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疼愛是手放開 ---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

2024-04-15·21 分鐘

本集介紹

「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而非準備好路給孩子」這一本厚厚厚、厚到不行又有一堆註解跟引用的書,對於一般人要閱讀有很大的困難度;但如果要用簡單的一句話來分享,那就是它了。可以想一想,當家長還是當老師,在做的是屬於準備好路、還是為孩子做好上路準備?這個世代的做法大多是擔心的、不理解的、緊張的,就通通直接喊卡,而且只是交代孩子還不夠,必須得親自看到、現場督導確定一切如自己所料,可掌握的才能放心,那麼這樣孩子會有成長的機會嗎?會有的、只是會長的很奇怪、會長的無法適應環境、會長的自以為是,因為他/她們根本無法知道社會跟外在環境的真實樣貌,所有看到的跟體驗的都是被安排好的,而且是低風險、低挑戰性的,而這一定不是好的安排跟現象啊,可是為什麼會這樣?套一句現在人的情況,生的少就容易每個孩子都是寶貝;但這些寶貝反而更讓人擔心。

這本書的重點就三個;但其實裡頭的細節非常非常的多,要怎麼介紹跟分享自己的心得,老實說是一大難題;但在一開始想要先介紹一下心理學的部分,這個學派叫作認知治療、有聽過的人它會稱為CBT,主要是在做認知的調整跟練習,讓自己可以改善狀況,特別是有憂鬱症、焦慮症的人們,算是一個比較常被推薦的學派。因為它是可以自己練習的,且入門並不困難、按照書上所描述的因為現在青少年有焦慮跟憂鬱傾向的人數越來越多,因此認為透過CBT去改善狀況,那麼在上大學之後或是在日常生活才能夠更好好面對,有沒有效呢?只能說試了才會知道囉。

「殺不死你的,讓你/妳更脆弱」如果之前有聽過這句話的話,它是殺不死你的讓你/妳更強大,那怎麼會在這本書就變成更脆弱呢?書裡面舉一個校規例子,它說有間學校規定家長必須強制出席入學說明會,且不可以帶堅果,因為可能會有學生對花生過敏,會覺得很合理還是很扯?覺得應該乖乖配合還是提出抗議?一般人沒事不會帶堅果在身上,可是在出席說明會的備註寫上這個,真的是很扯,是吧?根據統計數據在1990年代之前八歲以下兒童過敏是千分之之四,來到2008年再做一次研究,直接成長三倍,那麼殺不死你/妳的是有讓人更強壯還是更脆弱呢?那些致力於維護環境、讓孩子們遠離自己認知的危險狀態,不論是專家學者還是老師家長,這樣的做法在日常生活裡並不會讓孩子變的更好。

「憂鬱症的人經常在自己的救生艇上戳洞,但讓心保持清醒能阻止這種習慣。人不是無助的。」關於青少年患有憂鬱或是焦慮的比例不斷在增加,個人認為這是被大環境影響、還有教養方式變更的產物。也許還是會有人認為這個就是遺傳、基因為主;但其實想一想,小朋友會突然的憂鬱或是過度焦慮嗎?通常是受到了甚麼刺激、或者說被限制了甚麼、以及自身表達能力不足心裡緊張等等,因此回到青少年身上,當大環境跟教養方式已經大不同時,人們會出現更多的文明病,可以說是因為過度保護造成的,有興趣的話要去找書來看喔。

喜歡這集的內容,就用小小的心意支持吧。 贊助網址👉👉👉 https://reurl.cc/60mXMd

-------
臉書粉專 :https://reurl.cc/Qejgao
Instagram :https://reurl.cc/D4d7Od
方格子 :https://reurl.cc/K4p52e
訂閱電子報:https://reurl.cc/OGpgDA
心智課程說明:https://reurl.cc/77eNGD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