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16號

澳門學16號

澳門學16號

這是科普專頁「澳門學16號」的Podcast。

👇我們的故事|Podcast|免費電子報|Patreon https://linktr.ee/macaology_empire

💌 歡迎工商洽談,請用郵件: info@macaology16.com

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

---------------------------------------------------------------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所有集數

EP73. 大灣區通勤:澳人未來生活型態?ft. 澳門科大管理學系助理教授王振宇

EP73. 大灣區通勤:澳人未來生活型態?ft. 澳門科大管理學系助理教授王振宇

🄴 澳門學16號

按照總體規劃,十年後將有五分一澳門人在橫琴合作區生活或工作。這將是一種什麼體驗?👉訂閱連結今集內容,客席主持澳大楊鳴宇請來澳科大管理系老師王振宇,聊聊他在橫琴和坦洲兩地,通勤澳門的生活體驗以及相關政策。節目上部份,王老師分享自疫情開始,在「橫琴-澳門」兩點一線的通勤生活。明明目的地就在對面,卻要花上一小時到達。又橫琴的衣、食、住到底是什麼狀況?work-life balance 能真的達到嗎?每天通勤兩小時似乎不合澳人時間觀,但這其實是大城市常態,澳門人能接受這種生活形態嗎?節目下半部,兩人也就這種區域融合展開討論。最後,王老師作為外地高教專才,亦分享了自身對於澳門職場文化與人才政策的看法。推薦給對相關議題感興趣的聽眾收聽。參考資料- 訂閱連結- 澳門居民跨境珠海都會做什麼?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EP72. 雀仔園:全澳門最活躍社區?ft. 雀仔園土地廟理事長David

EP72. 雀仔園:全澳門最活躍社區?ft. 雀仔園土地廟理事長David

🄴 澳門學16號

「當街坊不融洽,你請張學友來唱歌,人地都會覺嘈」 👉訂閱連結人們說澳門是人情味和社團社會,但數據看澳門人的社團和社區參與度其實持續下滑,原子化社會下,人們為何仍需要社區?今集內容,Jasper 邀請可能是全澳門最活躍社區的組織者,雀仔園福德祠土地廟的值理會理事長David,一起討論從廟宇到社區工作等大小事。節目上部份,Daivd 作為年青人先分享自己的意外入會過程,面對一班最後生都已是40至50歲、不少更是退休級別的前輩們,David 如何進行日常溝通工作,既延續傳統廟宇慶典,又為雀仔園帶來新元素?雀仔園的特別在於整個社區的街坊與店舖,仍然圍繞兩百年的土地廟展開各種互動。全區祭拜的盂蘭節、洋人葡人也會幫襯的街市中藥店、各種雀仔園限定的都市傳說,什麼歷史因素造就了今天的雀仔園?節目下部份,兩人從社區延伸討論今天澳門人參與社團的動機,David 的答案或許不能滿足所有人,但卻言行一致。如對傳統廟宇或社區工作感興趣,不要錯過今集內容。參考資料:- 訂閱連結- 專書:《澳門.雀仔園.福德祠》- Facebook: 澳門雀仔園福德祠土地廟值理會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EP71. 澳門高校假學歷入學事件背後

EP71. 澳門高校假學歷入學事件背後

🄴 澳門學16號

為何本地人能輕鬆入讀的高校,這些外地生卻為求學位以身試法?📣 訂閱連結今集內容,Jasper 與澳門大學楊鳴宇(Leon),一起討論這次科大假學歷事件背後拆射的各種問題。節目上部份,Leon 從內地升學制度與競爭環境,解答為何澳門高校學歷在某些內地生眼中,特別具吸引力。這些內地生多來自那裡?拿到澳門學歷對其人生有何好處?這次事件在網上激起不少輿論,既有人質疑澳門高校水平,也有人說犯法內地生都屬混學歷的富二代。Leon 作為澳門最高學府的前線教職員,決定在節目下部份為大家更新目前澳門高等教育的發展現況,以及更重要的是,實際告訴大家目前高等教育遇到的,所謂 「難以調和的教學質素理解差異」。與其討論是非對錯,今集我們更希望讓大家了解事件背後的動機與制度問題。參考資料- 訂閱連結- 假學歷|澳門司警拘4內地生 涉偽造DSE成績入讀澳科大 20人潛逃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EP70. 茶樓賣書、北上消費與本地藝文發展 ft. Bookery藝術書展3.0(附折扣碼)

EP70. 茶樓賣書、北上消費與本地藝文發展 ft. Bookery藝術書展3.0(附折扣碼)

🄴 澳門學16號

當封關不再,各地可自由交流;當北上消費成為常態,藝文不能只靠本地人撐起(可能從來不是),獨立的本地藝文活動要如何調整定位?📣 訂閱連結今集內容,Jasper 與本地藝文書展Bookery 成員Alan 和Sara 對談,討論從澳門藝文活動遇到的新問題,以及今屆書展的新搞作。(門票折扣見參考資料)節目上部份,Alan 和Sara 反思為何去年書展大搞後,今年卻縮小規模,當中遇到什麼難以解決,甚至算是內在矛盾的現實問題。我們從Bookery首屆跟蹤其發展,希望透過它們了解澳門的獨立藝文活動,跌撞下Bookery 來到第三年,面對新舊問題,Alan 和Sara 似乎「領悟」出一套更健康的mindset 讓活動生存下去,這又是什麼?能否套用到其他類活動?今年Bookery 繼續跨界交流,將書展移師澳門傳統茶樓:大龍鳳茶樓。他/她們是如何說服唱大戲的老朋友,讓其在樓上賣書,樓下飲茶?背後又拆射出什麼城市意涵?如你也是藝文友,或純粹好奇書展如何辦在茶樓,歡迎收聽今集內容。參考資料:- 門票購買|專屬折扣碼:#16macaology- 訂閱連結- EP33. 電影、音樂、攝影與插畫,在澳門如何將藝文活動在地化?ft. Bookery藝術書展2.0- EP16. 在澳門搞獨立書展有什麼困難?feat. Bookery開爐!藝術書展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EP69. 周街都是虧錢咖啡店,為何仍有人入行?ft.「原咖啡」老闆 Johnson

EP69. 周街都是虧錢咖啡店,為何仍有人入行?ft.「原咖啡」老闆 Johnson

🄴 澳門學16號

據統計局資料,2020年澳門咖啡店達117間,整體虧損破千萬;2023年最新數據為121間,屬飲食業唯一負增長。雖然店量已變少,但一般認為開cafe仍難賺錢。📣 訂閱連結為何在數據上已證明難以盈利的行業,不少澳人還不斷入行?今集內容,澳大楊鳴宇與Jasper,請來老朋友「原咖啡」老闆Johnson,一起討論此業界現象。節目上部份,Johnson 簡述自己的入行原因,以及自疫情以來,嘗試過那些轉變與努力,現在的經營現況如何。甚至,什麼時候他才會止損離場?過去數年,澳門也曾出現咖啡價格戰,這場戰役帶來什麼結果?整體來說澳門飲啡的人有增加嗎?北上消費直接衝擊全澳飲食業,但不少咖啡店仍在掙扎,更有人接手入行。節目下半部,Leon 和 Johnson 也提出各自解釋,這可能關涉澳門人的價值觀以及社會風氣?Johnson 也給出一些過來人建議。如也是啡友或曾想過入行創業,不妨先聽聽今集內容。參考資料:- 訂閱連結- 原咖啡- 咖啡是一種對美好生活想像的鄉愁Get bonus content on Patreon---------------------------------------------------------------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