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遇見小王子>
是寶島聯播網的一個廣播節目。
因為主持這個節目,
金鐘獎在他人生的某個片刻,走入他的生活之中。
節目裡的所有內容,就是阿光正在經歷的生命故事。
有身心靈的整合視角,對時事的感想,還有原汁原味專屬他的生活賞析。
沒有時間限制,隨時在空中打開神聖空間,用心馴養彼此。
一期一會 陪伴您一起走人生道路。
阿光只有
一個臉書 : https://reurl.cc/Mjbz23(Bobby yu)
兩隻老貓
三個不可 : https://reurl.cc/rvQY0y(印加薩滿)
https://reurl.cc/2jDQaX(朝聖之路)
https://reurl.cc/WNkOzx《河流》療癒誌18期
相關合作 : travelwithlittleprince@gmail.com
關於他這個人...
年輕修習電機、服裝設計、食品營養、社會學、最終畢業於宗教學系;探尋過臼井靈氣、靈性彩油、家族排列……此時此刻臣服於印加薩滿的追尋。
遍訪這星球上的許多宗教聖地,足跡包括埃及、日本、印度、不丹、台灣、斯里蘭卡、法國、西班牙、德國、荷蘭、中國、祕魯、玻利維亞、泰國、美國……等地。
他真實敞開自身,想要看看生命可以多豐盛。經驗過高中教職、國會助理、NPO執行長、民政局長。中年後跨界主持廣播、寫作與演講,帶領《創造之地》工作坊,明白「聖顯」之道。
人生下半場,正在為離開這個星球做準備,餘生只想保守好自己的心,期盼在生活裡與人的每一次互動,相遇的每一件事、都要在其中經驗到愛。
當然,如果這個星球不好玩了,也想隨時自駕離去。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當金曲歌后徐佳瑩發現在 Uber Eats 上(應該)都點得到,居然狂點一波!雖然點不到白馬和失落沙洲,但香水、辣椒或其他吃的用的都點得到~快上 Uber Eats 想要的都點點看⮕ https://fstry.pse.is/7jpjlc——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我們的故事,就是我們的方向》最近生活周遭許多人創業…尤其都是年過半百之後創業!!今天的節目,我想為「正在創業的你們」說說話。有時候我會想啊,如果我們的生命是一場對話,那麼,我們正以什麼方式,跟世界說話? 而這個世界,又是怎麼記住我們的模樣?當我們決定成為個人創作者、或是開始創業,我們選擇的,其實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決定一種要過的生活方式 ,是一種在這樣的生活裡,那個自己喜歡的樣子」的決心。我知道訪間許多成功學系列,有人會說:「個人品牌,就是市場定位。」只是。 現在ai每個人都可以有九十分的品牌行銷所以我認為,所謂的個人品牌應該是:我們如何詮釋自己的生命故事。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的經歷、我們做過的選擇、我們所重視的價值觀,這些經由歲月的堆疊累積成現在的我們,而這才是真正我們生命裡真正豐盛的資本而這些,沒有人能複製。所以當我們在中年的時候走上創業這條路上,如果 ,迷惘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不是問「這樣做對不對」,而是「我還記得自己想去哪裡嗎?」心理學裡有一個,叫做「敘事認同」的概念,意思是說,我們怎麼去理解自己的過去,影響著我們現在如何看自己,如何定義自己,而這個定義正在指引我們走向哪個方向。今天的節目,我們來做個小小的練習,準備好紙筆,或打開手機備忘錄,我們要來看看是什麼事情讓我們發光?什麼情境讓我們做出真實又正確的選擇? 而我們內心最想守護的,又是什麼?我們如何服務,也正在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走上這條創業的路,我們應該要問自己:我們販售的是什麼?是服務是技能;是解方還是專業;甚至有人會說是個人風格。然而 ,中年創業的我們真的是在販售什麼東西?還是我們在找尋在建立一種能夠互相滋養的人際關係。一種能活出生命樣貌的生活方式每一次我們出現在客戶面前、每一封回信、每一場對話,都不只是傳遞商品的資訊而已,而是在回應一個更深的問題: 「我們願意用怎樣的自己,去與這個世界產生連結?」來到我們眼前的不只是客戶,案主或任何其他「對象」名稱, 他們是跟我們一樣,有困惑、有渴望、有故事、有生命的人。而他找上我們,與我們相遇,最基本的互動形式,就是看見彼此不是嗎?它不是交易,而是一種彼此生命的照見。裡頭有著人類學家口中所說的交換以及禮物,而這個過程都在定義我們是誰,我們可以是誰?而這就是我想說的:服務,其實是關於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建立。所以,每一個前來與我們相遇的人,我們服務時思考的點就會是:我們想要在合作中創造什麼樣的互動?我們想要被怎麼對待,怎麼對待別人?我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我們就會從做出適切的服務開始。我們如何對待人,也就如何定義我們自己。而我們服務方式,正在幫我們建造我們想要的生活環境。服務是一面鏡子。中年走上創業這條路,是非常珍貴的,會讓我們變得更真實。 這條路會把我們的盲點、界線、價值觀都照得一清二楚。 清楚地照見我們社會化的程度 ,以及我們的上半生失去了多少,中年走上創業這條路,我們一定要以本來面目接住自己,也珍惜接住彼此的機會。記得:服務,其實是關於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建立。「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選擇為什麼而努力」自由,是不是我們當初決定成為個人工作者、開始創業時,最渴望的東西?很多人嚮往成為個人工作者,覺得這樣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不受限制。但事實是,一開始我們的自由其實比上班族還少。因為我們剛起步,不敢拒絕所有的邀請,甚至得做很多不那麼喜歡的事,只為了維持要有收入。自由應該要包括:一種很深的自主: 當我們說「我不要」,不是因為我們懶惰; 當我們說「我要」,也不是因為別人期待。而是我們清楚知道,我們在守護什麼、成就什麼。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們不是在逃離什麼,而是選擇走向什麼。」當我們記得「為什麼出發」,我們會更有勇氣說「不」。但千萬別忘記,若只是要有收入,我們只要回去找一個叫做業務、企劃或研發的身份,去扮演這個身份該執行的職能,就能維持有收入。我們之所以要走上這一條路,當初就不是為了維持收入,為的是當初在我們心裡想要的、渴望的東西。更重要的是當初的我們沒選那條路,對吧?還記得當初我們為什麼要創業,為什麼想當個人創作者嗎? 當初的我們是有做出選擇的。眼前所經歷的這一個過程,就只會是階段性的。因為,這個階段就是為了讓我們確認——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我們的界線在哪裡?我們最珍惜的價值是什麼?最重要的是,確認走上這一條成為自己的道路。我們會開始懂得篩選案子、設下界線、選擇合作對象。我們會開始把「時間」與「情緒」當作寶貴資源, 不再只是換錢,而是換你相信的生活方式。創業讓我們慢慢學會「負責任的自由」。這條路的辛苦,是我們正在了解自己生命的節奏。但每一次我們做出忠於自己的選擇,自由就會多一點。無論你現在在哪一個階段,請記得:自由,不是到達哪裡?自由是一種持續對自己誠實的能力。每一次誠實地做出選擇,自由就再多一些,走著走著,你會看見一個你真正喜歡的自己。好好看看自己的故事當我們在這條路上感到迷惘,或者開始懷疑自己的時候,問題往往不只是「這樣做對不對?」,而是我們又開始不確定自己想往哪裡走,自己為什麼要上路?心理學裡有一個概念叫「敘事認同(Narrative Identity)」,意思是:我們如何理解自己的過去,會決定我們如何定義自己,進而影響著未來的方向。❤現在,我們可以試著做一個小練習:✏️ 真正花時間動筆,寫下幾個對你人生影響最深的事件• 生命中,讓你真正成長的時刻是什麼?• 你曾經做過什麼選擇,讓你感覺過「這才是真正的我」?• 有沒有哪一次感到低潮,是你自己跨越走出來的?當我們回顧這些經歷,就能夠發現某些一貫的價值觀、大腦迴路、行動模式,甚至是我們內心真正想守護的東西。這三道題所寫下的答案,能幫你記憶起是什麼動力讓你成長,什麼環境能讓你選擇做真正的自己,又是憑藉什麼特質讓你穿越低潮。這三個答案能為你導航,也是能真正陪你一路過關的獨門秘技---你的天賦。走著走著,我們活成了自己想成為的樣子親愛的,今天這一集節目是想告訴你——我們正在走的這條路,是一條會讓我們慢慢成為自己的路。這對人生下半場的自己是何等重要。很多人以為創業是關於成就,關於自由,關於「打造一個品牌」,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創業,其實是一場「不斷與自己相遇」的旅程。在這條路上,我們會經歷什麼?從一開始的摸索、害怕被看見、擔心不被認可,到後來一次又一次的選擇、拒絕、設限、重新定義。我們不是一開始就知道怎麼走,也不是一開始就有能力撐住這一切。是我們一邊懷疑自己,一邊嘗試; 一邊跌倒,一邊摸索; 一邊失望,一邊回頭提醒自己:「沒關係,我不是要變成誰,我們只是想好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走著走著,我們發現:我們再也不會為了討好別人,把價格壓到讓自己焦慮; 我們不再隨便說「好」,然後心裡默默後悔; 我們開始懂得照顧自己的情緒、保護自己的時間、尊重自己的界線。而這些看似小小的改變,其實都是讓靈魂越來越開心不是嗎。你知道嗎?我們從來都不是為了「變得很厲害」才創業, 我們是為了回到那個內在渴望已久的「自己」—我們想要有自己的一個節奏,那是生命之流; 這段路,真的不容易。我們會懷疑自己的定位,會擔心帳戶的餘額,會失眠、會羨慕別人、會想逃。但我們也會在某個黃昏,接到一通客戶的感謝電話; 會在一段合作後,收到「因為你,我走出來了」的訊息; 會在某一個早晨,發現自己終於不用鬧鐘也能準時醒來,迎接的是自己本來應該的人生。這就是創業的靈魂:不是成為誰眼中的成功者,而是回到自己心中的那個理想生活者。這過程。我們會誠實面對自己的恐懼、慾望、渴望、界線。 我們會更清楚知道:我想要什麼,也更知道什麼不適合我。我們會學會放下比較,開始尊重自己的步調。 我們會從「做很多事」,轉變成「做好我們相信的每一件事」。是不是,我們發現了我們的人格特質,就是品牌;我們的價值觀,就是市場定位;我們對世界的態度,就是定義我們是怎樣的一個。我們終於明白,創業不是一場「打造形象」的旅程,而是一場「還原真實」的過程。因為我們這樣的人,這個世界才會多一些真實、多一些溫柔、多一些有力量的選擇。走著走著,我們終將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願你從今以後的每一步, 都是真心選擇、自由堆疊、信任前行。我們都值得美好這一切。阿光說:只要,還有星光,走過的路會帶領我們,成為那個喜歡的自己。[📻]《美的哲學沉思哲學》04/26(六)20:00 寶島聯播 FM98.504/27(日)21:00 大千廣播 FM99.1[🎧] Podcast:Apple [▶️] https://reurl.cc/1ZVW2DSpotify [▶️] https://reurl.cc/anYDn7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越南🇻🇳也可以很法國🇫🇷浪漫的很可以🕍入住美居法國村、浪漫靈魂的專屬體驗🏆品冠旅遊輕戀越南 金質旅遊獎肯定▶️即刻啟程👉 https://fstry.pse.is/7hldwt——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靈性是說不出口的風景#佛陀也只能捻花傻笑《奇蹟》書中寫到:當我失去了語言與邏輯,我也失去了『我』。這句話,是哈佛腦神經學家吉兒·泰勒,面對突如其來的中風所說的話,像是為一場靈魂實境秀拉開序幕。她37歲那年,左腦的血管破裂造成腦溢血,四小時內逐漸失去語言、邏輯、記憶、身體機能…。看著自己的世界一點一滴崩解,身為專業的腦科學家的她,清楚知道這些變化代表什麼意思。奇妙的是,在這樣失控與崩壞的過程裡,右腦開始接管她的感知系統。吉兒經歷了一種深層而純粹的寧靜,沒有了時間、語言與「自我邊界」的存在狀態,她感受到當下與萬物合一的喜悅。她說:那是一種真正的自由,一種不再被「我」這個概念困住的存在狀態。吉兒的故事被歐普拉選為「改變人生的十大書籍」,TED演講點閱超過2500萬次,甚至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我想,那是因為她願意脫下科學的盔甲,打開靈性的視角,坦承自身經歷的失序與重生。這一集的《今夜,遇見小王子》,我們來聊聊讓無數人動容的《奇蹟》。而我認為吉兒的右腦旅程,是對當代社會的提醒,也就是現在的「我」,是否只是大腦裡的不斷敘事?一旦那個建構自我的機器停止運作,我們還剩下什麼?[🌙]今晚,讓我們走進右腦的世界,擁抱無法說出口的風景。《今夜 遇見小王子》在寶島聯播網05/03(六)20:00寶島新聲 FM98.505/04(日)21:00 大千電台 FM99.1PodcastApple:https://reurl.cc/1ZVW2DSpotify:https://reurl.cc/anYDn7【延伸閱讀】《奇蹟》:https://reurl.cc/j9m0jq吉兒TED演講:https://reurl.cc/zqK9j7神經科學不能告訴我們的那個自己:https://reurl.cc/qGKeAp哲學家丹•丹尼談自我的意識:https://reurl.cc/5KbnxG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當金曲歌后徐佳瑩發現在 Uber Eats 上(應該)都點得到,居然狂點一波!雖然點不到白馬和失落沙洲,但香水、辣椒或其他吃的用的都點得到~快上 Uber Eats 想要的都點點看⮕ https://fstry.pse.is/7jpjlc——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一幅畫、一段旋律、一個片刻、或是某個轉身的瞬間,我們會脫口而出的讚嘆:「好美啊!」。然而,如果我問: 「你看過最美的顯現是什麼?」,我想大多數人無法在第一時間給出答案,為什麼會如此呢?也許,我們只是把美當做一種感官經驗,未曾明確的定義過它。從古希臘到當代哲學,「美」,一直是思想家們無法迴避的問題。柏拉圖認為美的「理型」超越感官世界,康德則是在主觀感受和普遍有效性之間談審美的獨特性,而東方老子的「大音希聲」與莊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都指向一種超越感官、更為本質的美。不同於將美視為形式、比例或感官愉悅的傳統觀點,20世紀的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給出一個特別的方向--他不再關心美是什麼,而是美如何讓真理顯現。海德格在《藝術作品的起源》中指出:藝術作品能夠讓我們與世界的本質相遇。當我們凝視一件藝術品,除了感官愉悅以外,透過藝術能使世界與存在的某些部分顯現出來,也就是「真理的無蔽」。當藝術作為「存在」揭露的場域,能讓人們與世界重新相遇。那麼,今晚我們即將降落的艾力森星球(Aelison),你一定會感到似曾相識的感覺,可能出現在你曾吟唱的詩歌,你曾看過的藝術畫作,或者是因為陷入一場美的沈思。你們往外看,艾力森星球的天空,每隔數小時便會呈現不同的色彩。有時在清晨是柔和的藍紫色;中午是塗上金黃色的畫布;到了傍晚整個天空竟呈現玫瑰色的流動光影。而這所謂「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的光學現象,居住在這裡的阿雷西亞人,將這變幻稱為「時間之畫」。待會我們降落的地方,是這個星球上唯一不會流動的實相,那裡矗立著一棵名為「斐迪亞斯」的聖樹,樹幹看起來像是白色的大理石,在日光下閃現溫潤的光澤。每當微風吹過,便會以「對數螺旋」模式長出新椏,每一根枝椏都符合黃金比例,宛如雅典帕德嫩神廟的柱廊,完美呈現自然與人文理性的交融。沒錯,如我們看到的,它是一座會生長的雕塑,一顆雕琢美與真理的聖樹。所以,每當有人駐足欣賞,它的樣態便會產生變化,可能是長的枝葉繁茂,也可能葉片持續的凋落,斐迪亞斯樹的形態永不固定,仿佛古代雕刻大師的未竟之作,卻能承載「純粹」的雕塑之美。傳說,這顆聖樹的雕塑,是偉大的神匠斐迪亞斯身前最後的作品,它將這個作品的最終形態交給世界來決定。經歷不同時代、不同文化,關於美的定義在時間的洪流中持續的流轉。而阿雷西亞人在傍晚時分,會用他們的歌聲與舞蹈來回應它。艾力森星(Aelison) :源自古希臘語 aílissos),意指「微風拂過的沉思」。 這個詞與「Aletheia」(真理的無蔽)語音相近,象徵美與真理的顯現,也暗示著一種哲學上的靜謐與超越。阿雷西亞人(Aresians): 源自希臘語 aretḗ,意思是卓越、德性,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哲學中的關鍵概念。反映出這個星球的居民對「美」的追求,不僅僅是外在的形式美,更是內在精神的昇華。我們即將前往宇宙中最令人屏息的。這裡的天空,每隔數小時變換著藍紫、金黃與玫瑰的光影。這樣的變化,被當地人稱為「時間之畫」。[📻]《美的沉思哲學》04/26(六)20:00 寶島聯播 FM98.504/27(日)21:00 大千廣播 FM99.1[🎧] Podcast:Apple [▶️] https://reurl.cc/1ZVW2DSpotify [▶️] https://reurl.cc/anYDn7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富國島,這樣慢慢的就很好!✈️星宇航空直飛富國島x最美JW萬豪酒店,🏆品冠旅遊輕戀越南 金質旅遊獎肯定▶️旅行即是犒賞自己的最佳方式👉 https://fstry.pse.is/7hlege——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我相信,祂會在遠方等著我。事實上,我也經常在前往神殿的路上遇見祂,其實在出發前,祂也會叨叨絮絮的叮嚀。既然祂遍佈九界無所不在,那為何還是想要出走呢?來!我們來打開手機看看已登入的行程,有例行的會議、報告、聚餐、發薪日、繳費到期日,還有…追劇不能錯過新集數的提醒。當這些密密麻麻的行程成為生活的日常,也就意味著我們沒有預留空間,給自己一個位置去經驗「神聖」。一個人體驗過密契經驗,或是踏上神聖追尋的道途,起初總會無法忍受被世俗包圍的生活。然而我們應該繼續探問,無法忍受世俗是真實的感受嗎?神聖與世俗真的是心物二元的兩端嗎?細察我們說出口的話,是有機會找到答案的。因為,對於語言的選擇與使用,會呈現出我們是如何理解世界,同時也會建構與強化我們所相信的世界。來回聖俗之間,「出發」與「出走」是完全不一樣的語境,通常我們會誤以為每一次出發,都往神聖靠近一些。會發生如此美好的錯覺,完全是因為我們指認出「世俗」,也認同了「無法忍受」這件事。直白的說,所謂再次踏上朝聖之路,只是經驗聖俗後的思想產物,肩上揹負的仍是離苦得樂巨大的渴求。出發,它意味著可執行、管控效率、預期成果,可以視為對生命的回應;而出走指的是「出離心」,是通過對世俗存在的超越,是對本質存在的認識。所以,我會說:「出走,是朝聖的最初,是神聖的悄悄來到,是為了經驗神聖所預備的生命狀態。」如同伊利亞德在《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書中,特別強調神聖經驗對個人的影響。我們通過對神聖與世俗、時空、象徵性及存在意義的深入探討,以現象學的視角,準備降落在努曼塔斯星球(Numantàs)。你們看,努曼塔斯星球的天空散發紫金色的光芒,宛如晨曦與黃昏的交會。在我們的下方,那一大片銀色的岩層是一座天然祭壇,祭壇中間的聖杯,那熊熊燃燒的藍色火焰,是持續燃燒的等離子熒光,據說這幽藍的火焰,能燃燒這個星球本身的記憶,當地艾希利亞人口中稱它為「聖焰」,象徵著「神聖的顯現」。這裡的居民清晨到田地耕作,種下金色的穀物;有些人是工匠,雕刻出石頭中隱藏的靈魂;有些人則是書寫,記錄下今日發生的有趣故事,他們的忙碌生活,是對日常表達一份敬意。艾希利亞人明白每一個生命的軌跡,都在現實與夢境之間游移。他們聽從祖先的教導,在單調的勞動之外,還有「第二個生命」,也就是夢生活的存在,一個自己親手塑造的生活方式。當艾希利亞人感覺到倦怠疲憊,感到生活中缺少色彩的時候,便會前往「夢屋」。進入夢屋前,他們用「初始之土」捏塑陶罐,依序放進自己的沉思、情感、光彩、氣息以及心靈,而這些代表地、水、火、風、空的五大元素,能讓夢境孕育其中。當幽藍色的聖焰燒製時,陶器上出現的每一道紋路,都預示著某些神聖時刻。在努曼塔斯星球生活,擁有夢的光輝,那是閃耀的日常,是神聖的臨在。[⭐️]努曼塔斯星球(Numantàs):來自拉丁語 Numantia,古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座城邦,以堅持不懈的精神著稱;以及希臘語 thásis,意為「神聖的站立」。努曼塔斯意指「堅守神聖之地者」。[😇]艾希利亞人(Aixilians):來自古普尼克語 Aixil,意為「火光、祭壇」;以及拉丁語 Ilia,羅馬神話中與神聖起源相關的名字,指羅慕路斯與雷穆斯的母親。[📡]《拜訪哲學星球:神聖與世俗》04/19(六)20:00 寶島聯播 FM98.504/20(日)21:00 大千廣播 FM99.1[🎧] Podcast:Apple [▶️] https://reurl.cc/1ZVW2DSpotify [▶️] https://reurl.cc/anYDn7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越南🇻🇳也可以很法國🇫🇷浪漫的很可以🕍入住美居法國村、浪漫靈魂的專屬體驗🏆品冠旅遊輕戀越南 金質旅遊獎肯定▶️即刻啟程👉 https://fstry.pse.is/7hldwt——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我看見你。[✨] 你也看見我了嗎?I see you.~是納美人打招呼時用的語句,而印度瑜伽的文化裡,他們則會說:「Namaste」;也就是「我向你內在的神性致敬」。當納美人說:「I see you.」,是說出深刻地「看見」,一個存在的真實狀態,一個萬物互相連結的世界裡,納美人與大地、與萬物、與祖先、與神靈艾娃(Eywa)之間,構築出一種靈性連結。哲學家阿恩·奈斯曾提出「深生態學」(Deep Ecology),他認為人類應該視自己為地球生命網絡的一部分。顯然,《阿凡達》不只是一場3D視覺的盛宴,它在泛著幽光的原始森林裡,說著一則寓言故事。人類RDA企業象徵著極端的「人類中心主義」,將潘朵拉視為資源礦藏,全然無視其中的靈性與連結。我彷彿可以聽見阿恩·奈斯疾呼:「改變世界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如何理解我們與世界的關係。」電影中的男主角傑克的身份轉變,呈現存在主義的深度,以及存在的一種焦慮,即便他留下來成為納美人。傑克身分認同的旅程,讓人想起海德格的「在世存在」(Dasein)——我們是透過與世界的互動來定義自己。那麼,我們的身份真的固定不變嗎?還是隨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而不斷變化?若有一天瘋狂馬斯克,真能將人類的意識上傳,是否意味著上傳的資料裡,也能分析出冰山底下,那未曾拜訪的潛意識,當中是否也有一條途徑,能走去「阿卡西」花園?「I see you」,我所生活的世界,是否還有餘裕對彼此說出這句話?不只是看見身分角色、職業、社群狀態,而是,看見活生生在你眼前的我,我的脆弱與勇氣,我的困惑與想望。還記得嗎?我們曾拜訪的納吉斯星球,那裡的人不以時鐘計時,而以空間的移動經驗計算時間。在那裡,人們不問「幾點見」,而是說:「當你走到那座白色圓頂時,我會在這裡等你。」我們是否也能這樣生活——放下精準計算,讓生命多些模糊、有些餘裕、明白混屯裡有最深刻的召見。[✨] 願你我成為穿越銀幕的旅人,訴說故事走進存在。《哲學視角下的〈阿凡達〉》4/12(六)20:00 寶島聯播 FM98.54/13(日)21:00 大千廣播 FM99.1[🎧] PodcastApple [▶️] https://reurl.cc/1ZVW2DSpotify [▶️] https://reurl.cc/anYDn7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