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魚

大智若魚

IC之音竹科廣播|胡筱薇 主持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大智若魚節目特別邀請資料科學家胡筱薇主持,針對AI原生代的親子教育,提供實用建議;分享最新AI工具,提升你的工作效率;拆解各行業痛點與創新案例,讓AI創造商機!聚焦三大領域:
智AI—親子教育:讓你了解人工智慧如何影響孩子的日常成長,透過AI工具來支持孩子的學習。
優AI—職場生產力:藉由最新AI實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簡化流程、並激發創新思維。
用AI—跨域應用:對製造、金融、零售、醫療、法務、城市治理等,探索AI對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提升,建立商業模式。
大智若魚,將帶你走在AI應用最前端,當一條快樂魚兒,自在悠遊於人工智慧的海洋!

所有集數

Ep.06 父母的角色:如何成為孩子的AI導師  (下)

Ep.06 父母的角色:如何成為孩子的AI導師 (下)

🄴 大智若魚

在本集《大智若魚》中,主持人胡筱薇與她的丈夫文博持續探討 AI時代下父母的角色轉變與家庭教育的核心挑戰。延續上一集,以親子拍照的生活實例出發,分享當父母放下效率導向,單純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與創造力。即便面對孩子緩慢、充滿好奇的探索,選擇支持與尊重,反而能成就更深層的學習成果。AI工具雖然帶來便利,卻也可能讓孩子過度依賴,導致思考力與原創力的流失。家庭教育中應秉持「無條件但有原則」的愛,在陪伴與規範間取得平衡。當孩子過度使用手機、平板等數位設備時,家長應以愛與規則引導,避免陷入單向吸收資訊的被動模式。同時,他也強調,AI應成為協作工具而非取代人類思考的捷徑。舉例來說,面對孩子提出「為何夕陽變紅」這類問題時,父母與AI共同尋找答案的過程,不僅解答了疑惑,也讓孩子學習如何探索、提問與理解。此舉展現了AI應用中最理想的模式——輔助而非主導,合作而非取代。節目中,也點出AI時代另一隱憂:當工具太過便利,孩子可能習慣性跳過思考,直接依賴AI回覆。這樣的現象已在大學書審中初現端倪,學生作品雖形式優美,卻缺乏真實的個人特色與獨立思考力。兩位來賓強調,邏輯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無法靠AI灌輸,唯有透過生活中的練習與親子共處的情境中,才能逐步養成。最後,不論AI如何進步,父母始終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導師與情感連結者。陪伴、觀察、尊重與引導,將是 AI時代下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關鍵。透過與孩子一同學習與探索,父母也在持續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溫暖的榜樣。

Ep.05 AI創意與表達:鼓勵孩子用AI探索創意世界

Ep.05 AI創意與表達:鼓勵孩子用AI探索創意世界

🄴 大智若魚

本集《大智若魚》,陪你一起探索「AI如何激發孩子的創意表達」!從幼兒、小學生到青少年,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如何善用AI工具來展現想像力?本集從生活故事出發,分享主持人胡筱薇親自陪伴孩子使用AI作畫、寫故事、創作音樂的經驗。透過引導,孩子不僅能更清晰表達腦海中的畫面,更能體驗從想像到具體創作的成就感。節目內容包含:🔹 幼兒期:透過口述+簡易AI繪圖工具,讓想像成真🔹 小學期:與AI共同創作故事繪本,結合Canva排版,培養專案思維🔹 青少年期:善用ChatGPT等工具練習創意寫作、作文結構優化,提升表達力特別分享如何運用 AI輔助孩子寫作文,不只是生成答案,而是透過 AI推理與修改建議,引導孩子理解、學習、優化自己的寫作流程。從提綱、汲取 AI建議、口述輸出到修改練習,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主創作能力。主持人也提醒,父母的角色是引導而非主導,重點是陪伴孩子體驗創作樂趣,從「消費者」轉變為「創造者」。最後,也帶大家一瞥AI在未來創意產業中的應用趨勢,無論是電影製作、音樂創作,AI正成為藝術表達的新夥伴。

Ep.04 父母的角色:如何成為孩子的AI導師  (上)

Ep.04 父母的角色:如何成為孩子的AI導師 (上)

🄴 大智若魚

AI時代的父母,還能教孩子什麼?面對AI工具無所不在的時代,父母在孩子學習路上的角色會被取代嗎?本集《大智若魚》,主持人胡筱薇邀請最熟悉卻也最特別的來賓——她的丈夫文博,一起從父母視角探討親子共學的可能性與轉變。作為台大環工博士、企業經營者、也是三個孩子的爸爸,文博分享了在 AI時代下父母角色的轉型——從單向指導者,成為細膩觀察者、價值引導者與情感連接者。他以陪伴二女兒爬山拍照的故事為例,說明當孩子在安全、被愛與被同理的環境下,自然會產生學習動機,也會更主動掌握工具、探索興趣,讓學習成為自發而非被迫的旅程。在AI逐漸取代重複性工作的時代,教育的重點已從「鞏固階段性優勢」轉向「發掘天賦與多元發展」,父母不再只是工具使用的傳授者,而是陪伴孩子看見問題、設立目標、選擇工具、實踐計畫的重要夥伴。從AI時代的教育本質到家庭中真實的陪伴實例,本集深入淺出,傳遞一個清晰的訊息:再厲害的AI,都無法取代父母在孩子生命中所扮演的獨特與深刻角色。

Ep.03 AI工具助力與教育:如何協助孩子更好地學習

Ep.03 AI工具助力與教育:如何協助孩子更好地學習

🄴 大智若魚

一位17歲美國高中生 Zack與夥伴僅花四個月開發出一款名為「Calery」的AI應用程式,便創造百萬美元營收。他們不是單靠技術致勝,而是展現了強大的自主學習動力與實作精神。這不禁引發我們反思:孩子的學習動力從何而來?我們又能如何協助他們與AI共同成長?主持人舉了自己的女兒作例子,從她對「神力女超人」的喜愛出發,用AI繪圖工具打造專屬圖像,引發她的強烈好奇與學習慾望。這樣的學習不是灌輸,而是由內而發,真正尊重了孩子的學習主體性。孩子的學習不是從「工具」開始,而是從「興趣」與「體驗」啟動。在學習過程中,陪她克服第一個難關——語言輸入限制,並用我自己的失敗作品鼓勵她,讓她知道「錯誤是正常的」,並且可以一起笑著面對。透過陪伴與榜樣,引導她從挫折中找到成就感,也啟動了她進入「心流」的學習狀態。除了經驗分享,節目中也推薦了幾種適合孩子的AI學習應用,包括:─語言對話練習工具─創作與寫作輔助工具─客製化學習計畫與資源整理─問題提問與概念引導工具但也提醒家長與教育者:AI工具不是學習的主角,而是助教。真正決定孩子能否持續學習的關鍵,仍在於我們是否創造了一個有溫度的、能允許犯錯的學習環境,是否在他們挫折時適時給予支持與引導。幫助孩子培養自我激勵與終身學習的能力,才是在AI時代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當孩子能面對挑戰、克服挫折並持續學習,他們就不只是時代的適應者,更是未來的塑造者。 

Ep.02 如何與孩子討論AI:基礎概念與正確認知

Ep.02 如何與孩子討論AI:基礎概念與正確認知

🄴 大智若魚

AI時代來臨,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這項科技?在《大智若魚》的這一集中,主持人胡筱薇教授以自身親子經驗,深入分享如何以孩子能理解、感興趣的方式,建立對AI的基礎認識與正確觀念。我們以「玩具熊懂你心情」的溫馨比喻,帶孩子從生活情境理解AI,讓抽象的技術不再遙不可及。與其灌輸技術名詞,不如從孩子的語言出發,透過圖像、比喻與實際操作,讓孩子自然進入AI世界。節目中也探討孩子學AI常見的三個歷程:從「覺得好玩」、到「學以致用」、再到「提升學習效率」。主持人舉出女兒用 AI寫歌的趣事、三筆合一寫作業的靈感創意,真實呈現孩子們如何將AI變成生活中的夥伴與創造的助力。但在推廣AI教育之餘,胡教授更不忘提醒:「 AI是中性的,關鍵在於使用者。」她以女兒一句「如果畫筆落在兩歲弟弟手裡,你不覺得很恐怖嗎?」點出 AI如同其他工具,端看誰在使用。 AI不該被視為威脅,而是協助我們解決問題、釋放創造力的助手。本集也特別呼應AI時代更重要的能力——創意思維與價值判斷。節目尾聲,胡教授分享一個「冰融化會變成什麼」的小故事,突顯在標準答案之外,孩子獨特視角與想像力的價值。她強調,在教育上,比起教會孩子操作 AI,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具備判斷、合作與創新的能力。最好的AI教育,往往不是在教室裡,而是在親子之間的日常互動中自然發生。與孩子一起走入AI時代,探索、對話、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