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 5

2024-02-29·9 分鐘

本集介紹

感應法門、方便法門與究竟法門(五)
自力與他力
通常一般人對於即心即佛的究竟法門信心不夠,認為成佛之道若要靠自己,還不如靠他力---念佛求生西方。有很多人認為修行學佛要靠他力,不要靠自己,自己是靠不住的,自力是不容易的,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想想看,諸位在社會上做事是靠誰呢?要靠自己才有成就,靠自己強健的身體,靠自己的智慧、學識、技能…等等,假使這些都沒有,怎麼在社會上生存?即使有很好的朋友介紹工作,有很好的親戚關照,都靠不住,為什麼?因為沒有道德、智慧、學識,即使有很好的職位,也無法勝任。所以,希望學業、事業或道業有所成就,自己的努力是很重要的。
《佛說鹹水喻經》
昔日,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一日,佛告訴比丘們:「我將以水為喻,為你們說明七種人,你們當用心諦聽,善加思惟。」比丘們恭敬回答:「如是,世尊!」
佛陀接著開示道:「第一種人恆常沒溺於水中。什麼樣的人會如此?行種種不善、惡法纏身之人,將來罪業果熟,便要墮入地獄中受苦,無可救拔;這就是恆常沉溺水中之人。
第二種人從水中冒出頭後,又會再度沉沒。這是什麼樣的人呢?能夠相信善法,有慚愧心,唯信心薄弱,僅修少許善法。這樣的人只能短暫從水中冒出頭來,之後又會再度沉溺水中。
第三種人能夠浮出水面,環顧四方。這是什麼樣的人呢?能夠相信善法,有慚愧心、勇猛心,對於所造諸不善法,皆知慚知愧而不敢復造。這樣的賢者,就能從水中冒出頭,而不再沉沒。

第四種人能夠完全出離水面。這是什麼樣的人呢?能深信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諸多善法自己未能實踐,而精進修道,斷除身見、戒禁取見、疑等三種煩惱,證初果須陀洹,不會再退轉墮入惡道,於天上人間往返七次受生後,當證阿羅漢果。這就是能真正離開水面,不會再沉溺之人。
第五種人已出離水面,將要到達解脫的彼岸。這是什麼樣的人呢?深信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諸多善法自己未能實踐,而精進勇猛,不僅斷除身見、戒禁取見、疑等三種煩惱,而且貪欲、瞋恚、愚癡煩惱淡薄,證二果斯陀含,於天上人間往返一次受生後,即證阿羅漢果而得解脫。這就是已出水面、正在通往解脫彼岸之人。
第六種人已經到達解脫的彼岸。這是什麼樣的人呢?深信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諸多善法自己未能實踐,而精進勇猛,斷除貪欲、瞋恚、身見、戒禁取見、疑等五種煩惱,成就三果阿那含,壽終後將生色界、無色界,於彼漏盡煩惱、證阿羅漢果而般涅槃,不會再來欲界受生。這就是已從水中出離、到達解脫彼岸之人。
第七種人已經登上解脫的彼岸,且能於岸上清淨安立。這是什麼樣的人呢?深信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諸多善法自己未能實踐,而精進勇猛,漏盡煩惱,得成無漏聖道,成就心解脫、慧解脫─此心離於貪愛繫縛、以智慧斷除無明惑業而得解脫,且成就禪定、證得神通,徹底斷除生死的根本,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會再來受生。這樣的聖者,就是已登上解脫彼岸、且能於彼岸安立之人。
比丘們!我以水為喻來說明七種人,這是諸佛如來以大慈悲心為聲聞弟子所說,希望弟子們都能獲得安隱,度生死海。你們應閑居靜處,或在樹下、或在空處,靜心禪坐,勿有懈怠。若不勤加精進,將來必致憂悔。這是我對你們的教誨。」

比丘們聽聞佛陀的開示,歡喜奉行。
故事中,佛陀以水喻生死大海,而七種人則分別對應由凡至聖的七種層次。眾生迷惑不覺,在生死海中沉淪沒溺;或雖知善法而不能勤行,仍於苦海中載沉載浮、頭出頭沒。若能深信佛法,具足慚愧,以勇猛心精進行道,漸次斷除煩惱,必能出生死苦海,登涅槃彼岸。為佛弟子,當謹遵佛陀的教誨,修善斷惡,除滅煩惱,如是精進堅持到底,必能了生死、證涅槃,得究竟解脫、真實安樂。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