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盡天良,由獨立媒體「Right Plus 多多益善」製播的訪談節目,以深度報導關注社會服務與弱勢保障,推動公益與倡議,並致力於揭露各方善意,讓好事被看見。
.
☑️ 深度報導聊給你聽
☑️ 通勤、家務、睡前最佳良伴
☑️ 來賓精彩訪問眾聲相
☑️ 寫不進去的小故事 & 採訪後記 Get
.
➢ 贊助支持多多益善:https://us.rightplus.org/donate
➢ 逛逛官網:https://rightplus.org/
➢ 追蹤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RightPlusTW/
➢ 追蹤 IG:https://us.rightplus.org/follow_ig
➢ 訂閱電子報:https://neti.cc/woQGLp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遞麥:小 花 多多益善 主編 人客:藍介洲 《視障者的機智生活》作者、社工師 #視障者的機智生活【盲人怎麼登山、騎車、泳渡日月潭,還 #做社工 25 年?】 ▨ 「剛開始失明那陣子,我的夢總是充滿繽紛的色彩。後來,我才知道那是我的渴望。」 ▨ 「很多人和視障朋友互動會特別小心、糾結用語,我覺得不用太在意,#態度 才是最重要的,不然反而造成更多距離。」 ▨ 「有人跟我說,你眼睛看不到,去哪裡不都一樣嗎?但我還可以聽不同的聲音、感受不同的溫度、經歷各種不同的體驗,旅遊不就是這樣嗎?」 🌅 最近以《視障者的機智生活》一書分享視障生活樣貌的 #藍介洲,為讀者解開許多對視障者生活的疑問,像是「看不到,怎麼登山、游泳、讀書?」「看不到,會做夢嗎?」 他也在書中,以自己的經驗分享和視障朋友互動的方法,筆觸充滿活潑幽默的口吻,讓人讀起書來,彷彿和作者輕鬆閒聊。 除了寫作,他同時也是一名有 25 年服務身障者經驗的資深社工。 原本的他,因為想要救治小動物而懷著獸醫夢。16 歲時視網膜剝離、後天全盲而沒辦法完成夢想,且花費好一段時間才慢慢重建生活,如心理認知、行動、資訊、溝通方式等面向。 如今,他攀登過海拔 3000 公尺以上的合歡山、泳渡過全長約 3 公里的日月潭,更以視障社工的身分,獨自邁出腳步訪視服務對象,鼓勵、說服視障者參與職涯訓練、挖掘自身長處。 自稱擁有 30 年資深盲人經驗的藍介洲,在這條探險的路上,還有哪些體悟,以及詼諧又機智的應對哲學呢? 🍎 多多為你畫本集重點 03:00 30 年的資深盲人,為什麼想要寫書? 06:14 視障者會做夢嗎?夢是記憶和潛意識的總和 10:16 後天全盲、獸醫夢碎,封閉 2 年遇到新生 20:39 看不到,為什麼還想要登山、騎車、跑步? 29:31 啟明學校畢業上大學,最難的是過馬路 35:44 從「看」書到「讀」書,換個方法理解資訊 44:00 盲人怎麼做社工?發揮優勢反而更快獲得認同 節目企畫:小花/聲音編輯:孫銘宏 🍎 延伸閱讀多多好文 🏊♂ 視障者的機智生活:摸著無尾熊逛動物園、攻頂合歡山不怕高、一起跑馬拉松 https://rightplus.org/2023/11/07/visually_impaired_1/ 🏊♂ 在盲人面前可以說「看」電視、吃「蝦子」嗎?/《視障者的機智生活》 https://rightplus.org/2023/11/10/visually_impaired_2/ 🌊 捐款支持多多益善,錄製更多好節目 https://us.rightplus.org/bsw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遞麥: 短短 多多益善兒少專欄作者 人客: 小新 臺灣桃湛公民培力協會理事長 #國際兒童人權日 【大人不要再懶惰了!請好好和孩子說為什麼可以、不可以】 「我們要記得童年才能長大,才能善待長大後的自己,以及我們身邊的孩子」 ——《當我再次是個孩子》譯者 #林蔚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期間,有一個人開辦了青年報刊,專注於書寫 #兒少議題,同時設立了廣播節目,和孩子們進行對談,並且創立了孤兒院。 在院中犯了錯誤的人們,無論成人或是小孩,都會進入到 #同伴法庭 進行審判,這個法庭由院中的孩子組成,而寬恕與包容是法庭的核心價值。 這些不可思議的行動,是由一位名叫 #柯札克 的猶太醫生發展出來,他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啟發者。 柯札克一生中寫過 24 本書,許多章節至今仍歷久不衰,這集節目再次由短短藉由《 當我再次是個孩子》這本書,帶著大家一起回到小時候,以孩子的視角重新看看這個世界,把童年還給所有人。 ➤ 多多為你畫本集重點 05:53 你猜猜昨天是什麼日子? 10:59 孤兒院內的同伴法庭 16:21 當越來越多的餐廳開始禁止小孩進入 22:52 你覺得好好笑的情境,我卻覺得好粗暴 26:25 難道孩子不可以生氣嗎? 34:28 被捏爆的水晶寶寶和被禁止的蘿蔔刀 節目企畫:短短/聲音編輯:孫銘宏 *節目小提醒:00:00-05:12 為屏東縣政府 #拒絕兒少性剝削 宣導廣告 ◍ 延伸聆聽 【眾聲相 EP55 】兒童節過後:當曾經的兒少代表變成培力者 https://us.rightplus.org/PD1EP55 ➤➤ 捐款支持多多,讓多多錄製更多好節目 https://us.rightplus.org/ICRD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遞麥:佩珊 多多益善 社群編輯 人客:玉婷 多多益善 記者 俞茹 多多益善 編輯 #就是要交流 【出乎意料的愛和鼓勵 🥰 多多捐款人小聚變成一場 #能量交流大會!?】 ❝ 尋找活動範例時,看到的都是辦在松菸等大型場地的活動,一開始很難想像人力、經費都有限的多多,我們該怎麼做。 ❝ 想要一個形式和氛圍都是小小的、溫馨的和大家相聚的場合,這個初心是活動規畫的開始。 10 月底的多多完成了一個里程碑 💪 那就是成功舉辦了 #首次捐款人小聚,和捐款人來了一場超級溫馨的聚會。 活動現場除了捐款人對話、交流,看到彼此的真面目?!多多也規畫迷你攝影展、沉浸式工作展區、垂墜報導金句等多樣展覽。 但在一開始,我們沒有經驗也找不到相近人力、經費規模的範例,只有一顆初心:我們想要和多多捐款人交流!!! 從無到有,再到捐款人給予滿滿鼓勵的小聚,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快點開節目讓 #活動統籌 細心爆棚的俞茹,採訪給力、策展執行力也 5 顆星的記者玉婷,說給你聽 🔊 本集為你畫重點 02:42 為什麼多多要辦捐款人見面會? 04:31 沒有經驗和範例,要怎麼開始? 15:27 沉浸式展覽不馬虎,貓咪也出席🐱 20:43 做中學、錯中學的策展路 28:23 從交流過程,再次認識自己和多多 39:30 想辦捐款人活動嗎?小提醒不要錯過 ☛ 節目企畫:佩珊 /聲音編輯:孫銘宏 看更多多多 ◍ 看專欄 英國 NPO「態度就是一切」教你打造友善表演盛會/【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https://rightplus.org/2023/05/12/music-festival/ ◍ 聽節目 【後臺人生 EP46】一場友善所有人的活動,怎麼辦?態度就是一切 https://us.rightplus.org/PD2EP46 ➤➤ 捐款支持多多,讓多多錄製更多好節目 https://us.rightplus.org/RParty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遞麥: 莎拉 多多益善總編輯 玉婷 多多益善記者 人客: 小君老師 社工師、阿 Q 媽媽 #過動症 #親師關係【被尊重的孩子才會更想合作,也能理解處罰的意義】 活潑好動、有話直說的阿 Q,升上小學三年級,第一次遇見言語粗暴、會動手動腳、不能被挑戰的大人,好困惑;同樣身為老師的阿 Q 爸媽,在眾人面前被老師直言:「你們的孩子有問題」、「請你們帶去看醫生」,也是萬般困惑。 轉學是個漫長的決定,重建信任就像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又酸又苦澀。沒想到新班導面對阿 Q 的特質,竟然像施了魔法般,#看起來什麼都沒做,實際上一切都不一樣了! 阿 Q 搖身變成班上的人氣王,葛來分多天天加十分,爸媽也終於不必再害怕晚上又聽到 Line 響起。 「有時候大人稍微寬鬆一點、減少非必要的管理,孩子的創造性就出來了。這個寬鬆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要有清楚、可明確執行、經過充分說明的規則,並且老師自己也要做到。」 「現在的小孩有自己理解全貌的方式。老師們需要成長,也需要常問問孩子的感受,和行為背後的原因。孩子若能學會表達自我、練習溝通,就能避免用情緒來包裝自己的想法。」 任教 10 多年的阿 Q 媽媽,如何看待老師管理班級的困境,和父母夾在師生之間的角色?趕緊來聽節目! ❐ 多多為你畫重點: 01:06 孩子在摸索自我,爸媽也是 07:12 為什麼這個老師不一樣?! 16:30「你們的孩子有問題」 25:19 轉學後,又變回人氣王 31:24 是家長也是老師,親師關係何解? 39:28 給孩子空間,不代表什麼都不管 45:48 把規矩說清楚,老師不用變保母 51:56 孩子要練習說,大人要練習聽 ☛ 節目企畫:莎拉 /聲音編輯:孫銘宏 *本集節目由 #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 支持,多多益善獨立製作完成。 延【#多多益善 ADHD 系列報導】 「特殊的人容易被欺負,我想變正常。」失去自我的過動兒與焦慮爸媽們(上) https://rightplus.org/2023/11/01/adhd4/ 「如果時間重來,我不會聽老師的話。」失去自我的過動兒與焦慮爸媽們(下) https://rightplus.org/2023/11/01/adhd5/ ▶ ▶ 捐款支持多多益善,讓更多真實述說被聽見 https://us.rightplus.org/Support_RPodcast ▶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遞麥: 莎拉 多多益善總編輯 佩珊 多多益善社群編輯 人客: 短短 多多益善兒少專欄作者 #身心科 #兒少求助 #新手病人【病人心中好棒棒的身心科,有哪些必備條件?】 人生總有難過的關,也有很多個第一次。第一次找輔導老師、第一次掛身心科、第一次看諮商、第一次吃精神科藥物⋯⋯ 對心理生病的人來說,第一次求助的經驗,往往決定了以後還會不會再開口。 「輔導老師為什麼罵我?」 「醫生為什麼說我很沒用?」 「爸媽會不會覺得我不夠堅強不夠努力?」 「大人是不是都幫不上忙?」 反過來說,如果第一次開口就走了天堂運,會是什麼樣呢? 「好醫生有耐心、溫柔又同理,至少願意聽我說話,還會好好跟我討論。」 「好的身心科會重視你的隱私,從櫃臺人員到氣氛環境都很舒服親切。」 你是不是也有倒霉運或天堂運的求助小故事呢?趕緊點開節目聽短短的各種大冒險,或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經驗吧! ▸▸▸ ❐ 多多為你畫重點: 02:06 心理生病的學生,還能向誰求助? 08:27 開口為什麼這麼難 13:36 第一次看身心科,連掛號都需要勇氣 21:14 脆弱的時候,差點相信醫生罵的都對 26:25 十大優秀醫生,竟是個大雷包?! 36:22 傷人的言語比刀劍更可怕 41:04 病人心中的好身心科,有哪些必備條件? 49:32 是醫生,或是有專業知識的同儕 ☛ 節目企畫:莎拉 /聲音編輯:孫銘宏 ▸▸▸ #延伸閱讀 ◍ 黃靜盈/心理健康司長,為什麼你聽不見我們的呼救? https://rightplus.org/2022/11/16/crc2nd/ #延伸聆聽 【眾聲相 EP54】你看過這種大學社團嗎?這次不用自介和團康,我們也受夠心靈雞湯 feat.尉晴 東吳藍灰社創社社長 https://us.rightplus.org/PD1EP54 ---- 世界上還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只是你現在暫時無法看到。仔細想想之前的你,這樣可怕的夜晚來臨之前,還能那麼開心。 你曾經辦到過,你的心理忘記了,但身體會記得。明天,也可以再辦到一次。 ・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24 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兒福聯盟專線: ① 哎喲喂呀兒童專線(12 歲以下) : 0800-003-123 ② 少年專線(13-18 歲):0800-001769 ③ 爸媽 Call-in 教養專線:0800-532-880(無法接聽未顯示號碼) ④ 創傷服務諮詢專線:0800-250585 以上專線非 24 小時,需事先確認服務時間:https://us.rightplus.org/quK7M ====== ▶▶ 捐款支持多多益善,讓更多真實的述說被聽見 https://us.rightplus.org/Support_RPodcast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