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目以前叫真相製造,劉致昕主持、午營聚樂部協力。
我們有一些好玩的實體活動,官網上還有一些好東西。
ig:不好意思請問一下 |午營聚樂部
各種悄悄話:realityisbusiness@gmail.com
買咖啡、斗內 :https://portaly.cc/abreakcafe
節目封面設計:王凌(Instagram: lingwang.design )
節目剪輯製作:韁河媒體工作室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7/25 瞿筱葳x魚麗共同廚房――《訪父記》座談 報名連結:https://abreakcafe.oen.tw/events/2zmQKVQHCFofDKHR0TNCp3ugbvZ 特邀台中魚麗共同廚房,復刻《留味行》中瞿奶奶的菜,讓大家帶回家: ⬮ 無名小黃瓜醃×4條 ⬮ 辣油是無敵救星×60ml *關於書 瞿筱葳連續兩本創作,《訪父記》、《留味行》,是與爸爸的口述歷史檔案兩次搭檔。 奶奶過世的時候,她用爸爸替奶奶做的口述歷史資料,剪輯出十五分鐘的影片,從小三歲被奶奶帶大的她,覺得不夠,又用三個月的時間,跟著奶奶的腳步,從上海、南京、重慶、緬甸到台灣,尋找奶奶端上餐桌的味道,她在奶奶曾經躲空襲的廟前,在空襲下奶奶往工廠裡打工的路上,流淚,流浪。那路讓她回家,在奶奶空掉的房間裡,完成了《留味行》。 《留味行》問世十四年之後,瞿筱葳從李登輝的口中、野百合的現場紀錄片、還有中研院對爸爸的口述歷史檔案,加上一年與爸爸固定的對話訪談,拜訪了瞿海源,完成了《訪父記》。 要寫那位台灣民主運動圈和社會學界人人都知道的「瞿教授」,瞿筱葳用什麼方法訪父?為什麼要訪父?從廣場上的瞿爸爸、為絕食學生向總統請命的瞿教授,到黑客松現場的g0v共同發起人瞿筱葳,《留味行》之後的《訪父記》,瞿筱葳拾起的、回顧的、探問的,是爸爸的這一生的付出跟沿路風景,也可能是她自己所踏著的節奏,廣場上的瞿爸爸、為絕食學生向總統請命的瞿教授,到黑客松現場的瞿筱葳,這之中,有關連嗎?7/25號,我們一起上桌,聽瞿家人的歷史散步,也跟筱葳,走進現在。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女权运动是在和民主运动完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它不会为了某个理念、价值而前仆后继地去赴死,但却会关注每一个具体的人的痛苦。 在越来越多民运人士被metoo之后,我对鼓吹人权的人和组织越来越失望——我发现社会对正义的关注是有选择性的,为何对六四的关注就一定比性暴力重要?在这样的优先级之中,含有着非常强烈的性别歧视。一次强奸(未遂)对于一个人的打击,是从精神上把人碾碎。有多少人真的设身处地地想过,被性骚扰、有人试图强奸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心灵被摧毁成碎片之后,经历过这些的人该如何有尊严地活下去? 女权主义者对民主与自由的关心并不比民运明星要少。所以我想和我的伙伴们不断叩问下去,当滕彪、王丹从不正面回应指控,却被邀请来日本演讲的时候,我们去现场抗议、发信质询、发起联署呼吁,为的就是要一个说法,为了捍卫人的尊严。23年的六四纪念日,王丹刚刚被新闻报道曾强奸未遂,我们紧急打印了传单和海报,在纪念现场穿行在人群发放,甚至有从未谋面过的陌生年轻伙伴主动接过传单帮忙发。现场有男性向我们提出质疑的声音,但同时,陌生的年轻人们也一同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解释传单上的内容为何是该被正视的。 声音发出后,不断有日本的活动家、记者注意到了我们发出的信息,也有本地的学者、女权机构参与我们的联署。性暴力作为普遍的、深深植根于日常的结构性问题,已经是无法被忽视的问题了。当指控出现时,只有诚恳地作出回应,不断地反思、更新自己所处的系统,才能让我们的运动更能持续下去,也不会让六四被污名化,和更广泛的人们站在一起。」 【紧急呼吁】纪念六四需要保持对性骚扰的警觉 英文版 日文版 本集共筆原文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午營會有一些活動,是我們自己會一直記得、一直拿出來說說重溫的。這一場,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場活動,有一些你們可能聽不出來,但現場所有人脖子轉了360度(?),跟著坤毅從地板看到天花板的建築實境導覽。這場還有一些,真誠到超乎想像的QA環節,主持人劉致昕先生,其實在旁邊還自己默默擦了眼睛。也是在這場活動,我們收到許多聽眾的真誠卡片與禮物。 市民跟文學館,這一集,好好地呈現了給你們聽。在高雄,市民跟文學館,可以是什麼樣的一起一起。他們跨年,他們做文學地景地圖,他們一起把這座城市的樣貌、身世、溫度記下來,你還聽得見過去幾代的人在這裡寫下的字句。那些都是文學,也都是我們在這裡生活的一部分。 用字記錄生活,用字體驗生活,用字陪伴生活,是這樣的一個地方,然後,人們在這裡,也陪著彼此,於是,也形成了地方。 (這集最後面的QA,請千萬不要錯過了。) — ⚡ 抖內Donate:單筆支持 | 定期定額 ✋ 追蹤IG: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午營咖啡 💌 合作邀約、投稿、悄悄話:realityisbusiness@gmail.com ☕ be 午營咖啡宅配訂閱會員 ⛵ 節目剪輯製作:韁河媒體工作室 (王伯維、孫聖峰、沈致嘉) 🎨 節目封面公版設計:王凌 📢 社群協力:哈利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一場在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的烏克蘭攝影展現場錄的。有聽眾QA,有誠實的講者,有來自烏克蘭現場的還原,還有在烏克蘭繼續寫字的人們,告訴我們寫字的人,此刻該做什麼。 — ⚡ 抖內Donate:單筆支持 | 定期定額 ✋ 追蹤IG: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午營咖啡 💌 合作邀約、投稿、悄悄話:realityisbusiness@gmail.com ☕ be 午營咖啡宅配訂閱會員 ⛵ 節目剪輯製作:韁河媒體工作室 (王伯維、孫聖峰、沈致嘉) 🎨 節目封面公版設計:王凌 📢 社群協力:哈利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資訊戰的真正目的,以及真正有效的回應方式,還有這場戰的真實核心。 聽,與納粹對抗的英國記者,還有蘇聯背景出身的英國學者深入解構與實質地提供解方。 (台灣出現過兩次) 延伸閱讀: How to win the information war against Russia How to win an information war? - with Peter Pomerantsev. — ⚡ 贊助:單筆支持 | 定期定額 ✋ 追蹤IG、一起來提問: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午營咖啡 💌 合作邀約、投稿、悄悄話:realityisbusiness@gmail.com 🎨 節目封面公版設計:王凌 📢 社群協力:哈利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