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越來越多台語家庭出身的孩子,只會聽一點點台語,但是說不輪轉、也聽不懂長輩口中道地的俗諺,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不用擔心,每天短短五分鐘【做伙學台語】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節目,從中學習發音、詞彙,搭配時事或小故事,每天進步一點點,讓你也可以輕鬆出口溜臺語,驚艷(或驚嚇?)一下家中的勢大人喔!
#台語語言力
#母語練習生
#國家語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聽眾提問:我們臺灣人敬天愛神,每走三步就有一間宮廟。常常拜拜祈求上天保佑,還有一句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真是依賴神呢!不過很奇怪的是~我們常常用神來形容人,比如說〝好笑神〞,人和神能夠相比擬嗎?更大不敬的是用神來批評人,我曾聽過無頭神、大面神,最過分的就是這句〝豬哥神〞,哎呀!不知道我這樣說會不會被神明打屁股?!老祖先還真是矛盾,到底是敬神還是欺神呢?臺語專家鄭安住回覆:因為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所以難怪剛剛說的〝好笑神得人疼〞還比自己傻傻打拼好,所以我們在外還是要好笑神。像妳剛剛說的「無頭神」是在說做事情不好好思考!「大面神孝人面」這都是在揶揄人家。若是有男人對女人亂來,那我們會說「豬哥神」。這裡說的〝人〞跟真正的神沒什麼關聯啦。因為以前科技還沒那麼發達,很多事情我們沒辦法把握,除了求平安,我們只能求神問卜,代表著神明神通廣大很厲害。你看以前古代皇帝很有權勢對不對,他要不要拜神?他仍然要拜神啊!針對這種現象,我來說一個古早時期的用語,給大家做參考;就像『唐山過臺灣心肝結規丸』,這句俗語說到先人要來臺灣工作的無奈。為什麼會心肝結規丸呢?這是因為以前的船性能較差,若要經過黑水溝也就是現在的臺灣海峽,萬一遇到了大風雨常會翻船,一不小心性命就沒了,才會說『行船走馬三分命』;所以這時候就會請神明保佑我們不會翻船。注意哦!如果說討海人都是拜玄天上帝還有媽祖,這是在追求什麼呢?追求行船平安順利。但是現在有電腦,我們也能夠從氣象局得到很多資料,甚至颱風要來會有颱風警報要我們別出去,現在哪個海域有魚也能用電腦找出來。所以有科技來幫忙我們,讓我們生活變得非常方便。但是電腦也不是萬能的,有時『電腦閣較𠢕,嘛毋值命運做對頭』,在現代科技這麼發達的二十一世紀,就算這個世紀科技再怎麼發達,一樣有很多天災地變也沒辦法躲過!?這位聽眾朋友問起:到底是敬神抑或是欺神?你的問題,我用一句俗語來回答,那就是:「神毋通無信,嘛毋通盡信」,所以敬神抑是欺神,完全決定在你自己的態度。就像你說的:「攑頭三尺有神明」,這是在提醒咱們不要胡搞瞎搞亂來,『人咧做,天咧看』,千萬不要以為沒有人看到,就為非作歹,這樣是不會有好下場的。這是一種自我提醒、勸世教人的道理,並不是為你做了壞事,神明就會捉你去派出所。基本上,『無想貪,就免信神』,對自己多一點約束、少一些期待,是我對神明的看法,提供給你做參考。#一周五分鐘,臺語你嘛通!#每周六聽阿政先講台灣#每周日台語大聲公學台語#喜歡閩南語的朋友,請多多幫我們五星評分鼓勵喔!-----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搜尋訂閱:做伙學台語-----🎙教育電臺🎙📻官網:https://bit.ly/39ISswV🗺️Channel+學習頻道:https://bit.ly/3HgGgSW🔗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線上即時收聽:https://bit.ly/3cyxBhE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十年還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由此可知考取進士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臺灣進士總共有37位,由康熙時代的陳夢球、乾隆時期王克捷(諸羅縣)、乾隆時期莊文進(臺灣府鳳山縣)、道光年間開臺進士鄭用錫(臺灣淡水廳)、道光25年蔡廷蘭(澎湖廳)、施瓊芳(臺灣縣),施瓊芳之子施士洁於光緒二年也考取進士,也是臺灣進士中唯一的父子檔,父子的墓碑至今仍在臺南,是臺南市列為古蹟的四座古墳之一。丘逢甲光緒15年(新竹縣)、臺灣最後一位進士汪春源(安平縣),他得進士時已經是(光緒29年)1903年,此時臺灣已經佔臺。光緒11年(1885年)臺灣建省,因此過去很多人問臺南府城和台北府,哪個先?答案是臺北府,因為劉銘傳擔任第一任臺灣巡撫時,已經是臺府、臺灣府(臺中)、臺南府,此時的臺灣府改設在臺中,因此讀臺灣史,1885年是個關鍵,史書中的臺灣府在1885年前和後是不同的地方。#一周五分鐘,臺語你嘛通!#每周六聽阿政先講台灣#每周日台語大聲公學台語#喜歡閩南語的朋友,請多多幫我們五星評分鼓勵喔!-----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搜尋訂閱:做伙學台語-----🎙教育電臺🎙📻官網:https://bit.ly/39ISswV🗺️Channel+學習頻道:https://bit.ly/3HgGgSW🔗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線上即時收聽:https://bit.ly/3cyxBhE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聽友提問:大聲公你好,我正就讀高中,我的英文還不錯,老師說學雙語很好,在家裡有在講臺語,所以就覺得很神氣,想說我有三種語言可以學,可以翻譯來翻譯去的,常常遇到很有趣的事,也學得比較多;老師教的「like father, like son」國語的意思還真不少,「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無犬子」,還有「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不過臺語有什麼俗諺?我想了很久還是找不到答案,拜託大聲公幫我找一下好嗎?謝謝。臺語專家鄭安住老師回覆:語言的功能不僅能溝通、表達而已,它還可以用短短的幾句話來說出人生深奧的道理來,我們的俗語就是有這種功能。有一句俗諺說「芥菜無毋成欉,囡仔無教毋成人」,這句俗語就是從日常生活當中觀察芥菜的成長,從那裡體會到教育老幼少小要注意的道理,要注意小時候就要好好的教育,講白一點「芥菜無剝毋成欉,囡仔無教毋成人」就是華語所說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種意思。你看!雖然華語、臺語不一樣,因為這些俗語都是從日常生活中演變出來的,所以難怪這種意思在不同的語言也通,那如果說這位同學要把英文參在一起,那就更有趣了!你所問的「like faher,like son」就是華語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無犬子」的意思。那臺語,你會問臺語可以說什麼?臺語可以說「龍生龍子,後生虎」、「大狗[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fontPics/E705.gif]盤牆,細狗趁樣」大狗,就是小狗他爸在那邊搞怪,那小狗就在旁邊學起來,大人是小孩學習的對象,所以父母有什麼樣的情況,相對地就會影響小孩子。像這種華語、臺語、英語的對應其實也很多,就像「Keep something for a rainy day.」為了下雨天要儲存一些東西,也就是華語『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的意思,我們臺語可以用其他語言來做對應的,聽眾朋友可以想想看。「Keep something for a rainy day.」「未雨綢繆、有備無患」臺語可以怎麼對應?「好天著存雨來糧」抑是「未喙焦先開井」,它的答案就是你猜到了嗎?#一周五分鐘,臺語你嘛通!#每周六聽阿政先講台灣#每周日台語大聲公學台語#喜歡閩南語的朋友,請多多幫我們五星評分鼓勵喔!-----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搜尋訂閱:做伙學台語-----🎙教育電臺🎙📻官網:https://bit.ly/39ISswV🗺️Channel+學習頻道:https://bit.ly/3HgGgSW🔗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線上即時收聽:https://bit.ly/3cyxBhE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講到進士、狀元、舉人、秀才等,就讓人想起過去帝王時代一般人最好的出路就是考試,3年一科。昔時賢文中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觀念在過去沒人敢挑戰懷疑。另外還有一句: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也在提醒人們給下一代子孫金錢,不如讓他通曉經書,懂得做人的道理。另一句: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上面的例子都在告訴人們,唯一的出路就是當官。但是[做官清廉,食飯攪鹽],如果不能守著清廉,一旦被金錢物質迷惑,也很容易招罪,因此以現代眼光來看,當官真的是最好的? 蘇東坡在當朝也為官,但仕途卻一路坎坷。臺灣在1683年由康熙佔領,所以短短的200多年中,臺灣總共出了37位進士,由秀才、舉人、進士一路往上考。康熙33年(1694年)第一位進士陳夢球(當時的臺灣縣即今台南),但當年報考時是以東北的省籍報名,因為陳夢球為鄭成功名將陳永華的次子,當年鄭克塽投降時鄭成功的部將都遷至東北,因此陳夢球是以東北籍報考,也因這個原因,後來史書紀錄開台進士都是以道光年間的鄭永錫(新竹出生,報名時以淡水廳為籍貫)。#一周五分鐘,臺語你嘛通!#每周六聽阿政先講台灣#每周日台語大聲公學台語#喜歡閩南語的朋友,請多多幫我們五星評分鼓勵喔!-----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搜尋訂閱:做伙學台語-----🎙教育電臺🎙📻官網:https://bit.ly/39ISswV🗺️Channel+學習頻道:https://bit.ly/3HgGgSW🔗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線上即時收聽:https://bit.ly/3cyxBhE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聽眾朋友提問:大聲公你好,我是這個節目的忠實聽友,有一個問題想要請教你;我們鄉下每每到了晚上,尤其是下過雨後,就會看到很多蟾蜍在路上活動,我覺得很好奇!為什麼大家都叫牠們是「螿蜍tsiunn-tsî」,這個名稱跟牠的外型是不是有什麼關聯呢?怎麼不乾脆都叫做「蟾蜍」呢?麻煩大聲公幫我解答,謝謝您。臺語專家洪傳宗老師解答在我們鄉下一到晚上或是下過雨後,都會看到很多「蟾蜍」在馬路旁活動,我們都覺得很好奇為什麼大家會叫牠們『螿蜍tsiunn-tsî』呢?這個名字有什麼意義呢?其實在我們以前的社會對「蟾蜍」這個東西,最初指的是集合金錢的這個音相似,所以叫『螿蜍tsiunn-tsî』,「蟾蜍」的臺語『螿蜍tsiunn-tsî』是可以把錢咬住的意思!我還記得每一次下過雨後,出去到大院子(大埕)也會看到蟾蜍出來活動。年紀還小的時候很調皮,想說可以把蟾蜍抓起來看牠在那跳啊跳的也是很有趣,所以小時候就會問阿公說:「在學校為什麼大家叫『螿蜍tsiunn-tsî』就是『蟾蜍』呢?」阿公就會說:「因為在民間故事中,其實蟾蜍是會咬錢來的,而且蟾蜍的這個音和集合錢的意思有一點相同,所以大家看到蟾蜍的時候,都會覺得牠是個很吉祥的東西」,所以大家在路上看到蟾蜍的時候,就會想到以前的人們對蟾蜍牠所隱含吉祥的意義,也覺得非常有趣。#一周五分鐘,臺語你嘛通!#每周六聽阿政先講台灣#每周日台語大聲公學台語#喜歡閩南語的朋友,請多多幫我們五星評分鼓勵喔!-----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搜尋訂閱:做伙學台語-----🎙教育電臺🎙📻官網:https://bit.ly/39ISswV🗺️Channel+學習頻道:https://bit.ly/3HgGgSW🔗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線上即時收聽:https://bit.ly/3cyxBhE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