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是由一群哲學人組成的新創團隊,目標是結合哲學專業與網路新媒體,用富有創意的方式在社會上傳播哲學內容和推廣哲學教育。2020 年起,哲學新媒體開始製播哲學主題 podcast,歡迎熱愛思辨的你訂閱收聽!
訂閱哲媒,收聽會員限定特集: https://bit.ly/2ZS98fN
第九集節目請到的是轉轉心理治療所的廖羚雅臨床心理師,與哲學新媒體的主持人鄭凱元討論成癮行為與自由意志的問題。現代生活中常見的網路成癮、藥物成癮、乃至於賭博成癮、色情成癮等等,一開始多是行為者自行選擇的行為,但是到後來,即便行為已經帶來巨大損害,患者卻仍無法停止或修正行為。是人的意志薄弱、性格有缺陷,無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還是大腦或生理的機制出問題,讓人一旦掉入陷阱就難以自拔呢?哲學人和科學人會怎麼看成癮這件事?本集凱元從成癮現象切入,帶大家探討「自由意志」與「心理因果」等哲學議題;羚雅則從神經心理學來說明為何人類容易成癮,以及如何可能協助患者改變行為。👏 本季每週三播出新集,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
第八集節目請到的是轉轉心理治療所的吳家昀臨床心理師,跟哲學新媒體的主持人鄭凱元一起討論「自我」這個有趣的議題。網路上大家常會做一些號稱是「心理測驗」的小遊戲,從顏色、花朵或問題的選擇,得出關於自己屬於哪種性格或個性的結果——但這種方法真的能夠讓我們了解自己嗎?你現在理解的種種「自我」元素,永遠都不會變嗎?八歲和八十歲的你還是同一個人嗎?本集凱元帶大家從知識論與形上學這兩個不同的角度切入談「自我」的哲學議題;家家則從神經心理學來說明大腦發展如何形成自我概念,而像是中風、失智這些腦部損傷如何影響「自我」的整全性。
《心腦風暴》第七集節目再次請到轉轉心理治療所的倪子洛臨床心理師,和主持人凱元一起心理疾病的社會因素以及社會適應性。人是社會性極強的動物,一方面生活在社群中,受到種種規範與條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又有發展自我的需求。與社會格格不入是許多人在成長階段會碰到的問題。本集中,子洛從神經心理學的角度告訴我們,不同的心理困擾或神經發展障礙會導致不同類型的適應性困難,同時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個案進行改善。凱元則從哲學人的角度指出,一個人在社群中保持一點「怪」、一些「不一樣」,不見得就是壞事或適應不良。👏 本季每週三播出新集,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
《心腦風暴》第六集節目再次請到轉轉心理治療所的林雨璇臨床心理師,和主持人凱元一起以自閉症為例,探討神經多樣性 (neurodivergence) 的概念與倡議運動。自閉症過去被當成一種心理疾病,然而是否有可能被視為一種有別於典型心理發展的另類心智/大腦樣態呢?心理治療如何有助於自閉症患者的發展?神經多樣性概念又對患者的自我認同有什麼幫助?👏 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
《心腦風暴》第五集節目再次請到轉轉心理治療所的張壬申臨床心理師,和主持人凱元一起談談另一個心靈哲學中的大哉問:情緒是什麼?出現在我們的意識中的情緒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人類情緒是否在本質上與動物情緒有所不同?起起浮浮的情緒波動和情緒障礙又有什麼不一樣?本集中,凱元將介紹情緒哲學探討哪些哲學問題,而壬申跨則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明「何為情緒障礙?」,並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為例,來談障礙的成因與治療方式。👏 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