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個喇叭!緬甸街

鳴個喇叭!緬甸街

緬甸街主廚

華新街,人們口中的「緬甸街」,是一條位於中和聚集緬甸移民的街弄。

1960年後,許多緬甸移民因排華事件來台,定居中和華新街。街上這些跨境移動的故事,和迷人的南洋美食,承載著在地移民的習慣、鄉愁與日常。我們想要紀錄的正是這個社區的共同記憶,和正慢慢改變中的華新街。我們在透過滇緬料理、街區走讀、深度體驗、podcast與地方誌《緬甸街》,挖掘緬甸街,書寫緬甸街,從在地人的角度帶大家一起探索屬於這條街的生活文化。

😋 FB 很多美食👉 https://www.facebook.com/mpculture.tw
😎 IG 很多幕後花絮 👉 https://www.instagram.com/mpculture.tw/
😘 網站很可愛 👉 http://www.mpculture.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All Episodes

EP 63 - 「我小時候以為緬甸的東西,就是台灣的東西。」ft. 萬利家的緬甸街混血孫女 Janel

EP 63 - 「我小時候以為緬甸的東西,就是台灣的東西。」ft. 萬利家的緬甸街混血孫女 Janel

🄴 鳴個喇叭!緬甸街

「每次跟同學聊到寒暑假要回去外婆家,大家回家可能短至二三十分鐘,不過我每次回外婆家一趟至少都要 15 小時以上。」 我們在台灣經常在談新住民議題時,有時候其實很難想像新住民在寒暑假的時候,如果想帶自己的小孩回到家鄉去認識娘家的家人,或是去接觸媽媽母國的文化,實際上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 像是嬰兒時期,媽媽得要擔心小孩能否適應長途飛機,也許是哭鬧怎麼解決,或是容易耳鳴怎麼辦。 或是小孩長大到國高中後,開始煩惱的人變成孩子本身,畢竟長到了愛出去玩的年紀,卻發現媽媽回鄉的行程大部分都是在跟家人、老朋友敘舊吃飯。 從媽媽的角度這趟是難得的探親返鄉之旅,當然要好好的把朋友都見過一輪。不過對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跟媽媽的返鄉行程難免覺得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 / 之前很少跟大家分享到,萬利自己的家族裡就有多重的遷移文化背景,不光只是緬甸和雲南的背景。像是二姐從緬甸跟著爸媽來到台灣後,後來又嫁到美國加州,跟非裔美國人結婚、生小孩。 而今天節目的主角 Janel ,也就是萬利我的姪女。Janel 和他的姐姐從小在美國出生,在他們還小的時候,每年寒暑假都會跟著二姐一起回來台灣。在緬甸街也是幾乎在地居民都認識的人物。 由於他們兩姊妹好認的外表,每次他們回來台灣,街區居民就會跟萬利家人提到「喔!你家孫女又回來喔!」 / 「我小時候以為緬甸的東西,就是台灣的東西。」對 Janel 來說,街區上的魚湯麵、烤餅,是他們印象中的「台灣菜」。 長年往返在台灣和美國兩地,還有身上融合的「緬甸x雲南x台灣x美國x非裔文化」,他們如何探索自己的身分認同,做為阿姨的我也非常好奇。(尤其阿姨本人也是在從事相關領域工作) 今天這集 Podcast 除了參雜了身為阿姨 的私心,我們也跟 Janel 聊到,像在美國加州這樣一個匯集多元移民的大城市中,他們在校園裡會接觸到的同學都來自哪些背景?在加州校園裡,是不是也像台灣現在在課綱裡有關於多元文化族群的討論? 期待藉由這集節目,帶大家出走台灣以外的移民視野,看見「離散」帶來的影響如何作用在不同世代身上。 / 這集錄音的時候真的充滿感動,覺得自己的姪女可愛又有長大的成熟感,非常推薦大家力馬收聽去! / 📌 上架平台更新!在許多聽眾敲碗之下,現在在 Youtube Music 上也可以收聽《鳴個喇叭緬甸街》Podcast 囉! 歡迎大家追蹤追起來 👉 https://www.youtube.com/@mpculturetw / 🎧 你可以在以下音樂平台找到《鳴個喇叭!緬甸街》 Apple / Spotify/ Youtube/ SoundOn/ KKBOX/ Firstory ▶︎ https://open.firstory.me/user/mpculture/platform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 62 -在緬甸拍片是件瘋狂的事?:小而團結的緬甸紀錄片社群 ft. 緬甸紀錄片導演翁明 Aung Min、製片 杜篤嫻 Thu Thu Shein、製片 林孫烏 Lin Sun Oo (ENG)

EP 62 -在緬甸拍片是件瘋狂的事?:小而團結的緬甸紀錄片社群 ft. 緬甸紀錄片導演翁明 Aung Min、製片 杜篤嫻 Thu Thu Shein、製片 林孫烏 Lin Sun Oo (ENG)

🄴 鳴個喇叭!緬甸街

(本集為全英文訪談。This episode was recorded in English) 「有時候,我覺得在緬甸當一個影像工作者,是一件很瘋狂的事。」 緬甸動盪的社會、高壓的審查制度,考驗著影人們如何創造新的可能性。 有限的資源、稀缺的人才,也考驗著整個產業如何長久的走下去。 緬甸 Tagu films 創辦人與製片 Lin Sun Oo 談到,即便是在緬甸 2021 年政變以前,拍片本身就是一條艱難的路。 政變後拍片,要學會如何躲避軍警的質疑,跑到鄉村拍片要花更長的交通時間。政變前拍片,得從做中學開始,慢慢在一片荒蕪中,找到自己可以切入的角度,得直視自己想說的故事是什麼。 / 紀錄片到 2010 年才逐漸進入緬甸影像工作者的視野,剛開始大家對於紀錄片是什麼還是一團困惑,看過紀錄片的人也不多。 影展策展人與製片 Thu Thu 說,在過去,如果要稱上可以類比紀錄片的片子,多半只有官方的政治宣傳片。他自己也是到了捷克電影學校後,才打開了對紀錄片的認識、看見紀錄片承載的「真實」力量何以反映我們生活的世界。 / 對照緬甸紀錄片的發展時間,會發現他跟緬甸民主化的十年緊緊重疊,從 2010 年軍政府結束統治後展開,到 2021 年又因軍政府掌權開倒車。 不過,影像創作在這個環境嚴峻的時代,沒有後退,而是綻放出更多元的樣貌。例如,把自己的診所當作攝影棚的醫生和導演 Aung Min,他長期以來在自己診所開班授課,教學生怎麼拍紀錄片。 作為一個創作者 Aung Min 認為,「沒有創傷,就沒有藝術。(No trauma, No art.)」 「雖然說我是一名醫生,不過從某些角度來看,當醫生並不是我真正的興趣。我真正感興趣是人,我想了解人如何運作、如何思考、經歷過什麼創傷,帶給他們如此巨大的不安全感。身為一名醫生,我從周遭的病人和親朋好友看見他們生活的環境,這些在我看來,是最能直接理解整個社會樣貌的素材,也啟發了我想拍片、說出這些人故事的動力。」 /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在上週末正式圓滿落幕!其中今年緬甸作為焦點主題國,也有超過五位以上的緬甸影人來台。我們很榮幸在今年與 TIDF 的合作中,我們也緊緊把握這次的機會採訪了三位緬甸影人! 這次採訪跟以往不一樣的地方是,做為主持人,過去我們已經做過許多從政變切入的訪談,但這次在規劃訪綱時,我們更想帶出紀錄片創作者在緬甸的實際樣貌,他們被誰的作品影響?怎麼會一腳踏入紀錄片圈?還有在有限資源下,他們怎麼凝聚獨立電影的社群? 政變帶來的時代轉折是真切實際的,不過在這集節目中,我們想回到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創作者,在這個時代下,緬甸影人「用自己的方式,說自己的故事」如何凝聚成巨大的能量,向世界發聲? - *本集為全英文訪談。This episode was recorded in English* - 🔎 你可以在以下音樂平台找到《鳴個喇叭!緬甸街》 Apple / Spotify/Soundcloud/SoundOn/KKBOX/ Firstory ▶︎ https://open.firstory.me/user/mpculture/platforms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01ysaz0llp01vn5b5a3th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 61 - 回到緬甸偏鄉學校當老師,我看見緬甸學生的無懼,也修復了我的緬二代魂! ft. 南勢角靈糧堂 馨文、珍蝶

EP 61 - 回到緬甸偏鄉學校當老師,我看見緬甸學生的無懼,也修復了我的緬二代魂! ft. 南勢角靈糧堂 馨文、珍蝶

🄴 鳴個喇叭!緬甸街

跟著外公在緬甸街吃遍美食,出生在台灣的緬甸二代馨文,小時候就被緬甸的魅力包圍。家族裡的混合風情,讓她對各種族群充滿好奇,但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卻帶著困惑與質疑生活了好久。 「緬甸不好」,大人們的評價,幾乎成了她成長路上的定律。但馨文的心裡卻藏著對緬甸的熱愛和對身份的掙扎。 2017 年, 教會服務隊的身份帶她重回緬甸,在教課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他感受當地人的善良和單純,也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身份認同。不過世界變化得太快,疫情政變一次襲來就是三年,讓她的緬甸服務計畫幾乎泡湯。 在這三年內,她重拾學習緬甸語,進步神速。也在 2023 年總算得以返鄉緬甸時,看到原本教室裡的緬甸學生拿著鍋碗瓢盆來保衛自己,感受到他們不安背後的勇敢。他發現,跟著學生站在一起,反倒恐懼消失了。 這集我們邀請到長期參與緬甸偏鄉教育服務隊的馨文,還有他的緬甸學生珍蝶!聽他分享他以服務隊老師的身分重回緬甸,如何找回對緬甸的認同,還有他在學生身上看見的勇敢,是什麼原因讓珍蝶從緬甸偏鄉到台灣求學,「馨文老師」如何鼓勵建立自信,在面對語言挑戰和一切陌生的事物時,持續追逐夢想。 這是一段交雜緬二代身分與台灣夢想的相遇與追尋,現在就立馬收聽這兩個可愛師生的故事! 你可以在以下音樂平台找到《鳴個喇叭!緬甸街》 Apple / Spotify/ Youtube/ SoundOn/ KKBOX/ Firstory ▶︎ https://open.firstory.me/user/mpculture/platforms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01ysaz0llp01vn5b5a3th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 60 - 用紀錄片接近當代緬甸的真實 ft.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IDF 節目策劃 鍾佩樺

EP 60 - 用紀錄片接近當代緬甸的真實 ft.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IDF 節目策劃 鍾佩樺

🄴 鳴個喇叭!緬甸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緬甸的電影或紀錄片? 早在緬甸電影的黃金時期,尤其在 1960 年代以前,在緬甸仰光至少有超過 400 個影院、每年有超過 80 部新片推出。雖然說在 60 年代政變後,因為言論緊縮和審查制度,能夠上院線的緬甸電影產量早大幅滑落下降至 10 部以內。 即便過去緬甸曾有著這麼熱鬧的電影生態,但主編自己先承認,雖然做緬甸街和東南亞文化工作這麼久,曾經看過的緬甸片子用十支手指就能數出來。對於緬甸的電影世界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陌生。 除了對劇情片很陌生,對緬甸紀錄片更是一無所知。回溯緬甸紀錄片的發展其實是非常近代的事,大約是從 2010 年開始,紀錄片這個影像媒介,才逐漸進入緬甸影像創作者的視野裡。 特別當今緬甸獨立電影不只資源極少、限制又超大,這群在緬甸的影像工作者,是如何透過在地影展和電影教育機構持續創作? 在今天這集 Podcast 中,我們很開心可以跟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IDF 一起合作,與節目策劃佩樺一起聊聊今年他們為什麼在「焦點單元」中選擇了緬甸?! 除了會跟大家聊聊緬甸紀錄片的發展小歷史外,佩樺也將不藏私分享影展團隊在 2021 年政變後,親自拜訪仰光電影社群的幕後故事! 以及各位觀眾最關心的問題:在今年 26 部緬甸紀錄片中,有哪幾部是必看的片子?一次通通跟大家詳細推薦解說! - \\ TIDF 特別合作 #電影票抽獎|活動規則 // ⏰ 即日起至4/30(二)12:00PM止 ➊按讚「鳴個喇叭緬甸街」粉絲專頁 ➋並在底下留言區標註 1 位好友,留言:「跟我一起去看緬甸紀錄片!」 ➌ 5/1 前抽出 3 位幸運得主公告在留言處,每位皆可獲得【#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單場兌換券 2 張】! ✦ 每位留言的朋友,我們也會貼心分享這次影展的緬甸片單,還有 5/15 集結 6 位緬甸影人的特別講座資訊給你 ✦ - ▀ ▙ ​ ▝▚ ​ ​ ——— ​ 𝟮 𝟬 𝟮 𝟰 𝗧 𝗜 𝗗 𝗙 ——— ▘ ▞ ▘ ▜ ► 5.10-5.19 ► 國家影視聽中心|台北京站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 你可以在以下音樂平台找到《鳴個喇叭!緬甸街》 Apple / Spotify/Soundcloud/SoundOn/KKBOX/ Firstory ▶︎ https://open.firstory.me/user/mpculture/platforms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01ysaz0llp01vn5b5a3th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 59 - 特地飛回緬甸學做印度菜 🇮🇳 緬甸街健美老闆劉大哥 從攝影師到餐廳老闆的創業之路 ft. 旺旺來亞洲咖哩屋 劉大哥

EP 59 - 特地飛回緬甸學做印度菜 🇮🇳 緬甸街健美老闆劉大哥 從攝影師到餐廳老闆的創業之路 ft. 旺旺來亞洲咖哩屋 劉大哥

🄴 鳴個喇叭!緬甸街

如果你來過緬甸街,其中一家不能錯過的必吃料理就是:「旺旺來亞洲咖哩屋」的印度香米飯!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老闆劉大哥不只是一家餐廳老闆,以前他還曾經健美先生!!(有讀過《緬甸街》雜誌第五期的讀者們,裡頭旺旺來也曾是訪談店家之一) 從小在緬甸仰光的「小印度」長大,劉大哥交的朋友多是印度人︑吃的菜也以印度菜為主︑對印度的傳統習俗也相當熟悉。 這次的訪談中,我們不只跟劉大哥聊了他當初創業的歷程。從決心接下朋友頂讓的店面,還特地回到緬甸學習印度香米飯的製作,保留印度人最傳統的烹飪方式。 除此之外,我們還跟劉大哥談起他早期到日本的工作經驗。這點其實在我們過往在緬甸街訪談也有發現,當初從緬甸移居到國外的緬甸人,除了臺灣之外,日本也是很熱門的目的地。 作為新北美食比賽的常勝軍,劉大哥除了有著擄獲大家味蕾的好廚藝,他的故事短短一篇文章濃縮不了。這集節目劉大哥將會聊聊他一路從緬甸到日本,做起攝影師、在餐廳打工,再從日本回到臺灣打拼、當起老闆的各種幕後故事,讓劉大哥用說的,跟你慢慢分享! . 👩‍💻 各位聽眾們敲碗 podcast 的心聲我們接收到了!接下來,我們將會把我們主編筆電庫存的的緬甸街寶藏故事,一一地翻出來分享給大家聽! . ◈ #緬甸街推薦 #旺旺來亞洲咖哩屋 ◈  營業日期:週一至週日。週四公休 營業時間:10:00-14:30、17:00-20:00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 主廚推薦招牌:印度香米飯配咖哩雞腿、印度餅佐咖哩、印度冰、酸奶 🎧 你可以在以下音樂平台找到《鳴個喇叭!緬甸街》 Apple / Spotify/Soundcloud/SoundOn/KKBOX/ Firstory ▶︎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01ysaz0llp01vn5b5a3th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