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圖騰與藝術宗教的對話錄

2024-10-19·46 分鐘

本集介紹

到了原住民的部落,常看到一些特別的圖騰,引發好奇,它們有何意義?外來宗教跟原住民族傳統有衝突嗎?原民藝術面對時代變遷,會不會跟不上,甚至消失?祖先正看著你!安力‧給怒的作品《彩虹橋》裝置藝術,畫面中的祖靈,其實是一種「宛如再相遇」的傳承,甚至畫中有詩歌,帶進聽覺元素!如何達成?

主持人與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王鏡玲教授(左)談原民藝術與宗教


王鏡玲教授的《分別為聖:長老教會•普渡•通靈象徵》深度探討台灣社會多元宗教文化的主體性
本集節目,主持人安力‧給怒與比黛‧A宓,特別邀請深刻研究宗教與當代藝術、宗教對話的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王鏡玲教授,以及剛剛獲得第8屆南島國際美術獎首獎的原民藝術家阮原閩,Siyat Moses來介紹他的作品,從中分析台灣原民藝術和宗教的連結、對話。彩虹橋,大眾的印象可能來自魏德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當安力‧給怒從藝術的角度呈現,代表什麼樣的宗教對話?原住民藝術作品如何體現生命教育、世代傳承?

安力‧給怒的裝置藝術《彩虹橋》


《彩虹橋》呈現多樣的原民圖騰
圖騰的慾望動力學,是什麼意思?聽起來很深奧,實則圖騰的意義,連結到原住民每日的生活所需、食衣住行,慾望指的是人的需要。當原住民的圖騰文化特色,由現代藝術的手法再現,有何新的意義?從原民連結國際,從台灣到南美,圖騰藝術又有哪些超越空間的共鳴,與動人的故事?圖騰連結著原民農耕、漁獵的歷史記憶,但生活型態迅速變遷,原民的工作與生活也變化劇烈,造成對傳統的陌生感。如何重新喚醒傳統,連結當代藝術?藝術家如何在作品中帶入傳統意涵,進而誕生跨世代、指向未來的創造力?原住民許多是基督徒,當原民藝術家與台灣民間信仰對話,例如遇到以樹木、巨石、山巒為信仰對象的漢人,解讀他們的作品,可能出現哪些困難?時代進步帶來的生態保育觀,是否可能成為一道解方?

剛榮獲第8屆南島國際美術獎首獎的原民藝術家阮原閩Siyat Moses


主持人與藝術家阮原閩Siyat Moses(中)
在原民藝術家Siyat的藝術裡,什麼精神價值可以「昔在今在」?賽德克與泰雅族共有的傳說,人稱「占卜鳥」的畫眉鳥,具有靈性,但在Siyat的創作當中,牠卻在靈性消逝後只剩形體存留。在《Ririh:昔在今在》這項作品中,Siyat如何以藝術象徵,呈現永恆的真諦與價值,並在傳統與現代的衝突環境下,將之保存?

Siyat作品「昔在今在」,從畫眉鳥的傳說故事開始說起...


Siyat作品「祢來了,之後…」
《祢來了,之後》這項作品則訴說部落在基督信仰影響下,文化、服裝和手工藝的種種變異,也表現出漢人來了,耶穌來了,原民如何看待文化與價值觀的衝突。Siyat的努力,就是以藝術家身分不斷提出疑問,從一個觀看的角度,希望反映當代原民的文化環境,讓大家自己找到解方。還有不懂要問小單元,探索原住民族的人體美學觀,達悟、布農、魯凱、泰雅…等,各有哪些你我可能不知道的風貌?為您揭開謎底。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