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是個有風的地方;新竹,是個有故事的地方,有風就有故事。愛上新竹節目,帶您從人文地景產,重新發現新竹的豐富精彩!現在,乘著新竹風的翅膀,邀您一起「愛上新竹」。 《愛上新竹-印象寫真館》由捷笙建設 ‧ 東照廣告贊助播出
來賓: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職員合唱團團長/電子研究所副教授 林炯源、副團長/教育所副教授 陳鏗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職員合唱團自1981年創立,四十多年來,不斷追求音樂的突破與精進,從最初的校園角落,如今站上國家音樂廳的舞台,每場演出都見證著合唱團成員們對夢想的堅持與努力。擔任合唱團團長、副團長的電子研究所林炯源副教授與教育所陳鏗任副教授,他們成長求學、工作與新竹有哪些連結?在理工背景的校園環境裡,究竟因何與音樂的結緣並培養出藝術人文心?入團至今有哪些難忘回憶與演出小故事?首度登上國家音樂廳,籌辦過程中有小秘辛嗎?農曆春節後舉辦首場《2025飛翔之夢音樂會》,在大年初四夜晚,演唱曲目具備什麼特色及巧思呢?這群教職員老師們不只課餘引吭高歌,更時時以來自人性的「科技」與音樂共振,譜出一首首珍貴美妙的合唱之聲,請聽林炯源、陳鏗任兩位陽明交大副教授的分享。同時,邀請您2月1日(週六)晚上七點半,與我們一同走進國家音樂廳,懷著飛翔之夢踏上一趟音樂時空之旅。
來賓:新竹縣鐵道文化發展協會執行長/公車鐵道迷 蔡朝翔「新竹客運」創立超過百年,前身為台灣軌道株式會社(1919年成立),自1946年才改名,是新竹地區第一間客運業者。穿梭桃竹竹苗、領航一世紀的老字號客運曾是台灣公車界霸主,近年在長期營運虧損下,不得不逐步結束第二階段苗栗地區,及第三階段新竹、竹東、關西等地區之公路客運業務。2024年10月底震撼宣布不再續營公路客運,全面退出桃竹竹苗,正式走入歷史!留下時代眼淚。究竟新竹客運的前世與今生有哪些風光事蹟呢?新竹客運對桃竹竹苗有何重要性?新竹客運更為地方保留了「三老」!從日治時期的輕便車、五分車,到戰前的瓦斯車、戰後的公路客運,一路成為公車界霸主,造成長期營運虧損主因為何?客運運輸的路線規劃與未來性何在?早年每班公車客運除司機之外,有位隨車車掌小姐,是許多乘客的難忘回憶,透過公車鐵道迷、新竹縣鐵道文化發展協會蔡朝翔執行長的觀察與回望,向領航一世紀老字號客運—新竹客運道別,也希冀藉此為百年運輸企業和桃竹苗民眾,甚至二、三代人上學代步工具的集體記憶,應有系統的紀錄和整理珍貴歷史。
來賓: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彭煥勝2016年11月,桃竹苗地區小學師資培育的搖籃—新竹教育大學,因併入國立清華大學而走入歷史。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彭煥勝教授笑稱「竹師」竹聯幫這個堂口稱號消失了,對於畢業自新竹師範學校、新竹師範專科學校、新竹師範學院、新竹教育大學者而言,它代表著對這所培育小學師資搖籃的新竹師範院校的認同。彭教授歷經就學新竹師專、服務新竹師院至竹教大,對於這所學校有著無比濃厚的情感。究竟什麼機緣讓他執筆為母校記錄下《客雅溪畔話竹師:臺灣小學師資培育的蛻變史(1940-2020)》一書?師資培育體系從公費到自費,從分發到各自申請,最後併入清大,「竹師」在不斷的蛻變中又有哪些動人有趣的故事?不同時期,學生水平、校園風氣、教學課程有何異同之處呢?回憶起師專時期的「竹師」,因類軍事化的生活住宿管教,集體紀律的生活作息,竟有「新竹市有兩所少年監獄,一所在延平路,另一所在南大路。」的玩笑話!本集節目透過彭煥勝教授的視角與「竹師」蛻變發展,引領我們窺見臺灣初等教育師資培育的發展脈絡與其重要性。
來賓:楊鏡汀校長之女/地方文史研究者 楊毓雯、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長 張愛倫、開物空間文創公司專案企劃/策展人 陳思睿黃榮洛,59歲棄商從文,投入研究與書寫台灣及客家文史。楊鏡汀,身任教職並熱愛文史研究,被視為研究北埔事件的權威。林柏燕,協助官方奠基文史基礎,畢生之文學創作、評論及文史研究成果豐碩。三位在地文史學家因熱愛鄉土踏上文史研究之路,以「文史」交會,穿梭於彼此生命之中,更為新竹縣積累豐富文史知識。本集印象寫真館邀請楊鏡汀校長之女楊毓雯老師、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張愛倫科長及《庄肚个文史學家》策展人陳思睿,一同探索在地寶藏。透過楊毓雯老師的回憶,回望父親重要的文史研究與事蹟,以及北埔事件、五子碑背後撼動人心的故事!《庄肚个文史學家》即日起展出三位前輩的畢生傑作,策展的動機與目的、內容特色為何?三位文史學家,分別代表什麼領域類型與成就呢?縣史館以「隔壁鄰居」切入,翻轉一般歷史是艱澀難懂或枯燥的印象,向觀眾呈現文史學者都在你我身邊的親和感,並引領觀眾走入文史學家的客家追尋之旅,向三位已故地方文史學家致敬。歡迎立即點聽節目,一同透過展覽線上導聆認識新竹在地的文史學家。
來賓:新代教育基金會黃芳芷董事長、陳彩文董事、葉閔傑董事、李素滿執行長、新竹市竹科實中松鶴關懷協會理事長 施文彬「每個孩子都是種子」提升青少年身心靈教育及獎掖在地學子是他們的宗旨,成立邁入第11年的新代教育基金會,在曾任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學校長的黃芳芷董事長領導下,同為教育工作者的董事們推動各項計畫提供新竹市各級學校申請,辦理經費捐贈,以更宏觀的教育視野,讓現場教育工作者增進教學能量,協助教育提升新竹在地學子的未來競爭力。究竟蒞臨節目的三位校長他們如何與新竹結緣的呢?成立基金會的背景與初衷是什麼?經歷11年與新竹市各級學校合作有哪些不同面向計畫?未來他們將如何持續擴大引響力?「放伴協會」入校園及「媒體識讀」議題融入課程,又為師生帶來了哪些影響?何種機緣成立新竹科園實中退休教職員工的「松鶴關懷協會」呢?在AI數位世代,教育不僅是升學考試,孩子的全方位身心發展更須受到關注!為育苗,值得協助教育、投資未來,請聽新代教育基金會黃芳芷董事長及陳彩文、葉閔傑董事、李素滿執行長、新竹市竹科實中松鶴關懷協會施文彬理事長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