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聽IC

永續聽IC

IC之音竹科廣播|IC之音節目團隊主持

ESG永續觀察家的雲端資料庫!
自共融理念出發,聽見先行者在綠色環境、生態保育、社會共好領域的實際行動、分享國際趨勢。透過學習與實踐,攜手邁向下一個永續里程碑。

All Episodes

【愛上新竹】小鎮民主的奇蹟—從獨立書店老闆到鎮長✏️劉育育用週記讓苑裡再掀海風

【愛上新竹】小鎮民主的奇蹟—從獨立書店老闆到鎮長✏️劉育育用週記讓苑裡再掀海風

🄴 永續聽IC

來賓:苗栗縣苑裡鎮鎮長 劉育育小鎮民主的奇蹟,從苑裡走進新竹!本集節目邀請話題熱度不減的苗栗縣苑裡鎮鎮長──劉育育,帶來她最新著作《鎮長週記》的感動分享!那一年,35歲的她在無派系無背景的情況下,逆轉勝出、當選鎮長,如何以一人之力,讓民主在苗栗小鎮真正萌芽?一位返鄉青年、政治素人投入苑裡鎮長選舉,究竟動機為何?進入科層體制的公務系統,她又如何適應公務並說服公務員,成為施政助力?百年文資的傳統菜市場建築,遭逢祝融後又該如何重生?漫漫重建之路,面臨了多少挑戰與障礙呢?透過劉育育鎮長推動的參與式預算——從兒童節「小小公民的民主練習」提案,到「敬老計畫」長者的防跌禮包,再到全鎮跨世代共融設計,足見每個政策背後,都有著紮實的民主精神與感人故事。「政治,不該是算計,而是每天把小事做好。」她用800天,融合社區營造地方創生經驗,在社群媒體的大風大浪中,努力駛穩一艘「政治透明」的小船,書寫一條清新的治理之路,讓我們見證民主不只是選舉,更是與人民一起打造未來的每一刻!

【島嶼共聲.傾聽台灣】防洪 vs. 生態,虎頭溪脊紋鼓蟌的生存危機

【島嶼共聲.傾聽台灣】防洪 vs. 生態,虎頭溪脊紋鼓蟌的生存危機

🄴 永續聽IC

在南台灣的溪流間,棲息著一種嬌小可愛的豆娘「脊紋鼓蟌」。牠們的身長大約2公分,對棲地的要求非常嚴苛,只選擇水流平緩、兩岸植被茂密、以泥沙為底質的野溪,作為安身立命之所。然而,一場以防洪安全為名的治理工程,已在台南新化的虎頭溪展開,破壞了脊紋鼓蟌的棲息環境。我們跟著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吳仁邦,一同走訪虎頭溪排水護岸治理工程現場。可見怪手已經開挖河道,進行浚深作業,並且打下鋼板;原本野溪兩岸的植被跟竹林,已經被大面積剷除,映入眼簾的只剩一片黃褐色的裸露河岸,與昔日生機勃勃的景象形成對比。台南市水利局主秘黃信銓指出,由於虎頭溪上游河道狹窄、缺乏護岸,豪雨時容易沖刷崩塌,導致鄰近的新和庄及下游新化市區淹水,因此依治理計畫進行整治。然而,台灣蜻蜓學會指出,虎頭溪工程進行之前,台南市水利局曾委託生態顧問公司進行生態檢核,報告中建議應儘可能保留自然竹林與水岸,避免全面性水泥護岸工程,但最終工程仍未遵循此建議,走向水泥化。黃信銓主秘解釋,這是因為工程案的發包過程遭遇流標,為了配合市場上可行工法,局部調整了護岸設計,轉而採用混凝土的做法。不過,生態專業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于玻指出,變更後的規劃設計,仍需參考原本生態檢核之建議,依循迴避、縮小、減輕、補償等4大策略,降低工程對生態環境的衝擊。黃于玻理事長直言,這個案例凸顯生態檢核制度在執行過程中未能被有效落實,特別是在變更設計和施工監督環節,專業團隊的職責未能充分發揮,導致遺憾發生。面對爭議,水利局承諾將檢討改進,並將部分的河岸設計從水泥護岸改為石籠結構。但這一切是否還來得及?脊紋鼓蟌的遭遇,不僅是單一物種的悲歌,更是整體野溪生態系的警訊。現在就讓我們深入了解這場關於防災與生態的深層提問。

【零碳未來】EP176:光電轉型關鍵期,台灣的準備? ft. DIGITIMES 分析師 余佩儒

【零碳未來】EP176:光電轉型關鍵期,台灣的準備? ft. DIGITIMES 分析師 余佩儒

🄴 永續聽IC

本集邀請 DIGITIMES 分析師 余佩儒,深度解析台灣太陽能光電的現況、挑戰與轉機。從高溫夏季談起,話題切入太陽能發電在台灣再生能源結構中的關鍵地位,並針對政府延至 2026 年達成 20GW 裝置容量目標的背景與可能瓶頸,進行務實探討。節目中指出,台灣再生能源佔比目前僅達 10.6%,距離原定 2025 年 20% 的目標仍有不小落差。太陽能雖是發展主力,但地面型光電受限於土地取得與政策整合難題,進度明顯落後。相對而言,屋頂型光電表現優異,2024 年已達 9GW,超過原訂目標,未來應聚焦於擴大商辦與工業廠房的應用場域,並導入建築整合型光電(BIPV)提升發電面積。節目最後也展望未來機會,包括AI數據中心所帶動的巨量用電需求,勢必倚賴穩定的再生能源供應。未來太陽能將與儲能、虛擬電廠、智慧電網密切結合,形成新一波能源轉型的綜合策略。政府需加快法規整合、簡化審查流程,並強化激勵機制,引導產業共創零碳未來。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從中東以伊戰爭到台海安全 Ft.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劉復國教授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從中東以伊戰爭到台海安全 Ft.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劉復國教授

🄴 永續聽IC

您可能在最近的新聞看到,以色列、伊朗之間發生戰爭,後來美國介入轟炸伊朗,其實,這件看似發生在遙遠中東的一場戰爭,跟你我最關心的台海局勢、及美軍的軍力部署都息息相關。本集特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復國教授,分析在以伊戰爭中,為何川普會選擇以外科手術式的突然空襲,來轟炸伊朗核設施?美國有哪些盤算?台灣可能遭受到哪些衝擊,又需要注意些什麼?目前各方雖然暫時停火,可能回到談判桌,卻又有哪些暗潮洶湧?歡迎收聽!

【氣候戰役在台灣】電動車熱潮未退,但美國踩了煞車 專訪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邱俊榮【綠色轉型下的反動浪潮 EP4】

【氣候戰役在台灣】電動車熱潮未退,但美國踩了煞車 專訪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邱俊榮【綠色轉型下的反動浪潮 EP4】

🄴 永續聽IC

IEA預測今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將突破2000萬輛,中國、歐洲成長強勁,轉型大勢依舊。但美國卻逆風而行——從補貼退場、油價偏低到川普反撲,讓電動車政策與民意同步轉向,「綠反挫」成為國際焦點。台灣如何因應這場轉型分流?從產業佈局到電動機車推動,從充電設施不足到消費者不買單,政策目標喊得響,但落地難度高。#台達基金會 #氣候戰役在台灣 本集專訪邱俊榮教授,從美國市場風向變化談到台灣內部的轉型焦慮與機會。★本集重點:1️⃣ 全球電動車持續成長,但美國成「綠反挫」震央2️⃣ 台灣機車電動化卡關:從產業現實到政策盲點3️⃣ 公正轉型不能只靠補助,更要跨部會協調與長期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