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未來》節目,期許從節能、創能、儲能與系統整合等面向,以更實用、更大膽、具未來性的角度為聽眾探討,當人類對能源需求不斷上升,能源方面如何達成「淨零碳排」? 從「源頭節能」的角度,新的觀念希望釐清,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優質服務,而非大量設備與龐大的耗能。摩爾定律驅動的半導體進步,與全球許多材料科技的快速進展,如何讓我們抓出「吃電怪獸」?新思維、新觀念與設備使用方式,如何幫助使用者在取得服務的「過程」中持續節能? 台灣的離岸風電、太陽能、地熱、生質能,學研界是否從在地需求、前瞻科技的角度,提出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淨零碳排相關新技術、新材料與系統整合的發展,直接影響國家競爭力,台灣的產學研界提出哪些有潛力的方向? 台灣也有許多年輕世代的創意,結合AI、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科技,深度紮根,推動家鄉需要的循環經濟、永續環境計畫。其中的許多行動,有機會在不同的鄉鎮、城市推廣,甚至邀請民眾一起參與! 為此,《零碳未來》提出「前瞻能源新方向、淨零科研在台灣、智慧永續新未來」三大面向,由氣候變遷、風險防災、能源環境相關議題專家賈新興博士,邀請各界專家達人,帶您探討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以知識驅動更好的未來! 本節目由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贊助播出
森林起火燃燒原本是自然的現象,對於森林生態有長期性的功效,一座「健康的森林」在幾百年中會經歷好幾次的森林大火。但近幾年,「森林大火」變成新聞關鍵字,成了全人類必須處理的問題,在這個碳時代,森林是重要的碳匯資源,一場大火不僅將碳排進大氣,更透露了氣候變遷的反撲。本集零碳未來,我們和柳婉郁請教氣候變遷和森林大火的關聯,應該怎麼做可以保護珍貴的自然碳匯?
氣候變遷對我們的影響一直再加劇,除了減碳的同時,「調適」工作也同等重要。尤其因為氣候變遷,地球上因為極度氣候而產生的天災愈來愈多,像是森林大火、淹水和大旱,都可以可能導致我們原本熟悉的環境被破壞。對於災後應變,我們第一時間都會想到食物、水,甚至居住/避難空間,但鮮少討論災後的「能源」問題。其中,「再生能源」因為其特性,是我們災後調適的重要角色,你知道為什麼嗎?本集零碳未來,我們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資深主任 吳心萍討論「再生能源」對我們災後調適的重要性,以及實務上的使用可能。
今年8月,台灣的「碳權交易所」正式揭牌,是不是代表碳交易市場要來了呢?到底「碳權」是什麼嗎? 有考慮購買碳權嗎?本集零碳未來,我們和天下永續會研究副總監 高宜凡討論臺灣「碳權交易」的能與不能,以及實務上必須注意的事項。
今年8月,台灣的「碳權交易所」正式揭牌,是不是代表碳交易市場要來了呢?到底「碳權」是什麼嗎? 有考慮購買碳權嗎?本集零碳未來,我們和天下永續會研究副總監 高宜凡討論臺灣「碳權交易」的能與不能,以及實務上必須注意的事項。
若跟全球或是鄰近的國家比較「氫能」的發展和戰略,台灣跟得上國際的腳步嗎?這一集我們繼續討論受全球矚目的「氫能」:歐美國家甚至鄰近我們的日本韓國,都已經在氫能的發展上有一定的方向策略與成績。台灣最常和鄰近的日本韓國相比,被認為有較類似的環境條件,但為什麼台灣的氫能發展好像比其他國家慢上一些呢?其他國家是採取什麼策略,進展到哪裡了呢?本集零碳未來,我們和林若蓁副所長討論各國對於「氫能」的發展和策略,從中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學校和效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