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的數據資料, 110年1月底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高達16%,國人平均壽命逐年提高,已趨近歐美先進國家。隨著人口高齡化,可以預期未來會有更高的比例花費於醫療照護。新冠肺炎以突如其來的急迫性,將ESG(環境、社會、治理)議題帶到了第一線,員工身心靈健康與企業經營績效呈現高度正相關,有健康、高向心力、對公司目標清楚與認同感的員工,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健康我來顧》節目帶出大家所關心的健康議題,每集邀訪專科醫師,提供最新最正確的健康資訊,您所關心的健康,讓主持人王淑榮與醫護人員一同來看顧!
挑食一直是許多家長在養育孩子上的困擾,尤其是對身體好的營養食物、蔬果,也有些孩子是對陌生、新的食材有莫名的排斥感,讓父母傷透腦筋。到底挑食是先天還是跟後天不當的飲食習慣有關係?曾經有研究發現,挑食問題嚴重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壓力而合併憂鬱或焦慮等問題,影響孩子食慾不振,變成一個惡性循環。本集節目以電話採訪王雅虹營養師來跟大家分享「孩子挑食怎麼辦?」,幫助家長運用各樣方式引導孩子走向健康飲食。關於兒童減重和營養等相關問題,歡迎上@營養師的孕嬰生活(雅虹營養師)留言。目前為聯合醫院兒童青少年校園篩檢健康促進計畫營養師,也是自由接案的王雅虹營養師
新冠肺炎疫情從2019年開始到現在,許多地區被感染後痊癒的病患發現,還是有喉嚨乾癢、胸悶、呼吸困難或記憶力減退等等的症狀。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感染 Covid-19 痊癒後超過兩個月,仍然遺留慢性後遺症就算是「長新冠 Long COVID」。但有這些症狀不一定是長新冠,也許是有心血管疾病或身體其他部位出問題而導致,千萬不要輕忽。本集節目邀請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醫療副院長 劉俊廷醫師來分享「呼吸困難、易喘,只是長新冠?」相關的主題,幫助我們對異常的生理症狀有更多的警覺。歡迎收聽。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醫療副院長 劉俊廷醫師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了全世界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這個發現拯救了二次世界大戰許多士兵的生命,也開啟人類對抗細菌的新時代,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但使用抗生素將近100年的今天,原本用來救命的藥物,卻催生出世紀「超級細菌」,未來輕微的感染可能因為無藥可用而讓人致命。本集邀請到《 康健雜誌》編輯部副總編輯暨「請問康健」頻道總監張雨亭來跟大家分享四月份康健雜誌封面故事《超級細菌來襲,藥沒用了?》一起來關心國內抗生素使用和管理,民眾可以怎麼樣保護自己,避免將來面臨無藥可醫的危險。歡迎收聽。康健雜誌4月封面故事《超級細菌來襲,藥沒用了?》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李孟儒主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不孕症比例大約8~12%,但國內不孕症比例卻將近15% (每6到7對的夫妻當中,就有1對是不孕症的病患)。而晚婚、高齡等原因,讓不孕症的比率逐年升高。您知道嗎?當人在極大的壓力下所釋放的「壓力賀爾蒙」,也不利於受孕。所以,有越來越多未來想生育的女性考慮提前凍卵,以備不時之需。也許有女性正在考慮是不是該凍卵?最好的凍卵年齡是幾歲?凍卵的過程如何?取卵會會不會傷害到卵巢或引起併發症?本集節目特別邀請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 李孟儒主任來分享「凍卵」相關的訊息,歡迎收聽。主持人與李孟儒主任(左)合影
台灣耳鳴學會創會理事長賴仁淙醫師新書《耳鳴的腦內大革命》現代人因生活步調快速、作息緊張、壓力大,常有耳鳴的症狀,尤其晚上安靜的時候感覺更明顯,影響入睡。也許有人試了很多不同的方法,看醫師、吃藥,但都沒辦法改善。到底身體出了什麼狀況?您知道嗎?其實,耳鳴是大腦發出的求救信號,是自我保護的釋壓機制。本集節目邀請到投入耳鳴研究三十年的賴仁淙醫師來介紹他所寫的新書,時報所出版的《耳鳴的腦內大革命》,從書中我們可以瞭解耳鳴的原因和目前最佳的治療方式。原來只要控制睡眠、飲食習慣,改變用藥方式,就能告別耳鳴、暈眩的困擾。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