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黃揚名

這是一個討論心理學與生活的節目,會帶大家思考一些生活中的大小事,以及心理學可以怎麼被套用。因為我喜歡看電影、看劇,也會透過這個節目來跟大家聊聊我的心得。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All Episodes

【EP125】遇上壞人,該怎麼抽身?

【EP125】遇上壞人,該怎麼抽身?

🄴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Episode with songs

如果你很不幸成為關係中的被害者,要怎麼避免自己越陷越深呢?你要記住一件事情,你有絕對的自主權,只是當加害人和你權力關係不對等的時候,你的自主權不一定能夠被聲張。在那樣的狀況下,處理需要更加謹慎。  首先,只要你遇上任何不對勁的事情,就應該要跟周遭的人或是自己親近的朋友做分享。這分享有兩個目的:第一、讓別人也幫你評評理,確認是加害人真的對你不好,還是只是你自己多慮了。第二、讓你自己被傷害的事情有一個紀錄,雖然可能不是最理想的形式,但至少有一個可以參照的。 再者,要讓對方知道你不喜歡那樣的感受,並且讓對方知道你這樣不舒服。很多時候,加害者的傷害,一開始也是不明顯的。如果你在一開始沒有做出反應,那麼他們就會得寸進尺,你到時候有甚麼反應,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你很怪。就像在影集當中,男主角有一次開了黃腔,讓那個追蹤他的女子信以為真,結果就覺得是希望跟我發生關係的,怎麼可以後來說是自己被迫害呢? 如果你已經表達自己的不舒服,對方還是持續傷害你,那麼消極的做法,就是讓那個人無法找到你。若你選擇這樣做,你可能要離開自己的崗位,也可能需要換手機號碼等等的。比較積極的做法,就是想辦法訴諸司法。這又有幾種做法,一種是直接去報警,但報警的時候要有證據。已施暴為例,證據可以是驗傷單、照片、錄音、錄影、目擊證人,或是傳聞證人 (就是雖然沒有目擊事件的發生,但是有人證實施暴事件是真實發生的)。若有越多的證據,尤其是客觀的證據當然是越好的。只是,不該用不法的方式來取得證據,就像劇中,男主角故意引誘追蹤他的女子發具有性暗示的電子郵件給他,就是一個不太恰當的做法。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124】沒有共識很糟糕嗎?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有共識?

【EP124】沒有共識很糟糕嗎?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有共識?

🄴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Episode with songs

人跟人的意見不合,是很正常的。你就想像如果大家的想法都一樣,那我們就不需要那麼多不同的選項。但現在很多東西都是非常客製化的,你可以客製化自己手機的保護殼,手錶的錶帶也可以做更換。或許因為在很多事情上面,我們能夠依照自己的喜好來做選擇,讓我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覺得事情就要順自己的意才是對的。   人和人之間似乎也有了一個默契,覺得不用強求別人要配合自己,反正各取所需就好了。像是如果不想到同一間餐廳用餐,可以選擇去美食街,那麼可以各自買好自己想吃的時候,然後坐在一起用餐。我們在家裡也常有這樣的狀況,就是大家對於要去哪裡外食沒有共識的時候,就會分組前進。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發現這樣的改變呢?   若大家心態是夠成熟的,那真的不用要求大家一定要有共識,一定要一起做甚麼事情,看甚麼電影。雖然一起做事情,會有共同的回憶,也有比較多可以討論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人需要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吃不喜歡的食物,那長久下來,對你們的關係也沒好處。   不過在亞洲地區,事情通常不是這樣發展的,我們有一種追求共識的偏執,即便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表面上的共識,領導者們還是忍不住要這樣做。那我們該怎麼在這樣的環境下存活呢?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123】愛得越深,傷得越深?

【EP123】愛得越深,傷得越深?

🄴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Episode with songs

我們在生活中,會傷害我們,以及我們會傷害的人,往往是比較親近的人。原因很簡單,因為那些不親近的人,你根本不想花太多時間精力在他們身上,也不會在意他們對於你的看法,自然比較不會受到影響。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大家要知道我們所處的環境,充滿各種的資訊,大腦無法處理那麼多的訊息。所以,大腦必須要針對訊息去做篩選,而這樣的能力,是從小就開始學習的。在照護者的引導下,孩子會慢慢學習,哪些是他該注意的,哪些又是他可以不用那麼注意的。就拿與語言當作例子,大家可能都有聽說,嬰兒是可以區分很多不同聲音的。但是在一歲前,他們這個能力會大幅度的下降,他們會變成只能區分母語當中有出現的聲音。這雖然不是刻意的引導,但是孩子在生活的過程中會習得有哪些是比較重要的資訊。其他的訊息也是如此的,所以早期的養成對日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就像年紀越大的人,越清楚知道,要怎麼做區分。對於那些跟自己沒有太多利害關係的人,就會選擇放下,不會因為任何人的風吹草動,就影響自己的心情。有點像泰勒絲在新專輯推出之後,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有一些聲音是支持她的,看見了她創作中的真誠;有些聲音則比較是批評的,任何她又在消費前任等等的。如果真的每種評論都吞下去,特別是負面的評論,對自己來說真的不是好事情。 除了做選擇之外,對於我們比較重視的人,我們一般來說是會有比較多的期待。也因為有比較高的期待,我們也比較有可能會失望。就像曖昧中的對象,請你喝一杯小七咖啡的意義,可能和交往中對象,請你喝一杯星巴克的意義,是差不多的。因為你對交往中的對象有比較高的期待,若期待落空,就會顯得失望。 就算你對於重視的人,沒有比較多的期待,你也會因為和這個人有比較多的互動,所以比較容易發生衝突。就像不少感情觸礁的伴侶,在分開一段時間之後,會有一種感情變好的假象。這就是因為分開的時候,他們比較沒有機會發生衝突。不過可以接受好的伴侶諮商,分開可能是有幫助的,因為你們可以在比較不焦慮、沮喪的狀況下,去找尋解決的方式。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122】做這件事情超級沒意義,我為什麼要做?

【EP122】做這件事情超級沒意義,我為什麼要做?

🄴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Episode with songs

如果有人叫你做一件你覺得沒有意義的事,你會去做嗎?大家先別急著回答,因為你覺得沒有意義的事,不一定真的對你沒有意義。比方說,老闆希望你維持辦公室桌面的整潔,你雖然覺得很沒有意義。但是,如果你不照做的話,老闆會不開心,可能會影響你的考績。倘若你覺得沒有意義的事,會對於你造成有意義的影響,我想大家應該還是會去做吧! 真的該這樣嗎? 雖然說一件事情有沒有意義,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是,若你真的覺得一件事沒有意義,即便那件事會對你造成影響,你該底該不該做呢?我或許有一點反骨,但是我認真覺得,你如果已經想清楚了,還是找不出這件事對你有意義的部分,那即便做這件事會對你產生影響,你都不該做。就算做這件事,對你是有好處的,你都不應該去做。當然這個前提是,這個對別人來說是好處的事情,對你來說並不是一個好處。就像如果有人跟說,如果你做了這件事情,你就可以獲得一個認證。可是,你根本就不需要這個認證,那就沒有必要為了這個別人眼中的好處,而去做事情。 但我相信,有不少朋友,面對這種情況,會有點猶豫。這個猶豫不一定是因為你會捨不得這個好處,而是你可能不一定想要面對別人對你的閒言閒語。就想如果有人跟你說,只要打卡就可以送一杯飲料,你如果不打卡,別人就會覺得你很跩、很怪。做一件對自己沒甚麼損失的事情,就可以獲得好處,幹嘛不去做。 可是,我覺得天下沒有甚麼白吃的午餐,那些看起來不用付出甚麼,就可以得到的東西,往往會讓我們付出很多代價。所以有人會說,不用錢的最貴。當然有的時候,這個代價是一個別人對你的期許,你其實不一定真的會需要付出。比方說有喜歡你的同事,請你吃東西,他是希望這樣可以讓你對他有好感。可是,你就算對他沒有反感,也沒有什麼實質的代價。如果要說有,可能是那一絲絲的罪惡感。但是,面對這種熱臉貼冷屁股而造成的罪惡感,老實說根本就可以忽略。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121】有人犯錯了,我們該原諒他嗎?

【EP121】有人犯錯了,我們該原諒他嗎?

🄴 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電台

Episode with songs

出軌也好,或是犯下別的錯也好,我們真的不能犯錯嗎?或是說,社會上對於人們犯錯,到底該有怎麼樣的拿捏是比較好的呢?如同劇中提到的,倘若那件事情的當事人都已經處理好了,那其他人真的沒有甚麼好多說的。理性來說,確實是如此。但是,如果這個人的角色是比較特別的,那麼我們對於他應該要有更高的道德標準。比方說,這個人如果是一位校長,或是略有社會影響力的人,那麼他的出軌可能就不單單是他和伴侶以及出軌對象的事情,這變成是大家的事情了。 就像日前有獨立書店的審查委員,發文說自己已經很多年不買書了,還說這樣是比較永續的,引發了很多的討論。姑且不說這件事情究竟怎麼樣,就算這位委員可能覺得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被誤解了之類的,為什麼我們對於他這樣的過失,會有種放不下的感覺呢?如果今天只是一個隨便路人這樣說,我們又會有這麼強硬的態度嗎? 又或者像最近寶林茶室的食物中毒事件,大家有想過,如果這只是一個在街坊的小吃店,那新聞會鬧這麼大嗎?當然有人食物中毒身亡,是相當遺憾的,但因為沒有名氣,可能大家就會有種不知道該怎麼使力的感覺。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會對一件事情感到憤怒,可能跟這件事情的本質沒有絕對關係,而是我們對於這件事情相關的事情,是有關係的。很像對一個有名氣的人表達自己的不滿,就是一種正義的伸張;但是對一個無名小子表達自己的不滿,因為沒有辦法伸張正義,我們也就不會想要做這樣的事情。 最近復興美工比賽的事情也是如此,最該為這件事情負責的,是那個誤用了AI的學生。但是,校方反而成了整件事情最大的冤大頭,大家都把過錯放在學校上面。反正沒有查出來有學生用AI參賽、疑似施壓吹哨者,通通都是學校的錯,所以學校要出來道歉。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nf9f3y000l01zt0uq4cuh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