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保育特區

藝文保育特區

NER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古中作樂】台灣史篇
喝咖啡喝慣了,您知道「咖啡」是什麼時候傳入台灣?習慣逛百貨公司,您知道「百貨公司」的由來嗎?這些我們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其實早在一百年就已經開始了。乃至於今日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機,其實早在日本治理臺灣時期,這種近代通訊技術就已經被廣泛運用在人類實際生活上了。

日治時期台灣民眾的生活,雖不一定波瀾壯闊,卻是面貌豐富且感情滿杯的。「古中作樂-台灣史篇」節目期待聽眾掃去迄今心中仍根深蒂固「殖民」2字的尖銳衝撞感,邀請大家共同懷想老年代的溫潤情懷,踱入早年台灣歷史的幽巷曲弄,一同飛返舊日時光,在老故事裡一起會心開懷。
-----
【城南那一味】
「城南有意思」已經成為每年春天台北城南最具指標性的生活節品牌,2024年邁入第7年,位於城南範圍內的教育電臺每年亦設攤參與,配合「2024 城南有意思-春日好好市集」4月20日 至21日舉行, 由教育電臺新住民節目《幸福聯合國》主持人們,連同煥發新生的老鄰居國立歷史博物館一起合作,用「新」的聲音來紀錄臺北「舊」城區圍繞著南門市場一帶的眾多店家的故事,而這新舊交匯出的老味道,便是我們的《城南那一味》。
-----

【不單單是藝術】
單煒明老師以「說故事」的方式,將「複雜的」美學與藝術議題「簡單說」,「抽象的」美學與藝術思想「具體說」。

【微酸甜的青春文學】
帶您倘佯文學流域,細細嗅讀字裡行間包藏的種種心緒,以一腔熱血打包愛情、夢想、友情、家庭,或許參雜一點點成長的不安、一點點面對改變的窘迫、一點點未知的期待......但無妨,乘著青春晃晃蕩蕩輕輕搖擺,航向原本去不了的遠方。

【SEASON ONE 深藏一首愛情詩】
愛情像是一場綿雨,就在你認為無傷大雅無須撐傘的時候,一轉神你已渾身濕透。或擁有或失去或心狂或惆悵,我們用短短的五分鐘,以一首小詩--精琢而細膩,更似銀針直探內心,讓我們一起跟著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楊宗翰老師每周五分鐘精選愛情詩,反覆咀嚼回味愛情中酸甜苦辣的各樣人生況味。

【SEASON TWO 寫給青春的詩篇】
青春時期,最適合以詩餵養——不管是抄著詩集上的動人字句,對愛慕的人傳遞情感;或者閱讀那些心有戚戚的詩句,尋找苦悶靈魂的出口,詩都最直通靈魂的語言。
青春不須教條,屬於青春的現代詩就是生活裡最好的青春秘笈,它可以寬慰年少的無奈,療癒青澀的孤寂,編織青春的夢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エピソード一覧

古中作樂28|古代也有Uber Eats媽?談談古代的外送經濟~

古中作樂28|古代也有Uber Eats媽?談談古代的外送經濟~

🄴 藝文保育特區

現代人已經習慣點餐外送,但送外賣的作法卻不是現在人的專利,在距離現在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時期,因為經濟富裕城市繁榮,也出現了外賣經濟的方式。唐代的時候就有許多貴族階級人家,帶著鍋碗瓢盆到店鋪家把要點的飯菜帶回家。我們從宋人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中,就可以看到畫中有一個店小二身上圍著圍巾里裡拿著碗,正要外送食物給客人。根據北宋孟元老寫的回憶錄《東京夢華錄》的記載裡,當時汴京城裡的酒樓就有一百多間,大酒樓稱為正店是不提供外送服務的,你只能到酒樓裡用餐。中型店鋪稱為腳店,滿一定的金額就可以提供外送服務,而稱為分榮的小吃店則是服務親切想吃甚麼隨傳隨送。但古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怎麼訂餐呢?想要訂餐的人就會派家丁到店鋪預定,然後請店鋪派人送過去。除了這種方法還可以跟店鋪簽約,請店鋪按時送餐。北宋是一個繁華的時代,宋徽宗時期人口甚至突破一億,首都汴京的人口更是超過一百萬人,是當時國際的大城市,首都裡有錢的人很多,多不太買蔬菜買肉,而是訂外賣送到家裡來,所以才會出現清明上河圖的畫中一景。宋朝還有許多勾欄瓦舍,表演活動很多,所以就有許多聰明的店家把餐點準備好帶到現場賣,就會有人買來吃。所以外賣經濟在宋朝其實已經很發達了,並不是從現在可以出現的經濟活動。民間的外賣也影響到宮廷裡,南宋的宋孝宗就曾點了外賣「李婆婆魚羹」以及「南瓦張家圓子」送到宮廷裡品嘗。除了外賣,宋朝還有保溫的措施,設計了一種叫溫盤的器皿,有上下兩層,上下之間還有一個夾層可以放進熱水產生保溫作用,然後再裝進特殊製作的盒子裡,就可以保持食物的鮮度了。北宋是一個城市發展繁榮經濟發達的時代,而且吃喝玩樂最接近現代生活呢。#每週六更新#古人大小事#知古通今#歷史趣事-----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教育電臺▍官網:https://bit.ly/39ISswV▍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7|古代不是一日三餐!?古人居然一天只吃2頓飯?

古中作樂27|古代不是一日三餐!?古人居然一天只吃2頓飯?

🄴 藝文保育特區

遠古時候食物缺乏,能吃就吃,沒得吃就餓肚子,一直到農業社會形成,才開始有了定時定量的觀念。不過最早並不是一日三餐,更不像魔戒中的哈比人一樣,一日六餐,而是一日兩餐。商朝的時候就把一天畫成八個長短不一的時段,其中有大食與小食兩個時段,分別在上午跟下午的時間,也就是早餐跟晚餐的觀念。周朝的時候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段,並用十二地支最為分配,一天也是兩餐,辰時約上午八點吃早餐,申時吃晚餐,大約是下午三點左右時間。早餐稱為食時下午餐稱為哺食。所以如果我們回到這段時間作時光旅行,就會感受甚麼叫做三餐不繼,因為只有兩餐啊。到時候褲子要勒緊一點。不過到了唐朝就好多了,在一日三餐之間又多了一個吃點心的時間,因為唐朝是個富強的時代,再加上晚上有宵禁,所以白天的活動就變多了,兩餐之間多了吃點心的時間,讓自己不會太餓,而這個吃點心的時間,最後就形成了午餐了。所以一日三餐這個概念是從唐朝形成的,不過不是每個人都可一日三餐,貴族與世家經常有吃點心時間,一般平常百姓還是一日兩餐。到了宋朝商業活動與文化發展到了極致,宋代沒有宵禁,所以那時代的人都享受著夜貓子的生活,越夜越美麗,看表演吃美食,還可以逛夜市,假如真要穿越回到過去,那就千萬別去多災多難又有瘟疫又有戰爭的三國,來到宋朝就可發現,宋朝是多麼接近現代生活的美好時代。不但一日有三餐可吃還有消夜,晚上還可以逛夜市,看戲看表演。宋朝以後漢人生活差不多維持一日三餐,但清朝皇宮遵循祖制卻是一日兩餐,康熙皇帝甚至以曾一日一餐自豪,由此可見滿漢之間觀念還是有所不同。#每週六更新#古人大小事#知古通今#歷史趣事-----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教育電臺▍官網:https://bit.ly/39ISswV▍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6|古人能活多久? 居然「平均不到33歲」古人壽命揭密!

古中作樂26|古人能活多久? 居然「平均不到33歲」古人壽命揭密!

🄴 藝文保育特區

國人近幾年的平均壽命不斷提高,107年統計,平均壽命約80歲左右。但你知道嗎?古代的人平均壽命並不長,每個時代也都不一樣,有學者推估先秦壽命18歲,漢朝22歲,唐朝27歲,宋朝30歲,清朝32歲。帝王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多,民眾的平均壽命就更低不到30歲。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活到七十歲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所謂的彭祖八百歲,張三丰212歲,陳摶118歲,大致上來說都是道教在宣傳所謂的養生之術所傳下的說法,流於民間傳說。古代帝王從秦始皇算起到末代皇帝溥儀,三百多個皇帝加起來壽命平均一除只有39.2歲。70歲以上的只有10人,最長壽的就是清朝乾隆皇帝,25歲登基當了60年皇帝3年的太上皇,虛歲89歲。平民百姓的壽命平均約只有30歲,所以古人把30歲去世者稱為「享年」,30歲以前去世稱為「得年」,未成年來不及長大的稱為「殤」,幼兒時期去世的稱為「夭折」。60歲以上稱為享壽,90歲以上稱享耆壽,百歲以上稱為享嵩壽。而壽命的算法則是所謂的虛歲,因為古人認為從懷孕開始就有了生命,小孩子出生時就已將近一歲。現在則從出生後開始算起,稱為實歲。影響古人壽命的原因有戰爭、疫病、饑荒與死亡等原因,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醫療照顧缺乏,與糧食供應不足,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使得平均壽命短少。舉例來說東漢桓帝時做過人口普查,全國人口約有五千多萬,到了晉武帝實在做人口普查,卻只有七百多萬人,盡管有人口黑數問題存在,但大量人口卻因為戰爭飢餓瘟疫等原因死亡,平均壽命也就降低很多。醫療問題也是重點,乾隆皇帝即使高壽但他十七個兒子中就有七個不到八歲死亡。現代人流行穿越劇,但真要穿越回到過去就會發現生活很困難醫療不容易,學者研究,在平均壽命30歲的時代裡,有40%的人會在十歲前死亡、現代因為醫療科技發達,平均壽命不斷增加,這可是古人羨慕不已的。#每週六更新#古人大小事#知古通今#歷史趣事-----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教育電臺▍官網:https://bit.ly/39ISswV▍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5|古代哪個行業最賺錢就算冒著殺頭的風險也在所不惜?

古中作樂25|古代哪個行業最賺錢就算冒著殺頭的風險也在所不惜?

🄴 藝文保育特區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話雖如此,每一行的獲利所得卻不一樣。戰國時代的大商人呂不韋,就曾問他的父親說,耕田賣珠寶跟從政獲利多少,呂父回答說耕田十倍,賣珠寶百倍,從政無數倍。戰國時代當官是高風險的行業,但也是最賺錢的行業。一旦能夠官商相互連結,就更能賺進大把鈔票,秦朝的四川丹砂女王巴寡婦,在秦始皇支持下,獲利可觀,漢朝的鄧通在漢文帝允許下開挖銅礦,甚至自己鑄造錢幣。最賺錢的行業有幾項特色,第一高利潤,第二高風險,第三要獨門或寡占。賠錢的生意沒人做但殺頭卻賺錢的生意卻有人搶著做。古代最賺錢的行業,其實也就是風險最高的行業。除了從政,或是與政治人物串聯外,歷代以來風險最高的行業首推鹽業。茶米油鹽醬醋茶,鹽在生活中是不能缺少的民生物品。而且古代沒有冰箱存食物不容易,用鹽醃製,就成了保存食物最好方式。所以鹽的生產在古代非常重要,春秋時代的齊國管仲就以鹽的生產,讓齊國變得富有。鹽到後來也成了政府官賣的重要物資。北宋的時候陝西青海鹽每斤44文錢,但產地只要五文。,利益高達20倍以上。有官鹽就有私鹽,走私鹽利潤就更高。歷代有許多鹽商後來都成為政府打壓的目標,對他們富可敵國感到憂心。歷代也有不少鹽商反抗,向隋朝末年的程咬金,唐末的黃巢元末的張士誠都是賣鹽的。明清時候賣鹽要有許可證稱為鹽引,並且與官方勾結的更加嚴重。清朝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揚州的鹽商就負擔了許多吃喝玩樂接待的費用,由此可見明清兩代的鹽商是多麼賺錢行業。到了清朝中期,外國人要來中國通商,清朝只准在廣州設站,且外國人不得進入得透過買辦,而有了廣州十三行的崛起,成為當時最賺錢的行業。#每週六更新#古人大小事#知古通今#歷史趣事-----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教育電臺▍官網:https://bit.ly/39ISswV▍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4|古人用銀子買東西如何找零的呢?

古中作樂24|古人用銀子買東西如何找零的呢?

🄴 藝文保育特區

有一句成語說:「錙銖必較」,錢的單位雖小卻計較的很清楚,所以在古代買東西是要找錢的,不管是買方還是賣方都算得很清楚,更何況是用銀子買東西。以白銀當貨幣起源很早,戰國時代就有些封國用白銀當貨幣,但沒有流行起來,漢朝則是用銅錢當貨幣,明清兩代主要貨幣有兩種銅錢與白銀。銀子稱為大錢,用來買大的東西,銅錢又稱通寶,幾乎每個皇帝都有發行通寶、稱為小錢,生活物品用銅錢的機會是比較多的。通常一兩銀子就是很大的面額,縣官一年的年薪不過就是三十幾兩,還要包辦所有開銷。所以過去電視劇裡動不動吃個東西就是一兩二兩銀子,卻只是幾盤小菜,那是很誇張又不合理的事情。所以銀子重量大的話大概就是買貴重的物品,像是房子珠寶之類的,但也有用銀子買生活物品的時候,這時的銀子就不能太大,也就是所謂的碎銀子。古人在買賣的時候會準備個小秤子,這種小秤子又稱為戥子,可以秤到兩、錢與分的重量大小,有點像是過去中藥店裡秤藥的秤子。用碎銀子買東西時,用戥子秤重量,如果過多就用特製的鋼剪剪銀子。剪銀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驗證白銀的成分純不純,有沒有含鉛,確認買賣公不公平。所以在白銀時代,用銀子買東西找零是很麻煩的事情,用鋼剪剪銀子,用戥子秤銀子才是王道。其實明清兩代雖然是白銀帝國時代,卻也是中國的低薪時代,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要求政府官員要清廉不能貪財,他親自制定公務人員的薪資標準,但這套標準太過嚴格,如果照著朱元璋的標準走,就會活得很辛苦,所以明朝貪汙腐敗的事情也就特別多。清朝沿用明朝制度,為了照顧公務人員生活,雍正皇帝想辦法用火耗歸公的方式從白銀的火耗支出中,累積一筆錢當作養廉金。道光時代白銀因鴉片大量流失,而有了鴉片戰爭,歸根究柢都是因為貿易問題而產生啊。#每週六更新#古人大小事#知古通今#歷史趣事-----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教育電臺▍官網:https://bit.ly/39ISswV▍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