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爾灣槍案

2022-05-25·21 分鐘

本集介紹

爾灣槍擊案的幾個延伸

雖然中文都一樣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但爾灣教會的英文是Taiwanese P. C.,爾灣的「母會」柑縣教會則是Formosan P. C.,跟台灣的P. C. T.(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不同,儘管內部第一代成員可能大量是由PCT移民至美國,但組織上無隸屬關係。這其實表現出一種對於殖民宣教觀的反省。也就是說,在當地已有教會的情況下,宣教應該尊重並以輔助的角色進行,目的是讓被宣教的對象能夠融入當地教會,而不是組成某某台灣教會的海外分會。

對於長期參與國際基督教組織的PCT來說,最終就是所有海外台灣人教會都會加入當地的教派。以爾灣來說,就是成為PC(USA)的一份子,PC(USA)是美國最大的長老會教派(其次是PCA,最粗略的分法,就是PC(USA)比較開放,而PCA在社會議題上比較保守)。而不傾向某些教派以國外分部去經營一個異地教會,在宣教倫理上有顯著的差異。

有一些討論導向陰謀論,並談到海外的統派彷彿時空凍結,無法跟上台灣的民主化進展。關於時空凍結,很可能是對的,但並不是只有統派,台派也一樣。在2019-2020間,蔡英文與賴清德在爭取民進黨總統提名時,就可以看出相似的現象,海外台僑高度支持金孫,顯然與台灣內部的景況有很大的落差。迄今,論文門仍在台美人社群裡有市場。其實這讓我直接想到台灣1987年解嚴,但金門與馬祖作為前線,遲至1992年解嚴,五年之間的民主化腳步對居民的生活思維影響,已有很大的落差。

今年台灣紀念馬偕來台150週年,並推崇他將台灣視為最後的住家,身後也葬於此,來表彰一個「定根於本土的信仰」,每回談到台美人的定位,我都會不禁想到,對於一位移民,是否更應該以當地為依歸,而不是試圖以自己的身分回過頭來影響台灣。或許對移民第一代來說不容易,畢竟每個人離開的理由不同,但第二代以後,或許自然而然會往這樣的方向前進(這也呼應前面提到的加入當地的教會)。

受難的鄭醫師就是這樣一位已經不太說台語的第二代,也因此,他的犧牲顯得更為無辜。上一輩的恩怨與他無關,宛如替贖而死的耶穌一樣,為事件提升一個層次。我不喜歡太早標示「英雄」,因為這對受難者家屬來說是更大的刺激;我也不喜歡太快講和好,因為這會忽視去剖析造成仇恨毒素的源頭。

儘管無法直接對比,但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林宅血案,當年那個流血的地方,今天成為教會;今年流血的地方,也會化為每個台灣人/台美人心中的土壤,願我們今日種下堅毅,開出有盼望的未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z7sdd6rfgiw0859lirsv0mf/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