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介紹
1973年,胡德夫讀大學的時候,父親生了重病,需要開刀。那時還沒有醫療保險,得支付非常高的醫藥費。胡德夫只好回到台北,去一家西餐廳駐唱。那是附屬於哥倫比亞駐台北大使館所設的西餐廳,位在中山北路和長春路口,一樓賣一些工藝品,樓上便是許多藝文界喜歡聚會的民歌餐廳。胡德夫以他渾厚的嗓音、擅長的爵士、藍調鋼琴,很快成為薪水最高的駐唱歌手。
有一天,他要上台的時候,一頭蓬鬆亂髮的李雙澤到他的身邊說:「德夫啊,你不是卑南族的嗎?為什麼不唱一首家鄉的歌來聽聽。」當時西餐廳的歌手唱的都是西洋歌曲,以美國的爵士、熱門為主,年輕人穿著喇叭牛仔褲,喝著可口可樂,算是一種時髦。胡德夫也不例外。但要唱家鄉的歌,卻讓他當場矇了。
胡德夫邊彈邊想,卻怎麼也只能想起小時候聽他父親唱過的一首歌。他心想,反正是家鄉卑南的歌,唱錯了你們也聽不懂,就一邊即興的彈鋼琴,一邊唱出他記憶中的曲子。一唱完,竟贏得滿堂喝彩。他平時的歌唱只是零星的掌聲,不料這歌竟是如此撼動人心。
但他知道這只是靠記憶的旋律勉強拼湊的,有很多錯誤,就趕緊回家鄉請教父親,也去請教家鄉長老,終於把這一首歌的完整詞曲給記錄下來。這一首歌就是〈美麗的稻穗〉。
請胡德夫唱出〈美麗的稻穗〉的李雙澤,則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1976年,李雙澤剛剛結束一年餘的西班牙和美國的流浪遊學歸來,異鄉的遊子,對家鄉的文化有了完全不同的反省。
1976年12月3日,淡江大學像許多校園一樣,舉辦了民謠演唱會,節目的安排依慣例以西洋民謠和熱門音樂為主。楊祖珺是來賓之一。她在後台等待上台的時候,突然聽到台上傳來奇怪的聲音。
本來是胡德夫的演唱,因為他生病,請李雙澤代唱。李雙澤帶著一個可口可樂瓶子上台,帶著嘲諷的語氣說:「從國外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真令人高興,但我現在喝的還是可口可樂。」接著他向剛唱完的黃華勤問道:「你一個中國人唱洋歌,什麼滋味?」
「只要是旋律好的歌,中國歌、外國歌都唱。」黃這樣回答。
李雙澤接著問主持人:「那我們請今天的主持人陶小姐回答這個問題,她主持節目十多年,一定可以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陶曉清於是笑著走上台前說:「沒想到我來主持節目,還要考試呢。」隨即反問道:「並不是我們不唱自己的歌,只是請問中國校園民歌在什麼地方?」
李雙澤說:「黃春明在他的鄉土組曲中說:『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寫自己的歌之前,應該一直唱前人的歌,唱到我們可以寫自己的歌來為止。』」
「那就請你給我們唱幾首吧。」陶曉清說。
李雙澤於是唱起了四首台灣民謠:〈補破網〉〈恆春之歌〉〈雨夜花〉〈望春風〉,之後唱起了〈國父紀念歌〉,唱了第一段,他生氣的問台下:「你們為什麼不跟我一起唱?」台下此時已經一片噓聲。此時台下有人站起來大喊道:「我們要唱自己的歌!」
他原本要下台了,卻又回轉,說:「如果你們不滿意的話,我也沒有辦法了。」
他再度揹起吉他,拿著麥克風說:「你們要聽洋歌嗎?洋歌也有好的。」接著唱起了Bob Dylan 的 〈Blowing in the wind〉。唱完下台前,他還挑釁的問:「你們為什麼要花二十塊錢,來聽中國人唱洋歌?」
李雙澤的問號,像一個重磅的炸彈,在淡江掀起討論。《淡江週刊》為此做了專號。李雙澤帶出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不唱自己的歌?」
「唱自己的歌」自此成為一個響亮的召喚,一個文化自覺的力量,代表民歌時代的精神。事實上,李雙澤是有安排的。他找了六個學生,在演唱會大禮堂的六個點,準備在噓聲出來時,出聲聲援。這不是一次偶發的事件,而是有意的行動。事後,人們稱之為「淡江可口可樂事件」,但準確的說,是一次宣告,一次行動。
--
音樂使用
Snowflakes by Agnese Valmaggia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8701-snowflakes
License: https://filmmusic.io/standard-license
※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請看楊渡著《有溫度的台灣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xo5oh1e309r0925hp6hr1bb/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