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環境部部長彭啓明,環境部創立《環境直達車》podcast,希望能透過輕鬆談話的方式,介紹我們的環保政策及議題,讓更多的民眾甚至產業能夠了解我們在做什麼以及面對環保的趨勢,我們可以如何因應面對,透過《環境直達車》,讓您可以取得最正確的環境資訊並和我們一起來實踐環保。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內容大綱:介紹「淨零建築」並與聽眾分享實際案例。 (2).主持人:好事聯播網989電臺-DJ歐怡君 (3).與談人: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呂良正 呂良正教授曾任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院院,過去多次受邀進行淨零建築相關演講,探討營建業ESG、低碳建材與工法及淨零轉型等議題,藉其豐富經歷,向聽眾分享有關淨零建築的相關知識與實例。 本集將向聽眾介紹「淨零建築」。 → 了解「淨零建築」的達成條件除了要透過優化外殼設計、使用高效能設備與再生能源外,還需在施工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探討「綠建築」和「淨零建築」之間的差異 →分享臺灣「淨零建築」的實例—國立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 一起用更簡單的方式認識「淨零建築」!並準時收聽「淨零建築大解析」~ 淨零建築 #綠色建材 #淨零綠生活 ■本節目由環境部與好事聯播網合作,共同播出■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講人:環境部部長 彭啓明 環境部今(17)日辦理「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發布會,攜手勞動部、經濟部、教育部,以及104資訊科技共同打造綠領新未來。 今日活動中環境部正式發布第一版「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彭部長表示,綠領工作是推動 ESG永續的至關重要基礎,因為無論是民間企業還是政府機關,在永續、減碳轉型的推動過程及發展中,都亟需這方面的人才投入。 綠領人才培訓及趨勢的掌握非常重要,環境部未來每半年就會推出一版「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讓企業、求職人員甚至學生等,能夠有清楚、正確的綠領產業資訊,包含整體成長趨勢、薪資需求調查分析等以及人力資源培訓等。 環境部新聞專區: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391a78cd-3669-4322-b1b3-8e6dcd7754f7 ------------------------- 其實我看到這個報告是非常興奮的,各位知道我來自民間,當時看到政府對於「綠領」其實大家都很模糊,我最早是在Linked In上面看到一份報告,我認為台灣要有自己本土的Linked In,所以我第一個就想到104,我記得在4個月前我特別透過我的辦公室請104的總經理到我辦公室喝咖啡,聊一聊我們有沒有合作的空間,也謝謝104很大方的把他們的大概一百萬去掉個資,我們是在一種資料完全無虞,而且也不知道是誰的這種大數據的分析裡面找到這樣的一個結果,所以今天我們其實很興奮的告訴大家這個現況到底是如何,讓國人可以知道然後有一個更好的參考。 那其實這個是包含了國發會、教育部、經濟部、勞動部還有我們一起做淨零的各個部會一起來推動,因為大家都不知道這個有什麼樣的變化、什麼是綠領,甚至外面很多的工作,大家也都覺得炒作的或是特別貴的也特別多,所以我們一直要想要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大概有4、5個重點跟大家講我們怎麼做這件事情,其實講到綠領,要做這個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我們第一個是方法怎麼弄,我們方法首先就是什麼是淨零?淨零有12項關鍵戰略或是簡單寫ESG報告,其實都算是綠色工作,像我以前在民間的工作,我自己也覺得我是一個綠色的工作,因為做了很多預測或做什麼,可是我覺得我在創業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受到政府太多的鼓勵或支持,都自己衝出來,可是如果現在淨零是一個政府很大的力道,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有更好的一個輔導的措施,這個就是當初我們想的,所以我們把12個關鍵戰略發函給每一個部會,你們覺得這個淨零戰略會有什麼樣的工作職稱都找出來,所以我們下了650個關鍵字,像如果是淨零減碳環工,環工裡面有分,我們不是傳統的環工或是說生態檢核的都算,所以這個裡面有些人是做環評、有些人是做生態檢核的工作其實都很多,我們把它彙整,所以這個應該是全台灣目前為止最完整的一份動態、樣態分析,因為我們也知道有一些學者會用一些模型去推估這個數字,但我個人覺得工作是最實質的,所以這個從我們台灣104上面一百萬個工作機會找到這樣的一個關聯性,統計的資料有8年的時間,從2017開始到現在,這個當中也經歷過疫情等等,所以我們有一個完整的全貌,不是只做一年,有8年的大數據分析。 這個裡面最重要的是這一頁,第一個從2017年只有1,115家的企業有綠領人才,到了今年已經3,593家,將近3,600家,所以它增幅是222%,這個量是很大的,所以企業是真的越來越多,不過這個只有佔大概所有的企業徵才只有7%而已,所以各位可以預期這樣的這個比例隨著我們淨零碳排或是金管會要求上市櫃公司都要盤查等等,1,000多家的上市櫃企業將近2,000 家,所以這個比例一定會再上升很多,所以第一個是7%這個是徵才的企業,那為什麼這8年會成長這麼多?我可以說是從2000年之後,我們環保署到環境部推動了很多跟氣候變遷有關的基礎建設,那當然國家的政策淨零12項關鍵戰略也點了一把火讓這個可以出來,特別在過去這幾個月我們把碳費的制度完成有一個基礎的架構,所以這個議題在明年開始會真的是站上檯面,那這裡面工作的機會從2017年的5,161個人到現在是2萬2,142個人增長了329%,所以你用簡單的算5,000多到20,000多就4倍,這個量也非常非常的驚人。所以基本上這個綠色的工作機會,願意去徵綠色工作人才這樣的機會其實是增加很多,所以各位可以看得出來,第一個目前只有占7%而且成長的很多,未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工作成長比例是超過AI的,所以現在外面很多人說AI爆紅,其實綠領是比AI成長的服務來得快,但是AI的現在的人口需求大概是2萬9,000人,但是這個目前來看的話我們是直追它,我們是2萬2,000多人,而且我們未來還會持續成長。 那目前比較值得關注的就是80%的工作機會集中在六都還有新竹縣市,裡面大多數是非主管職,大概只有0.12%是主管職,這個跟我們一般的工作的樣態是有一點像的,所以基本上這個是一個飆速成長,有3,600家企業僱用了綠領人才,我們預期它的這個速度還會再成長當中,尤其未來的4年或8年。 那第二個是誰的企業運用的最多的綠領人才?第一名還是屬於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產業,因為這些產業是屬於我們習慣的高科技產業,遇到國際的需求淨零碳排的要求也特別的多,它從過去例如2017年的778到了現在4,307,增幅是455%,高於別人很多;第二個是製造業也增加,但是它就沒有像科技業這麼多,第三個是建築營造及不動產的產業也增加了很多,不過它一開始的量沒有那麼多,第四個是批發零售,批發零售成長的是蠻多的628%,從過去354到現在的2,578;其他的部分包含第5項法律、會計、顧問,像現在我們台灣要做淨零,很多的顧問都跑出來,這一類也成長了580%,那其他的環保產業像傳統的就沒有增加那麼多,因為這個是屬於傳統環保產業,還有一般的服務業也略為增加。 住宿、餐飲服務業也大幅度的增加,從過去150,不過它的基底比較低,現在也到了997左右,文教、金融業也增加,不過金融業並沒有成長那麼快;運輸物流也都增加,所以各位可以看到,尤其在過去這4年,綠領人才的線很顯著的就拉起來,這個是我們值得關注的,每個月需求大概有4,300人左右所以基本上這是很特別的趨勢。 那第二個是它到底是什麼工作?我舉例來說,電子資訊、軟體跟半導體業,他大概就是所謂傳統比較硬的工作,他可能是風電、光電、能源等電力系統或是節能等等,就有很多這樣的工,例如能源規劃師等就會跑出來;那製造業通常可能會放在環境、環保部門,包含廢水處理等等都在這裡面,不過除了這個之外,它也會要求這些人員轉去做淨零人才;還有建築營造、不動產業也開始有這樣的東西,尤其是淨零建築;另外批發、零售等等,現在很多的蔬食餐廳或是強調是綠色餐廳也在做;另外就是法律會計顧問人才等,也有相對應的工作,這個大概是工作職稱的樣態。 那另外一個它的亮點,其實第一線的門戶像專業的技師、全球的大廠,所謂的碳足跡顧問等等或是外派的主管,這個是現在的大宗,我舉個例子,第一個就是風力發電的技師,基本上因為在104規定、勞動部有規定要把薪資都寫上去,4萬元以上的月薪是面議,但是我們我所知道的像風機發電的技師要去爬鐵塔,做一個月休一個月,1個月薪資像我以前在民間的時候曾經想要雇用一個這樣的人在上面裝一個雷達,十五萬的月薪是聘不到的,大概要20萬以上,都被大廠挖走,所以你看第一個,工作要有修護的證照而且英文要好、要符合,還外派要到丹麥去或是要派遣各個國家,所以基本上這個薪水就很高;第二個,電機組裝的技術員也是類似這樣也是跟能源風機有關的,第三個就是溫室氣體盤查的管理師,現在這種盤查也佔了一個基礎的需求,月薪大概都五萬五以上,也就是說CSR等等這種所謂傳統的、我們對於氣候變遷要作基本功的人力需求很大;另外一個是環安CSR、ESG,因為有些公司,他把這個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排放是放在這個環安CSR裡面所以也有這樣的人在做,所以基本上也有這樣的需求,不過最重要是有些工作它是要到國外去培訓,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的工作跟往常是不一樣,不見得是在台灣做,台灣也有很多跨國企業一起在做這些事情,這個是新的亮點職缺,這是過去是沒有看到這樣的工作的機會,那裡面的五大的職缺,最多的需求、最穩定的是環境安全衛生類,另外排名上升的是專案產品管理類,各位可以看到右邊第一個工作數,第一名是環安衛,業務銷售人員、工程研發人員、門市人員還有專案管理人員,這個是它的數量,基本上都在成長當中,這個是它的工作的數量。 大家最關心的是證照跟薪資,要做這些事情要有什麼樣的證照?基本上如果是傳統環安衛它的證照比例就很高,例如環安衛有一定的基本環工技師等等的證照,這個佔比例大概一半左右,但是整體綠領的人才大概有20幾%是有專業的證照的,要求的科系,傳統是要這種環安衛,但是整體綠領人才是不需要特別的科系,所以綠領的不是學環工、學某個理科才可以做事,是大家都可以做的,但是基本上它就需要一個標準來做這個事情,但是目前來看的話科系最多的是環工、化工跟土木,所以基本上,我擔任環境部長之後,其實很多的環工系的教授對他們未來環工的發展是很困惑的,因為很多的年輕朋友不願意去做環工了,覺得太辛苦了都跑去台積電了,那現在其實按照這樣的方式,這份報告可以讓很多學理科的重新再思考做這些事。 那另外這個證照是什麼?左邊是傳統的環境專業證照,這是必要的資格,這雖然是很舊很傳統的,但是還是剛性的需求,右邊是新的環境專業的能力檢定,但我必須強調,這個是非必要資格但是有加分,例如說現在的ESG永續管理師,外面有非常多有人收了30塊非常貴的、很不合理的價錢,也有人收大概三、四萬,那也有像我們環境部比較便宜,其實那個都不是必要的資格,但是是一個增能的方式, 所以基本上都有。所以有幾種一個是傳統的ESG管理師,第二個是ISO溫室氣體盤查的證照,那這個就是要我們環境部認可證照,其實有一個剛性的需求;另外一個是經濟部的IPAS證照,另外一個,第七個就是永續金融管理師,這個是金管會在推動的,所以基本上大家都在一起推動做這個事情。 那另外一個薪資,第一個告訴大家,薪資如果是做綠領的職缺,跟整體的職缺(相較)它的薪資多了8%,目前在2024統計一般薪資大概是3萬7,000元,綠領的話是4萬,多了3000元,也就是8%左右;第2個是增幅,從2017年這6年當中增幅來說的話,大概是增了14.3%,高於整體營運的8.8%,所以這個是可以去期待的,等於這個工作它上升的曲線是站在目前是一個有競爭優勢、比較可以期待的價位,它的起薪中位數已經超過4萬,所以基本上超過別人很多,這個是值得關注的。那另外一個,其實每一個行業薪資是不一樣的,有專業技能是不一樣的,我們只能取得一個中位數,像環工技師右邊是企業的起薪、企業開的價碼,第二個是實際上的薪資是多少,我們感謝104有這樣的這個數據出來,右邊開的薪資大概是4萬元,左邊是求職的薪資比右邊多了24%,所以要鼓勵年輕朋友勇敢的去為自己談價碼,不要看到起薪多少就多少,你努力去談薪資一定比別人高,多了24%,所以有些工作薪資是蠻高的,像傳統的環工技師還是有它的價值存在,比傳統的起薪還要來得高,這是我們值得這個關注的。 最後一個職人的特質,我們這邊舉個例子,到底他的薪資是多少?這個是去掉個資之後我們也不知道是誰,所以其實各位可以看到第一名的年薪是三百萬的科大碩士,但是他的工作資歷18年,在半導體製造業、光電廠科技大廠都做過,你看他的ISO 14001等等都會,還有各種的證照,同時工作資歷也在廠長、有外派等,所以這個就是一個很蠻好的目標,可以年薪超過3百萬以上;第二個是220萬,他也是大學的學歷,工作資歷10-15年,然後他其實是到外商工作,有碳盤查碳足跡的認證管理師,所以這個薪資可以到達220萬、超過220萬;那第三個是多元主管職,這個案例是國立頂大的財務金融碩士,他從一開始的工作在協會然後到管理、顧問公司等一直在轉換,到最後的薪資大概是140萬,平均的月薪大概10到11萬,雖然是學財經,但他去學PMP、程式語言還又加上企業EGS永續管理師,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個很多元的主管;第四個就是企業轉職加薪,他是一個私立工專的土木系,特別去考了ISO 14064-2,溫室氣體抵換專案,這個是目前也蠻夯的,他月薪六萬六,年薪可以到達95萬,現在在建築事務所裡面工作,所以基本上我們考到這個證照不見得是在傳統的行業,建築事務所也可以做這個事情;那另外一個是職涯的賦能,像這個就是大家最近提到的π型人才就是要多元,像這個過去是軟體工程師,然後他慢慢轉到碳盤查,現在的工作就是在一種所謂的數位碳盤查公司,他的月薪是5萬,比較年輕的年輕人他的年薪是80萬;那另外一個私立一般的大學的教育系,一般的教育系可能是去幼稚園等的人才,可是他經過這樣的轉換年薪將近80萬,他到百貨公司都有ESG的永續風險管理專員,所以基本上每個樣態不一樣,但是可以看出來永續這件事情、綠領這種東西,是不限於某個行業,是大家都可以來參與的。 我們最後給大家看5個趨勢,第1個很燙,其實這個東西趨勢很猛,上市櫃公司2025年開始都要編製永續報告書,而且現在只有7%,我們預期未來應該會到15%,應該會double,所以這個人才的量,我們環境部會跟104一起承擔起來,每年、每半年有一個報告出來,讓大家可以做參考,我相信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未來5年還有1到3倍的成長的空間,所以基本上這個是可以期待的;第2個,他的薪資真的比別人來得高,不過它一定要是外商或是外派等等,國際化而且要鼓勵大家自信的去談薪資,不要被原來開的價碼制約,勇敢的去談。第3個專業工作還是專業優先,要有專業基礎,除了固定的課之外還有新的增長的技能,還有百工百業都可以來做,絕對不是只有理科的人可以做,很多文科都可以來投入做,這個是第5個青年培力,其實我們未來環境部會來做這個事情,尤其是公正轉型,我們最近也遇到一些要收的碳費之後比較弱勢的企業,它可能會用一些理由說這個企業未來的碳費雖我們碳費收得很少,但是其實有些企業還是覺得傳統高耗能的企業一定要轉型,所以基本上,我們會覺得綠領就是個很好的轉型的工具,所以這個5個趨勢也給大家能夠了解。 最後跟大家談一下環境部要做些什麼事情?第一個我們發現有一定的學用落差,比如說大學教的跟我們這個104報告出來的結果不見得一樣,所以我們也鼓勵各個大學要來跟我們環境部維持好的關係,我們定期把這個報告讓大家可以知道,因為這個就是真實的工作機會跟年輕朋友未來的職涯去做接軌的,學用落差要教什麼一定要一起來同步、來面對;第2個我們希望來解決很多ESG號稱的補習班,我用補習班來形容,這個沒辦法管,但是還是請國人朋友或年輕朋友不要被一些很特別的名詞、很宣傳的名詞所困惑住然後花很多錢,不實的部分我們環境部會主動來讓大家了解,跟著我們走不要去走一些偏方,沒有偏方,工作的機會就在這個地方,走正道走就對了;第3個是公正轉型,未來我們也期待跟勞動部多配合,因為的確有一些弱勢,的或者是說找不到方向的,可以透過綠領的職缺慢慢的轉型到一個新型的工作機會,它的收入比較高、發展潛能也比較高,這個部分我們環境部會跟勞動部、經濟部一起來合作,跨部會來做這個事情;第4個是國際布局,因為綠領不是只能做全台灣,全世界都可以做,所以我們這樣的報告出來之後,經過未來的一些補助方案,能夠把它結合在一起,甚至未來我們的一個青年圓夢計畫也會把它結合在一起,共同來推動這個事情,所以我們未來每半年會定期公佈這個綠領的工作數、薪資概況,還有它要什麼樣的技能,也會給大專的畢業生有更好的參考依據,我們環境部會主動來做這個事情,那當然裡面要有一個資訊平台,目前我們正在規劃當中,要什麼樣的證照跟法規跟未來的政府要該怎麼做,所以基本上我們會有一個平台讓大家能夠了解,這個部分我們也會跟密切的跟勞動部一起來合作,因為這個是每個勞工很好的機會,我們也希望如果有一些企業比較弱勢的、需要轉型的,我們也會跟國發會一起來合作,這種公正轉型透過綠領的方式來進行。 那最後一個,就是其實台灣很多的部會也都在做類似的事情,我們也很努力的統整各部會,我們國環院統整各部會把這樣的需求配在一起,有這樣的需求,我們有一個國環院可以當作是一個平台、做更好的訓練,所以未來我們會跟大學來合作,有不一樣的培育中心,跟我們過去主動來開不一樣,我們會變成另外一個角色的去做轉移,那這個部分也希望大家一起來合作,讓這樣的個制度可以更好,讓年輕朋友知道方向,然後我相信這個生態系是有無限可能的,所以我們希望這樣的方式能夠帶動新型態的工作。我覺得政府的量能是有限的,一定要跟民間充分的合作,公私協力才可以創造更大的機會,所以我們會努力的來完成這個事情,所以我今天也特別感謝104這樣的合作,當然我們未來政府之間的跟衛福部、勞動部還有跟教育部跟經濟部的合作一定是會更快來進行,謝謝。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台灣面對最大的海洋及最大的陸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除了造就許多豐富的天然資源外,也因為氣候、地形因素對於空品有一些先天的影響就像DNA一樣是與生俱來的特質,因此無論是整個台灣、每個區域甚至是每個縣市,都會因為DNA的不同,空污特性也有著不同的影響及呈現風貌。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賴信志老師,為我們解構「北部空品區」的DNA,帶我們了解北部空品區的氣候及地形條件會為空品帶來什麼影響,也讓我們了解近年來北部的空品變化趨勢。 所謂的本地污染源及境外污染源又有什麼特徵及貢獻? 臺北、新北、桃園及基隆,又分別有著什麼樣的空品特色呢? 主持人:環境部 行銷企劃師 楊珉儀 來賓:長榮大學 綠能與環境資源系 主任 賴信志教授 ---------------------------- 主持人 00:00:26,805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這一集的環境直達車,給您豐富又準確的環境議題資訊,我是今天的主持人珉儀。 國人對於空氣品質越來越重視而且有很多想要了解的一些議題,所以我們製作了這個「解構空氣品質DNA」的特輯,邀請到許多專家學者跟我們來分享有關於空氣品質的資訊還有議題,我們今天很開心首先邀請到的是我們的賴信志老師來到我們節目,老師好。 來賓 00:00:56,973 主持人好,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賴信志。 主持人 00:01:01,337 我們很開心能夠邀請您來幫我們解構北部空品區DNA,首先請問老師北部的空品區大概指的是什麼樣的地區呢? 來賓 00:01:12,455 我想在開始解構分區空品之前,想要先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我們要來談空氣品質的DNA。DNA我想就各位所熟知的就是與生俱來會有一些特質,那這些特質是你出生就有了,並沒有辦法去改變,所以我們在談空品特質的時候,有一些很重要的關鍵我們把它稱之為DNA,因為不是你能改變的。例如說一個地區的空氣品質,決定它好或壞的要素也就是所謂的DNA有非常多,第一個我想要強調的是地形,台灣的地形非常特殊,它是一個海島然後又有一個非常高的山那山脈,其實我們大概可以分三個大山脈,包括阿里山山脈、雪山山脈還有中央山脈,其實這些是台灣地形的DNA,我們並沒有辦法改變;那第二個,台灣是在亞熱帶然後又在一個最大的海洋跟最大的陸地的交界,所以我想大家應該都很熟知,夏天會吹西南風,冬天會吹東北風,這個也是台灣的DNA。 那在地形跟天氣的交互作用之下,事實上,台灣的氣流以及這些邊界層熱力效應都是很特殊的,那它也會根據我剛剛提到的山脈,在台灣的各個地區有所不同,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談空氣品質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每個區域好像不太一樣,這些不太一樣的原因,其實就是台灣空氣品質的DNA,我用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可以提供給大家去想像,每個人有人類的DNA,魚類有魚類的DNA,所以人跟魚生活的環境就不一樣,因此我們在討論空氣品質問題的時候,不能拿人跟魚去比,所以在我們討論實際上的空氣品質之前,想跟各位聽眾建立一個想像,其實DNA不同就會讓你的空氣品質有所不同。 主持人 00:04:03,717 了解,所以就是在DNA的這個邏輯之下,其實台灣的各個區域、各個城市,他們本身的先決條件就不一樣了,是這個意思? 來賓 00:04:13,823 沒有錯 主持人 00:04:15,425 所以其實每一個空品區或許呈現出來的一些數字是不同的,但也是因為它原本的DNA就不一樣才會有不一樣的差異。 那想要請問老師,因為我們知道北部的空品區的劃分大概就是北北基桃,那這樣子的區域,是因為有什麼樣的DNA所以會讓我們的空品呈現目前的特性呢? 來賓 00:04:42,162 北北基桃,我們知道它在台灣的北部地形來看,可以看到從基隆然後台北、林口,這樣一路延伸過來會到苗栗,那裡有所謂的雪山山脈,這是一個很高的地理屏障,所以你就想像有一堵高牆斜斜的框在台灣的中北部,北北基桃剛好就在這一道牆的北邊。在冬天的時候,可以想像我們談空氣品質、空氣污染物,東北向的風剛好跟這道牆是順向的,所以這些污染物就很快的會被帶離;那到了夏天變成西南風,吹過來的風從南邊過來,繞了整個台灣之後到了北邊,所以其實它順著中央山脈可能會有一些會繞進北北基桃的氣流。我們知道夏天的風是比較小的,所以其實在夏天如果只談風的話會是這種效應,但是在夏天有另外一個會影響空氣品質的DNA叫溫度,就是氣溫低擴散能力就不好,氣溫高擴散能力就好,這些污染物就會比較容易往四面八方跑。 主持人 00:06:15,577 所以其實就是地形的位置剛好有一個屏障,但因為風又可以順勢把這些污染物帶走,北部地區雖然面對的是東北季風,但是污染物其實不會停滯在那裡太久。 來賓 00:06:31,733 但是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要想到我們有一些鄰居,其實全世界每一個地方都有所謂的污染物的排放,排放出來之後就會跟著大氣的氣流傳輸,所以在北部地區有時候冬天可能會發現好像今天空氣品質沒有那麼好,我們可能要看一下當時的天氣條件,它可能是有外圍的氣流把某些污染物吹進來、傳輸進來,如果到了台灣剛好風變小就會停在那裏,那如果風很大的話就想像一個很濃的煙經過你這裡然後又往下游去。 主持人 00:07:15,726 我知道台北是一個盆地,那盆地也是會不利於一些污染物擴散嗎? 來賓 00:07:21,021 全世界有非常多盆地地形的地方,它的空氣品質相對來說是真的比較差,但是台北還蠻幸運的就是東北季風來的時候它的屏障其實不大,所以在空品好發的季節以氣流來講,對於北部空品區而言,除非是碰到那個風速很小的時候,要不然其實以北部空品區,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空氣品質的這些調查,事實上我們會發現受到外面的影響,比本地的影響高很多。 主持人 00:08:01,254 就是人家說的境外污染對不對? 來賓 00:08:03,126 是 主持人 00:08:04,619 剛剛我們提到的是我們北部空品區的DNA,那我們現在想要來了解一下,到底造成這些空氣品質不好的污染物主要是由哪一些污染源構成的? 來賓 00:08:18,798 ok好,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兩個前提還是要先知道一下,一個叫污染物的排放,空氣污染物的排放來自於非常多不同的行為,也就是只要有燃燒我們就認為它會有空氣污染物的排放,我們常常看到汽機車它就有燃燒行為 主持人 00:08:40,504 因為有內燃機 來賓 00:08:43,153 對,然後我們煮飯的時候也有燃燒的行為,那當然一般大眾最常注意到所謂的發電廠,但是還有很多其實可能一般民眾比較缺乏平常的接觸,比如說像營建,在做這些工程的時候有非常多的動作會把空氣污染物排放出來,這個也是我們覺得還蠻重要的排放因素。 其實如果我們從資料上面來看,北部空品區PM2.5的濃度就是我第二個要講的,排放出來之後我們有非常多監測儀器協助我們了解現在空氣品質的狀況,所以某些空氣污染物剛好落在監測點的時候,就可以量到所謂的濃度,這個就是剛剛在講的,一般來說我們會收到資訊都是濃度的資訊,濃度就是在你周圍空氣污染物有多少,並沒有辦法從這個數據知道它到底從哪裡來。 所以常常說我這裡PM2.5濃度是10μg/m3,那請問這是從哪裡來的?來源非常多,可能是旁邊一台機車它就給了我2μg/m3、我遠方的輪船經過給了我3μg/m3,諸如此類,所以你看到好像數值很高,可能是境外傳進來的,所以要先有這樣的前提能夠把它建立起來。 主持人 00:10:24,889 像剛剛提到的,或許有一台車子經過多停了十秒鐘,可能它監測到的濃度就會比較高,但不代表整個城市在那一段時間的污染都是很高的,是這個意思嗎? 來賓 00:10:38,328 沒有錯。 主持人 00:10:38,665 所以其實它也不是單一個污染源,我們就是一直針對有可能就是那一支煙囪所以才會導致我們空氣不好,但是其實周遭有很多的細節也是有可能會影響。 來賓 00:10:50,796 沒有錯,所以回到你剛剛的問題,北部空品區的主要污染源,環境部都會每年去調查相關的排放的數據,那這個數據其實在全世界來說,我從很多國際上面的研究也好或是跟國際上的互動也好,其實台灣的排放資料調查算是蠻詳盡的而且我們對外公開,所以我覺得這是台灣政府尤其是環境部在空氣品質這個區塊做的很棒的地方。像我們前一陣子在做那個跟NASA合作的KX高頻實驗,我們到東南亞國家去分享的時候泰國、馬來西亞大家都非常羨慕我們的排放資料庫做得這麼好而且這麼公開,從這樣可信度蠻高的排放資料的分布、比例來看,其實在北部空品區我們可以看到以原生性的PM2.5來說,工業的部份大概佔了大概17%左右,汽機車兩個相差不到1%,所以你們能想像嗎?大部分一般的民眾都覺得工業污染很嚴重對不對?可是他們忽略了在這個調查過程裡面,事實上車輛所排放出來的總量並不亞於工業造成的排放,這個很多資訊其實是應該大家要能夠去辨識的。 主持人 00:12:32,923 而且因為其實汽機車又更貼近我們,就是每天民生我們一走出去就可以遇得到的。 來賓 00:12:40,259 對阿,像我們現在剛剛提到的營建工程,我們最新的排放源調查裡面營建工程還有道路的揚塵幾乎占了一半52%,這個就是我們在北部空品區裡面所調查出來的排放特性,這個排放特性其實還可以往後延伸,就是大家就可以去想,北部空品區的空氣品質好不好,我們是用濃度來看,其實我們到了去年應該說今年,我們今年PM2.5應該又更好一點,去年應該是11.2μg/m3 年平均的標準是15μg/m3,我們已經是11.2μg/m3了,而且也在新的標準12μg/m3以下,所以事實上北部空品區的空氣品質一般來講已經非常非常的好。 主持人 00:13:39,704 就您這樣觀察起來,北部的空品區從過去到現在逐年的一些變化可以跟大家分享嗎? 來賓 00:13:47,951 其實北部空品區,應該說台灣所有空品區的空氣品質其實都一直在變好當中。我想環境部也是期待好還要更好,所以從2025年1月1日開始,空氣品質標準開始又加嚴了,意思就是在一個階段性的發展過程裡面,尤其很多空氣污染的技術或是政策的制定上,我們找到真正的原因之後對症下藥,這樣子的過程都是可以讓某一個空品區空氣品質變好的過程,所以我們說要改善空品區的空氣品質,事實上真的要找到對的方向。 主持人 00:14:47,912 就是要對症下藥,先去找出原因理解的原因,從DNA開始然後來看一下我們現在的發展,其實每一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的特性,找出DNA特性之後才知道要怎麼樣去治理。 主持人 00:15:01,144 那我們剛剛提到的其實是北部整個空品區的特性,能不能請老師稍微跟我們分享一下,依您的研究還有觀察像這些城市有沒有什麼空品的特徵呢? 來賓 00:15:14,028 其實台北跟新北這個區域的空氣品質相較於台灣的其他區域來說,事實上是相對良好的,所以我剛剛有提過的DNA其實是在這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有這樣的DNA所以先天有一些優勢,但是它還是有一些排放量數字比較大一點,比如說我們知道台北跟新北可能是全台彎人口最密集的,只要有人存在就會有所謂的燃燒行為,食衣住行通通可能必須要用到,以家戶來說烹飪的行為來說,可能比其他區域要來得高;第二個,我想大家應該都在這個媒體上看過那張照片,就是在一個高架橋要下來的地方 主持人 00:16:13,634 機車瀑布,您一說我就知道了。 來賓 00:16:15,047 對,所以你看機車瀑布交通的排放可能也是所有地方密集度最高,工業可能是分佈在新北市的部分,以這樣子的排放的量跟分布來看,那我們應該就可以比較能夠理解,如果我今天想要讓北部空品區的空品變得更好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以從這些方向著手,以目前來講營建跟揚塵占50%,什麼叫揚塵?車輛在道路行駛的時候因為車輪的轉動,可能會造成某些空氣污染物會揚到大氣裡面來,所以這叫揚塵,可是不要把揚塵想像都是很大,它還是會產生像PM2.5這樣的顆粒出來,營建工程在挖土、建造過程也是會排放這種細的顆粒出來,所以以道路揚塵來講,各位可以去想像就是我輪胎在道路上磨損的時候,因為速度快、溫度高,所以磨損掉的不管是土也好、輪胎也好,微粒就會這樣排放出來。 主持人 00:17:41,111 雖然看不到,但它確實是已經消耗了,它就是到了空氣裡面。 來賓 00:17:44,741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就在你能呼吸的直接範圍之內。 主持人 00:17:50,431 車子開過去它磨耗了,看不到但是被我吸進去了。 來賓 00:17:55,159 對,所以其實你如果站在大的馬路旁邊,受到這種道路揚塵受到交通排放的威脅,會遠高於你遠遠看到的那些污染源。 主持人 00:18:08,803 那依照老師這樣說起來,其實如果是雙北因為交通繁忙所以它密集度高,那如果要改善的話或許就是搭乘大眾交通運輸也會是一種解方。 來賓 00:18:22,314 是,所以其實以台北市跟新北市,現在捷運系統整個都連結起來了,捷運是減少空氣污染非常好、非常優秀的一個政策的執行。 主持人 00:18:41,125 那我們講到大眾運輸,就會想到桃園有機場,會不會其實機場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來賓 00:18:50,490 對你講到重點,其實飛機因為它還是燃油,在起降的過程裡面事實上耗油量非常的高,也因此所排放出來的量也是蠻大的。因為桃園是國家出入的門戶,我們也期待能夠跟國外有更多的交流、外貿等等,所以起降量沒有辦法去限制,我們應該有一個好的策略讓它可以有效的控制,以桃園來講機場真的會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排放源。 主持人 00:19:28,917 了解,桃園有機場,北北基桃裡面還有一個基隆有港口,那是不是港口其實也是一個?就是傳輪船的進出一定也都會有排放嘛,那它也是一個污染源嗎? 來賓 00:19:42,780 其實全世界現在針對機場跟港口都展開了一連串非常積極的減少排放量的管控措施,以港口來講其實環境部也一直在擬定相關的對策去對應,比如說我到了港口就要用岸電,我不要在進來之後使用自己的油在燃燒,就是停火然後接上岸電供船上使用。那現在其實國際上都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在走,另外在油料的控制上面,這些國際的航班要進到港口之前,必須要採用什麼樣等級的油可以減少空氣污染物的排放才准你停靠這個港口,現在其實都一直在政策上採取對策。 主持人 00:20:40,741 而且我記得就是因為港口的出入會很頻繁,因為有一些運輸,所以應該就是像老師剛剛提到的揚塵,其實也是會有一定的(污染貢獻)量,對不對? 來賓 00:20:50,686 對,所以為什麼環境部從一期開始就一直在針對貨車、卡車在加嚴柴油車標準,期待把那個量降到最小。 主持人 00:21:03,465 了解,那像一些即時發生的一些重大的案件也是會影響到我們所謂的空氣的品質,那想跟老師請教,前一陣子深坑大火的案件,當時大家說有火災一定會有一些排放一些污染,針對像這樣子的議題,老師有沒有什麼觀察或是請大家要注意的部分? 來賓 00:21:28,914 火災是這樣,我們無法預期。 主持人 00:21:31,703 對,我們也不希望它發生。 來賓 00:21:33,483 對,我們也不希望它發生,那我用個比較類似的想像就是颱風來的時候,我也不希望它來,那火災雖然說是可能是人為的,但我們其實一般狀況來說,我們是做非常多所謂的預防防治的工作,但它就是發生了,發生了你怎麼辦呢?所以我們就要應變好,跟颱風來我們要不要放颱風假很像,應變的時候你就可以去思考,我是不是要知道火災這些空氣污染物會往哪邊飄?當下的大氣條件跟狀況,可能我會讓火災對於空氣品質的影響產生什麼效應?我們可以有一套好的流程告知所有的民眾。撲滅的過程其實水去灌火就會有煙,你希望火滅那煙就會出來,既然避免不了煙出來,我們就要知道煙往哪邊飄?可能飄到什麼時候?影響的程度會有多大?如果你是在這個範圍之內,那您趕快像躲颱風一樣躲在家裡面避難,那我們也提供了非常多的宣導,比如說緊閉門窗、開空氣清淨機等等,我覺得這個沒有辦法去苛責,因為火災就是發生了,大家都很努力的想要把它降低,將心比心,雖然你受到這些濃煙、空氣品質的影響,可是我們就是做好措施,因為畢竟他不是1天24小時冒著煙往你身上吹,就是用我們可以有的措施,就好像我剛剛舉的例子,人的DNA跟魚的DNA不一樣,可是我人有辦法潛到水底下去,所以我帶了氧氣筒,類似這樣子。 主持人 00:23:43,724 台灣的一些信仰活動、傳統廟會很熱鬧也可以把民眾凝聚在一起,但是因為最近大家對於空品的想法跟觀念越來越提升,會認為說像這樣子的活動它可能燃放的鞭炮或是煙火也會造成一些空品的污染,想要請問老師對於這樣子的污染源有沒有什麼樣的見解或是想要跟民眾分享的? 來賓 00:24:12,286 我想廟會活動它是一個習俗文化,我雖然是念科學的,但是我覺得要建立一個科學跟建立一個文化,這樣來比的時候我覺得文化其實是很難得的事情,那就好像我剛剛提的那個例子一樣,廟會不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那基於彼此尊重的想法跟觀念,我覺得,沒有錯它當下一個小時之內排放的空氣污染物可能真的是高,那我們怎麼在那個時間點比如說你真的是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活動,那你一定不會參與就不會靠近那裡,所以在我們在做一般的這種所謂數據調查的時候,我想近幾年這些民俗活動包括氣象署也好、環境部也好,都有派專人跟著在做監測、提醒,那種所謂的空氣污染,事實上時間短而且空間上面是非常、非常限定的,我們就避開那一段時間跟那個區域,因為我覺得文化事實上是一個地方民眾延續的脈絡,這種百年文化你要把它給消滅好像也沒那麼好,所以其實政府在這個部分也不斷的有政策出來,比如說減香等等我覺得很好,大家都有認知我為了維護空氣品質,雖然有這樣的信仰、這樣的文化,但我減少這個量或是改變其他的形式這需要時間,有在改善的趨勢大家就讓它朝著那個方向進行。 主持人 00:26:11,354 那我們講到時事,其實還有大家很關心的議題就是有關於火力發電廠,在北部的空品裡面包含像是林口、桃園這些地方甚至是基隆,針對火力發電廠對污染的影響,老師有沒有什麼觀察或者是建議? 來賓 00:26:31,381 其實我自己的專長是在做空氣品質模式模擬,可能一般大眾比較難想像,我依照物理、化學的這些原理來計算有多少空氣污染物跑出來的時候,在哪裡跑出來?在什麼時間跑出來?我可以用物理跟化學去計算它到底傳到哪裡去?量有多少? 台灣所有的發電廠我應該都算過,相信很多其他空氣品質專家們應該也都算過,就目前來講我們姑且把這些電廠稱之為電力業好了,以他們現在計算的一個排放量,我們計算的結果其實北部空品區的電力業貢獻度大概只有1~5%左右,也就是說你量到了11.2 μg/m3把它乘以1.6%是來自於發電廠,所以您覺得高嗎?其實感覺很低,所以我覺得一般民眾可能有視覺上面的。 主持人 00:27:54,292 我看到煙囪在排,我就覺得就是污染。 來賓 00:27:57,741 因為你只看得到那個大的煙囪。 主持人 00:27:59,921 我看到的就是它一直在飄東西出來。 來賓 00:28:02,795 沒錯沒錯,所以其實我剛剛有先說明,基本上這是基於科學的數據不是亂講亂算,我們講DNA地形、氣流、季節就是這樣,排放的點在那裡?事實上我們就去算它到底排放出來之後會造成多大的影響程度,我們就把這個影響程度算出來,所以並不是你眼睛看到那麼大的排放就一定全部跑到你這裡,事實上它散佈到非常、非常多的地方去,甚至更多的部分是已經飄到海上去了,所以在我們論述空氣品質的時候,事實上我覺得這個觀念還蠻重要的。 來賓 00:28:56,467 瞭解,那我們剛剛跟老師討論了很多有關於空氣品質的DNA還有一些污染物,那對於這些空品我們有什麼樣的做法可以把自己的防護做好,或者對於空品的改善我們也可以盡一份心力呢? 來賓 00:29:15,160 我舉一個例子,你知道美國環保署他們成立的宗旨、最終的目標就是要維護民眾健康所有的措施,事實上就是要讓我們有所謂好的空氣對不對?這是最終的目標。我們可能要思考一下究竟為什麼會有空氣污染物?也是因為我們要有好的生活,要有好的生活跟好的空氣這兩者之間怎麼達到平衡?其實我覺得我們可以做非常、非常多的事情來對自己好,因此現在看到這麼多我們所謂的空氣污染排放,我們就想辦法怎麼讓它減少。從生活舉例,我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可以減少汽機車的排放,在能力範圍之內就用走路的方式也可以減少污染的排放,一旦我們可以所謂的節能減碳,也可以減少空氣的排放,為什麼?因為電力需求沒那麼高的時候,雖然它不是影響最大的,但是這個來源可以降低,所以在食衣住行的每個面向上,我想這樣子空氣品質就會慢慢的變好 主持人 00:30:37,343 所以其實在生活中的每個選擇,我們都可以選擇對環境更好,就像剛剛老師說的食衣住行,或許我們可以做得更單純、更簡單,然後也可以同時讓環境好這樣子。今天非常謝謝老師來到我們的節目,我們期待下一集再來跟我們分享,有關於中部空品DNA,那我們下一集再見! 來賓 00:31:00,468 謝謝大家!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最近通過了農業部提出的兩項「自然碳匯」減碳方法學,包含「加強森林經營」以及「竹林經營」,希望能透過方法學讓減碳可量測化,鼓勵一直以來從事林業相關工作以及相關產業的朋友一同來投入減碳的行列,更希望能因此增加台灣對自然碳匯減量的貢獻! 「王老先生有塊地」拿來種樹就可以賣碳權?!「森林」的定義是什麼?在家門口種兩棵樹,也算碳權嗎? 每一種樹都可以計算減碳效益嗎?那樹木如果長不好,砍下來之後做成家具可以當作固碳方法嗎? 台灣的「竹林經營」減碳方法學,是台灣在地的本土量測方法,竹子的種類又有什麼區別嗎?種竹筍的竹林,也可以拿來計算碳權嗎? 今天這集我們邀請到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為大家講解國內目前現有的「自然碳匯」方法學,包含申請流程、方式,趕緊來聽聽看吧! 主持人:環境部 行銷企劃師 楊珉儀 來賓:環境部 氣候變遷署 蔡玲儀署長 ------------------------------------------------------------------------ 主持人 00:00:30,009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這一集的環境直達車,給您豐富又準確的環境議題資訊,我是今天的主持人珉儀,今天很開心邀請到的是我們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來到我們的節目,署長好。 來賓 00:00:44,000 珉儀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00:00:47,009 很開心邀請到署長是要來跟我們談一個很有趣的議題,從之前就一直有聽過一個說法,叫做「王老先生有塊地」那他只要種樹是不是就可以拿碳權去賣呢?最近因為我們有看到就是自然碳匯的方法,所以今天邀請署長來到我們的節目跟我們介紹一下這個碳匯的專案,它大概是要怎麼執行? 來賓 00:01:10,431 謝謝,過去這段期間以來,大家當然很關心要怎麼樣去增加從大自然移除二氧化碳量,因為森林可以經由光合作用吸收並且把這個大氣的二氧化碳固定在這個樹幹裡面,所以國際間或者國內大家在討論的時候,對於溫室氣體的移除,其實增加森林本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我們在討論自願減量專案的時候,也就是現在大家外面在講說這個碳權專案,它其實在我們的法規叫做「自願減量專案」,就是自願自己去做的,那在討論這個自願減量專案的時候,不管是在國際間或者過去,其實大家就對於種樹有很多的討論,所以今天也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跟大家談一談最近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通過了農業部新提的跟森林有關的碳匯這個方法學 主持人 00:02:13,937 針對這個方法學,因為其實之前的節目,如果聽眾朋友有印象的話,我們都會討論到所謂的基線,就是最初一開始要去算的那個(基準),那想要請問署長,那這個方法是不是就跟基線這個計算是有關係? 來賓 00:02:29,179 自願減量專案就是特別做了什麼事情、怎麼努力可以增加吸儲二氧化碳或者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才會計算出減量效果、減量額度,再發給程序來進行;所以,我們在討論不管是在做設備汰換或者使用各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這種自願減量專案,很多在國內過去我們已經有跟森林種樹有關的減量方法學,就是「新植造林」,今天其實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因為我們在去年有依照氣候變遷因應法新訂了自願減量管理辦法,那麼,農業部為了要增加我們國內所謂森林經營的自願減量活動,所以提了兩個方法學,一個叫做加強森林經營的方法學,另外一個就是竹林經營的方法學,所以我們現在總共有三種方法學:過去的新植造林,然後現在又有森林經營跟竹林,今天也藉這個機會跟各位聽眾朋友大家來分享,三個不同的(有時候民間把它稱為綠碳)的這個相關方法學來跟大家做一個介紹。 但是剛剛珉儀問到一個問題很重要,就是這個基線,就是這三個方法學一定是我們要做了什麼努力才可以來申請,然後來取得這個額外的減量額度,所以這個基線就是原來的狀況,要先建立起來要先調查然後再來才會有額外做了什麼努力,這個是我們在自願減量的基本的程序跟邏輯。 主持人 00:04:13,013 署長,因為剛剛有提到說我們有三個方法學,新種植的這個很容易可以理解,就是他本來沒有種樹那我新植的;這一次我們公佈的加強森林經營,那所謂的加強森林經營是怎麼樣去維護得更努力嗎?還是說種植更多嗎?有什麼樣的步驟或者是有什麼樣的作為? 來賓 00:04:39,281 台灣有很多的森林面積,農業部也希望對於這些既有的森林我們怎麼樣去增加它的固碳的效果,那我們希望從加強森林經營這個角度來增加溫室氣體的二氧化碳的移除,所以農業部提這個方法,它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要有一個森林經營的計畫或者是方法,也就是說,可能他原來都沒有太注意去管理、經營它,開始去做這個調查跟管理,所以加強森林經營的做法就是對於裡面長得不好的樹去做疏伐,就是把它砍下來,然後讓其他的樹種可以長得更好、固碳更好,或者是說輪伐等等有很多森林經營的方法,二氧化碳它會被樹木吸附在它的樹幹裡面,所以呢?農業部就提了一個計算的方法,就是這些長得比較不好的把它砍下來之後,這些木材如果做成了家具,其實就還是把二氧化碳固定在這個樹幹裡面,就等於把這個二氧化碳固定下來,就可以去計算它吸存移除二氧化碳的功效,所以森林經營它其實是有兩個面向,一個就是經過森林經營管理,讓原來長得好的樹長得更好、移除二氧化碳的效用更大,不好的把它砍下來之後,這些樹幹把二氧化碳固定在裡面,我們就去計算它就移除的這個二氧化碳的效果,那當然這個量其實並不是說非常的高,但是因為本來森林對環境永續就非常的重要,所以為了保有環境永續可以額外增加二氧化碳吸存效果,是這個方法學很重要的地方。 主持人 00:06:27,074 了解,我們如果去爬山,森林其實它的樹種是很多不一樣的,那也會有一些觀光區像落羽松整片都一樣,會有不一樣的計算方式嗎?還是有沒有什麼木頭是不算或者是效果沒有那麼好,所以不在這個範圍內? 來賓 00:06:46,591 在農業部提的這個方法,其實有經過我們審議會大概我們總共開了三次,其實大家對這個計算方法有很多的討論,基本的邏輯就是森林的定義,我們要求面積至少要0.5公頃以上,不能說我只種了兩棵樹,那樹高要5公尺以上,這樣才能稱為農業部定義的「森林」,我們還是要去計算原來必須是森林的狀態,然後因為你加強森林經營,才能夠進到這個方法學的適用裡面來,不同的樹木本來在固碳、材積,它的計算上有不一樣的係數可以參考,所以這個方法學它其實是給大家有一些係數上的建議。所以要跟各位聽眾朋友講,加強森林經營並不是每個人想要在家裡門口這種幾棵樹就可以,它其實是有比較嚴謹的程序要進行,這個跟國際間在做森林的碳匯是一樣的方法跟邏輯。我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因為砍下來的樹木可以借計算它吸存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固定在這個樹幹裡面,如果燒掉了其實就沒有那個效果,因此我們會要求未來用這個方法來申請自願減量的時候,就必須要證明它砍下來的這些樹木是送到了什麼地方去 主持人 00:08:23,864 就是流向追蹤 來賓 00:08:25,460 對,流向要有一個證明,因為我們現在也跟農業部希望說,藉由這個方法學來推廣國人多用我們的國產材,因為我們的國產材其實就是藉由這樣的森林管理,讓我們的森林更永續,所以伐採下來這些樹幹農業部有建一個登錄系統,只要公司或是單位把伐採下來的樹木(登錄)進到這個登錄系統,那當然就可以去計算有多少的樹木砍下來做成國產材,就可以證明是有固碳的效果,就可以給他減量額度 主持人 00:09:04,838 了解,所以這樣聽起來有學到一課,因為森林的經營其實是需要去蕪存菁的,就是把不好的砍掉,所以其實如果以這樣子的邏輯看來,其實是長得不好的或者其實是可以被修剪掉的那一些,如果與其拿去丟掉或燒掉,不如做成家具做適當的利用 來賓 00:09:29,190 對,把它做一個適當的利用,其實大家都很喜歡使用這些木質的傢具,但是如果是國產材更好,所以我們也希望藉由這樣這個方法學的推動,跟農業部一起來推廣我們的國產材 主持人 00:09:42,945 而且是減碳,因為如果我們要從國外運進來,又有運輸這些的碳成本 來賓 00:09:48,863 對,所以也藉這個機會跟各位聽眾朋友講,其實森林經營並不是都不要砍樹,是我們怎麼樣透過「疏伐」,因為樹會競爭,長高了以後它會競爭養分,長得不好的這些樹幹我們就經過疏伐的整理之後,其實可以讓森林長得更好、固碳的效果更好,伐採下來的又可以去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就是一個資源的利用跟循環這樣子 主持人 00:10:21,636 另外,這次的專案還有通過一個竹林經營,那這個也蠻有趣的,因為竹林我就會想到竹筍 來賓 00:10:33,731 竹筍就吃到肚子去了 主持人 00:10:37,512 對啊,那這樣子的話,我原本有一片竹林透過加強經營然後去獲得一些碳權嘛,那如果我是原本種竹筍呢?可以也去申請嗎? 來賓 00:10:49,587 台灣竹子蠻有特色,因為台灣的氣候條件很適合竹子的生長,長得蠻快,所以如果我們妥善來做這些竹林的經營管理,對於移除二氧化碳也是有貢獻跟幫助,所以農業部在今年提出竹林經營方法學的時候,其實我們環境部自願減量審議會的委員有花了一些時間討論,最主要是因為目前在國際間沒有現成的竹林方法學,所以等於是我們本土的方法學,委員就開始跟農業部有很多的思考,要哪一些竹子才是真的對於減碳種植上面有這樣(減碳)的效益,這個就是林業的專業;台灣的竹子主要有兩種,一種叫單桿散生,就是譬如說像桂竹、孟宗竹這樣子的;那另外有一個叫叢生,譬如說就是刺竹,長得比較粗,另外也有這個就是竹筍來使用的 來賓 00:12:08,127 因為我們的出發點是要對吸存二氧化碳有貢獻跟幫助,所以我們在審議會的時候對這個方法學有比較多的討論,基本上減碳有幫助的就以這個散生竹(桂竹、孟宗竹還有刺竹),這樣子的才能來做竹林經營的方法學,然後很重要的是不能現在有這個方法學,所以就把原來種果樹的就砍掉,然後就馬上來種就來申請,我們在審議會的時候有要求來申請的是竹林經營,所以必須是原來是一個竹林的狀態,所以要求申請之前的五年就要證明這一塊地就是種竹子。等於原來是種竹子的,經過竹林經營管理之後,跟剛剛森林經營一樣讓竹子長得好然後能夠吸存二氧化碳才能夠來申請這個專案,所以他的基線就是我們剛剛珉儀一開始跟大家講的,原來過去的五年就是一片竹林,要提出證明文件,那當然可以用這航照、調查的資料來證明 主持人 00:13:29,334 台灣其實有很多竹子的產品,就是像那個涼蓆或者一些竹編的那種椅子,那這個竹子如果做成涼蓆的話,也可以有固碳的效果嗎? 來賓 00:13:39,775 我們在審查的過程當中,珉儀也問到重點,大家也會擔心比較不好的(竹子)也可能拿去做竹筷子,然後也有可能去拿去做了容易就是丟棄的(物品),所以後來我們目的是要追蹤跟固定二氧化碳在這個竹竿裡面,所以後來農業部在這個方法學也講如果要把這個收穫的竹產品,也就是原來的竹子經過加強經營管理後,未來砍下來之後要計算它所謂竹產品減碳的貢獻的時,就要證明這個竹竿是拿去做強化建築,用在建築的結構物或者是室內家具、工藝品,它也是要到這個登錄系統去登錄,我們也鼓勵國內原來固定在種竹子的人,去計算它的增加移除二氧化碳的效果,對農民也有鼓勵,讓竹林的經營也可以進到我們這個減碳的行業裡面 主持人 00:14:55,746 剛剛署長有提到我們這邊是通過、同意它用這樣子的一個計算方法,那我們後續要怎麼樣去確保他真的有按照提的計畫做?我們有什麼方式可以去追蹤或者是審核嗎? 來賓 00:15:10,469 因為自願減量專案申請流程就是我們現在有方法學,怎麼去計算?它會得到多少?因為做這些事情、這些工作怎麼去得到這個減碳量?所以呢,接下來這個方法學,因為現在農業部最近就會把這個整個修改後的版本送到我們這邊來公告,所以未來團體、機構或者是企業想要用這個方式來申請的話,那就要寫一個計畫書申請註冊,所謂的註冊就是我要在什麼地方、這個地方原本就是一片竹林然後要寫計畫書,在這裡面就要證明在過去的5年就是一片竹子,這個就是它的基線;接下來要告訴環境部怎麼樣去加強經營管理這些竹子讓它長得好,可能就是做雜草的移除或是相關工作,然後註冊案通過之後開始就要去做這些經營的做法,未來假設過了五年要來申請它的減碳效果時,就要對他採的竹子、砍了多少竹子、竹竿有多少,到農業部系統上面去登記,所以我們接下來要跟農業部把這個登錄系統讓它更容易操作,讓各界可以方便使用,把登錄的資料提供給環境部,當然他還要找到第三方的查驗機構幫他確定是不是依照方法學來計算然後得到這個減碳效果。 所以其實這個方法學是讓整個減碳、碳移除的計算稱為可量測MRV,就是可以驗證、可以報告的做法,但也要跟各位聽眾朋友講,他其實還是要一些專業,必須要投入監測跟管理,最重要的是說,不管森林經營或竹子,其實是需要有人來投入做這樣子的管理的工作 主持人 00:17:32,286 它必須要很專業而且投入很多的資源、時間去做維護跟執行 來賓 00:17:38,077 對,當然我們現在是希望跟農民團體或者是長期、過去在從事農業相關的單位,這些是他們熟悉的,藉由這個方法學就可以給他有額外的減量額度機制的建立,所以我們這個方法學公布之後,接下來我們正跟農業部在討論,我們希望說對於培育原來在從事這些相關工作的不管是農民或者是原住民,希望能夠加入我們的行列,那讓他知道他從事這些工作也是跟這個減碳是相關的,那接下來農業部也正在輔導增加未來做這些查驗的人員,我們希望過去有這些工作經驗或者是熟悉這個領域的,可以投入到這個查驗的工作 主持人 00:18:31,952 這其實也是綠領工作的範疇 來賓 00:18:36,739 對,所以我們常常跟大家講,增加森林碳匯其實本來就是我們關鍵戰略的其中之一,雖然它增加的量不多,但確實是除了在我們增加額外的碳移除之外,更重要的是有生物多樣性跟環境永續兩個更重要的目標,所以其實是一舉多贏,我們現在是有這個方法學,當然大家也不要覺得說這聽起來好像蠻複雜,我們其實是因為原來就有一些團體或者一些企業也要來做這些工作,那我們讓它有一個方法可以結合減碳的額度,一起來推動 主持人 00:19:26,596 就是他本來就在做了,我們有一個方法提供給他,他可以做的更精緻,然後讓他的二氧化碳的固碳量更提升,其實整體來說對地球、對整個環境是好的 來賓 00:19:39,044 那我們也希望可以促進我們國家在森林碳匯的貢獻 主持人 00:19:46,427 目前有沒有人已經開始進行這樣的案子,有沒有什麼效益可以跟大家分享? 來賓 00:19:52,778 有,我們因為過去只有一個方法學,就是我一開始提到的新植造林,所以包括像有企業就去原來比較不適合種樹,比較靠近海岸的地方去增加種樹,因為它原來不是森林所以他就新種樹,當然他有一個申請案到我們這邊來申請註冊;像經濟部水利署也利用原來的滯洪池空間增加植樹,所以我們原來這個新植造林就已經開始有單位開始來申請跟啟動了;我們現在希望新增加這兩個方法學能夠讓更多的企業或者是團體能夠來參與 主持人 00:20:39,897 讓大家可以一起加入來做減碳的行列,這樣那署長,這個就是人家所謂的綠碳嘛,我們最近也很常聽到在討論的是藍碳、黃碳,這個在未來我們也會陸陸續續開始有這些方法學出來嗎? 來賓 00:20:54,661 有,其實我們在今年也有收到由海委會跟農業部一起提的,大家比較關心的「藍碳」,一個就是紅樹林,另外一個就是海草床,這個都是在跟我們的海岸然後可以增加碳匯的方法學。那這兩個方法學我們目前都還在審查中,最主要是大家對於哪些地方適合紅樹林的種植,因為也不能夠原來不是紅樹林然後忽然去增加,它對生態不一定是好,所以什麼地方適合來種這個紅樹林,然後怎麼樣的管理,還是需要討論,所以這個方法學目前還在審查當中,另外,農業部也有提到一個增加土壤管理的方法學,有人把它稱為「黃碳」,但是這個土壤管理在審理當中大家也是有很多工作要討論,例如我們怎麼樣去增加土壤對碳移除的效果,如果經過譬如說颱風等等,那這個土壤被沖刷怎麼樣去計算等等,所以確實還有一些工作需要去釐清討論,所以,我們目前有的比較完備的就是跟森林有關,現在有三個方法學跟這個藍碳就是兩個正在審查,還有土壤的三個也正在審查當中。 主持人 00:22:25,108 好,今天非常謝謝署長來到我們的節目,也相信聽眾朋友對於這個自然碳匯應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今天非常謝謝署長,謝謝聽眾朋友,大家掰掰囉。 來賓 00:22:37,262 謝謝大家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內容大綱:介紹「使用取代擁有」,並介紹二手物品循環再利用理念,減少資源浪費。 (2). 主持人:好事聯播網989電臺-DJ歐怡君 (3). 與談人:臺灣玩具圖書館協會秘書長張維庭 臺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協會持續積極投入玩具類廢棄物的低碳回收製程,落實循環經濟的理念,透過其回收二手玩具再利用的相關經驗分享,向聽眾宣導資源循環理念。 本集Podcast介紹「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理念。 → 說明「使用取代擁有」 → 以玩具圖書館的實際經歷說明二手物品循環是好的選擇 → 分享二手物品對於地球的優點 一起落實循環經濟!並準時收聽「二手物品-資源循環再利用」 使用取代擁有 #減少購買 #淨零綠生活 ■本節目由環境部與好事聯播網合作,共同播出■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