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雲書房

總編雲書房

眾生文化出版社

聽見了嗎?我們心裡有一個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正在呼喚我們回去,靜下來就會聽見,展開向內的旅程就會見到,那世上最美的風景,正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就在我們心裡。

心的力量,是我們最大的財富;但問題是,我們得把它開採出來,它的豐盛,才能饒益自己、饒益他人。

「世上的書這麼多,但我只讀這一本,」阿姜查尊者指著自己的心!

所以,在「總編雲書房」裡,眾生文化總編輯黃靖雅,想要和大家「談心」,閱讀最重要那本書:我們的心。

一周一次,一次一個主題,分享她讀過、催生過、感動過的心靈好書,和大家一起閱讀人、閱讀生活、閱讀生命,看見心的各種美好,解讀心的各種可能,學習開啟心靈能量的具體方法。

點亮自己的心,就能以心為燈,照亮自己和他人的路。

心光明,一切就光明了,讓我們一起,向書這位最耐煩的老師,學習「點亮自心」的方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All Episodes

到上師的家過暑假──朝聖者謝旻剛專訪(上)

到上師的家過暑假──朝聖者謝旻剛專訪(上)

🄴 總編雲書房

世界上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裡? 我們說的,不是盤點去冰島看極光之類「今生必遊夢想景點」,而是以我們剛好夠用的福報,如果去旅行,去哪裡會讓你覺得最安心而滿足? 「上師的家!」多數藏傳弟子會這麼說。 對明就仁波切的學生,喜瑪拉雅山上的努日,就是這樣一個夢想的所在。 其實,努日只是仁波切童年的家,在仁波切去智慧林閉第一次三年關之後,一直到2010年才再回去。但努日不只是仁波切童年的家,他第一次禪修的小山洞還在這裡,和爺爺札西多傑仁波切的回憶在這裡,蓮師和密勒日巴的山洞和加持,都在這裡。 去上師的家領受加持,去喜馬拉雅山上,感受聖者的足跡,需要準備什麼?朝聖者謝旻剛,花了14天走在努日的大山大水間,內外曾經歷了什麼?也很想去努日接受加持的你,且聽旻剛分享他的朝聖之旅,這也許可以成為你朝聖的吉祥緣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堪布羅卓丹傑專訪(下)不離

堪布羅卓丹傑專訪(下)不離

🄴 總編雲書房

如何「世世不離清淨上師尊」 世世不離清淨上師尊, 受用吉祥殊勝的法教, 五道十地功德悉圓滿, 願速證得金剛持果位! 這是〈金剛總持祈請文〉最後一頌,尤其是「世世不離清淨上師尊」這一句,有上師的人,一讀到,心裡都特別觸動,這是藏傳學生念了會流淚的祈願。 在堪千 創古仁波切圓寂不久的此刻,許多曾領受仁波切教導、和仁波切有法緣的人,讀到這一句,都覺得心深處有一塊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 我們都想念仁波切,但怎樣才能「世世不離清淨上師尊」呢? 答案可能在下一句「受用吉祥殊勝之法教」。我們與上師之間的關係,是法的關係,唯有親近、實修、受用仁波切的言教,才是真正的「不離」。 所以這一集,堪布丹傑要為我們介紹創古仁波切的言教,包括教學風格,其中很令人感動的部分,竟然是「重複」和「無聊」——這是怎麼回事?請來聽聽專訪中,堪布丹傑怎麼說。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兩位父親│堪布羅卓丹傑專訪(上)

兩位父親│堪布羅卓丹傑專訪(上)

🄴 總編雲書房

今年七月,大寶法王中文譯者堪布羅卓丹傑的兩位父親,在尼泊爾見面了。 說是「見面」,卻是隔著生和死的兩端。 堪布的兩位大恩父親面對面:一位是生身父親86歲的陳履安居士,千里迢迢遠從台灣到尼泊爾南無布達創古寺;另一位是法教父親堪千 創古仁波切,那時已經圓寂,剛圓滿了一生的弘法、利生事業,暫時遠行到他方世界。 當兩位父親,在創古仁波切七七四十九天的圓寂法會,今生最後一次相見,法的緣份、人的情份,在此交集,這是怎樣場景啊——且聽堪布羅卓丹傑分享那一天、那些年發生了什麼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明就仁波切專訪(下)起出自心伏藏吧,阿公阿嬤禪修法,仁波切說好好修會開悟哦。

明就仁波切專訪(下)起出自心伏藏吧,阿公阿嬤禪修法,仁波切說好好修會開悟哦。

🄴 總編雲書房

有些生命情境不是下大雨,而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無風無雨,但是烏雲罩頂,有種悶悶的壓力,讓人呼吸困難,甚至覺得「再來一根稻草,就垮了!」 工作永遠做不完的上班族,頓失生活重心的#退休族,自認為身心都在退化的銀髮族,就是這樣! 針對這些「壓力就是日常」的廣大族群,明就仁波切在接受「化育平台」靖雅老師訪問時,就教大家實用的壓力自救術,並實際帶領禪修練習,讓心越來越有彈性,轉化壓力為工作創造力,成為生活定心丸。 如果您或您的親友是真的上年紀的銀髮族,明就仁波切還教了一招非常特別的阿公阿嬤禪修法,非常完整,有前行、正行和結行,如果您是初學的小白同學,也完全適用,年輕小白也好用,是真正的零基礎禪修法——明就仁波切說,這樣好好修,是會開悟的哦! 為什麼「阿公阿嬤禪修法」好好修也會開悟?因為我們的心都有完美的本質,我們的自心裡都有圓滿的#伏藏,那就是佛性如來藏,我們要用禪修把它起出,本身就是大伏藏師的明就仁波切,大方分享起出自心伏藏的方法,但練習要靠我們自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明就仁波切專訪(上)當生命下大雨

明就仁波切專訪(上)當生命下大雨

🄴 總編雲書房

專訪:眾生文化總編輯黃靖雅 主講老師:明就仁波切 中文讀誦:劉彥成 好天要存雨來糧。——台灣俗諺 生命有下大雨的時候,就像明就仁波切在接受「化育平台」靖雅老師訪談的這天下午,優雅的台北老眷村四四南村,就下了一場聲勢驚人的大雷雨。 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下雨,所以包包裡最好隨時準備一把傘;因為不知道生命裡哪一天就風狂雨驟,所以最好現在就學會禪修,它是「自救」最好的方式之一。 針對台灣近年偏高的憂鬱症、青少年自殺率,以及被忽略的學生壓力,明就仁波切在訪談中,提出了實際的建議。減壓是有方法的,自救是要練習的,請跟著仁波切的帶領學會禪修,那會成為晴天、陰天、大雨天都好用的一把心靈之傘,這是連腦神經科學家都證明有用的。 大雨都下不久,雨後的陽光中,穿越風雨仍然安定的人,會看到彩紅。訪談那一天就是這樣,四四南村的雷雨很快停了,一道跨越天際的彩虹,像給所有安忍風雨的心,一個七彩的、大大的讚! 如果你愛的人正經歷生命的雨季,請把這則訊息和你的愛,傳給他。如果你自己就是大雨中身心淋濕那個人,請記得撐起「禪修」這把傘,那裡有你留給自己的救贖,請風雨先到傘外,還自己一小片安定清明。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