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 部落的聲音 走訪 新竹的美麗 從尖石、五峰起行,體驗多姿多采的原民文化,每週日上午十點,隔週六下午四點,邀您蒞臨《原鄉花園》。 打開桃竹苗山區的美景地圖,《原鄉花園》由享譽國際的原民藝術家安力‧給怒/賴安淋,與資深社會關懷主持人,本身是泰雅族的Pitay Emi/王淑榮共同主持,打造開創性的原住民文化節目。 隨著〈泰雅族遷徙〉的嘹亮歌聲響起,本節目帶您走進新竹原鄉,擴及在地的桃園、苗栗原民文化,聽見世界級的藝術家、原住民耆老、冠軍歌手、原民音樂教授、在地產業達人等分享。從觀光產業、生態農業、循環經濟,到原住民藝術新創、文化教育傳承、亮點人物等,帶您走上原鄉部落最引人入勝的路線! 是什麼樣的奇蹟,在菸酒、毒品危害部落時,讓人的生命轉化,重新振作? 是什麼樣的願景,讓科技公司整合農業技術,為原住民菇場開創獨特品牌? 文化、美景使人心曠神怡,物產、佳餚讓人垂涎欲滴,從雪景、櫻花到楓林,從馬告、水蜜桃到茶與咖啡,動人的真實故事,不僅翻轉部落,也為平地消費者帶來最佳體驗!讓安力‧給怒/Pitay Emi陪你走訪部落,以最豐富的原民話題,結合「不懂要問」、「聽見原鄉」小單元,文化知識與最具特色的部落聲音之旅,盡在《原鄉花園》!
來賓:部落耆老卜亞˙保奈Buya’ Bawnay,張國隆老師、新竹尖石鄉民族實驗小學五校聯盟文化師頂定.巴顏牧師今天為大家帶來充滿特色的一集,展現原住民的樂天與幽默,邀請到兩位耆老級的笑話高手,給您博君一粲的原鄉節目!從前安力牧師上山,原民朋友們都問牧師好,現在都問,你是不是來做節目?這半年節目進入尾聲,主持人比黛.A宓(淑榮)內心有些不捨,卻也覺得做廣播20年來,正是因為走入原鄉,讓她覺得倒吃甘蔗。安力.給怒更樂觀,經過一段時間養精蓄銳,新一季節目很快就會到,聽眾朋友不會忘記我們! 白蘭部落耆老張國隆老師(卜亞.保奈Buya' Bawnay)首先,110年以短篇小說〈祖父的憂慮〉,獲得教育部原住民族與文學獎的泰雅族語老師,耆老卜亞˙保奈談到他的祖父一生經歷,絕對足以出一冊笑話集。走了一天下山到竹東,本來為了辦事要住一宿,臨時決定多住一晚,只為814枝仔冰?那些冰棒後來怎麼了?買個水龍頭裝在牆上,就會跑出冷熱水嗎?卜亞˙保奈祖父的故事令人會心一笑。 尖石鄉民族實驗小學五校聯盟文化師頂定.巴顏牧師原來,頂定.巴顏牧師還有個身分是原民網紅?只知有下巴,未聞有「上巴」?上巴是什麼?「媽媽,我會說英文了!」Thank you與謝謝有何笑話?無心插柳柳橙汁?在講什麼?做見證說上帝拯救,被毒蛇咬到安然歸來,是什麼蛇?居然變成竹葉青? Buya' Bawnay老師(中)現任台北市及新竹縣部落大學泰雅語講師許多原民笑話都來自語言的轉換、生活的不同、以及文化的差異。原民耆老以幽默豁達的心態自嘲,反而更拉近彼此的距離。聽最幽默的原民笑話,您不能錯過本集節目! 主持人與頂定.巴顏牧師合照還有不懂要問小單元,為您介紹泰雅祖靈祭有何儀式或意義?主持人更感謝半年來所有接受節目採訪的來賓,並在節目最後說出心裡的話,他們的感動為何?敬請鎖定收聽!
「一個文明國家的進步與否,取決於他們對於現有的文化,保留給後代子孫的這項工作,做得好不好!」 —德國東亞研究院前院長 歐樂思神父什麼是Lmuhuw?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表示,泰雅族語在語言發展上被列為「脆弱等級」,擔心會隨著歲月慢慢從地球消失。原鄉花園主持人安力.給怒(賴安淋)、比黛.A宓(王淑榮),長期關注原民語言及文化發展,深度尋訪泰雅族的Lmuhuw,就是古調吟唱,牽起了失傳的古調、消失的錄音,資料的重建、採集過程,以及後續的研究與傳承行動。首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寒溪教會黃志堅牧師Syat,帶來了這段文化尋根的源起。1960年代,史惟亮、許常惠發起民歌採集運動,希望蒐集台灣民族音樂,進而創作自己的歌。然而在時光長河中,台灣本地的民歌盤帶、音檔不幸嚴重損壞!住在德國波昂的歐樂思神父,非但在當年四處募款,給予史惟亮資助,更在2013年,將德國波昂保存的完好錄音,送回了台灣。情牽台灣與德國的這段情誼,在宜蘭寒溪部落結出果實,原來當年史惟亮的採集隊伍,第一站就是到了宜蘭的寒溪。隨著當年民歌採集的珍貴錄音重見天日,黃志堅牧師Syat與在地的耆老、年輕人展開了翻譯與傳唱的行動,2022年更出了「聽見1967寒溪村泰雅族」專輯,讓Lmuhuw重新傳揚在這片土地!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兼任助理教授鄭光博不僅參與對這批珍貴錄音的研究,本身也是古調的採集者。史惟亮等人當年民歌採集的初衷,是從民族音樂的角度出發,然而無心插柳,過去泰雅族沒有文字,一切經歷在族人的記憶中,要傳承唯有透過吟唱。於是,大約在1990年代之後,原民古調吟唱的內容逐漸受到學界重視,鄭光博就分享了Lmuhuw當中重要的發現。我們也採訪到2013年赴波昂帶回民歌採集運動的盤帶、史料,並做數位典藏的關鍵人物,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主任黃均人教授,重現了這段過程。他不但揭曉了,為何同樣的盤帶在台灣會損毀,在德國卻獲得妥善保存?也談到這批史料的完整性,連早期歐樂思神父幫助多位台灣音樂家,跟史惟亮、徐頌仁等人通信的信件等,所有內容全都保留了下來。黃均人更特別感念歐樂思的為人,以及歐樂思在音樂家徐頌仁癌末之際,與徐頌仁在台灣重逢的故事。而台灣也透過台法文化獎,表彰、回饋了歐樂思神父當年對我們無私的貢獻。談到原民古調後續的研究與採集,鄭光博老師與前新竹縣尖石鄉鎮西堡教會的阿棟.優帕司牧師、田埔部落的小米文化工作者芭翁.都宓合作,提出對於流域遷徙、泰雅傳統地名的新發現,建立泰雅族自己的史觀。並組成泰雅文史調查工作小組,到桃園復興採集國寶級泰雅古調大師林明福Watan Tanga的吟唱,間接促成文化部於2019年將林明福登錄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的藝師:泰雅族Msbtunux大嵙崁群Lmuhuw保存者。本專題的兩位主持人也完成艱鉅的任務,訪問到高齡93歲的Watan Tanga林明福藝師,他已經幾乎不能唱了,卻還是以沙啞的嗓音開啟了Lmuhuw的吟唱,兒子Batu Watan替父親解釋其中意義,接著吟唱後半段,滿滿傳承的精神,令人動容。Lmuhuw傳遞泰雅祖訓,過去只有男性耆老能唱,用於結婚提親與排難解紛,其本身也是泰雅的遷徙史詩,其中有豐富的歷史與地理內涵。寒溪教會黃志堅牧師Syat更期待,Lmuhuw不只是作為被研究的對象,也能傳授給下一代讓他們傳唱並創作,且應用在生活的重要場合與教會等,甚至可以進入教育體系來傳承。黃均人教授則從音樂典藏的角度,至今已經培育超過百位具備相關專業的學生,有些持續投入音樂文獻典藏的專業,有些則開枝散葉,甚至成為在德國的成功企業家,在歐樂思神父過世後,與我國文化部共同出資,2022年在德國波昂舉辦歐樂思紀念音樂會「東亞之聲」。我們特別為您連線德國柏林,訪問籌辦這場音樂會的關鍵人物:年輕指揮家張宇安,他談到這場音樂會讓國際樂壇聽見台灣,出乎意料地成功。提及波昂現場的盛況,樂迷甚至沒有位子,擠不進去,還引起德國知名專家的注意,撰寫樂評,重新思考台灣在東方音樂上的定位。而當年史惟亮、許常惠的民歌採集願景,用自己土地上長出來的音樂,創作自己的歌。這件事情不只發生在泰雅族,古調傳承和族語創作,已經成為許多原住民族共同的渴望,包括多次獲得金曲獎的歌手,卑南族的桑布伊、排灣族的阿爆等,都很具有代表性。我們也特別為您訪問桑布伊,談到了他所唱的古調、創作,還有國際交流的感觸。我們欣喜地發現,台灣原民古調與衍生創作,在國際上逐漸打開能見度。從來賓的經驗,也再度肯定國際交流的重要,音樂與文化的國際連結,與在地的民族音樂、古調傳承和推廣,可謂相輔相成。期盼透過本專題,啟發後續的關注與思考,引進更多資源,讓音樂典藏與採集做得更完善,進而將台灣土地上的音樂和語言文化,透過傳承、教育、創作、應用,讓它產生新的生命力!
原鄉花園系列採訪的過程,最難的一環是什麼?高齡九十三歲的耆老,通常拒絕受訪,有何秘訣,讓他在門口迎接主持人?尋回原民身分與名字,有哪些感動?原民職涯發展的策略與觀念是什麼? 節目製作人李知昂本集節目客串主持,訪問黃欽勇社長和安力牧師,Pitay來賓:電子時報創辦人黃欽勇、安力.給怒、比黛.A宓、製作人李知昂客串主持本集《原鄉花園》,勞苦功高的主持人安力.給怒、比黛.A宓首次坐上來賓席,由製作人李知昂客串主持,迎接行腳全世界的IC之音董事長、電子時報創辦人黃欽勇社長,一同對談,分享他與安力、比黛深入山中的原鄉之旅。 黃社長(左一)聽原勝戒酒協會沙哲榮牧師介紹協會種菇過程 Pitay(右一)黃社長(右二)與原勝戒酒協會沙牧師(右一),沛錦農創宋智達(左二)在原勝戒酒協會故事從金鐘獎得獎的慶功宴上,沛錦農創總經理宋智達捧了一大桶香菇來到現場說起,聽見種菇帶給原鄉的經濟效益,黃社長當下決定親身體驗原鄉的循環經濟。後來經過一番安排,不僅到了安力牧師的安力菇場,更展開原鄉之旅。 (右至左)安力牧師,Pitay與黃社長,沛錦農創宋智達在安力菇場合影 黃欽勇社長(左二)聽泰雅學堂陳智明理事長和高文良校長(右)分享 主持人和黃社長與泰雅學堂師生合影竹科17萬人,桃竹竹苗382萬人,電子業不少於50萬人,黃社長體驗了不老居的美食、泰雅學堂的歌聲,有感而發提出原鄉發展的戰略,其實原住民本來就有特色、有優勢!平地人向來對山林充滿憧憬,對原鄉生活十分好奇,經濟與人口基礎也更大,加上台灣得天獨厚,都市通往景觀的交通便利,只要用對方法,足以支持原鄉發展得更美好。 黃社長(左)原鄉之旅,拜訪不老居主廚董貴份(中) 主持人與黃社長(前右)不老居主廚董貴份(左後)合影那麼,原住民要對平地朋友說些什麼呢?給他們哪些體驗?什麼樣的思維,可以讓原鄉產品與服務,達到最佳的定義、定位與定價?宜蘭寒溪村「不老部落」的美好旅遊經驗,如何彰顯出原住民的價值,與山村的樂趣?九十三歲的耆老林明福,如何與兒子一同帶來令人感動的泰雅古調、傳承之歌?從八歲獵到八十歲的獵人耆老Mama Lesa,不是受訪,而是反過來訪問主持人!如何解釋?比黛.A宓從小時候的回憶,中途漸漸淡化的原民身分,到現在藉採訪重返原鄉,最大的感動又是什麼? 黃欽勇社長(右二)分享原鄉之旅所見及體悟最後,難得齊聚一堂的旅遊達人、產業和原鄉專家,鼓勵原住民充滿自信站起來,原民的條件本來就突出!即使社會給予原民一些保障與優惠,在自我學習、成長和人才培育的過程中,卻應該忘了這些保障!為什麼?聽原鄉之旅的觀察,點出原民不可取代的優勢,值得深思。還有不懂要問小單元,分享泰雅部落的高腳屋有何功用?歡迎收聽!
「無償分享、免費賞櫻!」新竹縣五峰鄉白蘭部落超過300株櫻花樹,悉心照顧,不為營利,是出自誰的手筆?從櫻花美景的幕後功臣,談到原鄉的張家三兄妹,有哪些關於愛、關於付出的人物故事?來賓:關西鎮衛生所主任張維倫醫師、台東紅十字會張涵茵社工員、新竹縣政府教育局候用校長、「泰雅之聲」合唱團指揮張涵茹校長 張維倫醫師在家鄉白蘭部落種櫻花樹長達20年... 關西鎮衛生所主任張維倫醫師本集《原鄉花園》,主持人安力.給怒、比黛.A宓從白蘭部落的美麗櫻花林開始,不僅介紹滿山雪白、粉嫩的櫻花,帶來大家爭相拍照的景點,也聚焦美景的幕後功臣。張維倫醫師是備受敬重的原住民醫師,平常肩負疫苗、問診、公共衛生的職責,閒暇喜好攝影與種植。因為家鄉白蘭部落的海拔與環境適合種植櫻花,存著分享的心,張維倫照顧部落櫻花樹長達20年,如今成果斐然,滿山遍野的花樹美景,令人神往。在早年,家中有人考上北部大學,部落裡就要放鞭炮、殺豬,張維倫考上醫學院,更是如此。父母親如何教育、支持、付出,讓他無後顧之憂讀完醫學院,走上行醫之路,更秉持回饋的精神在家鄉服務? 張家三兄妹(左起)張維倫醫師,老二張涵茵社工員,老么張涵茹校長 張家三兄妹在各自領域學有所成張涵茵在台東擔任社工員,為長照領域服務,訓練照服員。她如何觀察當前長照的人力缺口?如何看待原住民朋友投入照服員工作的生涯可能性?她身為訓練照服員的社工員,為何自己又去上照服員的課程?有哪些充滿愛與同理心的動機? 張涵茹校長多年在五峰國中任教,2017年被縣府表揚為特殊優良教師 張家三兄妹來電台受訪張涵茹校長原本並沒有準備從事教育,為何投入師範體系?父母的教養與求學過程如何影響她?她在五峰國中的服務,2017年被縣府表揚為特殊優良教師,本以為會在五峰終老,為何又出現生涯的轉折?她擔任「泰雅之聲」合唱團指揮,為台灣爭光,教育家與音樂人的生涯結合,帶出哪些理念? 主持人與三位來賓合影節目最後,不懂要問小單元為您解釋泰雅族社會組織:超自然信仰Gaga團體的意義。張家三兄妹也分享原鄉兄妹情,三個家庭如何維繫感情?藉由旅遊和美好互動,如何讓下一代也緊密連結?歡迎收聽! 主持人與來賓合影
來賓:僑居玻利維亞多年的尖石鄉泰雅族原住民 賴寶玉長老世界最高的首都在哪裡?僑民如何適應當地環境?早年玻利維亞的動盪、犯罪、受賄與司法不公,造成哪些離合悲歡?原住民孤身在國外遭迫害如身陷地獄,什麼力量帶她走過? 本集從戲劇《延禧攻略》的主題曲〈雪落下的聲音〉開始,也許想像不到它會在原住民節目中出現。原來這首曲子是由來自玻利維亞的安地斯樂團團長李志遠Juan所演奏,南美民族音樂元素與清宮劇的音樂情境融合,毫無違和感,令人驚豔。來自玻利維亞的音樂,也跟本集的主題相互呼應。主持人比黛.A宓很好奇,藝術家安力.給怒會用什麼藝術媒材來描繪自己的家人?沒想到他早已畫了一幅〈三個女人〉,畫中的三位姐姐彷彿各有生命的故事。就像本集節目賴寶玉長老的傳奇一般。 僑居玻利維亞20年的尖石鄉泰雅族原住民 賴寶玉長老 安力牧師畫作 三個女人賴寶玉和安力.給怒(賴安淋)幾位姊弟,在尖石原鄉度過快樂的童年,在本集您可以聽到主持人的童年趣事,還有南美內陸國玻利維亞的環境、飲食、風俗、信仰。早年從台灣須經過多次轉機,飛行三十幾個小時才能抵達的遙遠國度,是原住民難以想像會去的地方,賴寶玉為何會在當地僑居? 全家福約民國52年,後排是安力牧師哥哥與二姐(玉品),大姊(寶玉)去樹林保母學校讀書所以不在。安力牧師(第一 排左二) 安力牧師(最右)與家人在松山機場送大姊賴寶玉長老(中間白衣)全家赴玻利維亞南美玻利維亞,給人異國風情的浪漫想像,賴寶玉卻不幸遇上最黑暗的一面。丈夫開的紡織廠,所有器材一夜被偷,債台高築。慢慢學習開餐館,重建生活,弟弟安力.給怒也前往當地合資開設牛排館,卻在裝潢完成之際全部泡湯,到底是怎麼回事? 安力牧師(左)與親愛的大姊賴寶玉長老(中)跟債主打官司,賴寶玉竟然不經審判就遭受冤獄,蹲了兩年苦牢?如何因為信仰與基督徒的幫助,讓獄中生活有了改善?離開監獄後,為了回到台灣,又經歷哪些驚心動魄的跨國險境?丈夫先回台灣,另結新歡,讓賴寶玉獨自在異國承受牢獄之災,她如何從悲傷中轉為饒恕,甚至回應更大的愛?節目最後,還有不懂要問小單元,告訴您泰雅族的巨石傳說,是什麼樣的一個故事。更有賴寶玉長老故事的最後高潮,走過傳奇經歷與巨大創傷,她如何帶著陽光笑臉走進錄音室?這個尖石原住民家庭,後來結果如何?歡迎收聽! 主持人與賴寶玉長老(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