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海電台是2020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提出的新計畫。
我們將會致力挖掘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所觸及的理念、傳說、文化等細節,並且在藝術節進行期間,定期更新播送。希望我們能夠將那些在藝術節未說過,未說完的,再說得更長更遠一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4 EP07 「斜坡上的文藝復興—藝術家賴純純的愛麗絲仙境」來到位於山坡上的「SOCA Dulan賴純純當代藝術場域」,映入眼簾的是綠地上「希望之花」等等作品,繽紛明朗地在山海之間,顯得奇幻而和諧,彷彿在這裡任何想像都可能成真(她說自己正在實踐一種「新自由美學」)。從臺北移居到臺東十數年,賴純純依然實踐著當代藝術創作與人、時、地同步發生的自由與開放精神,而到了東海岸,大自然的能量自然會召喚著我們的身心靈,不思議的共時性就這麼在流動中決定了當下,讓藝術家們的看似問號卻又肯定的奇想一一實踐,在東海岸、在天地間與生命狀態進行的一場文藝復興正在發生。01:10 北美館「黑潮:賴純純回顧展」呈現50多年來的創作歷程,臺北多處捷運站令人熟悉的公共藝術作品,療癒而輕盈02:37 光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就看了九十幾遍,在電影、生活、日本文化美學中度過的童年,寤寐之間跳動流轉著豐富的影像06:07 雲霧飄進教室裡的文化美術系日子,自由開放而浪漫08:09 遇上廖繼春、李梅樹、楊三郎等大師,深受廖老師自由的靈魂、流動的色彩宛如精靈般的影響。只記得寡言的他只說過一句:「魚兒自由自在很快樂。」八十多歲仍親自爬上頂樓指導她完成100號的畢業作品「觀音山夕照」11:25 在當代藝術殿堂:紐約生活,大尺幅的作品開展了與場域、身體的關係,映證著當代藝術具備讓觀者介入的開放性。13:32 臺灣現代藝術場所變化的時代,北美館的開幕被期許為當代藝術將要開始。一些具有新觀念的繪畫比賽,讓不具名的、庶民的 女性創作者因而有機會被看見,跳脫過去畫會等傳統權力結構15:55 屬於戰後嬰兒潮的她,50年來的創作是與臺灣的「存在與變化」,與時代、社會、空間、生命歷程/存在的對應18:21 林壽宇老師的創作思想如光點,高高地昭示著,解嚴前一年成立了SOCA現代藝術工作室。重新省思藝術空間、場域的意義,找回自己、主體的詮釋權 當代藝術是生成中的藝術23:02 SOCA之於賴純純是生命的實驗與實踐場。從studio到site、工作室/心房到場域的演進。場域所在更是跟環境、地球、宇宙的連結25:01 千禧年成立台灣女性藝術協會,20幾年來已有兩百多位藝術家參加26:33 千禧年在臺東迎曙光,是與東海岸連結的契機。看見這裡的創作生命力之強大,反映出不同於都會的,是跟自然融合,更具直覺式的 身體性的精神28:41 以駐村的名義為自己創造來臺東的機會,蓋自己的工作室。在都蘭生活跟人、山與海的距離剛剛好31:15 以反映生命觀的態度成立基金會、SOCA Dulan賴純純當代藝術場域,實踐「新自由美學」,讓參與者自然而然進來的,也許能夠實現一場新的文藝復興33:19 將自己當作變大變小、上天下海、優遊自在的愛麗絲行動藝術,透過儀式性來跨越年齡、自我期待、階層。在大阪EXPO代表臺灣參展的藝術作品「奇異仙境・希望之花」前,穿上游泳圈製成的愛麗絲服裝送花的快閃行動35:49 東海岸藝術串連平台計畫:莊昀駐村創作,結合工作坊、回收材料、編織成花,八月底在SOCA Dulan賴純純當代藝術場域展出主持人:柴油小姐阿南來賓:藝術家賴純純錄音:巴賴Balai後製:巴賴Balai製作: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圖片提供:賴純純藝術文化基金會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JunT.LaiFoundationofArt/photos🎼本集音樂:1. 植夢(片頭片尾)|桑布伊2. 阿光手牒EP|柳哲光3. 成為出海口Demo|巴賴Balai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eea6xpqjvad08397n6mqrjn/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自2024年啟動的Voices of the Ocean海洋之聲:國際南島音樂人臺東駐村計畫,為臺東縣政府文化處邀請來自泛太平洋各地的音樂人,來到臺東駐村四週,與在地進行交流與共創。這群音樂人在真情流露的南島系譜自然而然地交織成歌,沿著海洋為路行旅,在彼此的故事中找到復返靈魂之鄉的方向。02:13 臺灣像是泛太平洋/南島地區北端的一顆大海螺03:13 海海電台首度與位於大溪地(法屬玻里尼西亞)還在昨天的Kumu線線。從陸地翻轉到海洋的視角看有許多「像極了愛情」的關係。07:32 賽德克族與大溪地樂舞的因緣10:47 認識南島文化的過程也是發現轉型正義的重要性14:02 在泛太平洋文化中,樂舞、祭儀、工藝等同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正值年度海岸線阿美族豐年祭、排灣族、魯凱族小米收穫祭時節,參與祭典比工作更重要。16:12 推音樂人走出去的同時,也邀南島的家人進來,在彼此文化的異同中交流學習。長達四周的駐村時間,較能深入認識在地,體驗部落文化。18:43 去年徵選而來的大溪地、馬來西亞、菲律賓音樂人與團隊,來自大溪地的Rahera與Tauapaohu既是樂舞者也是主持儀式的祭司21:15 在臺東為6組新人(包括2對同性)舉辦大溪地傳統婚禮儀式,每組新人的椰子能被一刀劈開,即會會得到幸福。贈送樹皮為祝福的禮物。24:27 在史前館石碑上發現與自己(大溪地)身上雷同的刺青圖紋,紋身圖騰與觀星航海的連結,畫出回家的路26:34 排灣族與大溪地傳統拍刺使用的工具相似28:00 去年邀請合作的三組臺東音樂團隊為東布青、Mafana樂團、卑南族青春歌隊(由建和、南王、泰安、檳榔等部落組成)。與駐村團隊建立了 親族一般的情誼,交換學習樂舞、編織、工藝等技術31:16 今年八月起參加的三組國際團隊:菲律賓/印尼的傳統樂器實驗音樂、印尼傳統樂器與樂音、馬達加斯加的傳統樂器與音樂,特別增加一位馬來西亞傳統樂器 Pratuokng的保存及推廣者33:55 臺灣團隊包括Paliulius 樂團、桑梅絹Seredaw 渲染工作團和巴賴 &GAGA樂團36:21 不少南島音樂人都會做自己樂器,也期望臺灣創作者做出自己專屬的樂器37:20 將在九月份月光海音樂會的上午,同場地的阿美族民俗村舉辦兩天四場的音樂工作坊。並在9月9日場邀請去年的大溪地「家人」回來與卑南族青春歌隊一起演出。9月20日於新生公園廣場發表今年合作成果。主持人:柴油小姐阿南來賓:海洋之聲|國際南島音樂人臺東駐村計畫主持人馬淑儀Homi,TE NATIRA'A南島大溪地藝術工作室代表Kumu Walis錄音:巴賴Balai後製:巴賴Balai製作: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圖片提供:海洋之聲 Voices of the Ocean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voimr.taitung部分音樂提供:TE NATIRA'A南島大溪地藝術工作室🎼本集音樂:1. 植夢(片頭片尾)|桑布伊2. 成為出海口Demo|巴賴Balai3. La ora tatou|Guillaume Matarere4. Tiurai hanahana|Liliane5. No hea mai|Temaeva6. Te ta'o|Teiva LC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eea6xpqjvad08397n6mqrjn/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呼應著今年大地藝術節主題「成為出海口」,藝術家伊命瑪法琉在磯崎海濱作品「溯源之旅」,以漂流木為主要素材描繪出東海岸出海口司馬林(日本禿頭鯊幼苗),奮力向上游的返鄉意象。出海口孕育著族群最多元、自然條件最複雜、生命力最豐沛的生態環境,也成為東海岸主要以原住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場域。2023年,即將60歲的伊命自發性決定在部落的瞭望之地辦個展,這裡是多年前族人共同發起「捍衛祖靈反遷葬行動」的「卡大地布先祖追思文化園區」,在沒有任何預算前提下即全心全意地投入,今年四月開展的「其實,我的森林在海邊」伊命瑪法琉個展,刻畫著當代原住民藝術家深刻的省思,其實只有在出海口才能看得見的歷史洪流,以及藝術家透過創作為沈默的漂流木(自然環境)發聲的,真摯而純粹的信念。02:22 在海邊創作的藝術家總是收尾收不完,原來都帶著釣竿去工作04:29 位於磯崎海濱休憩區停車場的大地藝術節作品「溯源之旅」,描述出海口的司馬林(日本禿頭鯊幼苗)力爭上游的回家意象06:27 同為料理高手的藝術家夫妻檔愛琴與伊命,司馬林料理方式大公開09:13 年少離家到都處打工謀生,但存款總是只有一百多,於是在28歲時決定返回部落10:39 由瑪法琉(Mavaliw)、巴卡魯固(Pakaruku) 和羅法尼耀(Ruvaniyaw) 三個家族形成的卡大地布部落,同樣面臨文化的消失,伊命返鄉投入青年會,參與卡大地布青年會復振文化12:39 六十歲的生命巔峰決定在部落舉辦個展,終生以漂流木作為唯一的創作素材,讓這份山林的禮物有新的生命,作為最好的回饋15:15 個展名稱「其實,我的森林在海邊」,其實二字背後的諷刺與無奈,為大自然環境、原住民處境等需要轉型正義的事實發聲20:56 純粹單純的形制飽含媒材與藝術家生命的精華,從開始到最終還原出就是一根木頭、一種化繁為簡的精神24:36 決定在部落生命追思園區辦展,因為此地的檳榔花香曾引領伊命回家的路。是部落族人共同以「捍衛祖靈反遷葬行動」(2010至2014年)守護的傳統領域26:45 兩年以來在祖先沈睡的地方創作所得到的靈感與祝福。在這樣的神聖場域上族人共同與祖先凝聚的精神,是跨越生死的同行時空31:01 從未有人展覽過的墓園(空地)曾是進入舊部落的Tarna’uwan(瞭望之地),居於高處代表著守護精神。下著細雨的開幕日充滿天地靈間的力量34:42 搭配展覽舉辦「累到深處無怨尤—漂流木工作坊」,可以在現地體驗從當出海口搬運漂流木、從零開始的創作歷程35:46 漂流木工作坊的設計為讓觀眾身體力行地體驗藝術家與媒材之間的命定關係,意外遇到稽查人員帶來的「其實」經驗38:05 讓漂流木作品「自然而然」的輕盈結構、流暢的線條,需要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藝術家希望讓漂流木組構越做越輕,是對過往造型的反思 簡練。41:04 可以用鏈鋸削蘋果 果雕。偏愛球形的幾何造型。自然而然的東海岸生活與藝術之間命定的連結關係43:02 伊命、愛琴與女兒林依儒「就這裡」咖啡廳新開幕.伊命將持續在生命園區工作室創作,可以預約導覽,或自由看展主持人:柴油小姐阿南來賓:大地藝術節駐地創作者伊命瑪法琉、策展人饒愛琴、黃瀞瑩錄音:巴賴Balai後製:巴賴Balai製作: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本集音樂:1. 植夢-桑布伊(片頭片尾)2. 成為出海口demo-巴賴Balai3. 反覆的新芽—巴賴Balai |2018-2020東海岸大地藝術節藝串平台「反覆的新芽音樂共創三部曲計畫」歌曲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eea6xpqjvad08397n6mqrjn/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十一年來,每年在夏至登場的月光・海音樂會邀集了海內外音樂人,在東海岸最美的月光海舞台上演出,今年共六場免費音樂會與兩場售票場,擔任節目統籌的鄭宜豪,多年前,受都蘭部落前領袖沈太木給予阿美族名,耳提面命他保持真誠、深耕部落文化,他在本集與大家分享著數年來設計節目排程的甘苦,例如要找什麼樣的表演者才足以配合得了氣場最大的宇宙「巨星」與大自然擔任的VJ。01:50 從用文化播種、深耕部落展開03:01 老頭目捏著宜豪耳朵取名字05:24 連續數月的音樂會節目安排工作繁雜,電腦視窗一次展開40幾個08:36 夏至第一場,舒米恩Suming帶領都蘭部落弟妹參加開幕,同時為阿米斯音樂節暖身09:27 七月十二日「無垠之海」、八月九日「河海共舞」兩場售票場,邀請很有「音樂態度」、喜愛東海岸的表演者10:47 月光海會騙人,讓臺上表演者感覺粉絲量暴棚14:11 節目設計跨類型、語言、世代,兩場售票場壓軸表演分別有阿爆feat.鄭宜農、董事長樂團feat.蔣進興、馬蘭吟唱15:57 誰會在最強大的滿月昇起時、無價的大自然VJ前唱歌?19:00 總在秋末展開的阿米斯音樂節,經常有颱風與東北季風同場加映21:29 九月八日「風華再現」場為跨世代的原住民創作流行音樂組合23:45 除了排定節目表演者外,另有「我的月光海舞台」提供新人與實力表演者報名徵選主持人:柴油小姐阿南來賓:月光海音樂節節目統籌鄭宜豪、阿米斯音樂節國際事務統籌努儂・布海 Nunung・Puhay錄音:巴賴Balai後製:巴賴Balai製作: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本集音樂:1. 植夢-桑布伊(片頭片尾)2. 成為出海口demo-巴賴Balai3. 反覆的新芽—巴賴Balai |2018-2020東海岸大地藝術節藝串平台「反覆的新芽音樂共創三部曲計畫」歌曲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eea6xpqjvad08397n6mqrjn/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對喜愛東海岸或原住民文化的粉絲而言,今年邁入第七屆的阿米斯音樂節,其地位絕不亞於大地藝術節/月光海音樂會。這個十多年來在臺東都蘭部落本地打造的藝術盛事,以社區民眾為主角、不主打大卡司(甚至不透露演出卡司)、前五屆未曾申請過公部門補助、求質不求量的企業贊助原則......憑藉著如此精神竟能在臺灣眾多音樂節之中,奠定一席地位的原因,在本集節目中由曾是工作夥伴的鄭宜豪與努儂・布海 Nunung・Puhay,不藏私地分享這個精神價值含金量極高的音樂節製造秘笈。01:13 一個臺灣原住民文化沈浸式體驗的音樂節,不主打卡司卻越來越受歡迎05:50 團隊以在尊重傳統的前提下,以部落文化視角向外推廣,也令非原民的夥伴重新省思自己的根源08:30 得獎後的舒米恩想要開返鄉唱歌回饋部落,卻被反問「為什麼只有你可以唱歌?」10:11 受鹿耳島GOOD NEIGHBORS JAMBOREE 參與型節日慶典啟發,部落達人、職人、斜槓生活才是主角12:57 日本地方創生的重要代表。最高潮的壓軸節目是一群心智障礙者的演出。14:24 在山裡廢棄的KAWANABE森林學校舉辦,民眾自在地在家鄉演出,用音樂去締結台上台下觀眾,有如部落生活的場景。16:25 阿米斯音樂節也在都蘭國中辦了四屆,因觀眾數暴增,2019年轉移到在海祭場/聖地都蘭鼻舉辦,宛如在懸崖邊的音樂會充滿靈氣與能量19:34 原住民自治、傳統領域,對母體文化的省思與認同21:00 隨著活動舉辦的擴大與影響力,從完全靠自己負債貸款辦,到連結公共資源與企業支持,以認同音樂節價值觀為連結資源的核心原則24:38 給自己一個機會,在音樂節裡找到會讓自己安心的位子26:40 來自各地表演者包含不同原民部落、南島夥伴。其實最大的卡司是...28:49 月光海與阿米斯聯票策略,彼此共生共好的潮間帶關係30:08 舒米恩斜槓創作裝置藝術,各具特色的舞台設計美得想跳海32:08 部落交流區才是隱藏版的文化大舞台,精采度不輸其他36:29 海洋是道路,阿米斯音樂節成為東海岸、南島的音樂港口主持人:柴油小姐阿南來賓: 阿米斯音樂節國際事務統籌努儂・布海 Nunung・Puhay、月光海音樂節節目統籌鄭宜豪錄音:巴賴Balai後製:巴賴Balai製作: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本集音樂:1. 植夢-桑布伊(片頭片尾)2. 成為出海口demo-巴賴Balai3. 美好的日子-舒米恩4. 阿米斯-舒米恩5. 海的驕傲-舒米恩6. 癒合-舒米恩音樂提供:米大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eea6xpqjvad08397n6mqrjn/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