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魚

大智若魚

IC之音竹科廣播|胡筱薇 主持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大智若魚節目特別邀請資料科學家胡筱薇主持,針對AI原生代的親子教育,提供實用建議;分享最新AI工具,提升你的工作效率;拆解各行業痛點與創新案例,讓AI創造商機!聚焦三大領域:
智AI—親子教育:讓你了解人工智慧如何影響孩子的日常成長,透過AI工具來支持孩子的學習。
優AI—職場生產力:藉由最新AI實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簡化流程、並激發創新思維。
用AI—跨域應用:對製造、金融、零售、醫療、法務、城市治理等,探索AI對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提升,建立商業模式。
大智若魚,將帶你走在AI應用最前端,當一條快樂魚兒,自在悠遊於人工智慧的海洋!

All Episodes

Ep.08 培養批判性思維:不要盲目相信AI  ft. Kemie 林靜君老師

Ep.08 培養批判性思維:不要盲目相信AI ft. Kemie 林靜君老師

🄴 大智若魚

AI這麼方便,孩子還需要學會判斷嗎?本集邀請工程師兼媽媽的 Kemie老師,與我們一起深入討論在 AI工具日益普及的時代,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與「驗證能力」,不盲目接受 AI給出的每個答案。AI的資料偏誤與「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錯誤資訊,常讓使用者誤信內容。 Kemie老師以自身經驗分享,從孩子學習程式語言,到生活中查詢旅遊建議,甚至是生成圖片的審美偏見, AI的錯誤若缺乏判斷力,可能導致實際困擾甚至價值誤導。那麼,該怎麼幫助孩子養成判斷能力? Kemie老師提出幾個具體做法:一是透過繪本或哲學思考類書籍,引導孩子思辨「什麼是美?什麼是對的?」;二是陪伴孩子玩「找碴遊戲」,辨識 AI圖片中的瑕疵,從中訓練觀察力;三是每日一問,從生活語句判斷哪些出自 AI、哪些來自真實人物,增進孩子的語感與懷疑能力。 Kemie也強調,家長要避免直接否定 AI,而應鼓勵孩子了解 AI的原理與限制,學會「問對問題」,因為真正決定 AI輸出品質的,往往是輸入者的理解與提問能力。節目最後提醒,當孩子說「 AI比老師厲害」,不妨順勢引導,說明 AI的厲害是建立在資料庫上,但資料的正確性與詮釋仍需要人的知識與經驗補足。唯有持續學習與思辨,人才能真正駕馭 AI,而不是被 AI取代。

Ep.07 協作而非替代:讓孩子明白人類與AI的差異

Ep.07 協作而非替代:讓孩子明白人類與AI的差異

🄴 大智若魚

AI時代的思考力:為什麼孩子還需要「燒腦」?AI能快速給出答案,那孩子還需要自己思考嗎?本集節目以一本書《頭腦好的人才解得開的邏輯思考題:Google、Apple、Microsoft等超一流企業之面試考題,打造終身受用的最強大腦!》為起點,資料科學家胡筱薇帶大家透過趣味推理題,體驗「人腦的價值」。這集節目也回應聽眾提問:在AI時代,如何引導孩子分辨「該自己思考」與「可以交給AI」的情境?答案是——透過遊戲般的思考過程,讓孩子自然喜歡動腦解題,理解人類獨有的情感判斷、邏輯推理與創意發想,是AI無法取代的價值。節目中分享的五大思考類型(運轉、批判、水平、對策、多元),對應現實中學習、創新、應變與策略判斷的需求,也展現了如何讓AI成為思考的「鏡子」,幫助孩子拆解不同的解法、訓練思考深度。無論你是家長、老師、對AI教育有興趣的聽眾,本集都將給你啟發:🔹AI是工具,但思考是本能🔹學會「識別問題」比快速找答案更重要🔹燒腦不是負擔,而是自我成長的樂趣來源。📖 書籍參考:《頭腦好的人才解得開的邏輯思考題:Google、Apple、Microsoft等超一流企業之面試考題,打造終身受用的最強大腦!》( 野村裕之 著)📮歡迎留言分享你最喜歡的解題過程、或你想問的AI與教育問題,我們會在下一集節目中回應!

Ep.06 父母的角色:如何成為孩子的AI導師  (下)

Ep.06 父母的角色:如何成為孩子的AI導師 (下)

🄴 大智若魚

在本集《大智若魚》中,主持人胡筱薇與她的丈夫文博持續探討 AI時代下父母的角色轉變與家庭教育的核心挑戰。延續上一集,以親子拍照的生活實例出發,分享當父母放下效率導向,單純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與創造力。即便面對孩子緩慢、充滿好奇的探索,選擇支持與尊重,反而能成就更深層的學習成果。AI工具雖然帶來便利,卻也可能讓孩子過度依賴,導致思考力與原創力的流失。家庭教育中應秉持「無條件但有原則」的愛,在陪伴與規範間取得平衡。當孩子過度使用手機、平板等數位設備時,家長應以愛與規則引導,避免陷入單向吸收資訊的被動模式。同時,他也強調,AI應成為協作工具而非取代人類思考的捷徑。舉例來說,面對孩子提出「為何夕陽變紅」這類問題時,父母與AI共同尋找答案的過程,不僅解答了疑惑,也讓孩子學習如何探索、提問與理解。此舉展現了AI應用中最理想的模式——輔助而非主導,合作而非取代。節目中,也點出AI時代另一隱憂:當工具太過便利,孩子可能習慣性跳過思考,直接依賴AI回覆。這樣的現象已在大學書審中初現端倪,學生作品雖形式優美,卻缺乏真實的個人特色與獨立思考力。兩位來賓強調,邏輯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無法靠AI灌輸,唯有透過生活中的練習與親子共處的情境中,才能逐步養成。最後,不論AI如何進步,父母始終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導師與情感連結者。陪伴、觀察、尊重與引導,將是 AI時代下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關鍵。透過與孩子一同學習與探索,父母也在持續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溫暖的榜樣。

Ep.05 AI創意與表達:鼓勵孩子用AI探索創意世界

Ep.05 AI創意與表達:鼓勵孩子用AI探索創意世界

🄴 大智若魚

本集《大智若魚》,陪你一起探索「AI如何激發孩子的創意表達」!從幼兒、小學生到青少年,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如何善用AI工具來展現想像力?本集從生活故事出發,分享主持人胡筱薇親自陪伴孩子使用AI作畫、寫故事、創作音樂的經驗。透過引導,孩子不僅能更清晰表達腦海中的畫面,更能體驗從想像到具體創作的成就感。節目內容包含:🔹 幼兒期:透過口述+簡易AI繪圖工具,讓想像成真🔹 小學期:與AI共同創作故事繪本,結合Canva排版,培養專案思維🔹 青少年期:善用ChatGPT等工具練習創意寫作、作文結構優化,提升表達力特別分享如何運用 AI輔助孩子寫作文,不只是生成答案,而是透過 AI推理與修改建議,引導孩子理解、學習、優化自己的寫作流程。從提綱、汲取 AI建議、口述輸出到修改練習,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主創作能力。主持人也提醒,父母的角色是引導而非主導,重點是陪伴孩子體驗創作樂趣,從「消費者」轉變為「創造者」。最後,也帶大家一瞥AI在未來創意產業中的應用趨勢,無論是電影製作、音樂創作,AI正成為藝術表達的新夥伴。

Ep.04 父母的角色:如何成為孩子的AI導師  (上)

Ep.04 父母的角色:如何成為孩子的AI導師 (上)

🄴 大智若魚

AI時代的父母,還能教孩子什麼?面對AI工具無所不在的時代,父母在孩子學習路上的角色會被取代嗎?本集《大智若魚》,主持人胡筱薇邀請最熟悉卻也最特別的來賓——她的丈夫文博,一起從父母視角探討親子共學的可能性與轉變。作為台大環工博士、企業經營者、也是三個孩子的爸爸,文博分享了在 AI時代下父母角色的轉型——從單向指導者,成為細膩觀察者、價值引導者與情感連接者。他以陪伴二女兒爬山拍照的故事為例,說明當孩子在安全、被愛與被同理的環境下,自然會產生學習動機,也會更主動掌握工具、探索興趣,讓學習成為自發而非被迫的旅程。在AI逐漸取代重複性工作的時代,教育的重點已從「鞏固階段性優勢」轉向「發掘天賦與多元發展」,父母不再只是工具使用的傳授者,而是陪伴孩子看見問題、設立目標、選擇工具、實踐計畫的重要夥伴。從AI時代的教育本質到家庭中真實的陪伴實例,本集深入淺出,傳遞一個清晰的訊息:再厲害的AI,都無法取代父母在孩子生命中所扮演的獨特與深刻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