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產業崛起,中美對峙加劇,台灣產業該如何自處?/海水溫度異常升高,天災不斷,我們如何面對劇烈的氣候變遷? /中國經濟口號「高質量發展」讓人霧裡看花,我們該如何解讀?|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177|

2024-04-09·11 minutes

Description

👍喜歡丁學文老師的節目?支持我們製作更多優質內容!
請以手機轉跳至天下文化Apple Podcast頻道主頁 https://reurl.cc/Q4xv5O
(1) 訂閱:點擊右上角「+」,訂閱我們的頻道。
(2) 分享:點擊右上角「‧‧‧」,再點擊「分享節目」,將好聽的節目分享給親朋好友。
(3) 評論:滑至頁面最下方,點擊「撰寫評論」給我們評分、留言。

本集摘要
一,
4月4日,美國財政部部長葉倫飛抵廣州,展開為期六天的拜訪行程,並與主導經濟與金融系統的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舉行雙邊會議。據信此行旨在管理美中經濟關係,並就太陽能電池和電動車在內的清潔能源產業補貼與產能過剩問題向中國施壓。
 
這毫不奇怪,當我們看見今年3月,比亞迪電動車的海外銷售量達到了3.83萬輛,是去年同期的2.87倍,顯示出中國電動車的橫掃全球之際,4月6日,南韓電池大廠LG新能源的上季營業利益卻銳減75%,主因是全球電動車銷售成長放緩,導致該公司的出貨量和獲利受損。
 
美國企業研究所就指出,過去,電解鋁一直是中國產能過剩的主要領域,但現在,包括電動車、鋼鐵、造船和太陽能變成了代名詞,改變的是,產能過剩從傳統產業轉向了新能源產業,難怪西方世界如坐針氈。
 
我們要怎麼解讀最近這波從中美對峙、半導體禁令到中國電動車橫掃全球的狀況?和中國貿易往來密切的台灣又應該怎麼因應?
 
二,
4月6日,俄國中部山城奧爾斯克(Orsk)一段河壩潰堤,政府緊急撤離了當地數千民眾。并且調派重型機具在現場試圖穩住壩體。
 
4月3日,中國江西也面臨了強對流天氣,引發中國所謂的「風雹災害」,受強降雨和強風影響,造成江西數千戶房屋損壞,數十戶倒塌、嚴重損壞,大面積農作物受災,
 
這些已經不是單一現象,今年年初,Nature期刊發現過去40年,氣候變遷造成格陵蘭冰蓋融冰比之前估計多了20%。
 
根據歐洲聯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去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海水溫度「持續異常高溫」。
 
事實上,研究人員表示,更多大量的水流入海水恐影響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而這個現象與冰蓋融化等數十個氣候轉捩點,非常可能為人類帶來「空前」威脅。
 
氣候變遷越來越嚴重,但全球各國越來越不把巴黎協議或是應對氣候變化當作一回事,那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經濟學人》推薦
 
這期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聚焦中國。在封面設計上,編輯群讓我們在中國紅的封底前,看見端坐桌前的習近平,若有所思的按下了一個按鈕。他的頭頂上寫著的是「CHINA’S RISKY REBOOT 中國充滿風險的重新啟動。」
 
今年1月31日,美國Bloomgberg報導,中國領導人去年至少在128個不同場合提到了「高質量發展」,但經濟學家說,這一口號的含義廣泛,讓人充滿了想像空間,卻好像打高空落不了地。對投資人而言,這句神秘的經濟口號對支持2024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究竟扮演著什麼角色,真的就是霧裡看花,沒人說得準?
 
或許就像位於上海的「龍州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說的:中國所有的口號都是政治口號,故意保持模糊才能提供靈活性,但說到底,北京希望它是什麼,它就可以是什麼?所以,一味看衰中國肯定失之魯莽,唯一確定的是,這個世界變了,中國也變了,兩個都變了的東西,負負會不會得正,或許誰也說不清楚。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