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on Air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on Air

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on Air

所有集數

72. S10EP05|(上)影像語言與攝影出版實踐(ft. Amanda羅苓寧、鄭弘敬)

72. S10EP05|(上)影像語言與攝影出版實踐(ft. Amanda羅苓寧、鄭弘敬)

🄴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on Air

【節目簡介】 各自獨立的照片如何編輯成冊,連結出單一照片之外的新意? 本集邀請攝影編輯羅苓寧與攝影師鄭弘敬,從他們往來台日與他人合作製書的經歷,討論攝影書如何將整體的藝術概念轉化成書的編輯語言,以及分享他們對台日藝術出版的觀察。 本季節目發想自當代館2025年第一檔展覽「No Language」,探討某種先於語言的身體感和物質性。我們將討論延伸到藝術出版,從一本書的概念發想到製作,背後的社群與機制,邀請以書作為藝術實踐的創作者、製書人、書展與空間的組織者,一起爬梳台灣的藝術書與自出版場景,想想書未來的可能形式與路徑。 【大綱標記】 上 01:06 台日連線中 03:00接觸攝影出版的契機 17:11下北沢世代 26:16《有菌》 34:22《塵》 下 00:50攝影的空間、團體與流動 04:20二手舎京都 09:10雜居工作室 20:39從《鏡と心中》到《今日、心の中は怪獣の戦争》 29:37《1LDK》與「1LDK」 【主持人】 林君燁 1991年生於宜蘭,為自出版人、編輯與撰稿人,其藝術實踐與書寫關注影像與藝術出版,以及臺灣和東南亞的當代影像創作者如何觀看。現為傻瓜書日Fotobook DUMMIES Day主持人。 【講者】 羅苓寧Amanda Lo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職歷東京「Zen Foto Gallery」藝廊經理及出版編輯設計後,於2018年成立創意品牌「intermediArt|中介藝術」。她曾擔任「KYOTOGRAPHIE 京都國際攝影節」展覽製作總監,並與「京都 昌幸堂」合作工藝產品企劃。2024年加入精品旅宿「MAANA HOMES」品牌策劃團隊,同時主理「二手舎 京都」。身處京都,放眼全球,熱衷跨領域溝通與資源整合,並積極與世界各地專業人士合作。 鄭弘敬 /有時候會叫teikoukei 1983年生於台北 2007赴日學拍照,現在在台灣拍照也在日本也在路上拍照, 也可以幫你拍照 作品多見於台日生活風格媒體,獨立出版。 【參考資料】 1. 鷹野隆大 Ryudai Takano -《IN MY ROOM》,2005 https://topmuseum.jp/contents/exhibition/index-4826.html -《カスババKasubaba》,2011 https://made-in-wonder.com/item_detail.php?item_id=1463 2. Zen Foto Gallery https://zen-foto.jp/jp/info -shashasha https://www.shashasha.co/en 3. 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 https://www.facebook.com/gardencity.bookstore/?locale=zh_TW 4. 下北沢世代 -〈讀「獨」新文化:下北沢世代專訪〉 https://www.pmq.org.hk/interview/reading-and-breeding-the-indie-culture-an-interview-with-shimokitazawa-generations/?lang=ch -鄭弘敬,《有菌》,2014 https://www.facebook.com/shimokitazawa.books/photos/pb.100067111170306.-2207520000/10151996342323045/?type=3&locale=zh_TW 5. 假雜誌 -〈他做了世界上最浪漫的職業,也是最孤獨的事業,十年,雖慢,但成功了:攝影藝術出版人言由專訪〉 https://heyshow.com/mobile-article-detail/?id=47711 6. 二手舍 NITESHA https://www.instagram.com/nitesha_books/ -二手舍 NITESHA BGTP- Book Gallery Taipei | Summer Selections,2019 https://www.facebook.com/eachmodern/posts/二手舍-nitesha-bgtp-book-gallery-taipei-summer-selections-______takuma-nakahira-中平卓/450597318871075/ - Nitesha: TWCN Art Book Fair at Tsutaya T-Site, Tokyo,2013 http://www.hiwaterfall.com/post/nitesha-twcn-art-book-fair-at-tsutaya-t-site-tokyo/ 7. 雜居工作室 zakkyo_press -近況01陳藝堂,2025 https://www.instagram.com/p/DIRMsNmTvFX/?img_index=1 8. 木格,《塵 ASH》,2019 -2013年artist portfolio版 https://www.shashasha.co/jp/book/ash -2019年新版 https://www.shashasha.co/jp/book/ash-new-edition 【襯樂】 音效: Book Page Turn by freesound community from pixabay 片頭: "Vibing Over Venus"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4.0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 FB: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oCA 聽眾信箱:mocaresearch@mocataipei.org.tw - 企劃:林君燁、MoCA 研究組(張凱涵、張勻甄、詹話字) 統籌:MoCA 張勻甄 後製:MoCA 張凱涵 -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

71. S10EP04|(下)獨立廠牌與自出版的地下場景(ft. Waiting Room 唐世杰 Trix)

71. S10EP04|(下)獨立廠牌與自出版的地下場景(ft. Waiting Room 唐世杰 Trix)

🄴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on Air

【節目簡介】 滑板、唱片、書刊與服裝,為何出現在同一個場景? 本集邀請Trix唐世杰,回憶兩千年初期滑板文化與龐克音樂交融的文化場景,如何啟發他跟身邊的朋友一起經營唱片廠牌、實體空間與一年一度的客房服務。 本季節目發想自當代館2025年第一檔展覽「No Language」,探討某種先於語言的身體感和物質性。我們將討論延伸到藝術出版,從一本書的概念發想到製作,背後的社群與機制,邀請以書作為藝術實踐的創作者、製書人、書展與空間的組織者,一起爬梳台灣的藝術書與自出版場景,想想書未來的可能形式與路徑。 【大綱標記】 上 01:08 (oo)本主義 05:48卓别林書報 08:40長腦筋唱片 14:21 Waiting Room 30:57 Room Service 下 00:27 Room Service與Waiting Room的書們 03:29做書與做唱片,排書與排歌單 23:41低門檻DIY精神 26:01台灣本地創作場景 30:25新計劃、新都市、市集的定義 【主持人】 林君燁 1991年生於宜蘭,為自出版人、編輯與撰稿人,其藝術實踐與書寫關注影像與藝術出版,以及臺灣和東南亞的當代影像創作者如何觀看。現為傻瓜書日Fotobook DUMMIES Day主持人。 【講者】 唐世杰(Trix) 台北樂團透明雜誌成員,文化選品店 Waiting Room 創辦人。 Waiting Room 是一間座落台北的文化選品店,以販售國內外獨立次文化品牌、音樂與書刊出版為主。2011 年於台北公館一戶二樓公寓開業,2015 年正式遷址至台北中山區,不定期舉辦各樣 Pop-Up、音樂活動與藝術展覽,同時設立有網路電台「Room Radio」,以及 2018 年起開辦的藝術市集「Room Service」。 【參考資料】 1. 傻瓜書日Fotobook DUMMIES Day #1,2018 -《試刊號O》,傻瓜書日出版,2018 https://fotobookdummiesday.com/book-001-試刊號〇 -蘇森弘AUSH|〈中國城〉〈個性〉 https://www.instagram.com/p/BivVX7oA5rQ/?img_index=1 2. 周依(Chou Yi)、永岡裕介 (Yusuke Nagaoka),《MESSTEETH》,2015 https://www.instagram.com/p/_lLMQ0vW45/?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MzRlODBiNWFlZA== 3. 陳藝堂,《飛肥匪廢》,2017 https://www.instagram.com/p/BQjpquDDWtx/?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MzRlODBiNWFlZA== 4. 林毛 Lim Mao,《林毛簡報 Lin Mao Clippings》,2024 https://www.instagram.com/p/C_2tiFxva8q/?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MzRlODBiNWFlZA== 5. Edric Tsai,《Blindvice Graphic Work Archive 01》,2024 https://www.instagram.com/p/C_22eNlvKa1/?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6. 唐世杰Tang Shih Chieh,《LOVE IS EVERYWHERE》,2024 https://www.instagram.com/p/C_2mA-kPQBu/?img_index=1 -《Together》,2019 https://moom.cat/en/item/together 7. 《劉暐個人專輯》,劉暐工作室,2024 封面 https://www.instagram.com/p/C7s8tq9PpQX/?img_index=1 8. Room Service 2024: Seoul @Seendosi新都市 https://www.instagram.com/p/DAVmEGOveGp/?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MzRlODBiNWFlZA== 【襯樂】 音效: Book Page Turn by freesound community from pixabay 片頭: "Vibing Over Venus"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4.0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 FB: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oCA 聽眾信箱:mocaresearch@mocataipei.org.tw - 企劃:林君燁、MoCA研究組(張凱涵、張勻甄、詹話字) 統籌:MoCA張勻甄 後製:MoCA張凱涵 -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 特別感謝:Waiting Room提供錄音空間

70. S10EP04|(上)獨立廠牌與自出版的地下場景(ft. Waiting Room 唐世杰 Trix)

70. S10EP04|(上)獨立廠牌與自出版的地下場景(ft. Waiting Room 唐世杰 Trix)

🄴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on Air

【節目簡介】 滑板、唱片、書刊與服裝,為何出現在同一個場景? 本集邀請Trix唐世杰,回憶兩千年初期滑板文化與龐克音樂交融的文化場景,如何啟發他跟身邊的朋友一起經營唱片廠牌、實體空間與一年一度的客房服務。 本季節目發想自當代館2025年第一檔展覽「No Language」,探討某種先於語言的身體感和物質性。我們將討論延伸到藝術出版,從一本書的概念發想到製作,背後的社群與機制,邀請以書作為藝術實踐的創作者、製書人、書展與空間的組織者,一起爬梳台灣的藝術書與自出版場景,想想書未來的可能形式與路徑。 【大綱標記】 上 01:08 (oo)本主義 05:48 卓别林書報 08:40 長腦筋唱片 14:21 Waiting Room 30:57 Room Service 下 00:27 Room Service與Waiting Room的書們 03:29 做書與做唱片,排書與排歌單 23:41 低門檻DIY精神 26:01 台灣本地創作場景 30:25 新計劃、新都市、市集的定義 【主持人】 林君燁 1991年生於宜蘭,為自出版人、編輯與撰稿人,其藝術實踐與書寫關注影像與藝術出版,以及臺灣和東南亞的當代影像創作者如何觀看。現為傻瓜書日Fotobook DUMMIES Day主持人。 【講者】 唐世杰(Trix) 台北樂團透明雜誌成員,文化選品店 Waiting Room 創辦人。 Waiting Room 是一間座落台北的文化選品店,以販售國內外獨立次文化品牌、音樂與書刊出版為主。2011 年於台北公館一戶二樓公寓開業,2015 年正式遷址至台北中山區,不定期舉辦各樣 Pop-Up、音樂活動與藝術展覽,同時設立有網路電台「Room Radio」,以及 2018 年起開辦的藝術市集「Room Service」。 【參考資料】 1. 周小虫|《小柯!醒醒吧~》,2002 -〈請勿誤用hardcore!〉 https://www.ptt.cc/bbs/punk/M.1011980107.A.html -〈(oo)本主義周小虫(下)—台灣龐克訪談計畫10〉,《失蹤者之城》,2022 https://cityofmissingpeople.com/article/412 2. 洪申豪|《Mosh Pit》 〈Rather Be Alive——台灣龐克訪談計畫1:洪申豪〉,《失蹤者之城》,2017 https://trappedcitizen2017.wixsite.com/trappedcitizen/single-post/2017/08/25/rather-be-alive-台灣龐克訪談計畫-1:洪申豪 3. 卓别林書報Chaplin Post! -〈Waiting Room〉,2011 http://chaplinpost.blogspot.com/2011/03/waiting-room.html 4. 《生氣的年輕人》,長腦筋唱片,2008 專輯封面 http://angryyoungman08.blogspot.com/2008/04/blog-post.html 5. 申佩玉|脳神経衰弱 のうしんけいすいじゃく https://www.facebook.com/welovesickbrain/photos 6. Room Service 2018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270454190753/299270457524086/ 【襯樂】 音效: Book Page Turn by freesound community from pixabay 片頭: "Vibing Over Venus"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4.0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 FB: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oCA 聽眾信箱:mocaresearch@mocataipei.org.tw - 企劃:林君燁、MoCA研究組(張凱涵、張勻甄、詹話字) 統籌:MoCA張勻甄 後製:MoCA張凱涵 -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 特別感謝:Waiting Room提供錄音空間

69. S10EP03|(下)小誌歷史與本地社群(ft. 簡妙如 & 邱璽民)

69. S10EP03|(下)小誌歷史與本地社群(ft. 簡妙如 & 邱璽民)

🄴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on Air

【節目簡介】 小誌是什麼?小誌如何在台灣在地化? 本集邀請簡妙如與邱璽民,一起回憶他們透過音樂接觸出版的契機,分享各自在另類音樂與另類刊物之中,如何參與和見證台灣本地小誌場景。 本季節目發想自當代館2025年第一檔展覽「No Language」,探討某種先於語言的身體感和物質性。我們將討論延伸到藝術出版,從一本書的概念發想到製作,背後的社群與機制,邀請以書作為藝術實踐的創作者、製書人、書展與空間的組織者,一起爬梳台灣的藝術書與自出版場景,想想書未來的可能形式與路徑。 【大綱標記】 上 01:11你們怎麼認識的? 01:56從生蠔研究室,到京都塑膠人 05:47從《共誌》,到龐克小誌 09:00兩千年前後,龐克音樂與獨立刊物 21:15 Not Big Issue小誌/獨立刊物市集 28:21小誌的核心是什麼? 下 00:10推!有趣的作品 06:16迷幻放山雞 12:34小誌社群觀察 17:48不只是樂迷:小誌交換鼓勵創作 19:24 2013–2023:獨立刊物的轉變 29:18 MJ Breakbeat #3 【主持人】 林君燁 1991年生於宜蘭,為自出版人、編輯與撰稿人,其藝術實踐與書寫關注影像與藝術出版,以及臺灣和東南亞的當代影像創作者如何觀看。現為傻瓜書日 Fotobook DUMMIES Day主持人。 【講者】 簡妙如 小妙老師,是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也是流行文化、獨立音樂及獨立次文化的愛好者及研究者。除了學術研究,也書寫音樂文化相關評論,2022年起開始出版個人小誌《MJ Breakbeat》,目前還只有兩期@@。 邱璽民 平面設計師,NOT BIG ISSUE小誌獨立刊物市集管理員,荷西時期歷史愛好者,南縣小子成員之一,米香推廣大使。 【參考資料】 1. 恣睢麻利,《我們的戒菸失敗》,逗點文創結社,2018 -許正泰,〈不管如何被生活痛扁,他就是喬一個比較不那麼痛的姿勢挨扁〉,新活水,2018 https://fountain.org.tw/column/columns/wang-zheng-xiang/smoke-king 2. Pam Pam Liu -過去x未來 多提無用 https://www.facebook.com/NFXNP/ -《Pam Pam Zine》,2010– https://pampamliu.com/filter/books -《不良品》,2018 〈客房服務來了!後工作時代的集體行動〉,簡妙如,2018 http://twmedia.org/archives/2466 -《我弟小時候》,2018 -《癌症好朋友》,2019 -《瘋人院之旅:整個世界就是你的精神病院》,2020 -〈疾病/正常、悲慘/發笑、工作/辭職,在矛盾裡創作:漫畫家Pam Pam與《癌症好朋友》〉,Openbook,陳默安,2020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3321 -《歡迎光臨MY SOUL》,2021– https://www.webtoons.com/zh-hant/canvas/歡迎光臨my-soul/list?title_no=596625 -《哀額ㄅㄆㄇ》 https://www.facebook.com/NFXNP/posts/pfbid025MX6hWNUC5j15tJeaxDJLdDs8KnM984ZG6QK3Nv57n8Ywrj3AS4kgnsidewXFofFl -「Zinexchange小誌交換」,2018 https://www.instagram.com/p/BhLGcsEHpeU/?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igsh=MzRlODBiNWFlZA== 3. 汪怡君、邱璽民、陳雅柔,《紅毛上岸》,迷幻放山雞,2019 https://www.facebook.com/Runninginthesystem -vol. 2,〈今日有北風〉,2023 https://www.instagram.com/p/Ct3DvMcvDsA/?img_index=1 -《熱蘭遮城日誌》 https://archives.ith.sinica.edu.tw/news_con.php?no=239 -《福爾摩沙變形記》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an-historical-and-geographical-description-of-formosa 4. 「散颼颼文件展」at立方計劃空間,2024 https://www.instagram.com/p/C75dRdTCozW/?img_index=6 5. 《失蹤者之城》,台灣龐克訪談計畫 https://cityofmissingpeople.com/categories/interview 6. 吸膠少年Suck Glue Boys,〈If The Kids Aare (Still) Listening〉,2025 https://www.instagram.com/p/DI6ZBZ0iXCn/ 7. 河童鄉Toxic Bald -Institute for Culture and Arts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대만 사회 다양성의 거점, 고랑: 공간 중심으로 조명하는 타이베이 언더그라운드 음악 씬”at Power Plant,2023 https://www.instagram.com/p/CyPtBO9rKKL/ 8. 《這聲音燃燒機器vol. 1》,共力社,2010 https://www.scribd.com/document/537526375/這聲音燃燒機器-vol-1 9. 簡妙如,《MJ Breakbeat #2_你所不知道的「死中國娘炮」(Putochinomaricón)/蔡承達(Chenta Tsai)!》,2023 https://www.instagram.com/p/CtOxY4wvjIJ/?img_index=1 10. 「東亞大笨蛋串連PARTY:世界版圖的縫隙,城市邊緣的鬥爭」,愁城,2016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8075369614597/ 【襯樂】 音效: Book Page Turn by freesound community from pixabay 片頭: "Vibing Over Venus"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4.0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 FB: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oCA 聽眾信箱:mocaresearch@mocataipei.org.tw - 企劃:林君燁、MOCA研究組(張凱涵、張勻甄、詹話字) 統籌:MOCA張勻甄 後製:MOCA張凱涵 -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 錄音地點:肥頭音樂Fat Tone

68. S10EP03|(上)小誌歷史與本地社群(ft. 簡妙如 & 邱璽民)

68. S10EP03|(上)小誌歷史與本地社群(ft. 簡妙如 & 邱璽民)

🄴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on Air

【節目簡介】 小誌是什麼?小誌如何在台灣在地化? 本集邀請簡妙如與邱璽民,一起回憶他們透過音樂接觸出版的契機,分享各自在另類音樂與另類刊物之中,如何參與和見證台灣本地小誌場景。 本季節目發想自當代館2025年第一檔展覽「No Language」,探討某種先於語言的身體感和物質性。我們將討論延伸到藝術出版,從一本書的概念發想到製作,背後的社群與機制,邀請以書作為藝術實踐的創作者、製書人、書展與空間的組織者,一起爬梳台灣的藝術書與自出版場景,想想書未來的可能形式與路徑。 【大綱標記】 上 01:11你們怎麼認識的? 01:56從生蠔研究室,到京都塑膠人 05:47從《共誌》,到龐克小誌 09:00兩千年前後,龐克音樂與獨立刊物 21:15 Not Big Issue小誌/獨立刊物市集 28:21小誌的核心是什麼? 下 00:10推!有趣的作品 06:16迷幻放山雞 12:34小誌社群觀察 17:48不只是樂迷:小誌交換鼓勵創作 19:24 2013–2023:獨立刊物的轉變 29:18 MJ Breakbeat #3 【主持人】 林君燁 1991年生於宜蘭,為自出版人、編輯與撰稿人,其藝術實踐與書寫關注影像與藝術出版,以及臺灣和東南亞的當代影像創作者如何觀看。現為傻瓜書日 Fotobook DUMMIES Day主持人。 【講者】 簡妙如 小妙老師,是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也是流行文化、獨立音樂及獨立次文化的愛好者及研究者。除了學術研究,也書寫音樂文化相關評論,2022年起開始出版個人小誌《MJ Breakbeat》,目前還只有兩期@@。 邱璽民 平面設計師,NOT BIG ISSUE小誌獨立刊物市集管理員,荷西時期歷史愛好者,南縣小子成員之一,米香推廣大使。 【參考資料】 1. 簡妙如,〈醒醒吧!台灣龐克小誌及小誌文化政治〉,《現代美術學報》,第42期,2021 https://map.tfam.museum/summary/JO0042_07 - 《MJ Breakbeat #1_醒醒吧!台灣龐克小誌與小誌文化政治》,2022 https://www.instagram.com/p/CtOxY4wvjIJ/?img_index=1 2. 京都塑膠人KPM http://kyotoplasticman.blogspot.com 3. 「Not Big Issue小誌/獨立刊物市集」,2013– https://www.facebook.com/notbigissue/ 4. 「friend not fan No.1 歡迎來到我們的渣圈圈」,2015 https://fb.me/e/36bJ9D0Uk 5. 「我們活在ZINE(與其他)的地獄裡」,Mangasick講座,2016.2.12~3.1 http://mangasick.blogspot.com/2016/02/zine2016212-31.html -燒毀文青同人誌——寫於「我們活在ZINE(與其他)的地獄裡」展後 http://mangasick.blogspot.com/2016/03/zine.html 6. misc.札誌 https://www.flickr.com/photos/futari-issue/1516866732 7. 生蠔研究室OysterLab,2004 https://www.oysterlab.me/index2 8. 〈台灣獨立音樂|作樂無悔——台灣獨立音樂的勞動與生存〉,《共誌》,第2期,7月號,2011 http://commagazine.twmedia.org/?p=2159 9. 周小虫,《小柯!醒醒吧~》,2002 -〈(oo)本主義周小虫(上)—台灣龐克訪談計畫10〉,《失蹤者之城》,2022 https://cityofmissingpeople.com/article/411 -〈虫虫:一則關於叛客音樂的寓言〉 https://webptt.com/m.aspx?n=bbs/punk/M.1011980797.A.html 10. 《小白兔通訊》,2002–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17912 11. 絹窩by小肆 https://www.instagram.com/4screenprint/ 牆破Radio https://www.facebook.com/breakthewallradio 12. 《毒草》TOXIC WEEDS - #7 https://www.instagram.com/p/BlxvFAJhaoa/?locale=zh_CN&hl=ar 13. 侯伯彥,〈邱璽民:那些年與那些人,小誌市集的再次相聚〉,CLABO實驗波,2019 https://mag.clab.org.tw/clabo-article/chiu-shi-min-zine-not-big-issue/ 【襯樂】 音效: Book Page Turn by freesound community from pixabay 片頭: "Vibing Over Venus"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4.0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 FB: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oCA 聽眾信箱:mocaresearch@mocataipei.org.tw - 企劃:林君燁、MoCA研究組(張凱涵、張勻甄、詹話字) 統籌:MoCA張勻甄 後製:MoCA張凱涵 -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 錄音地點:肥頭音樂Fat 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