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盡天良,由獨立媒體「Right Plus 多多益善」製播的訪談節目,以深度報導關注社會服務與弱勢保障,推動公益與倡議,並致力於揭露各方善意,讓好事被看見。
.
☑️ 深度報導聊給你聽
☑️ 通勤、家務、睡前最佳良伴
☑️ 來賓精彩訪問眾聲相
☑️ 寫不進去的小故事 & 採訪後記 Get
.
➢ 贊助支持多多益善:https://us.rightplus.org/donate
➢ 逛逛官網:https://rightplus.org/
➢ 追蹤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RightPlusTW/
➢ 追蹤 IG:https://us.rightplus.org/follow_ig
➢ 訂閱電子報:https://neti.cc/woQGLp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遞麥:小 花 多多益善 主編 人客:江幸蓉 新故事運動 執行長/企劃、編曲 黃裕庭 新故事運動 行銷長/詞曲創作、演唱 #專訪 @新故事運動【用擅長的音樂和影像,做社福新故事運動員!】 ▨ 「使用不一樣的藝術媒介(畫畫、文字等)的大家,都可以一起說新故事,為重要的事情發聲,希望這個力量可以拓展。」-江幸蓉/新故事運動執行長;企劃、編曲 ▨ 「和他人一起創作時,那個力量的堆疊,跟自己創作很不一樣。這個能量是我很喜歡的事,也是社福新故事的意義所在。」-江幸蓉/新故事運動行銷長;詞曲創作、演唱 當我們看見需要發聲的議題,會怎麼說故事?#公益影音新媒體「新故事運動」選擇用自己擅長的音樂和影像,為需要被看見的角注入溫暖溫暖的力量。 從拜訪組織、上街採訪和做田野調查、參與志工和倡議活動,到了解受服務對象喜愛的曲風、陪伴弱勢群體分享自己的故事、一起創作音樂作品等,新故事運動和失家兒少一起 #尋找親愛的家、和 #城市的房客 找到安心的所在。 持續用音符和影像羅織包容的力量,年輕又有活力的新故事運動希望用自己的專長,讓不管有沒有音樂技術的人們,都可以透過影音發聲; 他們更希望,值得被關心的議題、被看見的觀點和群體,都能透過影音傳達給大眾! ◍ 多多為你畫本集重點 02:50 影音版多多益善?什麼是「新故事運動」? 07:28 城市的房客:用音樂、影像說街友的故事 11:11 不只是影音,還有養分:採訪、田調、創作課 19:50 人人都可以是「新故事運動員」 25:36 邊玩邊學邊創作,曲風溫和到江湖都可以! 32:49 尋找親愛的家:音樂X影集,失家兒少的樣貌 35:07 因為新故事運動,我成為想要的自己 ☛ 節目企畫:小花 /聲音編輯:孫銘宏 ◍ 延伸聆聽 ☛ 第 1 季影集《玻璃彈珠》主題曲〈輕輕安睡〉:https://us.rightplus.org/ybVin ☛ 第 2 季 #社福新故事〈重新再出發〉: https://us.rightplus.org/Pet7Q ►成為多多捐款人,多多才能繼續製播好聽的善盡天良 https://us.rightplus.org/Support_RPodcast ► 留言大聲說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遞麥: 佩珊 多多益善社群編輯 人客: 修 慧 多多益善社群編輯 莎 拉 多多益善總編 俞 茹 多多益善社群編輯 【把理性的管理工具玩得感性:多多的 OKR 不檢查你,陪你一起完成目標】 你聽過 #OKR 嗎?OKR 是一種管理工具,讓團隊成員能為目標設定 3 到 5 個行動 ,透過定期檢視來達成目標。 多多去年在夥伴修慧的推薦下,經過將近一年的討論,正式啟用了這個工具。 面對一個長得很像 KPI 的工具,一開始有人感到害怕(好像在檢核員工?),有人則是想著好吧!一切都是為了工作?? 結果好像完全不是這樣?!實施到現在,有人達成了目標,有人還在找合適的目標。過程中,我們也避免讓 OKR 變成 #上對下 的要求。 有趣的是,我們還因為 OKR,變得更了解彼此的個性和需求。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多多的大家如何訂目標?為什麼看起來和工作無關的目標,到最後還是 #有助於工作? ▩ 多多為你畫重點 1:07 什麼是 OKR (目標關鍵成果)? 4:34 當多多夥伴碰上 OKR 12:07 促進身心健康的多多 OKR? 24:27 訂一個適合的目標,小建議送給你 31:13 給組織經營者的小提醒 ☛ 節目企畫:佩珊 /聲音編輯:孫銘宏 ◍ 聽節目認識多多夥伴 【小時常讀書 EP15】多多的編輯日常大揭密 https://us.rightplus.org/PD3EP15 【後臺人生 EP18】修慧來了!快來聽善週報甘苦談 https://us.rightplus.org/PD2EP18 ►成為多多捐款人,多多才能繼續製播好聽的善盡天良 https://us.rightplus.org/Support_RPodcast ► 留言大聲說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遞麥:玉婷 多多益善記者 佩珊 多多益善社群編輯 人客:杜瑛秋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 雛妓救援、慰安婦人權、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暴力目睹兒、創傷青少年、數位身體界限教育 ⋯⋯ #婦女救援基金會 走過 35 個年頭,見證臺灣人權起落。 在社會演變下,有些事變好了!立法終止青少女人口販運,親密關係受暴者能更早求助,在暴力中受創的兒童被納入保護; 有些事換了樣子存在。精神虐待、寵物虐待、數位性暴力,是當代更常見的親密暴力樣態;目睹暴力的受創兒長大成為青少年,更難求助;疫情還加劇了家暴; 有些則是當代社會面臨的 #新挑戰。性私密影像威脅、網路性暴力、遭網友霸凌的小網紅、線上打工詐騙、招募引誘…… 重重惡意與進化的斂財模式,讓人防不勝防,也讓 #復元 更加困難。 快來聽聽一個 #有機的組織,如何跟著社會動態因應前行,甚至超前佈署。 從幼兒園就開始教導孩子 #數位世界中的身體界限,培養多元的認知觀點、學習面對痛苦的多元解方 ⋯⋯ ▩ 多多為你畫重點 01:44 婦援會源起:始於雛妓救援,終止人口買賣 11:30 不可小看復元力:阿嬤!metoo 運動的先行者 17:25 比 113 還早的親密暴力求助專線 24:02 從暴力目睹兒到受創青少年 33:11 數位性暴力,傷害不亞於性侵害 46:50 復元,是場重建信任的長期抗戰 53:10 數位身體界線教育,從幼兒園就開跑! 62:08 下一個 35 年,但願性別平權 ☛ 節目企畫:玉婷 /聲音編輯:孫銘宏 ▩ 延伸認識 #新世代的兒少性暴力: ❶【看見孩子】專題:網路影像背後,那些真實遭性虐的孩子 https://rightplus.org/2020/02/25/child-sexual-exploitation-0/ ❷ 認識網路兒童性誘騙(上):利用信任與數位工具的犯罪行為 https://rightplus.org/2020/06/01/sexual-grooming-1/ *本集節目感謝 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 認養支持,讓好事傳千里! ►成為多多捐款人,製播更多好聽的善盡天良 https://us.rightplus.org/Support_RPodcast ► 留言大聲說 聽完這集,想和多多說 ⋯⋯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遞麥:小 花 多多益善主編 佩 珊 多多益善社群編輯 人客:魏明毅 《受苦的倒影》、《靜寂工人》作者、資深外聘督導、諮商心理師 【受苦者的困境千絲萬縷,而與之同行的苦難工作者,又如何在勞動縫隙間掙扎呢?】 ▨「生命的速度就是沒有那麼快,我們希望的快速、簡便、便利,恰巧是苦難形成的軌跡之一。」 ▨ 「工作者不應是收納苦難的人,而是苦難的過道。」 ▨ 「結構會限制你,但能動性跟主體性沒有消失在個人身上。我們有職稱、有頭銜,可以做什麼?」 第 2 部著作《受苦的倒影》問世,作為資深外聘督導/諮商心理師的作者魏明毅,從第一本著作《靜寂工人》中的基隆碼頭轉向,以 #田野備忘錄 的形式,記錄 20 多年來奔走於體制、機構以及受苦現場的觀察和反思。 然而,什麼是「苦難工作者」、「公共事務參與者」?和「助人工作者」有什麼不一樣?當我們說「替代性創傷」時,背後隱喻著什麼樣的意涵?在工作中面對苦難時,可以落淚、可以哭泣嗎? 龐大又複雜的結構當前,所謂的問題和苦難又一再上演,好像看不見盡頭。 魏明毅溫柔而堅定的提醒:身而為人/工作者,我們都擁有在結構中 #行動的能力,如果投降,就沒有 #然後 了。 ◍ 本集節目勘誤 01:30 提及魏明毅第一本書為《碼頭工人》,更正為《靜寂工人》 12:55 提及「監獄處分」圖文包,更正為「監護處分」 ◍ 多多為你畫重點 03:00 我寫的是你我他:從靜寂工人到受苦的倒影 13:31 書寫的動機和意義:不相信只能這樣 17:52 我們互相需要:什麼是「苦難工作者」? 28:02 「小孩才做選擇」,是集結苦難的源頭 32:26 當你受苦時:偶爾死一死、對自己溫柔 39:15 疲累、共感、流淚、替代性創傷的差別 47:07 投降就句點了!在結構裡發聲、偷渡、出走 節目企畫:小花/聲音編輯:孫銘宏 ◍ 延伸閱讀多多好文 資本主義編織的價值之網,是個人受苦的原因嗎?/《受苦的倒影》 https://rightplus.org/2023/05/04/suffer/ ►成為多多捐款人,製播更多好聽的善盡天良 https://us.rightplus.org/Support_RPodcast ► 留言大聲說 聽完這集,想和多多說 ⋯⋯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遞麥: 莎 拉 多多益善總編 小 花 多多益善主編 人客: 林佳慧 諮商心理師 #公益職涯 #諮商心理師 #見證臺灣心病起伏 【職涯路轉轉轉,從工科電子業再到生命線和諮商工作,一路上發生了什麼事?】 2023 年第一集公益職涯,揭開諮商心理師養成的漫漫長路! 從小想當個經濟自主的女人,林佳慧在工業工程科畢業後進了電子業、受到肯定,卻看到薪資和升遷的性別天花板; 跳槽金融保險一做 18 年,高壓高挫折還見證生老病死,最後甚至遭遇職場霸凌; 心一橫考了諮商所(超難!),發現 20 年前起心動念做的一個決定,竟改變了往後的人生…… ☟ 「20 年來,打進生命線的心理議題越來越沉重、情緒張力越來越大,現在更有 #滿高比例的精神疾病個案。」 彼時臺灣《心理師法》剛剛通過,心情困擾、情感婚姻親子問題自殺意圖,求助的管道很少,一無所知下進了 #生命線 當志工,受訓 2 年後開始接線。 親上一線才發現,自己無意中做了多困難的決定,也展開了一場長達 20 年的臺灣社會 #心病起伏 田野觀察。 ☟ 「如果我們只看見痛苦,就只會看見負擔和沉重;但生命線的訓練讓我更有能力看見 #痛苦背後的盼望,以及其中的用心,也更有能力 #靠近人,理解他們說的話。」 如願經濟自主的林佳慧,經歷了許多有錢也換不來的蛻變。從金融保險再次轉職成為專職諮商心理師的她,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到頭來,打拚工作的時間、投入志願服務的時間、留給自己的時間,3者之間彼此加乘,一切的累積都有了意義。 ☛ 多多為你畫重點: 0145 夢想的起始:我想靠自己當個有錢的女人 0700 電子業的職涯探索與性別天花板 1430 高壓高挫折的保險業,一做 18 年 2236 生命線志工 20 年,看盡人生百態 2925 臺灣社會一線觀察:精神疾病與複雜個案持續攀升 3515 看見痛苦背後的盼望,讓自己更有能力靠近人 4356 從志工到諮商心理師,專業轉職大不易 4947 從自我探索開始,讓一切累積發生意義 ◍ 節目企畫:莎拉 /聲音編輯:孫銘宏 ☛ 【留言這邊請】聽完這集,想和多多說: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mecg9t009j01vm33zyefq5/comments ☛ 再聽一集 #善盡天良 【後臺人生 EP41】「你走了以後,我想繼續好好活」自殺者遺族復元之路 feat.林佳慧 ➜ https://us.rightplus.org/PD2EP41 ☛ 再讀一篇公益職涯 社會工作七年級生(下):小白兔的公門冒險,與找不到盟友的民間社工 https://rightplus.org/2022/09/07/gen-y-2/ - ►►成為多多捐款人,製播更多好聽的善盡天良 https://us.rightplus.org/Support_RPodcas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