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人權門診

長者人權門診

長者人權門診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長者有時也需要法律諮詢。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兼台灣法律資訊中心主任施慧玲教授主動出擊,透過「長者人權門診計畫」打入長輩的生活圈,讓長輩在社區生活中,就能得到專業的法律協助。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All Episodes

EP13_長者人權門診:曹汶龍醫師專訪2

EP13_長者人權門診:曹汶龍醫師專訪2

🄴 長者人權門診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kdqsz7t00ij01yehaiugmwp/comments延續著上一集的內容我們繼續與曹汶龍醫師討論到他建置的溪口互助家庭,是如何會去建立這樣的互助家庭模式,而在他的門診旁邊也有一個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的小門診,由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施慧玲教授提供失智症家屬或長者法律諮詢服務的門診。更是因為這樣的緣故牽起了更多人投入對於失智症家屬和長者的服務,所以才有辦法在溪口建置起互助家庭的模式,而互助家庭的模式對於照顧者和失智症患者都很有幫助,可以學習如何與失智症長者互動。利用長者所熟悉的物件或是音樂,來勾起他們的記憶與對生活的能力,那麼在溪口互助家庭還有甚麼有趣的故事呢?一起來收聽這一集的節目吧!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12_長者人權門診:曹汶龍醫師專訪1

EP12_長者人權門診:曹汶龍醫師專訪1

🄴 長者人權門診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kdqsz7t00ij01yehaiugmwp/comments這集邀請到了《你好,我是誰》電視劇中由寇世勳扮演的角色原形-「曹爸」曹汶龍醫師,來到節目上與我們談談失智症照護的議題。從戲劇中的內容連結到現實中,照顧者在照顧失智症患者有許多可以調整的方式,順著失智症患者的記憶與想法,利用患者還有的本能記憶,去喚醒他其他生活的能力。同時,在節目中也談到在台灣的失智症長者照護的模式,跟日本和歐美照護模式的區別,在不同國家對於長者的照顧責任認定不同。在台灣會認定家屬對於長輩是有責任的,但是在日本與歐美,長者反而是要對自己負責的,在這樣的不同之下,台灣未來的長者照護應該走向甚麼樣的模式,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這一集的節目吧!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11_長者人權門診:陳錦煌醫師專訪2

EP11_長者人權門診:陳錦煌醫師專訪2

🄴 長者人權門診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kdqsz7t00ij01yehaiugmwp/comments(節目錄製日期2024-02-22)※本集為演講專場:小鎮醫師,台灣社區營造先驅 陳錦煌醫師陳醫師曾在演講中說:「我每天都在向病人和社區學習。」他強調在新港各村落推廣「社會處方箋」並非易事,但當長者站在舞台上與聽眾互動時,他們其實透過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激發情感共鳴,拉近彼此距離,培養歸屬感,並開始積極參與貢獻社區,不論是關心遲緩寶寶、失智老人、外籍看護工,或是身心障礙者。大家彼此成為彼此的家人,互相支持、提醒,共同參與運動更為有效,讓社區凝聚更深、走得更遠、更持久;只要每天從底層累積力量,就能體驗到快樂與健康的成果。這番話令人感動,透過社區的團結力量,人們互相幫助、自我成長,讓長者和鄉民相互支持。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10_長者人權門診:陳錦煌醫師專訪1

EP10_長者人權門診:陳錦煌醫師專訪1

🄴 長者人權門診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kdqsz7t00ij01yehaiugmwp/comments(節目錄製日期2024-02-15)※本集為演講專場:小鎮醫師,台灣社區營造先驅 陳錦煌醫師陳醫師在本次演講專場中分享社區建設的經驗外,也談到了「社會處方簽」這個主題。「社會處方簽」雖然源自英國的經驗,但陳醫師將它在新港落實,旨在讓長者和鄉民之間互相照顧,打造健康社區。那麼,什麼是「社會處方簽」?它具體如何實施?在新港又是怎麼落實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陳醫師的分享吧。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09_長者人權門診:陳毓璟教授專訪3

EP09_長者人權門診:陳毓璟教授專訪3

🄴 長者人權門診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kdqsz7t00ij01yehaiugmwp/comments(節目錄製日期2024-04-04)※節目主持人: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 管中祥教授※本集受訪者: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學系 陳毓璟教授很多老師都會嘆息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從某些角度看,這確實是事實。或許是因為3C產品的普及,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了。但更大的問題似乎在於老師年紀越來越大,而學生永遠都是年輕的。簡單來說,老師們年歲增長,而學生們進入校園時永遠都是十八歲,導致師生之間的年齡差距越來越大,生活經驗的差距也就越來越遠,因此溝通上自然會變得更加困難。這也就導致了許多老師在教學上感到挫折,尤其是大學老師們普遍會有這樣的感受。不過,今天的來賓陳毓璟真的跟眾不同,她的課堂不僅有大學生,還有許多長者參加。她的「社會老年學」和「健康老化與健康促進」等課程就是讓不同年齡層之間共學、互相學習的。這得有多難啊!陳老師是怎麼做到的呢?難道不會遇到「雙向溝通困難」的問題嗎?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