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時刻》是由台灣主言傳教會和主言家庭携手編輯的祈禱手冊。我們按照天主教會每日彌撒的經文,透過祈禱和在實際生活的經驗做更深一層的反思,希望祈禱者可以因此而親近聖言,用天主的話來豐富自己的生命,造福家庭和社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6.25(三)結好果子瑪竇福音七15-20創十五1-12,17-18[null]聆聽聖言你們要提防假先知!他們來到你們跟前,外披羊毛,內裡卻是兇殘的豺狼。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荊棘上豈能收到葡萄?或者蒺藜上豈能收到無花果?這樣,凡是好樹都結好果子;而壞樹都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也不能結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要砍倒,投入火中。所以,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子辨別他們。[null]釋經小幫手「荊棘上豈能收到葡萄? 或者蒺藜上豈能收到無花果?」今天,耶穌告訴我們,我們種什麼,就會收成什麼;存什麼樣在心中,也難免會透過我們的行為表露出來。很多時候,也許外人無法第一眼就透過一人的行為看出他內心的世界,但一旦相處久了,他的真面目必要曝露。比如說:有些人在行好事或作刻苦時,心中卻默默判斷沒有守齋的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或有些人在慷慨奉獻時,卻忍不住跟他人比較誰捐得多;或有些人在外面對人很友善,很客氣,在家裡卻對家人冷漠或刻薄等等。這樣表裡不一的行為猶如壞果實,雖然外表好看,裡面確實腐爛的、苦澀的,對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沒有好處。今天,不要害怕在耶穌面前承認自己表裡不一的行為,因為我們需要耶穌來幫助我們整理我們的心田,去除那些干擾和束縛人的荊棘,醫治那些生病或缺乏營養的好樹苗,讓它能茁壯成長,結出真正的好果實。耶穌也鼓勵我們為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因為其實我們就是天主依著祂自己的肖像而造的,是由上等的好樹種而來,我們只需要學會好好把來自天主的恩典培養起來。讓我們學習在思言行為上以耶穌的眼光看一切,不批評、不抱怨、不責備,對親近的人有多一點耐心,說話時也學會種下祝福和平安。慢慢的,在耶穌陪伴下,讓我們期待自己的生命能結出天主喜愛的果實。[null]品嚐聖言凡是好樹都結好果子;壞樹都結壞果子。[null]活出聖言多看聖言,把天主的祝福引入心中,然後學會用言語行為種下祝福和平安。[null]全心祈禱親愛的耶穌,請祢時時陪伴我、幫助我,使我成為好樹,結好果子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6.24(二)等候天主的仁慈聖若翰洗者誕辰路加福音一57-66,80依四九1-6;宗十三22-26[null]聆聽聖言那時候,依撒伯爾滿了產期,就生了一個兒子。她的鄰居和親戚聽說上主向她大施仁慈,都和她一同歡樂。到了第八天,人們來給這孩子行割損禮,並願意照他父親的名字叫他匝加利亞。他的母親說:「不,要叫他若翰。」他們就向她說:「在妳親族中沒有叫這個名字的。」他們便給祂的父親打手勢,看願意叫他什麼。他要了一塊小板,寫道:「若翰是他的名字。」眾人都驚訝起來。匝加利亞的口和舌頭立時開了,遂開口讚美天主。於是,所有的鄰居都滿懷怕情;這一切事就傳遍了全猶大山區,凡聽見的人都將這事存在心中,說:「這孩子將成為什麼人物啊?」因為上主的手與他同在。這小孩漸漸長大,心神堅強。他住在荒野中,直到他在以色列人前出現的日期。[null]釋經小幫手今天教會慶祝洗者若翰的誕辰,他的誕生,完全是出於天主對依撒伯爾和匝加利亞的眷顧,讓年邁的老夫妻在晚年還能夠生育。然而在若翰誕生前,兩人內心所承受的壓力和煎熬卻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的。這些煎熬來自內心的期待和渴望久久不能得到具體明確的回應,二方面則面臨對天主的信心考驗。他們渴望成為一位信賴天主的好教友,願意對天主持續保持信德和開放,但當事情進展遲遲不如所想,信仰不免受到考驗。第三則要面對來自外界給的壓力,例如親族對他們的期待。第四則要面對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就像有時我們面對自己的表現不如預期,難免會對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產生質疑,懷疑自己是否不夠盡力,因此表現不盡理想;懷疑自己是否祈禱不夠虔誠、對天主的信心不夠,因此天主遲遲沒有給我想要的。但若翰誕生的事蹟告訴我們,這一切的成就,都是來自天主白白賞賜的恩寵,是天主要的,天主就會給。若翰名字的意義是「天主的仁慈」,因著天主的仁慈,天主願意賜給人所想要的,只是成就的時機和人所想的不同。很多時候,我們希望事情可以按照自己的計畫實現,但信仰教導我們要學習信賴天主,信賴祂賞賜恩寵的時機。若我們所求的是天主願意成就的,祂必成就。你願意等待天主的時機嗎?讓我們學習依撒伯爾的信德,等待天主成就的時機。[null]品嚐聖言依撒伯爾滿了產期,就生了一個兒子。[null]活出聖言今天將自己擔心的事交在天主手中,請求天主賜你需要的信德,相信祂的安排。[null]全心祈禱天主,請幫助我在一切事上信賴祢的安排,阿們。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路加福音九11-17 基督聖體聖血節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聆聽聖言群眾一知道,也跟隨祂去了;祂就迎接他們,給他們講論天主的國,並治好了那些急需治療的人。天將要黑的時候,那十二人前來對祂說:「請遣散群眾,叫他們往四周村莊田舍裡去投宿尋食,因為我們這裡,是在荒野地方。」耶穌卻向他們說:「你們給他們吃的吧!」他們答說:「我們不過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除非我們親自去給這一切人購買食物。」原來男人大約有五千。祂卻對自己的門徒說:「叫他們分夥坐下,約五十人一夥。」門徒就照樣做了,叫眾人坐下。祂遂拿起那五個餅和那兩條魚來,望著天祝福了,擘開遞給門徒,叫他們擺在群眾前。眾人吃了,也都飽了;把他們所剩的碎塊,收集了十二筐。釋經小幫手主耶穌在世時行了五餅二魚的奇蹟,同樣,在每一次彌撒聖祭禮儀中,耶穌也同樣增餅餵養飢餓的我們。在彌撒中,耶穌藉著主禮的手拿起餅,拿起酒,望著天祝福了,擘開遞給教友們吃。就如耶穌增五餅二魚時需要門徒的雙手來分給群眾吃,同樣的,在每台彌撒的時候,主耶穌也需要我們用我們的雙手把祂的愛分給眾人。你是否想過耶穌真的很需要你呢?聖體櫃內的耶穌沒有手脚也沒口,祂只能留在聖體櫃內,留在聖堂內,無法接觸更多的人。然而,我們卻有手脚,卻能為他說話,作證。你是否有明白,當你在彌撒中領了基督的聖體聖血後,基督就住到我們心中,我們也成了祂的身體。這時候,我們無論到那裡;學校、辦公室或人群中,我們都是帶著耶穌一起去。當我們遇到缺乏光明和希望的狀況,或碰到身心靈飢渴的人,我們可以把我們內心的基督分享給他們,安撫和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也許,你會像門徒一樣自我懷疑說:「我知道的不多,我的能力有限,這樣足夠幫助他人嗎?」今天,不要忘記耶穌就住在我們內,只要我們開口問祂,開口請求祂啓發我們,引導我們,耶穌也一樣會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們,就想祂引導門徒如何組織群衆,並如何把祂增的餅和魚分發出去。今天,讓我們意識到領基督聖體的珍貴,不要再草率的看待這機會,因為它可是我們生活和使命的力量來源啊!品嚐聖言祂遂拿起那五個餅和那兩條魚來,望著天祝福了,擘開遞給門徒。活出聖言領完聖體以後,感謝耶穌來到你心中,也承諾用行動將祂具體的帶給一個人。全心祈禱耶穌,感謝祢用祢的聖體聖血滋養我,也讓我將這份滋養繼續傳遞給他人。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6.23(一)同理心的省察聖袁在德(若瑟)司鐸殉道瑪竇福音七1-5創十二1-9[null]聆聽聖言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因為你們用什麼來判斷,你們也要受什麼判斷。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竟不理會呢?或者,你怎麼能對你的兄弟說:讓我把你眼中的木屑取出來,而你眼中卻有一根大樑呢?假善人哪,先從你眼中取出大樑,然後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null]釋經小幫手在生活中你是否經常體驗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有時我們很渴望某件事的進展能夠如我所想地發生,或是在某種狀態下期待某個人能有怎樣的表現。當我們覺得他人的行為很不符合自己理想中的期待時,我們便想去改變他人。今天的福音很直白地提醒我們,在檢討他人的缺失或不理想的狀況前,我們是否有先好好地反省自己是否也有一些難改的地方。比如說:有些人說話太直接,也有些人卻太過委婉;有些人太有主見,也有些人卻從來不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有些人太過重視自己的需要,也有些人太在乎別人的需要卻忽略最親的人… 每個人的人格特質都不一樣,但是如果缺乏意識,我們很容易讓身邊的人受傷卻沒有意識。然而,即便有意識,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面對自己的軟弱,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建立一個新的習慣或改掉一個慣性的反應,都不容易。當我們深刻體驗到自己面對改變的痛苦,也許我們也能同理他人為什麼也很難說改就改。因此耶穌說,我們需要先從自己眼中取出自己的大樑,才能夠看得清楚。看得清楚,或許也意味著我們才會開始用同理的眼睛看到他人或許不是不想改,可是他們還在過程中,需要我們的鼓勵和接納,耐心的引導,並提供一個安全的範圍讓他們犯錯及改錯。讓我們今天祈求聖神的光照,讓我們不要先急著改變他人,卻讓改變先從自己做起。[null]品嚐聖言先從你眼中取出大樑,然後你才看得清楚,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null]活出聖言今天問問自己,我的大樑是什麼?我願意先取出自己的大樑嗎?[null]全心祈禱天主,請幫助我不要輕易地判斷他人並要求他人改變,要改則先從自己做起。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6.21(六)謙卑的聖德聖磊思修士格林多後書十二1-10瑪六24-34[null]聆聽聖言若必須誇耀──固然無益──我就來說說主的顯現和啟示。我知道有一個在基督內的人,十四年前,被提到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惟天主知道──我知道這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不知道──天主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裡去,聽到了不可言傳的話,是人不能說出的。對這樣的人,我要誇耀;但為我自己,除了我的軟弱外,我沒有可誇耀的。其實,即使我願意誇耀,我也不算是狂妄,因為我說的是實話;但是我絕口不談,免得有人估計我,超過了他在我身上所見到的,或由我所聽到的。免得我因那高超的啟示而過於高舉我自己,故此在身體上給了我一根刺,就是撒殫的使者來拳擊我,免得我過於高舉自己。關於這事,我曾三次求主使它脫離我;但主對我說:「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所以我甘心情願誇耀我的軟弱,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為此,我為基督的緣故,喜歡在軟弱中,在凌辱中,在艱難中,在迫害中,在困苦中,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null]釋經小幫手聖保祿對人對己有一個特別的原則,那就是:「對這樣的人,我要誇耀;但為我自己,除了我的軟弱外,我沒有可誇耀的。」保祿所說的「這樣的人」是他自己,但他沒有直接向聽眾透露,因為他不想讓聽眾停留在他的神秘經驗上,認為他很特別,並因此羡慕他。相反地,在別人面前,他願意誇耀的,只有自己的軟弱。這些軟弱就如同天主賜給他的一根「刺」,讓他不至於過於高舉自己。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保祿是真正的聖人。他不依賴神視或特有的經驗與感覺來強調他與主的關係,反而強調自己是驕傲的,因此需要耶穌給他一根刺來磨練,使他每次跌倒時,會回到耶穌那裡去。我們常以為聖人是那些完美、不犯錯的人,但從聖保祿來看,聖人是那些在困境中仍然感謝主、求主助佑、依賴主的人;也是那些害怕自己因高傲而自我高舉的人。保祿不斷強調自己有多軟弱,並不是出於假謙虛,而是來自一種深刻的自我認識與自我接納。一般人聽到別人有多好時,可能會嫉妒,或故意表現出不屑,甚至更想凸顯自己更優秀──這才是假謙虛。保祿的生命讓我們看見,聖人之所以能成聖,並不是依靠自己的聰明與能力,而是依靠天主的恩寵。「有主的恩寵為我夠了,因為主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我們都是潛在的聖人。讓我們學習接受自己的軟弱,並讓天主在我們身上工作。[null]品嚐聖言為我自己,除了我的軟弱外,我沒有可誇耀的。[null]活出聖言為自己好的地方感謝天主的恩賜,也為自己的軟弱感謝天主持續不斷的塑造工程。[null]全心祈禱感謝天主,我雖有很多軟弱和缺點,但透過它們,祢讓我學習謙卑,也更依靠祢。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