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2024-04-05·6 分鐘

本集介紹

異地同望月 天涯共此時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大家對蘇軾的這一闋詞,應該都不陌生,尤其是下片最後二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時常被引用來表達對另一人的深切思念與祝福。詞作當中的繾綣相思,乍見不免令人聯想到男女之間的愛戀思慕之情,不過這闋詞前有序道:「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序中說明了寫作的時間、原因與對象,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這闋詞是東坡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大醉時正逢月圓,因想念弟弟蘇轍(子由)而創作。
這一闋詞上片寫月色與望月而生的遐想,下片由望月而懷人,思念相隔兩地的弟弟子由。上片夜飲的東坡舉杯問天:明月是在什麼時候出現呢?由此一問,東坡的思緒飛上月宮,好奇月宮中的時間又是否與人間相同?他一面渴望飛升成仙,一面又擔心:月亮上縱有華美的宮殿,然而氣氛冰冷淒清,更難耐的則是無人相伴的孤獨。
下片以月光照入室內所造成的光影流動,表現月亮在穹蒼中徹夜移動的軌跡,也帶出了時間的推移。明月映照下,無法安穩入眠的東坡望月懷人,雖說「月圓人團圓」,此刻正逢中秋,他與親人卻遠隔不能相見,如此的情境,更加深了傷感,也因此東坡寫「不應有恨」,又何曾是怨懟明月無情,而更多的是感慨自身的命運啊!不過,在描寫月宮的冷清寂寞,以及人間聚散總是事與願違的感傷之後,最後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反而提振起全篇情感:即便與思念之人相隔兩地,但無論身在何處,抬頭都能見到美麗圓滿的月亮。這顆星體遂成了彼此思念的見證和寄託,而原本因為思念而生的悲傷之情,也在這一轉念之下消解,取而代之的是相思的兩人之間溫暖的情誼。
 
【今日NG點】:月的聯想
蘇軾的〈水調歌頭〉全篇以月亮的意象貫穿,上片當中勾勒月宮作為凌駕於塵世,超脫而冰冷的存在;下片則以「月圓」與「團圓」寫出時間流轉而人事無常之感,最後將月亮視為思念之情的聯繫與寄託。
上片之所以將月亮描繪為冰冷的宮殿,來自於古人對月宮的想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後,就居住在月亮上的「廣寒宮」中。例如我們曾讀過李商隱的〈嫦娥〉一詩中,就有詩句云:「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將月宮想像為一片冷清的景象。而蘇軾就用這樣的意象來連結自身與家人相隔的孤獨情感。
下片末句「千里共嬋娟」的「嬋娟」,同樣為月亮的代稱──除了指月亮之外,嬋娟一般也能用來形容姿態曼妙美好,或指稱美麗的女子。在詞作的最後,東坡對著中秋月圓期許家人平安長久,原本分離的傷感悵惘,也因此昇華為美好的祝願了。
-----------------------------------
0:32宋詞吟誦
1:22宋詞解釋
4:21【今日NG點】月的聯想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wa3rk9wavu20969rcje0pyy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