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是由一群哲學人組成的新創團隊,目標是結合哲學專業與網路新媒體,用富有創意的方式在社會上傳播哲學內容和推廣哲學教育。2020 年起,哲學新媒體開始製播哲學主題 podcast,歡迎熱愛思辨的你訂閱收聽!
訂閱哲媒,收聽會員限定特集: https://bit.ly/2ZS98fN
《心腦風暴》第三集節目請到轉轉心理治療所的林雨璇臨床心理師,和主持人凱元一起從心理學與倫理學的角度談談心理疾病的去污名化運動。相較於生理疾病,為什麼心理疾病與患者特別容易被貼上負面標籤而遭受歧視?我們又要如何避免這些偏見?另一方面,有什麼理由會讓人反對心理疾病的去污名化運動?這樣的擔憂又是否真有道理呢?本集中,雨璇還介紹了一些讓我們更能理解心理疾病的劇集,像是《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我們與惡的距離》,以及書籍《除了病我一無所有》、《生存是件苦差事 : 三十而立的成人亞斯自助手冊》等。👏 本季每週三播出新集,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
《心腦風暴》第二集節目請到的是轉轉心理治療所的張壬申臨床心理師,和主持人凱元一起談談心理疾病哲學中的大哉問:心理疾病真的存在嗎?乍聽之下,這個問題有些「明知故問」——畢竟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們就是在診斷與治療心理疾病的專業者,不是嗎?如果沒這種東西,那大家是在忙什麼?但問題是說,不只哲學家有理由質疑這件事,就連一般大眾都時常提出類似的疑問。本集中,凱元將介紹來自哲學的兩種不同問題意識,壬申跨則從心理學的角度加以回應並介紹其中「神經心理取向」與「跨診斷」的概念。👏 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
人類的心理是什麼樣的東西?它是怎麼運作的?又怎麼去衡量某些心理運作是健康的還是生病了?哲學新媒體與研究心理的科學家、也就是臨床心理師合作,一起從哲學與科學的專業進行訪問以及對談,讓聽眾可以深入了解我們的心理與心理健康。第一集節目請到的是轉轉心理治療所的吳家昀臨床心理師,大家通常暱稱她為「家家老師」,跟我們介紹一下心理的科學家平常是在做什麼、不同的心理專業怎麼幫助有心理疾患的個案。而哲學新媒體的主持人鄭凱元則會介紹心理的哲學家又是在做什麼、心靈哲學和心理學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第十集節目帶大家認識位在台南的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訪談系主任洪菁勵教授,為大家介紹所上的課程規劃與研究方向。長榮應哲系從系所名稱到課程規劃可說都是全台最特別的哲學系,致力於「哲學訓練、社會實踐」的教育目標,是一個強調走進人群、走進社會的哲學系。課程規劃分為哲學專業、公共參與、社會關懷等三大面向,而在學制上,學生要完成獨特的哲學實習課程與成果發表,以及畢業前的專題論文。👏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更多會員限定 Podcast: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
認識哲學,就從認識臺灣哲學系開始!第九集節目帶大家認識位在台北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訪談所長嚴如玉教授,為大家介紹所上的課程規劃與研究方向。陽明交大心哲所是台灣最年輕的哲學所,研究方向集中在心智與認知哲學的核心問題,包括意識、人工智能哲學以及認知科學哲學,以及多項跨領域研究。學制規劃上主要讓學生從研究問題出發,針對該特定問題進行研究,直接進入最前沿的文獻探索與跨領域的經驗成果。👏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更多會員限定 Podcast: https://philomedium.com/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