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wlhkv70k2a01ujea7nanlc/comments
Mail:artchen11@mail.com
EP04-邏輯日常生活應用之一:是否「小朋友回家後應該先寫功課」
嗨!大家好!我是亞瑟,歡迎再次來到「亞瑟邏輯學堂」。邏輯讓你不再受困於「思維迷宮」中,讓大腦再也不會糊成一團;讓你迎向「全方位縝密思維」,勇敢面對人生中所有困境。
本集我們將聊聊:
邏輯日常生活應用:是否「小朋友回家後應該先寫功課」
邏輯的日常應用可能有下些面向:
一、將邏輯思維應用到:見解、意見或主張相反的二方之間的爭論。
二、自己閱讀、觀看、收聽:書籍、新聞、報章雜誌…等,利用邏輯思維對其中之論證進行評估判斷。
三、利用邏輯思維協助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決定。
這一集,我們將先就第一個面向談談:
如何將邏輯思維應用到:見解、意見或主張相反的二方之間的爭論。例如第一集中我們談到的「海馬是魚」 or 「海馬不是魚」,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雙方爭議的焦點為「海馬是不是魚」。
這一個面向的論證架構可大概區分為「議題、結論、理由」三個部份,以「海馬是不是魚」為例,分別說明如下:
議題(雙方爭議的焦點):是否「海馬是魚」
結論:是的「海馬是魚」 or 「海馬不是魚」
理由:舉出充分的理由或證據,支持「海馬是魚」的主張,或「海馬不是魚」的主張。
所有各種論證的「基本架構」,原則上都是一樣的,「議題」會被引導到一個「結論」上去,其中至少要有一個「理由」來支撐此結論。
論證的「基本架構」就如同一棟房屋一樣,想想自己就像在蓋房子,必須有堅固的柱子去支撐屋頂,避免房了倒塌。「堅強的理由」就如同房屋的柱子一般,用來支持「結論」,避免結論垮掉,主張被否定。
結論
/‾‾‾‾|‾‾‾‾\
/ | \
/| | |\
| ↗| |
↗| 理由| |↖
理由| | |理由
‾‾‾‾‾‾‾‾‾‾‾‾‾‾‾‾‾‾‾‾‾‾‾‾‾‾‾‾‾
議題
以下我們就來聊聊,將邏輯思維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案例,請聽下列母子倆的對話:
場景:忙了一天剛下班回到家的媽媽,一進家門就看到上小學的兒子在客廳玩電動,而不是在房間寫功課。
媽媽生氣的說:你下課回家後怎麼不先寫功課,整天就知道玩電動。
兒子回了一句:媽,妳下班回家後,不也是先看電視嗎?
媽媽說:我上班八小時很累,回家先休息一下!
兒子馬上回應:妳上班八小時很累,我上課八小時也很累!
我們依「議題、結論、理由」三個部份,來分析整個這對母子談話的構架:
一、議題(雙方爭議的焦點):是否「小朋友回家後應該先寫功課」
二、結論:媽媽心中的想法應該是:「小朋友回家後應該先寫功課」。
兒子心中的想法應該是:「回家後應該可以先休息可打電動」。
三、理由:
第一回合:媽媽僅是責備兒子「回家後怎麼不先寫功課,整天就知道玩電動」,未提出理由說明為什麼「小朋友回家後應該先寫功課」。
兒子針對媽媽的責備,未正面回應,僅回了一句:「媽,妳下班回家後,不也是先看電視嗎?」成功的將原先之
議題轉換成了:是否「下班或下課後可以先休息。」
第二回合:針對被轉換的議題,媽媽心中的結論應該是:我下班可以先休息看電視;說出來的理由是「我上班八小時很累,回家先休息一下!」
兒子針對媽媽的回應,又回了一句:「妳上班八小時很累,我上課八小時也很累!」,證成了「我下課回家後也可以先休息打電動」。
看看母子倆的對話,你有沒有發覺上小學的兒子,雖然沒學過邏輯,沒學過賽局理論,但他能將:是否「小朋友回家後應該先寫功課」這一個議題(爭議焦點),成功的轉移為:是否「下班或下課後可以先休息」,並在接下來的對話中,採用跟媽媽一模一樣的理由,讓媽媽無法反駁,來達到「我下課回家後也可以先休息打電動」的目的。這兒子有沒有很高桿。
耶!完勝媽咪!
在這母子的對話中,母親犯了幾個邏輯上的錯誤:
第一、僅責備對方,未針對自己的主張提出充分的理由。
母親針對自己的主張:「小朋友回家後應該先寫功課」,僅是責備兒子「整天就知道玩電動」,而未提出理由說明為什麼「小朋友回家後應該先寫功課」。這就如同一間房屋僅有屋頂,而沒有柱子作支撐,房子怎能不垮了!
再說,責罵的話語容易引起兒子的反抗心態,對解決問題只有負面的效果。
第二、被對方成功的轉移了議題(話題)。
母親原先設定的議題(雙方爭議的焦點)為:是否「小朋友回家後應該先寫功課」,被兒子轉移為:是否「下班或下課後可以先休息」。
兒子的這一句話:「媽,妳下班回家後,不也是先看電視嗎?」犯了「相似非難(你也一樣)」謬誤,沒有針對母親的話回應,而採「妳也跟我一樣」來反擊,這同時違反了邏輯四大定律「同一律」中之「偷換議題(轉移議題)」,母親沒有查覺,落入了兒子的陷阱而不自覺,慘啊。
兒子雖佔了上風,不代表兒子就是佔理的一方,因為兒子沒有就事論事,犯了「相似非難(你也一樣)」謬誤,且違反了邏輯「同一律」中之「偷換議題(轉移議題)」。
如果,母親有查覺議題被轉換了,可適時的將議題再拉回正軌,也可將問題丟回給兒子,詢問兒子為何回家後沒有先做功課,畢竟反駁對方的理由,遠比尋找合理理由簡單的多。
第三、針對議題,所提出的理由,或許可以支持其主張,但同時也給了對方相同的理由,支持其主張。
針對被轉換的議題:是否「下班或下課後可以先休息」,母親所持的理由是「我上班八小時很累,回家先休息下!」,用以支持:我下班可以先休息看電視。這理由或許可以支持母親的主張,但同時也給了兒子相同的理由,支持其主張:「我下課回家後也可以先休息打電動」。母親再次落入下風。慘!慘!慘!
母親了解了自己的錯誤後,利用哆拉A夢的時光機,時光重回事發當時:
場景:忙了一天剛下班回到家的媽媽,一進家門就看到上小學的兒子在客廳玩電動,而不是在房間寫功課。
媽媽和氣的說:下課回家肚子餓了嗎?要先吃些點心嗎?功課做完了嗎?
在這一次的場景中,母親採用和氣的話語,先關心一下兒子,再引入主要議題:是否「小朋友回家後應該先寫功課」。如此應可避免兒子採取對抗立場,轉移話題,導致議題失焦,如此應該比較較容易討論出,一個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法。
生活中有許多如同上述類似的案例,基本上都沒有所謂的「標準解決方案」,在這兒我們僅提出一個邏輯思維的基本架構,供妳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的掌握雙方的爭議點(議題),想出充分的理由,用來支持妳的主張,或反駁對方的主張,並避免轉移話題,有效合宜的解決所面對的問題。
摘要本集中提到的「邏輯思維」技巧如下:
思維技巧:爭論之論證架構(由「議題、結論、理由」組成)
議題:雙方爭議的焦點
結論:主張、堅持、或總結、斷定…等
理由:支持「結論」之假設條件、事實、證據…等
德國哲學家尼采在其著作《善惡的彼端》中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用邏輯思維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用邏輯思維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用邏輯思維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下集我們將聊聊:西洋三段論。三段論的論證架構分為「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三部份, 其架構如下:
大前提(假設條件):如果是人(P)必會死(Q)
小前提(事實):蘇格拉底(S)是人(P)
-----------------------------------------------------
結論:蘇格拉底(S)會死(Q)
P→Q 如果P則Q 大前提
P成立 有S是P 小前提(事實)
-------- -----------
則Q成立 所以S是Q 結論
如果你願意提供生活、工作或學習中的相關案例,我們將選取適合的案例,在頻道中與大家一起討論分享。謝謝!
關鍵字:相似非難謬誤、你也一樣謬誤、同一律、偷換議題、轉移議題
本學堂提供音頻文字稿,歡迎線上閱讀。
我們的節目內容在各大Podcast、YouTube同步上架,請搜尋「亞瑟邏輯學堂」。謝謝收聽!歡迎下次再來到「亞瑟邏輯學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