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賦,別NG!

詩賦,別NG!

唐詩│宋詞│詩人│經典│國學素養│教育

耳熟能詳的詩詞歌賦裡,是否存在著你所不知道的小細節、小故事?快跟著師父一起補充韻文當中的小驚喜!

師父的家(FB):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聯絡師父:eliza@orchina.ne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All Episodes

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 詩賦,別NG!

青山相對 也澆不熄胸中豪情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裏。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沈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這闋詞寫於辛棄疾歸隱田園的時期。曾經在戰場上揮灑雄心壯志的詞人,檢視著自身閒居的生活,一面感慨年華漸逝卻無所建樹,一面卻又在親近山水田園的生活當中,與大自然產生共鳴,以山水為知音。   詞中辛棄疾化用《論語》中孔子感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的典故,以及李白的名句「白髮三千丈」,來感慨自己無法施展抱負的無奈。「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一句,應當是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名句,其中表露出物我合一的境界,正反映出此時辛棄疾隱居多年,少與親故往來,而與山水相知相伴的心境。   除了以青山為知己,辛棄疾更將自己的處境投射到陶淵明身上。東晉的陶淵明因為政治環境的惡劣,選擇隱居田園,這樣的隱士形象使他跨越了時空、成為辛棄疾的知己。田園生活的空間向度上有青山相伴,回顧歷史的時間向度上則有淵明為伍,但顯然辛棄疾的疏狂與壯志並沒有消失──詞作末兩句中「風飛雲起」的景象,使作品的氣勢倏然拔高,接著憾恨自己的「狂」無法被關注、被理解,可見在經歷十餘年的隱居生活後,辛棄疾那滿腔熱血與狂傲絲毫沒有被澆熄呢!   【今日NG點】:陶淵明〈停雲〉 在詞中辛棄疾提到陶淵明的〈停雲〉詩,此外,詞前辛棄疾寫下序言道:「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借陶淵明以自況的意味躍然紙上。   〈停雲〉是陶淵明歸田園後所做的詩,詩中描寫閒居田園的生活以及對親友的思念,然而也有學者認為詩中隱含著陶淵明渴望用世的志向落空,以及對朝廷的失望之情。 辛棄疾不僅曾以陶淵明的詩來命名自己的居處「停雲堂」,更透過這首詞,從而與當年隱居田園的陶淵明遙相呼應,將古人視為知己的同時,更藉此抒發鬱積胸中的狂傲,以及始終不改的壯志。   ----------------------------------- 0:29宋詞吟誦 1:30宋詞解釋 3:32【今日NG點】陶淵明〈停雲〉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 詩賦,別NG!

愁緒縈繞 舉目皆悲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闋詞作於辛棄疾回歸南宋後,從標題「登建康賞心亭」來看,建康(今江蘇南京一帶)曾是六朝(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的京城,而「賞心亭」則是該地著名景點。據《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盛。」由此可知,在這充滿歷史記憶與美景環繞的地方,自然也容易引發詞人的思古幽情。   上片先勾勒出秋天與廣大空間所帶來的寂寥之感,「遙岑」、「玉簪螺髻」都是形容遠方層疊起伏的山巒,特別是後者把山形想像成古代女子螺旋狀盤起的髮型,形象鮮明而生動。不過面對此等景色,詞人無心欣賞,卻感慨這裡曾發生多少興亡憾事,當落日餘暉灑下,伴隨著孤雁的叫聲,這種寂寞恰如詞人──這位「江南遊子」──的寫照。至於「吳鉤」,指的是盛產於春秋時吳地的武器,如今只能拿在手裡端詳,藉此說明詞人難以施展抱負的現狀;其憤懣與不甘,即使透過拍打欄杆來發洩,依然無人能理解啊!   下片詞人又借史事抒發幾經轉折的心境。首先是「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此三句出自西晉張翰(字季鷹),其因為思念家鄉鱸魚膾的美味而辭官歸鄉,故詞人以「休說」二字,強調自己願意留在朝廷奮鬥;再者,「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幾句,則是化用三國時期許汜的典故,他於國家危難時,仍只關心個人利益,詞人便以此表示自己不願成為這類人……可惜的是,縱是時光流轉,自己的志向始終難以實現。唉!說了這麼多也無濟於事,不如讓歌女們陪酒聆聽,順便擦拭英雄的淚水。   不論是北固亭懷古的詞作,還是今天介紹的賞心亭抒情,皆能發現辛棄疾善於融入各歷史典故、化用前人詩句,一方面以此反覆表明自己的理想,也使其孤獨的愛國者形象深植人心!   【今日NG點】: 倩的用法 說到「倩」字並不陌生,當形容詞形容美好的人事物時,我們會說「倩影」、「倩女」。而當名詞用,有女婿、美男子的意思,如:「妹倩」指妹夫。至於「倩」當動詞用,是指請人代為做某事,像是詞中「倩何人喚取」,意思是請人叫來歌女們;還有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寫到:「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由於擔心帽子吹走後露出自己稀疏的頭髮,因此請他人幫我把官帽戴好。    ----------------------------------- 0:32宋詞吟誦 1:25宋詞解釋 4:26【今日NG點】倩的用法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 詩賦,別NG!

夏夜獨行遇雨 田間驚喜無限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這闋詞寫的是辛棄疾閒居江西田野時的生活觀察,上片先透過明月、鵲鳥、清風、蟬鳴、稻花香、蛙聲等意象,構築出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夜晚,而詞人之所以能有如此豐富的感官體驗,包括視覺、嗅覺和聽覺等,正是因為他的心情十分放鬆。 而在下片中,詞人進一步將視野擴大至天穹,只見遠處點點星光閃爍,卻也開始飄起毛毛細雨,讓原本興致盎然的詞人頓感不妙。為了避免淋成落湯雞,詞人焦急地往前走,映入眼簾是廟旁的一大片樹林,而繞過樹林,意外發現有一座小橋,小橋的對邊就是詞人熟悉的「茅店」──也就是用茅草搭蓋的簡易旅舍。 整闋詞就在詞人「忽見」旅舍所帶來的驚喜中結束,這種感覺頗似陸游〈遊山西村〉提到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除此之外,美學大師朱光潛還點出詞中蘊藏諸多細節,像是「明月別枝驚鵲」一句極為寫實,因為鵲鳥本就對光線變化相當敏感,當它被驚動的時候,自然會啼叫,因此這句話雖不寫「鵲啼」或「鵲叫」,但字裡行間彷彿帶有聲音的想像空間呢! 【今日NG點】: 巧妙運用數字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這兩句的「七八個」和「兩三點」都是虛數,是約略估計之詞;詞人透過數字的點綴,使詞句讀起來更加活潑。這樣的手法於詩詞中經常可以看到,像是宋代邵雍〈山村詠懷〉寫到:「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巧妙地將數字一至十嵌入詩句中,勾勒出一幅簡單的田園景象。而清代王士禎為朋友畫作所寫的〈題秋江獨釣圖〉:「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連續九個一,將圖畫所有的空間和人、物清楚地說明;即使讀者沒見到畫作,也能感受到獨釣者的孤寂。 ----------------------------------- 宋詞吟誦 宋詞解釋 【今日NG點】巧妙運用數字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 詩賦,別NG!

借用歷史典故 傷感人間離別 綠樹聽鵜鴃。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從詞的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送別之作,而送別的對象「茂嘉十二弟」則是辛棄疾的堂弟。詞中並沒有直接敘述辛棄疾與堂弟之間的情誼,也未描寫送別情景、當下的感傷之情,而是全篇大量的引用歷史上著名的送別典故,來寄託自身面臨離別的傷感。 首先以鳥的啼叫聲與百花不再盛放等語,暗示春天的離去,再襯托出春天逝去遠不及人間離別令人感傷。隨後舉出昭君出塞、陳皇后退居長門宮以及衛莊公夫人莊姜送戴媯等知名的送別場景。接著從宮中帝后的離情轉向壯士生死闊別的愁緒,分別舉李陵蘇武相別以及燕太子丹易水邊送荊軻的兩則典故。上下片所舉的典故分別渲染送別的哀戚與悲壯,最後詞人從一連串的典故中回過神,感嘆鳥兒為春逝啼叫,卻又有誰能與我分攤送別親友的悲傷與孤獨呢? 【今日NG點】:鳥類大觀園 小朋友們可以數數看,這闋詞當中出現了多少種鳥類呢? 鳥類是詩詞中常出現的動物,這闋詞更在前二句就接連的出現鵜鴃、鷓鴣與杜鵑三種鳥類。鵜鴃來自《離騷》中「恐鵜鴃之先鳴兮,使百草為之不芳」的典故,鵜鴃常在在暮春時啼叫,因此這個聽覺記憶就勾連起傷春之情。而鷓鴣與杜鵑則各自有著特別的叫聲:鷓鴣的叫聲聽起來就像「行不得也哥哥」,而杜鵑則總是叫著「不如歸去」。詞中寫道鷓鴣聲停歇後,又有杜鵑的啼聲淒切,正好呼應了送別友人的不捨與悲傷。  ----------------------------------- 0:27宋詞吟誦 1:35宋詞解釋 3:09【今日NG點】鳥類大觀園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辛棄疾〈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辛棄疾〈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 詩賦,別NG!

稼軒歸田園 還憶當年勇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ㄌㄨˋ,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先前我們曾介紹青年辛棄疾曾率兵抗金,奮勇殺敵、收復故土──事實上,保全大宋王朝的版圖與國威,無疑是辛棄疾一生的夙願。然而,他幾經向南宋帝王提出用兵的計策卻未受重用,這闋詞便是寫於辛棄疾晚年歸隱田園時,一方面回憶起年少征戰的事蹟,二方面並抒發壯志難酬之感。 詞的上片可以看到許多與軍事相關的語彙。辛棄疾自述青年時曾率萬人軍隊出征,「襜」指的是戰士所穿的戰袍,而「夜娖」則點出士兵們利用夜晚整裝待發,至於「銀胡觮」與「金僕姑」,則分別代稱箭袋與箭矢。從軍隊到戰場上常見的工具與武器,詞中描繪出一幅壯闊激昂的出征圖,也透過對征戰場面的描寫,流露出作者年輕時一心想報效家國的熱血。 不過這些豐功偉業,於今都已成為回憶,下片的「追」、「嘆」二字,流露出無限感慨,詞人感嘆少年時還可以親赴沙場,為國家盡一份心力,及至現在,即便自己心態未老,南宋政權卻甘於偏安江南的情勢,似再無轉圜的餘地。最末則以「平戎策」和「種樹書」對比,更烘托出辛棄疾滿腔熱血但難以施展的無奈。 【今日NG點】:萬字平戎策 詞中提到的「萬字平戎策」,指的是辛棄疾在歸附南宋之後,曾經寫下《美芹十論》以及《九議》兩部政論文書,並上呈給當時的南宋皇帝。在《十論》與《九議》當中,辛棄疾提出了具體的戰時治國政策,其中不僅包含用兵的策略、審度戰爭局勢的方法,更包含如何建立屯田養兵等後勤補給制度。可見辛棄疾對家國不僅徒有一腔豪情,更有其深謀遠慮的一面,他「愛國詞人」的稱號,可謂當之無愧!  ----------------------------------- 0:27宋詞吟誦 1:05宋詞解釋 3:13【今日NG點】萬字平戎策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