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賦,別NG!

詩賦,別NG!

唐詩│宋詞│詩人│經典│國學素養│教育

耳熟能詳的詩詞歌賦裡,是否存在著你所不知道的小細節、小故事?快跟著師父一起補充韻文當中的小驚喜!

師父的家(FB):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聯絡師父:eliza@orchina.ne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エピソード一覧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詩賦,別NG!

北伐路艱 雄心不滅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北伐抗金的壯志於南宋官場上獨樹一幟,其將滿腔豪情寫入詞作中,不僅與豪放派的蘇軾並稱「蘇辛」,也被稱為「詞中之龍」。創作這闋詞的時候,辛棄疾於京口(今江蘇鎮江)擔任知府,雖已年屆六十六,然報效國家的熱忱絲毫不減,好不容易盼到當時的宰相韓侂冑贊成北伐,但詞人卻又擔憂政治鬥爭會使北伐失利,故全篇交雜激昂、悲壯、感慨等各種情緒,為明代楊慎譽為「辛詞第一」。   整闋詞運用不少典故,像是上片就提到三國時在京口奠定孫吳政治中心的「孫仲謀」(孫權),以及「寄奴」,也就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字,其同樣生長於京口,雖然自幼家貧僅能從低級軍官做起,但仍靠著過人的武功,成為亂世中稱霸南方的帝王。   下片則隱晦地帶出詞人對於南宋偏安一隅的批判。「元嘉」為南朝宋皇帝劉義隆的年號,他曾北伐異族,可惜準備草率,為北魏拓跋燾打敗。詞人乃是藉由此歷史教訓表達應審慎看待北伐一事。而「佛貍」是拓跋燾的小字,當年他率兵一路反擊劉宋,並於軍事要地──瓜埠山(今江蘇南京)上建立行宮,即佛貍祠。如今佛貍祠香火鼎盛,不僅暗喻大宋失土難以收復,更使詞人感慨自己四十三年前與兵士們守衛國土的回憶早已不堪回首。   然而,當我們以為整闋詞將以感慨作結,那就太小看詞人報效國家的決心了!末尾,詞人提到戰國時期的將領「廉頗」,以其年事已高,卻依然願意投軍奮力一搏的精神自比,再次表明自己希望藉這次機會來為國盡力。   【今日NG點】: 封狼居胥,武將的榮譽 狼居胥是山名,其位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東側,今以肯特山稱之。「封」當動詞用,指築壇祭天。整個詞其實是源於當年漢代霍去病北伐匈奴成功後,曾於狼居胥山上設壇祭天,後來引申為建立功勳,也是古代武將們莫大的榮耀。     ----------------------------------- 0:29宋詞吟誦 1:25宋詞解釋 4:03【今日NG點】 封狼居胥,武將的榮譽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 詩賦,別NG!

繁華世界 不忘初心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闋詞描寫不少元宵夜的繁華景象,比如絢爛的煙火點亮枝頭,彷彿花朵盛開一般,好不耀眼;其拋射的弧線如同一顆顆流星運動的軌跡,令人目不轉睛。而街上到處可見裝飾華麗且散發香氣的馬車、悅耳動聽的簫聲以及徹夜不歇的魚龍造型花燈。至於「玉壺」,一說是指明月,也有解釋為玉飾的計時工具,兩者都可以呈現時間在光影中緩緩流逝的感覺。 到了下片,詞人細寫那位讓他驚豔的女子,她頭上戴有「蛾兒」──也稱「鬧娥」,是用烏金紙剪成飛蛾形狀的頭飾;「雪柳」則是用絹花紮飾成的花枝,佩戴於頭上,從而營造出垂墜感,甚至還有以金線撚絲製成的飾品,相當華麗。而為了要抓住這個令人怦然心動的機會,敘事者遂在人群中反覆尋找,沒想到一回頭,卻發現那人正佇立在燈火蕭疏的暗處。 若單就詞意,或許會以為這是一闋描寫追尋愛情的詞作。然而結合辛棄疾力排眾議、北伐抗金的抱負來看, 那位站在僻處之人,其實就是詞人自身的寫照。整闋詞巧妙地運用對比,以上片的歡騰熱鬧氛圍,襯托出下片繁華散去後,敘事者仍堅持原初的理想,雖千萬人吾往矣。   【今日NG點】:王國維人生三境界 下片「眾裡尋他千百度」等四句經常為後人引用,或作為電視劇名,或作為抒情歌詞。而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就曾提到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的人,必定會經過三種境界,第一層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原是詞人晏殊用以形容相思情,在這裡引申為對於人生志向的追索;第二為柳永所寫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形容為達到目標的奮鬥精神,即使人因此憔悴不堪,也不願放棄;最高境界正是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比喻努力過後,於困境中豁然開朗,終而收穫碩果──要達到這一境界,前兩階段的累積必不可少。 此三種境界揭示人生中許多事情的發展規律,大家是否曾經經歷過這三項進的過程呢?歡迎在留言處分享喔!   ----------------------------------- 0:27宋詞吟誦 1:07宋詞解釋 3:08【今日NG點】王國維人生三境界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詩賦,別NG!

轉移話題 卻躲不掉愁緒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在這闋詞中,大家最為熟悉的想必莫過於「爲賦新詞強說愁」一句。今日我們用這句話來形容人無病呻吟,或許也有些「假文青」的意味,不過這句話卻是辛棄疾在經歷生命的波瀾後,對自身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其中也夾雜著真實的感慨。   北宋滅亡後,辛棄疾誕生於金朝統治下的山東,然而辛棄疾從小便被祖父灌輸反金復宋的意識,因此在他二十二歲時,便召集兵馬起兵抗金,一路征戰至建康城,並從此歸附南宋。然而年少英勇的辛棄疾,一生卻再也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任官南宋期間,他並未遭受重用,空有雄心壯志以及收復國土的策略,卻不被朝廷採納。最後辛棄疾隱居田園近二十年,自號「稼軒居士」,這闋〈醜奴兒〉,就寫於他的隱居時期。   詞的上、下片是一組鮮明的對比,其中以「愁」為銜接全篇的主軸──少年時的愁,與如今遭遇種種挫折困厄後所品嘗到的愁截然不同。青年時期希望能施展抱負,也希望可以體驗各種情感,這就和孩子想趕快長大、變得成熟的心境有幾分類似。然而,當辛棄疾真正經歷過低潮,空懷滿腔抱負卻無處施展,並面臨生命老去的悲哀,這才徹底明白:真正的愁,又哪裡是賦詩填詞可以排解的呢?   【今日NG點】:離題 詞的下片描寫詞人嘗盡各種悲愁的滋味後,每每試圖述說,最後卻總是放棄,重疊的兩次「欲說還休」,說明愁的體驗是難以向人訴說的。不過最後一句,辛棄疾卻從「愁」的主題突然岔開話題,談起了絲毫不相關的天氣:「卻道天涼好個秋」。 類似的手法,我們也能在杜甫的〈九日藍田崔氏莊〉中讀到。當杜甫感發生命逝去的悲哀,詩中最後一句卻寫道:「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在面對無法逃脫的生命悲劇之際,杜甫突然凝神觀看手中的茱萸。 詩文作品中的離題往往承接著一個無法逃脫的課題,於是藉由離題,彷彿生命也順著輕盈的文字,從絕境中釋放出來。這樣的離題凸顯愁的沉重難解,甚至語言修辭也不足以形容,最後詩人只好顧左右而言他地談起了天氣……雖然轉移了話題,卻在作品最後留下深刻而悠長的無奈之情。  ----------------------------------- 0:29宋詞吟誦 1:02宋詞解釋 3:19【今日NG點】離題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 詩賦,別NG!

愁緒千金重 小舟載不動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做於李清照生命的晚年,此時經歷國破家亡的她隻身流離於異鄉,在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避禍於浙江金華時,寫下了此闋詞。   晚春的花景凋零,便是在百無聊賴的氛圍之下,詞人想起了自身悲苦的遭遇;然而生命的劇變雖難以承受,也無法透過向人述說來抒發,畢竟種種傷痛彼此疊加,又應當從何說起?說了又有什麼幫助?況且話還未說出口,僅僅想起這段經歷,就已讓詞人忍不住淚流。   心情沉重的詞人聽聞雙溪的春景仍然美好,因此萌生了前去泛舟散心的想法,然而她馬上又想:雙溪的小舟,只怕無法承載我沉重的憂愁呀!「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兩句,令人聯想起李煜〈虞美人〉中的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後者將抽象的愁緒比喻為具體的江水,從而形容煩惱的源源不斷。 不過在易安詞中,則是將愁思喻為不可見卻可感知的重量,愁的重量不僅使小船無法負荷,就連水的流動性也被消抹殆盡。在這愁緒的重壓之下,無法前進的小船正如同詞人無法排遣愁緒的處境,本應輕盈、明快的春日泛舟之行,竟也因此顯得凝滯而沉重。   詞中呈現情緒起伏的樣態,敘述者從原本的悲傷中燃起了一絲賞春散心的希望,然而排遣憂愁的想法僅一閃而過,旋即便被沉重的愁緒所淹沒了。在這幽微的情緒轉折之間,更將詞人憂愁而不能訴說的心境,描繪得更加深切。   【今日NG點】:舴艋舟 舴艋(ㄗㄜˊㄇㄥˇ)指的是小船,例如《南史.張敬兒列傳》中曾言「乘舴艋過江」,唐代杜牧〈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則有「織蓬眠舴艋,驚夢起鴛鴦」之句,在許多古詩文中,都以「舴艋」來指稱小而輕盈的舟船。 而在這闋詞中,輕盈的小舟則與巨大而沉重的愁形成對比,凸顯出了詞人與春天格格不入的悲傷心境。   ----------------------------------- 0:28宋詞吟誦 1:02宋詞解釋 3:47【今日NG點】舴艋舟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 詩賦,別NG!

愁到深處 藏也藏不住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人揮兵南下佔領汴京(今河南開封一帶),北宋滅亡。同年,宋徽宗第九子趙構於南京即位,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首都,史稱南宋。面對政治巨變,李清照與夫君趙明誠的生活也屢經波折,兩人收拾家當南渡避禍,但沒多久趙明誠就病逝了,遭受此打擊的李清照,詞風轉為陰沉暗淡,而〈聲聲慢〉即為其晚年代表作。 這闋詞最著名的莫過於上片「尋尋覓覓」等三句,其先從「尋覓」此一具體動作,到外在冷清的景況以及所帶來的身體知覺,最後寫到哀戚的情緒,可發現詞人透過富有層次的七組疊字,逐步抒發自己難以抑制的哀情。而在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中,詞人想喝杯酒祛寒,卻發現根本無法驅散內心的悲涼;抬頭看見那從北方故地飛來的大雁,更是勾起詞人與丈夫以過往傳信的回憶,怎能不悲傷? 到了下片,首先映入眼簾是零落滿地的菊花,「堆積」二字,凸顯詞人許久未打理庭院。她獨自坐在窗前等著夜晚來臨,然而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難耐,尤其是「到黃昏、點點滴滴」一句,說明詞人凝視窗外的時間之長,直到滿腔哀愁再也無法忍受,便於末尾直道「愁」字。整闋詞雖用語直白,但詞人透過不同物象(雁、菊花、梧桐、細雨)積累情緒,加上重層的疊字營造出迷離惚恍的修辭效果,讀來令人備感餘韻無窮。  【今日NG點】 梧桐雨 下片以「梧桐」和「細雨」所營造的深秋清冷景象,相當有畫面感,但是這並非李清照獨創,而是承襲自中國文學傳統。例如,白居易〈長恨歌〉便以「秋雨梧桐葉落時」,形容貴妃死去後,玄宗孤身一人的淒涼;到了元代白樸,更是承此帝王貴妃的愛情悲劇,以〈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為其雜劇劇本命名。 而在詞作中,梧桐雨的應用十分常見,像是唐末溫庭筠〈更漏子〉云:「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帶出女子守空閨的寂寥。此外,現代歌曲也能觀察到相關應用,例電視劇《甄嬛傳》的片尾曲〈鳳凰于飛〉唱到「聽梧桐細雨,瑟瑟其葉,隨風搖記憶」,帶領劇迷回想那深宮中的情感糾葛與種種是非,令人感慨無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2宋詞吟誦 1:18宋詞解釋 3:46【今日NG點】梧桐雨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