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旅ep7未來社會的社交距離ft.台大社工系陳怡伃副教授

2022-04-21·46 分

概要

***內有可愛又專業的來賓,不聽不行!!! 歡迎熱烈分享長姿勢(知識)***

會發想這一集,
最初原因是曾聽到不少人抱怨自己所居地的里長不蹤影,
或是認為里長們坐領乾薪只有在選舉前才出現。
但在COVID爆發後,
里長及其團隊在政策規定下成為發放居隔關懷物資等物的執行人,
也聽聞有些里長這段時間更積極協助不再外出的獨居長輩、身心障礙者,
這種被許多人臆測、指責或賴以為生的社區執事者,
究竟做了哪些事?
除了里辦公室,
社區裡還有哪些資源可以協作、共生?
又,面對老化的社會,社區裡還有發生什麼事?
本集聊聊吧來賓──台大社工系陳怡伃副教授,
就她多年來從事/陪伴社區工作的經驗,
分享社區裡服務與被服務者的:

- 身分變化
- 服務提供形式更多可能性
- 以「事緣」為基礎的「都會型社造模式」
- 需求的被看見&被滿足的城鄉差距
- 數位工具揪社群,突破既有服務&被服務框架
- 資源提供能否回應社區由下而上的自組社群模式?
- 從自己開始即刻參加社區活動,不但能延續服務的存在、回應更多人的需求,未來自己也能用得到喔

◎機智問答:讓社區裡阿伯阿公上鉤的是什麼活動?

~未來社會的社交距離,從我們現在開始~

◎都會型社造案例:
台北市中山區大同區少年服務中心(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 營運):
https://www.gfm.org.tw/cht/index.php?code=list&ids=41

放心窩協會
http://funscene.or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0qqc24i000a0hwgay3d85de/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