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 第13集

2022-05-22·45 分鐘

本集介紹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13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淨下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修改、增刪、販售
編輯/出版:淨願蘭若 / 釋心賢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 (第13 卷/共20 卷)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二十五面:辛四、第十觀音觀。

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是一個很特別的法門,因為它是一種本尊相應的功德。也就是說我們整個修行過程當中,包括今生的消業障、增福報,以及來生的究竟解脫,都是蒙受本尊的加持。因此我們修淨土宗的人,必須要建立兩個很重要的理念:

第一個、本尊的功德到底存在、不存在?好比我們現在是末法時代,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滅二千多年,那麼我們今天所歸依的阿彌陀佛功德到底存在、不存在?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如果阿彌陀佛功德是存在的,那麼祂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存在?我們常常說「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麼阿彌陀佛到底在哪裡?我們怎麼去歸依祂呢?

修淨土宗的人必須要建立,就是這兩個信仰:第一個、阿彌陀佛存在、不存在。第二個,阿彌陀佛用什麼方式存在。

那麼,關於這兩個問題就牽涉到法身的問題了──法身的救拔,這個在<法華經>講得很清楚,基本上佛陀講了三個觀念:

第一個、法身是常住的。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或是阿彌陀佛的應化身有生老病死,但是「法身」就沒有所謂的「生」、也沒有所謂的「滅」。

這個問題佛陀在<法華經>如來壽量品,有講一個譬喻說:有一個醫生,他的醫術很高明,他有很多的兒子,他的兒子一天到晚在外面跑,結果吃到了毒藥;有些兒子中毒比較深,叫做「失去本心」;有些兒子中毒比較輕,不失本心。那些中毒比較輕的人,還有一點覺性,很快就得到醫生的藥調養,把病治好了;但是有的兒子中毒太深,失去了覺性,就對這個醫生產生依賴,醫生所開的藥完全不吃。

這個醫生沒辦法,就跟這些病重兒子說:爸爸要出門遠行了!那麼他周遊列國一段時間之後,就派了一個使者回來說,「你父親在外面已經往生了!」這些兒子就很緊張,本來想:「怕啥啊,我老爸還在,不用急著吃藥!」結果聽到父親往生之後,心裡很恐懼,就趕緊把父親所留下的藥吃下去,結果病就好了!

佛陀說:身為佛陀,沒有所謂滅度、不滅度的問題,佛陀經三大阿僧衹劫、無量阿僧衹劫所修的波羅蜜功德,已經成就了法身──「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那為什麼還要來示現生老病死呢?祂說:假設佛陀長久住世,眾生不能生起渴仰欣慕之心啊!那佛陀講法就沒有人聽了,因為心想佛陀經常存在,就沒有危機意識,所以佛陀必須在「非滅度中而示現滅度」。意思是說,其實佛陀就像醫生只是到其他國家去,並沒有滅度!

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佛陀的功德是無所不在的!法身遍滿常住。不管你今天是生長在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末法時代,那是約著「應化身」而安立的。佛陀的「法身」沒有所謂的正法、像法、末法的差別,所以我們在修淨土宗的人,首先就要知道法身是常住的。

第二個、法身有救拔性。佛陀的法身,祂所成就的功德,是用無量無邊的波羅蜜所莊嚴的。其實初地菩薩就已經證得法身,但是諸位看看,從初地到成佛,還有兩大阿僧衹劫的時間,祂還要用祂的波羅蜜去莊嚴法身。所以<唯識學>,對於「法身」怎麼定義呢?

「大功德法之所莊嚴故名法身」!

一念清淨心,具無量無邊的波羅蜜、含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這一念清淨的法身,其實有無量無邊的波羅蜜,隨時可以救拔我們,有救拔我們的力量,這是第二個法身的救拔。

第三個最重要:法身有自在性。因為眾生的執著點不同,所以法身不能用固定的方式來救拔眾生。不能說:身為佛陀,反正我就開個小門,你要找得到這個門算你有本事,找不到這個門,那就沒辦法了。不能這樣。佛陀一定是要廣開方便門──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應以何身得度則現何身。所以佛陀祂的法身救拔眾生,必須要有自在性。

當然,佛陀在因地行菩薩道的時候,因為常常恆順眾生。你看阿羅漢也有很多功德,但是阿羅漢修功德的時候,布施、持戒並不考慮眾生的立場,就做他該做的事情,你認同我也無所謂、不認同我也就算了。阿羅漢修習無諍三昧,不跟踵眾生發生衝突,但是也不會隨順你。因地的時候沒有修恆順眾生,所以得果報時,雖然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但是這個功德不能「他受用」,不能把功德輸送給你,只可以自受用。

但是你看看菩薩戒,菩薩每一個修學,一定要站在眾生的立場去考量:我布施,我要考慮對你有沒有好處、對眾生是不是產生廣大的利益?我持戒,為什麼持戒?我為了利益眾生而持戒。在他的每一個善法當中,都是從「恆順眾生」的立場出發,所以才叫做「波羅蜜」。

阿羅漢沒有波羅蜜,二乘法沒有波羅蜜,二乘叫做布施,只有大乘佛法有波羅蜜,因為大乘佛法修我空觀、法空觀──菩薩能夠「無我」而恆順一切眾生;恆順一切眾生修一切善法,才有資格叫「波羅蜜」!所以來到果地的時候,祂的功德就有自在力,能夠滿一切眾生的願望。

我們從法身的救拔,而知道兩個概念,就是經典上說的:「諸佛如來是法界身。」諸佛如來是以何為身呢?是以一切法為身;所以,阿彌陀祂存在什麼地方呢?

第一個,祂無所不在。你看慈明寺有阿彌陀佛、淨律寺有阿彌陀佛、乃至於諸位的佛堂,家裡供養的佛像也有阿彌陀佛啊──阿彌陀佛是法界身,祂以一切法為身,是無所不在的!

第二個,祂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這句話太重要了!阿彌陀佛與我同在,祂不但是無所不在,還能夠進入到我們的心中。你可以用想像的方式來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也可以用音聲的方式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佛陀有廣大的自在力啊,能夠進入到我們的心中,變現我們所相應的相狀。所謂「阿彌陀佛與我同在」,這個觀念很重要──你在佛堂念佛的時候,祂就跟你同在,你平常散散亂亂的時候,祂也存在,祂是無所不在。

這是我們修淨土宗的兩大基本概念,也是最基本的信仰:相信彌陀是無所不在,相信我們憶佛、念佛的時候,祂與我們同在。那麼,當這兩個信仰建立起來之後,你才有資格修學淨土法門。

我們看講義經文,這段經文開始介紹:怎麼去跟觀世音菩薩感應道交?怎麼去觀想觀世音菩薩的功德?釋迦牟尼佛介紹「觀世音菩薩」的相貌,是從頭部到手背到腳,是由上而下介紹的:

【天冠化佛】頂上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好,我們從上面開始觀起:『頂上毗楞伽摩尼寶』,「毗楞伽」是殊勝的意思,摩尼寶就是如意寶珠。那麼,他把摩尼寶珠串成一頂帽子,「天冠」就是帽子。在帽子的正中央,有一尊阿彌陀佛的立身化佛,高二十五由旬。原來觀世音菩薩頭頂,頂著阿彌陀佛的像,是站立的,因恐站立的比較高,大都把祂畫成坐像,其實祂是站立的。

【標舉面相】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世界。

那麼觀音菩薩的面部顏色,如閻浮檀金色,就像紫金光色,這個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一般佛像,比較如法的是安金的。眉間的白毫相是七寶色,流出了八萬四千種光明。阿彌陀佛的毫相是白色的,觀世音菩薩的毫相是七寶色,每一光明都有無量無數的化佛──光中化佛;每一尊化佛當中,又有無數的菩薩以為侍者;這些化佛跟化菩薩,能變現種種色身,遍滿十方世界,做種種利他的事業。

觀世音菩薩最有特色的地方,當然就是祂頭頂頂著一尊化佛,這尊「化佛」是怎麼回事啊?我們的顯教經典並沒有明顯的說到,但是在密教就有提到這件事情。是說:觀世音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因為悲心很重,曾發四十八願要幫助眾生,希望眾生不要造業、不要墮落到惡道。但是,眾生雖然受到觀世音菩薩的救拔,有些還是繼續造業,讓祂產生一種強烈的挫折感,而生起退轉的心情。

我們都知道菩薩的生命-法身慧命,完全是以願望來支持。菩薩戒上說,一個菩薩雖然有過失,但只要心中的願望永不放棄──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則菩薩戒體不失,因為精神還在。所謂「菩薩的死亡」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他已經放棄了努力、他的願望已退轉,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當觀世音菩薩對過去所發的誓願,產生質疑、退轉的時候,立即產生極大的痛苦,身體就碎為一千塊。

這個時候祂的師父阿彌陀佛現前,開導祂重新建立信心──應該向內心去加強自己的道力,不要去執著眾生有沒有進步等。觀世音菩薩聽完阿彌陀佛的開示之後,信心、願力重新建立起來,碎成一千片的身體就化成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因為是得到祂的上師阿彌陀佛的加持,而可以度過障礙和突破難關;為了感恩阿彌陀佛的慈悲,所以就把阿彌陀佛的像頂在頭頂上,表示對師長的尊重與感恩。密宗有這種說法。

好,繼續往下看,祂的手背還有腳的種種妙用:

【臂現佛事】臂如紅蓮華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瓔珞;其瓔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

我們看看觀世音菩薩手背的功德:祂的手背猶如紅蓮華的色彩;有八十億微妙光明,這個光明在手背上形成瓔珞;每粒瓔珞,都能夠普現一切菩薩,利他的種種莊嚴佛事。

【手有悲用】手掌作五佰億雜蓮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眾生。

手背是本體,它依體起用時,就變成手掌;觀世音菩薩的手掌有五佰億雜蓮華色,就是青、黃、赤、白各種顏色都有。祂手掌的十個指端當中,每一個指頭有八萬四千個彩畫,猶如印文,指紋非常的微妙莊嚴。指頭上的每一幅彩畫,有八萬四千種顏色,每一種顏色有八萬四千光明,其光柔軟、慈悲地普照十方眾生;菩薩即以此手接引攝受一切眾生。這也就是一般說的:千手千眼、無量無邊的手,每一隻手都放出光明來接引眾生。

再看祂的腳:

【足有德用】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臺;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華,布散一切,莫不彌滿。

觀世音菩薩行走的時候,足下有千輻輪相(這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自然化現五百億的光明華臺;下足的時候,就有金剛摩尼(摩尼就是如意),如意華遍佈在足底下,來承接菩薩的寶足。這是表示菩薩的尊貴,當祂每一腳要踩下去的時候,自然有種種華臺來承接菩薩的寶足。

【與佛同異】其餘身相,眾好具足,如佛無異。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觀世音菩薩其餘的身相,都跟阿彌陀佛沒有差別,只是頭頂上的肉髻,以及肉髻中央的無見頂相(這是三十二相最尊貴的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那麼,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悲,從大悲的精神來看,觀世音菩薩在中國的示現,有白衣觀音、送子觀音、滴水觀音…其中「滴水觀音」最多,懺公師父畫的西方三聖,拿著甘露瓶的就是滴水觀音,還有騎龍觀音、乃至於千手觀音,但是最能代表觀世音菩薩大悲心的,就是千手觀音。

關於「千手觀音」的由來,經典上有兩個出處:

第一個是<大悲心陀羅尼經>:觀世音菩薩在持大悲咒的時候,發下誓願說:如果祂所發的願不虛假,盡未來際能夠真實利益眾生的話,令祂的身體當下即變出千手千眼;果然祂的大悲咒一持下去,就變成千手千眼。這是在經典上講到的千手觀音。那麼千手觀音的大悲咒,是比較偏重於折服眾生的作用。

其次,<楞嚴經>講到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為什麼叫觀世音呢?原來因地是觀察音聲──為什麼我能夠聽到音聲呢?這個音聲是從什麼地方來的?迴光返照而找到真如本性,所以祂是從觀察音聲而入道。那麼在果地妙用上,祂是「尋聲救苦」,你只要憶念祂的聖號,祂就能夠尋聲音來救拔你,若因、若果都跟音聲有關係,所以叫做「觀世音」。

當祂「耳根圓通」修成之後,成就了四種的不思議妙德,其中一個就是「現容不思議」──現出種種不可思議的容貌;而這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現「千手千眼」,一千隻手、一千隻眼。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菩薩在大悲利他的時候,「手」表示行動力,付出行動去接引眾生,祂的每一個行動都以智慧為前導;也就是菩薩度化眾生,要有善巧智慧,「眼睛」表示一種善巧的智慧。

諸位可以看看菩薩戒,菩薩講到六度,祂的每一度:布施度、持戒度…整個菩薩道在行動上,必須考慮到很多因素:這樣做會讓眾生產生疑惑、產生善根的障礙,菩薩就不做了;這樣做雖然會犧牲菩薩,但對眾生的善根有所幫助,菩薩就會去做。所以祂必須懂得觀察因緣,每一個行動都要以智慧來作引導。

春秋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人,他在海裡抓到一隻海鳥,這海鳥長得很高大,顏色也特別的美妙,這個人就送給了齊王。齊國國君看到這隻鳥非常漂亮,就把它關起來,特別寵愛牠,甚至於把他自己平常最喜歡的酒、肉賞賜給這隻飛鳥吃,結果飛鳥七天之後就死了。為什麼會死掉呢?因為齊國國君沒有善巧智慧,他以為他喜歡的東西別人也喜歡。菩薩之所以要一千隻手、一千對眼睛,因為你必須站在眾生的角度,眾生有什麼需要,我們要從眾生的角度去滿足他,所以祂的千手千眼,表示在每一個利他的行動當中,都有智慧的判斷。

觀世音菩薩的身相,大部份表示「攝受門」;只有千手千眼,具足「調伏」和「攝受」。諸位可以看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手,具有折服的作用,比方說觀世音菩薩手拿刀劍、拿寶杵…這個眾生應該折服就折服他;但是另外一邊手拿什麼呢?拿蓮華、拿寶瓶、樓閣…種種安樂的資具。所以千手觀音,很特別,能夠現出慈悲攝受的一面,也能夠現出嚴肅折服的一面。

一般我們持大悲咒的時候,我們的本尊是觀想「千手觀眼」,但是觀想的心態比較偏重在降魔,是剛強的。而你放蒙山的時候,也是要持大悲咒,或者有些人持楞嚴咒,其實楞嚴咒的本尊也是千手觀音。海公師父講<楞嚴經>的時候,他說楞嚴咒的本尊也是千手觀音。所以在放蒙山之前,先觀想你是千手觀音,那是一種慈悲攝受,你用千手施出無量的飲食、無量的法味,讓眾生離苦得樂。所以觀世音菩薩所有身相當中,「千手千眼」顯教、密教都非常重視;因為圓滿具足菩薩的折服、攝受兩門,可以代表菩薩的大悲攝受,也可以象徵菩薩的威嚴,能折服邪魔。二者全都具足。

所以一般持咒,必定是要觀想「千手觀音」,像大悲咒、楞嚴咒、楞嚴咒心…乃至於密宗很多的咒,都是觀想千手觀音。只要跟觀世音菩薩有關的修持,大都是觀想千手觀音,所以千手觀音很重要。

另外,關於「千手觀音」還有兩種說法:密教有些上師開示說:千手觀音的手就是手,祂的眼睛是長在頭上,也就是手和眼是分開的;但是有些上師不認同這個想法,認為祂的千手千眼,是每一隻手都有一個眼,手和眼分不開的。這樣講也合理──手中有眼、眼中有手,每一隻手當中都有眼睛;善巧中有行動,行動中有善巧。總而言之,身為觀世音菩薩,我們比較常觀的大概就是千手千眼的相狀。

好,繼續往下看:

【結示觀名】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

這段做個總結。『是為觀』,觀是指觀想,你要把觀世音菩薩的相狀放在心中現出來,觀想觀世音菩薩色身相,這不是假想,這是觀世音菩薩的真實色身,祂就是真實的千手觀音。

【彰功勸觀】佛告阿難:若欲觀觀世音菩薩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不遇諸禍,淨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薩但聞其名,獲無量福,何況諦觀。

佛陀告訴阿難,若欲觀想觀世音菩薩者,當作以上的如實觀想。這樣觀有什麼好處呢?第一個「不遇諸禍」,第二個「淨除業障」,而且能消除無始劫來的生死重罪,這些重罪都是三惡道的業因。

在古德的註解上說:普通的一般罪,你只要拜懺、或者是持咒、念佛,大概就可以消除。但是對於特別重的罪業,除了身業的禮拜、口業的加行還不夠,一定要三密相應──身業禮拜、口念佛號或持咒,還有意業的本尊功德現前──「意業的觀想」。就是說:如果你要滅除五逆十惡重大的罪障,那一定是要三密相應,光是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名,還不夠。

所以這地方講:若欲滅除重大的罪障,如此菩薩但稱念祂的名號,尚且獲無量福德,何況是能夠觀想祂的色身呢?你不但身業禮拜、口業稱念,還加上意業的觀想,那個滅罪力量更大啊!

所謂的「滅罪」,我們解釋一下:其實「消除災難」跟「淨除業障」,這是兩件事情。一個沒有學佛的人,都有可能因為一念的信仰,在痛苦當中而稱念觀世音菩薩,那麼這個時候,也可以把一時的災難給消滅掉,不需要所謂的道前基礎,但是如果你想要「淨除業障」,那就不容易了。

我們先談一談:「佛菩薩能夠做的是什麼、不能做的是什麼」,這件事情我們要先弄清楚。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佛菩薩能夠進入到我們的心中,祂做得到。但是祂進入到你的心中──「祂可以引導你,卻不能改變你!」祂不能主動改變你,祂可以現很多相狀來啟發你,讓你自己去改變。所以<大智度論>上說:佛菩薩可以把祂的福報,釋放給我們、跟我們分享;祂的福德送一點給我們,讓我們消業障、增福報,可以。但是祂的善根不能輸送給我們,好比說,把祂的菩提心送給你,不可以!你想要有出世的道心、菩薩的波羅蜜,佛菩薩可以從相狀來引導你,讓你慢慢的進步,祂可以讓你藉相修心──現出光明相,提醒我們要保持智慧;現出水相,提醒我們要保持柔軟心;現出珠寶相,提醒我們心要像寶珠一樣充滿莊嚴;但是祂不能主動改變我們,不可以!

所以:你希望能夠淨除業障,那你在持念觀世音菩薩、觀想觀世音菩薩的時候,你本身就要具足「懺悔的心」,才可以達到業障消除的功德。只要跟「解脫道」、生命的改變有關係的,這些都沒有人可以幫助我們。如果你念觀世音菩薩,讓你消除災障;但是你的個性沒有改變、思想也沒有改變,那這個還是生死凡夫。如果你稱念觀世音菩薩,並且依止菩提心、空正見,不斷的迴光返照,那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能得解脫,你是假藉觀世音菩薩的因緣來幫助你前進。所以菩薩不能把善根輸送給眾生,這個要注意!不是說我念觀世音菩薩,善根就增長了,不是這樣,福報增長這是對的,但善根必須要你自己去栽培。

【重顯觀儀】若有欲觀觀世音菩薩者,先觀頂上肉髻,次觀天冠;其餘眾相,亦次第觀之,悉令明了,如觀掌中。

這是說:如果我們想要觀世音菩薩,它的次第要從上面觀起,先觀祂頭頂上的肉髻,然後再觀祂的天冠帽子,天冠上面有一尊阿彌陀佛立像,然後循著頭部的天冠往下觀是手臂,手臂當中有蓮華的光明,串成瓔珞;再看祂的手指頭放出光明來接引眾生;再觀祂的腳足等等。總之,應當要按照經文的次第觀之,悉令明了,如觀自己手掌一樣的清楚明了。

最後,佛陀做總結:

【辨觀邪正】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關於觀世音菩薩,祂在諸多菩薩當中,有兩個特點:

第一個、祂跟我們娑婆世界的因緣特別的深。在四大菩薩當中: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普賢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因地是在娑婆世界修道而成就的,所以跟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特別有緣。你看,「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民間很多人供奉觀世音,不要說佛弟子,甚至連外道都供奉觀世音菩薩。

第二個、觀世音菩薩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很特別──「普門示現」。<法華經>二十八品,全部是在讚歎菩薩的功德。<楞嚴經>是告訴我們怎麼攝用歸體──迴光返照把心帶回家;<法華經>是找到家之後,怎樣用福德、智慧來方便莊嚴這一念心。所以<法華經>全部在讚歎佛菩薩的功德,而佛菩薩功德的最高境界就是「普門品」──「普門示現」。

這裡,我們講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的一個公案,給大家作參考:

在隋文帝的時候,終南山有一位道士,這位道士他定期下山來賣仙丹,然後就跟人家說:你吃下這個仙丹就可以成仙了!事實上很多人吃了仙丹之後,就在晚上的時後跑到山上去,然後就失去了消息,一去不回。大家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吃了仙丹,上山之後就沒有下山了呢?於是三、五個人集合起來上山去找,就在深山裡面找到一個山洞,原來那是一個大蟒蛇的山洞,叫做毒龍。而毒龍就是大蟒蛇,也就是蟒蛇修練成就之後變成精,就化成道士來誘騙眾生,雖然大家知道後很恐懼,也沒辦法。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老比丘來到山上之後,受居民的乞請到那個山洞去,就用慈心三昧把大蟒蛇調伏了,大蟒蛇就離開了。之後這位老比丘就住在山洞裡面,直到六月十九號那一天,突然間山上放大光明,村民跑上去看,原來這位老比丘要入滅了。這位老比丘就坐在山洞前面,入火光三昧,用三昧火把自已的身體燒掉。就在火燒的過程當中,火光上面就現出一尊觀世音菩薩騎著一隻龍,騎龍觀音就是這樣來的。這是一尊白衣觀世音菩薩腳踏一調龍的相狀,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這是說:觀世音菩薩在度化眾生時,祂是恆順眾生的因緣,既然這隻大蟒蛇現出道士的樣子,那麼觀世音菩薩就現出一個比丘身──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則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這是說明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的功德。

辛五、第十一勢至觀

我們知道菩薩的功德,基本上都是以祂的相好光明,特別是以光明來做代表。我們看前面觀世音菩薩的光明,基本上是比較慈悲、調柔的,祂代表大悲。但大勢至菩薩的光明比較偏重在智慧這方面,是比較剛強調伏的,所以懺公師父念大勢至菩薩時,稱「南無大力大勢至菩薩」,多了一個「大力」,表示這是一種智慧的調伏。

【總舉觀相】次觀大勢至菩薩。
【重辨觀相】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
【正明圓光】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
【光益有緣】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有緣眾生,皆悉得見。

觀世音菩薩跟大勢至菩薩的身量一樣,比阿彌陀佛矮一點;此菩薩的圓光,每一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祂的光明能夠照二百五十由旬;舉身的光明,可以照十方國土,作紫金光色,只要有緣的眾生,皆悉得見。

那麼,見到此光有什麼好處呢?

【從光立名】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只要見到大勢至菩薩一毛孔的光明,就能夠見到十方無量諸佛淨妙的光明,所以號稱此菩薩名「無邊光」,又稱為「無邊光菩薩」。為什麼叫「大勢至」呢?因為祂能夠以智慧的光明普照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遠離三塗之苦,成就無上的威德勢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就是:祂能夠調伏眾生的罪障,遠離三惡道,所以叫做「大勢至」。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