渴望走進一段關係,而有人想盡辦法要走出來,唯有進出過後,才有機會明白,原來自己作為一個導演,無論到哪一個場景都不會是主角。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