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華語.聚焦台灣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

IC之音竹科廣播|沈春華主持

公益出發,認識台灣暖實力;聽年輕觀點,找出青年競爭力;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與IC之音期許透過本節目,時時回應社會重大議題,暢談與您生活息息相關的食衣住行、空污水電大環境;還有您工作上必定關切的各種領域,從新創事業到趨勢因應。
本節目由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贊助播出

所有集數

地方特色融入生態課程 苗栗大山國小獲永久綠旗認證 Ft. 苗栗縣後龍鎮大山國小 紀介五校長

地方特色融入生態課程 苗栗大山國小獲永久綠旗認證 Ft. 苗栗縣後龍鎮大山國小 紀介五校長

🄴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

我國環境部與美國環保署合作,2014年起即引進生態學校制度,致力將生態、永續理念融入中小學教育,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進而帶動家庭與社區的永續發展。台美生態學校計畫推行至今,已有747所學校加入,獲認證的學校490所。生態學校認證分為銅牌、銀牌與綠旗,取得四面綠旗可獲認證為「永久綠旗學校」,代表永續精神已根植於校園生活乃至周圍社區,是相當難得的成就。苗栗縣後龍鎮大山國小就是其中之一,更是全台第一所非實驗教育體制獲此殊榮的學校。本集特別邀請大山國小紀介五校長連線分享,濱海的小校如何找到自身特色,將環境教育融入校園?孩子們如何在過程中一步步學習,了解我們的土地?體制內國民小學有許多教育的使命,並不輕鬆,孩子的智育、體育、美育等,如何克服挑戰,與生態學校的計畫整合?家長、老師、學生如何協作?紀校長將分享一個引人入勝的「獨木舟」案例,與大山國小在地環境和教育結合的經驗。歡迎收聽!

公益與國際合作女力:台灣與坦尚尼亞教育的美麗連結 Ft. 炭格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洪宜筠

公益與國際合作女力:台灣與坦尚尼亞教育的美麗連結 Ft. 炭格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洪宜筠

🄴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

今天節目的來賓,是一位公益女力的代表,跟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第17項「多元夥伴關係」很有關係。所謂「多元夥伴關係」,開宗明義就提到強化國內資源動員,向開發中國家提供國際支援,而今天國際連線的來賓洪宜筠Winnie,就整合了台灣的資源,不僅對坦尚尼亞提供國際援助,更有個夢想,要為當地建立一所學校,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國際觀與公益熱情呢?坦尚尼亞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為何台灣的大學生到了當地擔任志工,不僅是服務,也被當地學生的夢想開啟了視野?然而,當地的教育與女性處境仍受到諸多限制,如何透過志工行動與教育幫助他們?歡迎收聽!

會發電的火山,地熱的機會與挑戰 Ft. 結元能源開發總經理 林伯修

會發電的火山,地熱的機會與挑戰 Ft. 結元能源開發總經理 林伯修

🄴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

你去過會發電的火山嗎?大部分聽眾對溫泉都不陌生,也可能去過有火山活動的景點觀光,這些自然現象的背後,就是有潛力穩定供應電力的地熱。例如,全台灣第一座火山型地熱發電廠,金山四磺子坪先導地熱電廠,就將地熱透過渦輪機組發電,未來還有更大的發電潛力。本集特別邀請到結元能源開發總經理林伯修,分享台灣在地業者透過鑽井技術,開發可以發電的地熱井,成為受到關注的綠色能源。地熱使用的土地面積比太陽能小很多,而且不受天候影響,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特色?對關鍵時刻的電力需求,有哪些影響?台灣的地熱發電目前的發展情形如何,未來面臨哪些機會與挑戰?環太平洋其他國家的地熱發展,給我們那些啟發呢?歡迎收聽!

搜索基金接班轉型,期許企業的下一次綻放 Ft. 綻興投資創辦人 黃皖芸

搜索基金接班轉型,期許企業的下一次綻放 Ft. 綻興投資創辦人 黃皖芸

🄴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

經濟部資料統計,台灣中小企業家數突破167.4萬家,占全體企業98%以上;其中經營達20年以上的中小企業佔比更來到28.31%。這些經營穩定、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中小企業,其中不少正面臨世代交替的考驗。於是,哈佛 MBA畢業生,綻興投資創辦人黃皖芸,在台灣成立「搜索基金」,特別關注二代沒有意願接手,缺乏合適人才接班的優質中小企業,期待開創企業華麗轉身的契機。什麼是搜索基金?搜索基金如何運作?搜索基金能為台灣中小企業的接棒提供解答嗎?這項在哈佛發展成熟的模式,可能帶來哪些新的機會?歡迎收聽!

原生魚種復育不易,水生走廊成保種方舟 Ft. 臺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創辦人 鍾宸瑞

原生魚種復育不易,水生走廊成保種方舟 Ft. 臺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創辦人 鍾宸瑞

🄴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

台灣原生淡水魚類,生存環境持續受到威脅!隨環境開發、棲地破壞以及外來種入侵,原生種魚類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其中以靜水型魚類面臨的生存挑戰尤為嚴峻。保育原生魚種刻不容緩,為此,在二十多年前,時任新北市裕民國小教師的鍾宸瑞開始在校園推動水生走廊,為台灣的原生種魚類,包括動水域與靜水域的魚兒們,打造第二個家。台灣的原生種魚類,其實你我不陌生!從鈔票到童謠,在台灣文化與民間故事裡,都有魚兒熟悉的身影。鍾老師不僅分享他與原生魚類邂逅的故事,也談到復育工作的挑戰。如何落實「三育」,即教育、保育、復育,為原生物種爭取更多時間與機會?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