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75 早熟的帝國主義

2022-09-19·20 分鐘

本集介紹

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所以只要能找到生的地方,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角落,一個可以生產一點食物的地方,都可以生存下來。蕃薯仔命。就是這意思。
即使是現在,你去宜蘭、花蓮、台東、南投的山間,一些溪流的河川地,還有許多人種菜。高山高麗菜,花蓮的西瓜等,都是如此。台灣農民真了不起。
因此有許多地方,清朝時期,還是公共的。例如河川地、山林地、森林地,這些都是可以生存的地方。何況原住民沒有所有權的觀念,所以只要談好了可以生存下來。但日本人來了,就完全不同了。

日本佔有台灣之初,本身的資本尚未十分充實,故與當時英、德等國的獲取殖民地的帝國主義形態,並不完全相同。中日戰爭時,日本雖已有近代經濟結構的形態,但金本位制度尚未實行,在資本不充實的情況下,卻要發展台灣,即需靠著政府著意的計畫及深厚的保護與獎勵。而英德各國則是由資本家因其經濟之需要,帶動政府、引導政府去擴充殖民地,是兩者並不相同。質言之,日本還未具備作為「金融資本之帝國主義」實行者的實質,但在意識及政治行動的形態上,卻又已具備了。因而算是一早熟的帝國主義或帝國主義的前期。
因此,日本為要發達其國內資本主義的進程,並厚積資本,將台灣急劇資本主義化,遂成為其對台灣政策的首要課題。
台灣在日據時期的資本主義化最重要的三大項目是:一九○四年的幣制改革,一九○五年的土地調查,一九○八年的縱貫鐵路的開通與基隆、高雄二港的築港成功。幣制改革即欲使台灣的商品交換、度量衡、貨幣制度與日本相同,以利於日本政府之統治,從而有意要切斷台灣原本與中國大陸息息相關的經濟關係,使台灣經濟改歸日本支配。從台灣的經濟圈性格來看,一直是一個倚賴性的經濟構成,以往是在農業生產模式、生產工具、交換商品、勞動力等各方面,倚賴在清朝的中國經濟圈,但此後即變為「日本經濟圈」的倚賴關係。實施的結果,日本在強大資本與事業的全面控制下,取得成功。但在私下裡,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仍不絕如縷。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