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加冕》的主人翁: 拿破崙一世的政績和戰績(一)

2024-05-28·14 分鐘

本集介紹

《拿破崙加冕》(Le Sacre de Napoléon)是法國共和國第一執政(Consulat)與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的官方畫家Jacques-Louis David(1748 -1825 ),於1805 年至1807 年間創作的巨幅畫座,現今典藏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在《拿破崙加冕》畫家David 只畫了18位帝國元帥(maréchaux d'Empire)中9位對拿破崙戰爭有功的元師。

拿破崙戰爭(Guerres napoléoniennes)是指1803年至1815年間,拿破崙一世領導的法蘭西帝國和其從屬國與反法同盟(French Revolutionary and Napoleonic Wars)間的軍事衝突:
第一次反法同盟(1792 -1797)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 -1802)
第三次反法同盟(1803-1806)
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1807)
第五次反法同盟(1809)
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1814)
半島戰爭(1807-1814)
俄法戰爭(1812)
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
Waterloo 戰役

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1792 -1797):
1796年3月11日,拿破崙被任命為「義大利軍團」司令,新婚三天後離開巴黎,赴法國南部Nice的義大利軍團司令部,兩年中橫掃北義大利。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歐洲的君主制王朝首次嘗試打敗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法蘭西對哈布斯堡君主國(Habsburg Monarchy)的奧地利宣戰,幾個星期後普魯士王國(Kingdom of Prussia)隨奧地利參戰。

Montenotte 與Lodi戰役:
第一次反法同盟戰場在義大利,一系列軍事行動始於1796年4月10日,終結於4月28日。拿破崙迫使薩丁尼亞王國(Kingdom of Sardinia)軍隊退出第一次反法同盟,薩丁尼亞王國崩潰後,北義大利的反法同盟部隊陷入劣勢。5月7日奧軍放棄米蘭公國,米蘭城於5月15日投降法軍。奧軍撤退近3萬人,到了6月3日,法軍包圍了北義大利。此成功戰役是拿破崙人生的轉折,他曾回憶:「我曾經以為自己只是個將軍,但從那之後……凸顯了我的凌雲壯志。」

Mantova戰役.
7月15日,法軍進攻奧軍要塞,奧地利陸軍元帥帥領部隊約5萬人,兵分兩路向法軍進攻,7月29日擊退法軍。8月3日至4日,法軍切斷奧軍退路後迫奧軍投降。9月4日奧軍撤退,法軍傷亡750人,奧軍傷亡3,000人,還夾持奧軍5,000人。

Alvinczi的兩次攻勢:
10月,奧軍近5萬人,拿破崙野戰部隊約3萬人集結。11月6日,拿破崙失利後撤退,一周後再次進攻奧軍,但因氣候因素處於劣勢。15日他親臨一線,隔日法軍工兵渡河後取得勝利。

Mantua圍城戰(1796–1797) :
1797年,奧軍再次兵分三路,使得法軍3.4萬野戰部隊被迫分散部署。1月9日,拿破崙親自指揮前線調度,將奧軍趕到山腳下殲滅,奧軍在兩天戰役折損了1.4萬人,1.2萬人被俘。拿破崙在五天戰役摧毀了整支奧軍野戰部隊,奧軍4.8萬人部隊僅剩1.3萬名士兵。2月2日,奧軍突圍無望投降,結束了持續半年的Mantua圍城戰(1796–1797) 。

進軍維也納(1797):
1797年2月3日,拿破崙攻打教皇國(Papal States),擊潰教皇軍。2月19日雙方簽訂《托倫蒂諾條約》(Treaty of Tolentino),教皇將Bologna、Ferrara等地割讓法國,使得拿破崙得以立足Adriatic海,之後,拿破崙招集近8萬名軍人於3月逼退奧軍。法軍如入無人之境,到了4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法蘭茲二世(Francis II and I, 1768 – 1835)的代表與拿破崙簽訂臨時和約,結束了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法國獲得奧屬尼德蘭(Austrian Netherlands)、Rhine河左岸的德意志領土與義大利北部,千年的威尼斯共和國(Republic of Venice)因此戰役遭法奧肢解。拿破崙在一年的義大利戰役名利雙收。法軍傷亡4.5萬人,俘虜了16萬反法同盟聯軍士兵。征服整個北義大利後,主導了與奧地利的談判,之後介入了1797年9月4日的果月政變,掠奪大量財富與藝術品。

果月政變(Coup of 18 Fructidor):
1797年9月4日,共和曆5年果月18日。是共和派督政府(Directoire),
從日益強大的保皇黨奪取政權的政變,督政府時獨裁,自由和民主逐漸消亡。

拿破崙在義大利戰役後成為法國軍政界的核心人物,被任命為「英格蘭軍團」司令。1797年12月25日,當選夢寐以求的法蘭西學術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

法國在埃及和敘利亞的征戰(1798 -1801)
或稱埃及戰(Campagne d'Égypte),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期,法國東方遠征軍,由拿破崙率領攻打屬於鄂圖曼帝國管轄的埃及,之後進攻敘利亞。此時由於督政府貪污無能,法國國內政局不穩,且第二次反法聯盟重組,義大利北部與萊茵河戰線告急,拿破崙結束遠征,秘密返回法國。滯留在埃及的法軍最終放棄埃及向英軍投降。

1798年2月23日,拿破崙向督政府報告,不可能成功登陸英國,並提出三個替代方案,督政府選擇了遠征埃及,以威嚇英國與印度的貿易。3月5日全權委託拿破崙籌劃指揮埃及遠征。遠征有利於督政府,如果勝利,民眾將更支持政府;如大敗則拿破崙將名聲掃地。拿破崙支持征服埃及和恢復法國在印度的霸權。準備了兩個半月後,將3.8萬的「東方軍團」分成14個步兵半旅與7個騎兵團。地中海中隊負責運送部隊。

埃及遠征軍學者專家:
拿破崙精通數學和天文學,熱愛文學與宗教,深受啟蒙運(Enlightenment)影響。埃及遠征軍有167名數學家、化學家、自然學家與測繪學家隨團,以及125本自己閱讀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專家學者們的埃及學研究成果《埃及記述》(Description de l'Égypte)於1809年出版。遠征埃及時除發現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外,探險隊還進入金字塔,研究泥板楔形文字(Cuneiform)開啟日後考古學對埃及古文明的研究。埃及學(Egyptology)是研究古埃及文化,日常生活、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文化和藝術、經濟、法律、道德和精神文明的學科。研究內容從史前(前5千年)開始直到羅馬帝國(Roman Empire)統治結束(7世紀)。

「東方軍團」於1798年5月19日從Toulon啟程,補給船隊在沿途與艦隊會合。6月9日,法軍艦隊抵達醫院騎士團的總部Malta島,大團長同意補給法軍淡水,但限制法軍入港的船隻數量。拿破崙因而於隔天進攻,佔領後建立共和體制。

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Ordo Fratrum Hospitalis Sancti Ioannis Hierosolymitani),簡稱醫院騎士團(ordre des Hospitaliers):
中世紀和近代的天主教軍事修會,是最古老的天主教修道騎士會之一,三大騎士團之一演變成馬爾他騎士團,今日為聯合國觀察員的「準國家」組織。

法軍艦隊繼續往埃及時幸運的未遇英國海軍艦隊。7月1日抵達Alexandria 港,隔日攻佔了Alexandria 城。7月10日起至7月13日,法軍繼續向南進攻,擊敗埃及部隊。法軍沿著尼羅河西岸攻向首都開羅(Cairo)。7月21日金字塔戰役,法軍將埃及2千守軍殲滅或趕入河中,十天後攻入開羅,迫使埃及軍隊撤往上埃及以及敘利亞。此時英國皇家海軍在尼羅河河口重創法國海軍,中斷了東方遠征軍與法國本土的聯繫。1798年12月,拿破崙得知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將經敘利亞與地中海進攻埃及。此外,1799年8月,俄羅斯沙皇保羅一世(Paul I, 1754 – 1801)領頭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使得法國戰敗失去義大利,當時法國又面臨內部分裂,拿破崙因此自作主張,將埃及遠征軍交給部將,於8月23日,從Alexandria港返回法國,兩艘艦艇皆躲過英國海軍封鎖,在科西嘉島停留後,於10月返抵法國。

1799年10月拿破崙抵達法國受民眾歡迎。此時法國軍在蘇黎世戰役(Second Battle of Zurich)獲勝,亦在荷蘭殲滅了英俄遠征軍,使俄羅斯退出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4ml717007y01z39dvv3avz/comments
關於我們:
好好聽FM APP:http://onelink.to/94hhtfm
好好聽FM Web:https://risu.io/DYKs
好好聽FM YouTube:https://risu.io/5lTL

好好聽出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