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之音 Voice of Nanping

南屏之音 Voice of Nanping

佛光山南屏別院 FGS Nanping Temple

清淨在音聞 一起來修耳根圓通~

佛光山南屏別院,在AI世代提供您智慧之音
陪伴您時時刻刻

🎉 Youtube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RWO-cU5mfCjaebG0zZznmA?si=LnEY7aT02wBedVZ3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All Episodes

2025南屏別院.三皈五戒🌟慈容法師開示🌟發心皈依受戒,創造安樂幸福

2025南屏別院.三皈五戒🌟慈容法師開示🌟發心皈依受戒,創造安樂幸福

🄴 南屏之音 Voice of Nanping

2025南屏三皈五戒開示.領受佛光法水💫慈容法師開示🌟發心皈依受戒,創造安樂幸福入佛門的第一步就是要皈依三寶,之後受持五戒,也是我們行菩薩道,修行的第一步。作為佛教徒,學習佛菩薩的行為、言詞。觀世音菩薩發大慈大悲的心;地藏王菩薩,人人稱呼為「大願地藏王菩薩」。願就是力量,人都是要發願,讓前途更加清楚明亮,所以各位今天發心皈依、受戒,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不是只有燒香、點燈,就是佛教徒,而是要付諸於行動。所謂信願行,信心要堅強,要維持下去。要維持就要「發願」,有願才有力量。這個力量,讓我們的心抓得住,不要胡思亂想。不要看到喜歡的東西,就起了貪心;看到不喜歡的人,我們就給他臭臉,或不好的言語來對付。這個都是自己造業,業跟在我們身上,甚麼時候業報不知道,所以人生有很多業障,很辛苦。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業障都是自己造成的。你說:「我罵他一下,有什麼關係呢?」現在又沒有什麼業障。業障會永遠跟在你身邊。所以有人平安過日子,事業也順利;有的人雖然很聰明,但有時候災難就跑出來了。災難一跑出來,就阻礙未來的進展。所以幸福的人生、快樂的人生,這個都是我們自己來創造的。佛陀講究因果,因果是由業造成的,業緣是很要緊的。信佛教不是一時的,不是燒個香以後,就想到外面去買東西,心裡面就跑來跑去,沒有自覺。觀心自在,大師教導我們,要有自覺的心,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佛菩薩能夠了解自己、眾生。我們功力沒那麼高,但要知道自己有什麼業障。過去有一個先生,帶著兒子去拜佛。拜佛時,把人家的東西推到旁邊,把自己的物品擺中間,想說:「我的東西比較重要,我大老遠特別準備的。」但是他不知道,這樣的不好的動作、念頭,其實就是障礙。後來他要點燈,看到桌上太多燈,沒地方放,乾脆把人家的蠟燭吹熄,還跟人吵架,講話很難聽。不知道自己阻礙了別人的前途,反而造業。他帶來的孩子突然說:「爸爸,我肚子好疼」,但在鄉下地方,找不到醫院,本來要照顧他,結果小孩子已經倒下來了。他就覺得拜拜沒意思,跟人吵了架,小孩子還生病,於是把孩子裝進他帶來的箱子裡,就回家了。到了家門口,看見兒子開門說:「爸爸你怎麼到現在才回來?」打開箱子一看,裡面不是小孩,而是他的蠟燭,上面還有字「來意不誠,退回原處」。所以呢,我們供養的心更重要。有時候常常想到自己要的,但是人性裡面有貪、瞋、癡、慢、疑、邪見。生氣、脾氣來了,臉色不好看,嘴巴罵人,動作粗魯。生氣時都忘記要好好照顧身口意。愚痴就是沒有智慧,有學問的人有時候也會沒有智慧。所以我們要曉得,今天我們發心,從皈依而進入到受五戒,就是來對治我們的心病。五戒是什麼?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受持五戒。不殺生是非常重要的。佛教講究要放生、愛護別人、尊敬人、不要殺生。我們應該尊重生命。他可以生存下去,我們為什麼要阻礙他?阻礙生命的成長,就是造業。不偷盜,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你怎麼可以隨便去拿?你拿了這個東西,就欠人家的債,也犯了罪。不邪淫:不侵犯人家的身體,不侵犯人家的名節。要尊重人。雖然在社會上要有禮貌。佛教很講究禮貌,碰到人不是就抱在一起,說吉祥、如意都可以,但不要侵犯別人的身體。不妄語也很重要,你說完後損壞他人的名譽,這個很可怕的。要尊重人的人格。像現在社會上有許多詐騙案,有人因為被詐騙,全家的人都自殺了。你為了一件壞事,傷害到人家全家的人,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們要尊重,佛教講究慈悲,布施給人、關心別人,大師教導我們要: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這些也都是「戒」。雖然沒有強求說要受戒,但是這是做人的根本。星雲大師常常說「四給」、「五和」:自心和樂、人我和敬、家庭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你們也是希望人家對我們尊敬、愛護我們、尊敬我們,我們對別人也一樣。這個社會要和諧,就是要守五戒。我們大家快樂,你給我快樂,我給你平安。所以佛陀告訴我們的,就是讓我們有一個幸福、平安、富有的人生。有信用就是富有;有恭敬就是富有;有慈悲心,就是富有。所以要得到富有的方法很多。今天你們在這個地方發心皈依三寶也好,受持五戒也好,這些都會帶給我們幸福、平安、快樂。但不是今天在佛前拜過了就忘記了,這個要一直要付諸行動,讓我們的行為、身口意都能夠保持清淨的戒法。讓我們永遠成為一個正式的、懂得佛法的在家居士。不管是皈依三寶也好,受持五戒更重要。這是我們一生自己發願的,自己歡喜做、甘願做。這樣子的人生才會更得到幸福快樂。祝福大家前途光明,一切吉祥如意。♦ 佛光山南屏別院.Facebook : https://reurl.cc/M6XqKn♦ 佛光山南屏別院.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fgs.nanping/♦ 佛光山南屏別院.Youtube : https://reurl.cc/V0Rk9N♦ 佛光山南屏別院.官方Line帳號 : https://line.me/ti/p/~@lol2047u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5南屏別院.三皈五戒🌟心保和尚開示🌟皈依、受戒, 成就清淨菩提道業

2025南屏別院.三皈五戒🌟心保和尚開示🌟皈依、受戒, 成就清淨菩提道業

🄴 南屏之音 Voice of Nanping

2025南屏三皈五戒開示.領受佛光法水💫心保和尚開示🌟皈依、受戒, 成就清淨菩提道業【皈依讓身心找到依靠】皈依,就是我們的身心找到依靠處,就有了信心與力量,就像小孩子有父母作為依靠,可以長大成人;花草樹木有了大地陽光雨水為依靠,可以茁壯長大。我們的身心有了三寶為依靠,可以讓我們的法身慧命增長,福報增加、智慧提升,身心自在、解脫煩惱。皈依就像讓我們回家一樣。一句偈語:「解脫門開誰肯入,浮生夢覺自知歸。」所以能夠皈依三寶,應該是各位在世間都有了覺悟一樣,能夠回到佛法裡面,修行成就菩提道業。【皈依佛、法、僧三寶】皈依佛,佛就是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佛陀生下來是為太子,根據經典記載,經由四個城門看到生命的過程,所謂老、病、死、生。生老病死,這都是我們每個人自己要去面對的,沒有人可以替代。這是我們要覺悟的地方。所以佛陀當下有所覺醒,他放棄了王位,在菩提座下修行。經過六年的苦行後,重新回到金剛座下,發願:「若不成佛,終不離此座。」就在那天夜裡,見明星而悟道,成就了佛道,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陀所覺悟的就是:世間緣起,世間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你說絕對是、絕對不是,這個就是墮入二邊。所以佛教講什麼呢?講「世間緣起」,有因有緣則生,有因有緣則滅。不講二邊,不說對立。講「緣起」,再者講「性空」,所謂「因緣生,因緣滅」,世間是生滅之相。若過去、若現在、若未來,都是一樣。所以我們講緣起,再來講性空。知世間生滅,知世間無常,從無常裡面可以知道所謂無我的真理。一般人都以為有「我」:身體就是我、感受就是我、想法就是我。實際上佛陀講,沒有所謂的「我」,因為這個「我」是你自己的妄想,自己的顛倒想。所以《楞嚴經》講:「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這是要透過觀照,慢慢去體驗佛陀給我們開示的智慧。證得無我,就可以身心自在,就如同須陀洹破除了「我身見」一樣。可以說是超凡入聖,煩惱消除,沒有「我」的障礙,自然進步會非常快。每個人都有覺悟的佛性,就像舍利弗還沒皈依前,聽到:「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他就有所悟。所以佛教也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大師也特別告訴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肯定自己就是佛,也就是肯定自己的佛性,肯定自己覺悟的智慧。皈依法,就是通向解脫涅槃的道路。佛陀成道後,講經49年,說法三百餘會,入滅後,弟子們將佛陀的教法結集,所謂經、律、論,乃至三藏十二部經典。我們皈依受戒之後,應該經常研讀佛經,知道佛陀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我們從佛陀的教法裡面學習、成長,乃至證得解脫。皈依僧,僧就是僧眾,就是大眾、眾中。佛陀也講:「我在眾中。」每個人都是眾中之一。在《增一阿含經》把「皈依僧」翻譯成「皈依眾」,大眾可以讓我們成就,可以讓我們提升、進步。就好像我們在大冶洪爐裡面一樣,若不成鋼,也成鐵。這是大眾的威德,可以讓我們提升、進步。我們講「皈依僧」,也可以講皈依清淨的弘法僧團。皈依之後,要做佛教的不請之友。不要等法師跟你講你才來,要自己自動自發,這個才是自己的力量。有自動自發心的人,成就是很快的。如果你沒有力量,總是要人家提醒,當人家不提醒你的時候,你就停下來了,因為你自己沒有力量,也非常可惜。所以要常做佛教的不請之友。經常回到道場,不管是參加法會活動,乃至做菩薩義工,都是讓我們增福增慧的地方。道場就是我們法身慧命之所。【戒為身心安穩之處】再來,我們講「五戒」:戒有很多,像出家戒與在家戒。在家戒,我們講在家五戒、在家菩薩戒,乃至我們可以受持八關齋戒一日一夜,就是當一個出家人。佛陀在《遺教經》裡講到:「戒是我們身心第一安穩之處。」甚至佛陀說:「戒是我們的大師。」所以我們常講「以戒為師」,戒就是我們的老師。所以受戒之後,要學戒、學習戒法。大家受了戒,不要認為被束縛,其實不是。就像我們車子開出去,要遵守交通規則,你遵守交通規則就會很安全。所以我們受戒,是在保護你、提醒你。大師也常講,戒的精神就是「不侵犯」,不侵犯他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理念。這個理念只要我們清楚了,相信大家持戒就沒有什麼問題。五戒第一條講不殺生。不殺生主要是:第一個不殺人,第二個不自殺,這是最主要的。一般人都會提到不殺小生命,但有時候不小心傷害了,也可以多行懺悔。懺悔得清淨,也是從中學習。多懺悔,持戒會更加圓滿。把家裡的環境照顧好,自然小生命就不會進來。第二是不偷盜。不盜取他人財物。財物是我們資生之具。以現在來說,除了不偷盜之外,還要講不欺騙、不詐騙。很多人被詐騙後身心受不了壓力,可能跳樓或跳海,非常遺憾。所以除了不偷盜,也講不欺騙、不詐騙。第三是不邪淫。在家人有在家的因緣,有家庭的環境與條件。所以受了戒之後,不要有婚外情。夫妻之間講誠信、講互相關懷。有了這一條戒,家庭才會和樂、才會幸福。第四是不妄語。就是講誠實語,說如實話。佛陀時代,羅睺羅看到佛陀不在,他就跟人家說佛陀在;佛陀在,他就說佛陀不在,讓大家困擾。佛陀就教誡他:「不能說妄語,要說誠實語。」因為說妄語的人不會被接受。以口業來說,除了妄語,還有不惡口,不說粗重的、罵人的話。「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言傷人六月寒。」一言可以興邦,也可以喪邦。說話就是修行。大師說:「要說好話,多說讚嘆他人的話。」每個人都需要被讚嘆、被鼓勵,你多讚嘆他、鼓勵他,他就會更進步,更能發揮潛能。再來是「不兩舌」,不要講東家長西家短,造成對立,這就是罪過。再來講「不綺語」,不要講無意義的話。有時候我們聊天,容易講是非、謠言,終究浪費時間,對修行沒有幫助。所以我們不講是非、不傳是非,所謂「不綺語」。第五條戒是不飲酒、不吸毒。很多人喝了酒,頭腦不清楚,很容易與人爭執、發生口角,甚至酒駕,造成事故,家庭破碎,這些都是要絕對避免的。喝酒、吸毒就是傷害自己的智慧。吸毒就是犯法。一人吸毒,全家受害。吸了毒,身體不健康,不能工作;不能工作,就沒收入;沒收入,又要吸毒——基本上就是作奸犯科。吸毒就是自毀前程,非常可惜。現在除了酒駕,還有毒駕——吸了毒還去開車,這是我們不能容忍的,要絕對避免。除了不吸毒,我們也要不販毒。現在很多毒品流入校園,這是社會的隱憂。所以我們受了戒,這就是最好的示範,也是大家的功德。大家皈依、受戒,就是正式的佛教徒,給自己信心、給自己力量。希望大家在菩提道上,能夠更加清淨、精進,更加往上提升。♦ 佛光山南屏別院.Facebook : https://reurl.cc/M6XqKn♦ 佛光山南屏別院.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fgs.nanping/♦ 佛光山南屏別院.Youtube : https://reurl.cc/V0Rk9N♦ 佛光山南屏別院.官方Line帳號 : https://line.me/ti/p/~@lol2047u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5人間福報.燄口法會🌟俱足正知正見,終得殊勝果報

2025人間福報.燄口法會🌟俱足正知正見,終得殊勝果報

🄴 南屏之音 Voice of Nanping

2025人間福報.燄口法會🌟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開示俱足正知正見,終得殊勝果報我們在閱讀人間福報過程中,在耳濡目染之下,慢慢地建立我們的正知正見,慢慢建立我們對因緣果報的理念。這些道理可以說就是佛法,是世間很珍貴的真理。經典上講到:「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當我看到這個偈語時,非常感動。我們在世間,只要俱足正知正見,不管你再怎麼輪迴,都是人間果報,因為你知道世間所謂無常、所謂變化,也知道世間因緣果報確實如此。所以當我們有因果觀念,你就會對自己負責,對你的行為負責。如同大師跟我們講的三好,我們的行為離不開身口意三業,上輩子離不開;這輩子離不開;下輩子還是一樣離不開。所以我們會對自己的三業負責,這是很實際的事情。過去諸佛都講身口意,乃至現在、未來諸佛還是講身口意。我們上一尊佛叫迦葉佛,他有一個偈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講的是什麼?還是身口意。我們講彌勒佛好了,彌勒佛我們都知道,他是當來下生的下一尊佛。依照經典所說,那時候的人民可以說福報具足,人壽八萬四千歲,非常的長。迦葉佛降生到世間,那個時候的人壽兩萬歲。更早的幾尊佛啊,那個時候人壽六萬歲、人壽四萬歲。但是到我們這個時候呢?我們的壽命多久?大約一百歲。講是講一百啦,那實際上能活到一百的也不多。但是我們總是勸人家,要活到一百二十歲、身心很自在,這個才是福報。以經典來看,它就會說:為什麼人家都幾萬歲,我們為什麼都一百歲?一般都講這跟福報有關係,福報還是回歸到我們的身口意,你在做什麼?你在說什麼?你在想什麼?以現實面來講,應該說我們的障礙比較多,可能殺業、貪心比較重,嗔恨心比較強等等。所以到了這個時空,人壽百歲。很多國家都在打仗,這個嗔心、貪心啊,我們講這叫五濁惡世。雖然叫五濁惡世,但是也不要忘了,一切諸佛都是在人間成佛,這是事實喔。佛在世間成佛,很多聖者也都是在世間成就。不但有佛出世,還有緣覺、辟支佛、聲聞、阿羅漢也都來到世間。所以這個世間雖然有不圓滿的地方,但往好的方面想還是很殊勝的。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你很想到天上去,不要忘了天上福報很大,所以天上是享樂的地方。那人間呢?雖然煩惱、苦惱多,但不要忘了:人間是修行的地方。你會選哪裡?人間,因為人間是修行的地方。那你說好,我要到天上去享樂,那你去想一個問題,即便現在生到天上去了,給你幾百歲、幾千歲好了,你要想:這個幾百歲、幾千歲當中,你都在享樂。那一輩子下來,會養成懈怠、懶惰的習慣,因為不精進,你一直在享樂。那這個習慣,其實是修道很大的障礙。所以佛陀也勸天上的人說:「你最好生到人間。」因為人間是天的善處,只有你來到人間,你才會修行。你生到天上大概就沒有了,當你福報盡了就五衰相現,之後可能就是三惡道。經典講得很清楚,有一個天人,他壽命快結束了,五衰相現了。天人知道死後會去哪裡,他知道他死後會投生到畜生道去當豬。他很煩惱,因為享樂一輩子,養成懶惰的習慣,當然就跟惡道相應了。所以他很緊張,就去問釋提桓因。釋提桓因告訴他,現在唯一能夠救你的就是趕快三皈依,唯有三皈依,才能夠讓福報再俱足。所以他很聽話,三皈依之後,他又福報現前,又回到人天了。所以我們往好的地方想,這個世間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但是不要忘了,它有很殊勝的一面。因此我們要肯定人間是是修行的地方。所以大師給大家人間福報,對不對?「人人看福報,家家有福報」,因為從中成就正知正見,了解到佛法,殊勝種種。所以在人間,其實我們也可以更好。就像彌勒佛降生到人間,那個時候大家福報具足。依照經典所說,彌勒佛所度的弟子,在龍華三會將會度很多人,基本上我們大概都在裡面。因為彌勒佛所度的弟子,就是釋迦牟尼佛後代的弟子。經典也是這樣說,你那個時候要得度,你就是要多努力、多精進。感謝大家的成就,祝福大家都增福增慧,平安吉祥!♦ 佛光山南屏別院.Facebook : https://reurl.cc/M6XqKn♦ 佛光山南屏別院.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fgs.nanping/♦ 佛光山南屏別院.Youtube : https://reurl.cc/V0Rk9N♦ 佛光山南屏別院.官方Line帳號 : https://line.me/ti/p/~@lol2047u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5清明梁皇法會✨精進系列✨隨緣.忍辱.發心:讓內心光明有力量

2025清明梁皇法會✨精進系列✨隨緣.忍辱.發心:讓內心光明有力量

🄴 南屏之音 Voice of Nanping

2025清明梁皇法會🌟佛光山叢林學院專任教師.慧中法師開示隨緣.忍辱.發心:讓內心光明有力量在佛陀時代,有一位弟子叫做駝驃比丘,擔任寺院的知客法師,負責接待來掛單的客人,有時客人夜晚抵達,他就會提著燈籠,帶他們前往安單。時間久了,駝驃比丘因為精進、發心服務,並以忍辱柔和的心面對這些事務,竟感得手指會發光。原本要提著燈籠,如今不需要了,只要手指一指,就能照亮方向。大師說,我們不一定要像駝驃比丘手指放光,而是身心都能放光,透過六根放光,也透過身、口、意來放光。當我們明白「為何而做、為何而修」,是為了饒益一切眾生,給眾生歡喜與利益,在那個當下,我們的心中是充滿光明的,你會做得很歡喜。也因為我們明白、清楚,在面對繁雜事務時,能夠接受,也就是能夠忍辱。更進一步,看到別人經過我們的服務後,住得更歡喜,對常住更有信心,我們就會更發心繼續服務。今天引用《星雲大師全集》中,星雲大師提到十二點做人處世的原則,今天舉了前面三個:一、在明理中隨順因緣二、在忍辱中增長力量三、在發心中莊嚴自己❶在明理中隨順因緣「明理」就是明白世間的因緣法則。這世間是因緣和合,因緣不具足就會離散,無法強求。當我們明白世間的樣貌時,就能隨著因緣運作。所謂「隨順因緣」不是隨便,而是隨著當下的因緣,盡力去努力、服務奉獻。這些因緣會不斷累積。現前的因緣或許尚未成就,但不應放棄,而是持續累積與培養,終將等待因緣具足。在唯識學裡說「種子歷劫不失」—我們的身體、語言、心意運作後產生的潛在力量,會形成「種子」存於八識田中,等待因緣現行。我們所有的熏習都不會白費。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熏習必留下種子」,這幾天諷誦十卷的《梁皇寶懺》,每篇經文、每次禮拜佛號、每段懺文的頂禮,這些熏修都會進入八識田中,等待因緣具足。明白了,就能夠隨順因緣,不會因現前因緣而產生心情的起伏。因為明白,就能相信,相信世間有緣生緣滅、因果業報、相信三寶的存在。處事不怕困難,就怕自己不明理。若不明白世間的真相,就會誤打誤撞。❷在忍辱中增長力量現在的因緣中,有些是順境,我們要忍耐,不致得意忘形;逆境中也要忍耐,因為這是在成就、考驗我們。當我們明白,就能接受一切狀態。也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更發心、努力,讓自己越來越好。大師說:「做人不怕沒錢,最怕的是沒有力量。」若我們有忍耐的力量,就有成就的可能,忍辱、忍耐就是力量。《梁皇寶懺》第十卷,開頭講到「捍勞忍苦」,不是只要我們忍受身體的辛苦,而是要我們精進,聚集善根、成就眾生。❸在發心中莊嚴自己大師說:「要發心吃苦,發心作務,發心服務奉獻。」每個人可能習慣以各種方式掩蓋內心的狀態,但若我們願意直接面對,會更清楚。即使不是自己擅長熟悉的,也讓自己從中提升成長,才能讓更多眾生有因緣得到幫助。人生不怕沒有成就,只要能發心立願,就能夠成就。大家回到道場來參加梁皇寶懺,不僅在清明時節為祖先超薦,祈願蒙佛接引往生淨土,也在禮懺過程中消災免難,在聽經聞法中增長智慧。如同大師所說:修學佛法的過程中,要明白世間真理、因緣生滅。面對合心意與不合心意的事,能夠接受、忍耐。忍耐不是壓抑,而是清楚接受,進而提升,再從發心中成就一切。大師說:「我們的心量開拓得越大,能夠成就的事業也就越大。」♦ 佛光山南屏別院.Facebook : https://reurl.cc/M6XqKn♦ 佛光山南屏別院.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fgs.nanping/♦ 佛光山南屏別院.Youtube : https://reurl.cc/V0Rk9N♦ 佛光山南屏別院.官方Line帳號 : https://line.me/ti/p/~@lol2047u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25清明梁皇法會✨精進系列✨當下即是修行,轉念即是菩提🍀

2025清明梁皇法會✨精進系列✨當下即是修行,轉念即是菩提🍀

🄴 南屏之音 Voice of Nanping

2025清明梁皇法會🌟佛光山普賢殿殿主.慧楷法師開示當下即是修行,轉念即是菩提🍀佛法中所說的三惡道,包括地獄、餓鬼與畜生,皆因造作上品、中品、下品的十二業因果,而墮入其中。透過我們修持誦經、禮懺、發願、皈依的福德功德,回向給這些眾生,希望能為他們種下解脫之因。在三惡道中,最痛苦者莫過於地獄道。以《勸發菩提心文》所形容:「地獄一夜死生,地下每經萬遍;一朝苦痛,人間已過百年。」地獄有八寒八熱,尤其等活地獄中,一日一夜等於人間九百萬年,受苦無量難以想像。我們常看到這些貪瞋痴深重而沉淪的眾生,心生大悲憫心,為他們禮懺。然而,眾生只是外在的存有嗎?其實不然。佛法中說,一念三千,每個人都俱足十法界。眾生心中既有佛性與覺性,也有三惡道的劣根性。如何轉化我們的煩惱,正是修行的關鍵。星雲大師在《星雲法語》中指出,從一日到一生,我們如何修行:-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清楚規劃與修持,乃至前一晚預作安排,是很重要的。- 一事之計在於明:做每一件事前,能否明白輕重緩急- 一家之計在於和:家人個性不同,彼此要包容,和合無憎。- 一生之計在於勤:要學習四正勤,善的要努力做,惡的要決心去除。這四點最終都歸於我們的「一念」——轉念即是解脫的起點。三惡道的眾生之所以墮落,是因為執著於貪瞋癡的一念,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無盡的輪迴於煩惱、貪瞋癡的坑洞裡面。唯有一念覺醒,才能解脫。美國的心理學家曾說,「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遇到的事情,只佔了我們生活的10%,但是你如何去應對,占了90%。」我們在生活中常追憶過去、妄想未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現在」。佛法中的修行智慧,是從當下起心動念開始調整,而非一味追溯過往。《華嚴經‧淨行品》中,菩薩教導我們:「若諸佛子,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從早上起床、如廁、用餐,乃至出門上路,每個行為、念頭,皆可「當願眾生」。所有起心動念,皆在當下修正錯誤,這就是佛法的大智慧。若你能善用這一念,發菩提心、廣度眾生,則功德無量;但若將心放在計較、煩惱、貪瞋癡,則即使身在人間,也與三惡道無異。因此,我們在誦經禮懺的過程中,不僅是為他人祈福,更是回向、淨化自己,觀照自我的起心動念。願我們在每次法會、禮佛懺悔當中,自我修正、成長。♦ 佛光山南屏別院.Facebook : https://reurl.cc/M6XqKn♦ 佛光山南屏別院.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fgs.nanping/♦ 佛光山南屏別院.Youtube : https://reurl.cc/V0Rk9N♦ 佛光山南屏別院.官方Line帳號 : https://line.me/ti/p/~@lol2047u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