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希望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podcast@twreporter.org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bit.ly/3k2P42Z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所有集數

今天來敲婉|限時限地、3點不露,全台最嚴的競選廣告看板規定在台北,但市民有感嗎?

今天來敲婉|限時限地、3點不露,全台最嚴的競選廣告看板規定在台北,但市民有感嗎?

🄴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距明年總統、立委選舉還有3個多月,但各地競選廣告看板大戰已開打!「新一代 國會 未來」、「美好的一天從對的選擇開始」,最近,這類搭配政治人物照片、姓名的廣告看板標語出現在台北街頭,乍看與選舉無關,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這些人都是要「出來選」的,只是,他們為何不明講?2022年底,基於乾淨市容、選舉公平性等期許,台北市議會三讀通過《台北市競選廣告物管理自治條例》修正,競選廣告看板只能在法定選舉期間、指定地點設置,否則最高可裁罰5萬元,且北市府有權強拆。但本次選舉,仍有不少違規的選舉看板大剌剌出現在街頭,市府執法遇到什麼挑戰?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搭配閱讀:【參選人取巧偷渡看板、市府執法不力,台北競選廣告限令形同具文】https://pse.is/5agvzm【捐款缺乏即時監督,公開金流又憂中國「監視」──選前應公布大筆政治獻金嗎?】https://pse.is/5ap4y8【在地人情超越黨派、大族老面孔占優勢──深入部落現場,看​原住民鐵票倉如何煉成】https://reurl.cc/E1Xpba【逾3千原住民立委投票所陷「被迫亮票」危機!民間籲推「不在籍投票」解套】https://reurl.cc/blGkdd💰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請用你的方式支持我們:https://pse.is/5953dg👉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建商蓋房子,工安靠監測還是「賭一把」?馬路塌陷、房屋傾斜,缺乏第三方監督的施工危機

建商蓋房子,工安靠監測還是「賭一把」?馬路塌陷、房屋傾斜,缺乏第三方監督的施工危機

🄴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9月7日晚間,台北市大直一處民宅,因緊鄰的基泰建設建案施工不當,而傾斜塌陷。這場工安意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居民早在半年前,便從房屋龜裂、窗門歪曲發現不對勁,並向市府陳情。只是,鄰損認定由營建方出具,以「與施工無關」作結,直到東窗事發後公會技師才發現,工地監測數據多次達停工標準,卻仍繼續施作……。民間建商有工安問題,為何政府卻未介入?在仰賴私法自治的寬鬆法規下,部分建商為節省營建成本,監測數值僅供參考,施工安全常淪為「賭賭看」;在台灣各地新建案、都更潮不斷的情況下,會造成怎樣的風險?來賓|《報導者》記者孔德廉、許詩愷製作團隊|方德琳、藍婉甄、汪彥成📍搭配閱讀:【基泰大直監測數據多次歸零、逾停工標準卻未停,失控的品管與成本魔咒釀出塌陷坑禍】https://bit.ly/3RuW7EK【由事故鋪成的工程安全改革路,基泰大直案後能否踏上關鍵修法第一步?】https://bit.ly/3RBCoDj💰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今天來敲婉|巴西雞蛋保鮮4個月,真的假的?從洗選、噴蠟到冷鏈運輸,進口蛋效期問題何在?

今天來敲婉|巴西雞蛋保鮮4個月,真的假的?從洗選、噴蠟到冷鏈運輸,進口蛋效期問題何在?

🄴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為回應近兩年缺蛋現象,台灣從3月起首度大規模進口1億多顆雞蛋,卻因部分蛋品誤標有效期限,引發諸多爭議,農業部長陳吉仲更為此請辭。專案進口是為平抑蛋價,但問題究竟出在哪?農業部多次表示巴西雞蛋保存期限可達3~4個月,其實有所本,但許多國內業者依循過去產銷手法,讓蛋離開冷藏後再次洗選、常溫販售,效期還能如「原廠設定」嗎?業者以「洗選後近1個月」作為效期的慣例,又是否合理?撇開政治口水,從雞蛋跨國運銷的過程一起透視進口蛋風波。製作團隊|詹婉如、汪彥成📍搭配閱讀:【冷鏈、保存標示和品質分級:進口雞蛋風波,凸顯台灣市場與國際標準斷鏈窘境】https://reurl.cc/V4D4AA【透視2023開春缺蛋現象:失靈的產銷制度,如何影響雞蛋價格和流向?】https://bit.ly/3y5yeIO【蛋說從頭:從種雞到生產,一顆蛋上桌需要多少時間?台灣能自行培育蛋種雞嗎?】https://bit.ly/41Xep4q💰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請用你的方式支持我們:https://pse.is/5953dg👉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週年特輯|報導中的他們,後來怎麼了?新聞編輯室怎運作?金鐘編導現身、百名讀者連線,《報導者》給問

週年特輯|報導中的他們,後來怎麼了?新聞編輯室怎運作?金鐘編導現身、百名讀者連線,《報導者》給問

🄴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https://pse.is/5953dg9月9日的《報導者》8週年生日派對,你在線上嗎?8年來,因為大家的支持,我們每月定期定額贊助者從4人增長到6,200人,團隊成員壯大為44位。這集,我們在線上生日趴中回應百位讀者、聽眾對於《報導者》營運的好奇,也邀來3位神祕嘉賓,分享《報導者》報導和節目推出後,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和改變?此外,執行長榮幸更特別準備「加碼回饋」,想知道在維運《報導者》的壓力下,榮幸「好好活著」的祕訣是什麼嗎?一定要聽到最後!連線|烏干達留學生Collines連線|IBU廚房×冬瓜山書店負責人黃燕妮連線|《火神的眼淚》導演蔡銀娟製作團隊|李雪莉、陳星穎、古芹、藍婉甄、詹婉如、陳思樺👉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80歲失智母親、50歲罹癌孩子:當自己成為田野對象,一段醫療人類學者的母女共病經歷

80歲失智母親、50歲罹癌孩子:當自己成為田野對象,一段醫療人類學者的母女共病經歷

🄴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醫療人類學者劉紹華(小華)5年前被醫師診斷出淋巴癌。當時,她腦中快速浮現一週前才被確診為阿茲海默症的母親小美、想到癌症驟逝的父親、會不會白髮人送黑髮人……就在診間暈了過去。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個人中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老人。中年孩子與高齡父母一起生病、變老,可能成為常態。當癌症、阿茲海默兩個「世紀之症」同時發生在一個家庭時,小華、小美與其他家人,如何經歷這段互相「陪病」的時光?「媽媽可以,妳也可以。」劉紹華娓娓道來高齡80歲的母親,心頭仍掛念50歲罹癌孩子的情景。但隨著小華化療後康復,小美的認知能力卻只會愈來愈下墜,直到幾乎忘了小華生病。於是,她以人類學的眼睛,回望這段共病過程,走過患病的日常,也走進病人的心境,記錄下我們終須面對、多數人卻過於陌生的生命旅途。來賓|《病非如此》作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紹華製作團隊|詹婉如、汪彥成📍《病非如此》書訊連結:https://reurl.cc/dmrWK8💰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請用你的方式支持我們:https://pse.is/5953dg👉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