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爬山

來爬山

江秀真&陳慧諼

來爬山 !

人攏講,台灣是爬山的樂園。
你甘知,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有兩百六十幾座?
除了最出名的百岳,
你甘知,還有五岳、三尖、一奇?

「我是江秀真,爬山的秀真,有人叫我江ㄟ,嘛有人叫我八千ㄟ。」
「我是陳慧諼,在台灣爬山走跳的慧諼。」
每禮拜這時陣,在這,為大家主持「來爬山」這個節目,大家相揪,互相牽教,安全爬,健康爬,趣味爬 !

--寶島聯播網新節目「來爬山」!由第一位完成攀登世界七大洲頂峰的台灣女性登山家江秀真,和自由寫作與走讀的文字工作者陳慧諼,即將帶來由兩位所主持的《來爬山》!這樣的組合究竟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神秘的山脈裡蘊藏著那些有趣的故事呢?每周日的早上十點和晚上六點就要邀請您跟《來爬山》的兩位主持人一起來爬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所有集數

EP.205 │ 博物學登山/登山氣象:專訪阿霞天空粉專版主莊鎮豪研究員

EP.205 │ 博物學登山/登山氣象:專訪阿霞天空粉專版主莊鎮豪研究員

🄴 來爬山

台灣為海島型氣候,輔以亞熱帶到寒帶落差極大的海拔環境,氣候差異大也較難掌握。一趟山行裡是不是有好天氣,更是山友們最關心的,也是關乎登山安全重要的登山知能。與秀真姐曾為大氣科學系碩班同學的阿豪,從小就對高雄夏天的午後爆雨造成淹水感到好奇。對氣象與天文求知好學,輔以雙親支持,累積至今認為登山結合氣象專業,是最好的驗證與實踐!至於為何粉專要以阿霞天空來命名,可是有故事呢!正確認識台灣四季的氣候特徵,將有助於山行安排與登山安全。所謂春天後母臉,是預報員最難交的朋友,梅雨鋒面有南北擺盪的特性。夏天的午後雷陣雨為何預報上有難度?能預先做哪些觀測?夏颱與秋颱有何不同?為何海警發布後,國家公園就要禁止入園?冬季高海拔的水氣來源,為何不同於中低海拔?阿豪也在官網分享,所拍攝各季典型的氣候地景,搭配圖說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本集建議大家備妥紙本做筆記,仔細聆聽來找答案吧!詳細內容,請收聽《來爬山》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t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t/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04 │ 族群登山/中小學山野教育:專訪烏來國中莊永隆老師

EP.204 │ 族群登山/中小學山野教育:專訪烏來國中莊永隆老師

🄴 來爬山

【新碩永傳】要換就換最好的!換個家,裝下更大的夢想。新北市永和中正大道上,稀有千坪大基地,雙棟28層凌空鋼骨制震地標,約30%左右低公設比,42-60坪寬裕空間,永和唯一認同精華好地段。了解更多: https://fstry.pse.is/7bwqed——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多山的台灣,台灣的山林就是最佳無邊界的教室。山林教育該從小紮根,理所當然該導入國民教育之中。台南麻豆鄉下長大、體育科班出身的永隆老師,因某次失誤而與烏來國中結緣。接續又因蘇迪勒颱風重創烏來,促成執行永續山野教育的最佳動機。在「山!我回來了」的精神標語下,規劃依學齡因地制宜,又具有泰雅文化元素的教案,並結合登山教育、環境教育與探索教育。歷屆校長成為最大助力也是山友,部落裡的獵人與織女、校內與校外的老師以及烏來的好山好水均為教學資源。學生們更有知能與動力,守護自己的家園。「爬過了,天花板就能成為地板!」 接受山野教育的孩子們,高峰經驗持續突破,經台灣山林形塑成為更好的自己中!P.S.「來爬山」節目從四月開始,將播出「博物山林 山人群像」專題系列,每週將有一位山人暢談其專業與山涯山經,將分上下集隔月播出。日治時期身為博物學家的鹿野忠雄,開啟台灣近代登山更多元的視野。台灣山林名符其實宛如一座博物館,每位山人也從其中獲得養分,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山路!詳細內容,請收聽《來爬山》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t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t/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03 │ 族群登山/親子登山:專訪黃家小隊黃義良老師 I

EP.203 │ 族群登山/親子登山:專訪黃家小隊黃義良老師 I

🄴 來爬山

有注意到在山徑上,不時出現一家人小腳跟著大腳、浸潤在山林大教室的親子隊伍嗎?親子登山典範家庭領隊黃義良老師,這週將暢談一家人走了18年至今的起心動念與歷程。親子登山與一般登山有何不同?該注意什麼事項?既然沒有山會組織願意讓孩子參加行程,那就自己來吧!黃老師靠著自學與求教資深前輩,從無到有循序漸近持續摸索與修正,全家維持全自理,行程可彈性調整長短。除了食衣住行,黃老師特別注重育與樂兩項,藉由登山腳踏實地認識台灣之美,並藉由現地環境玩起遊戲來。黃老師全家爬山,還能研發解決問題的小物,並得到專利與獎項。登山與生活密不可分,運用一物多用的概念,也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黃老師還留著女兒的小背包,掏出各種發明小物一一介紹,包括防味防漏的外出型尿布、銀膠防水布與環保的泡潔錠。P.S.「來爬山」節目從四月開始,將播出「博物山林 山人群像」專題系列,每週將有一位山人暢談其專業與山涯山經,將分上下集隔月播出。日治時期身為博物學家的鹿野忠雄,開啟台灣近代登山更多元的視野。台灣山林名符其實宛如一座博物館,每位山人也從其中獲得養分,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山路!詳細內容,請收聽《來爬山》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t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t/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02 │ 場域登山/海外八千米攀登:呂忠翰登山家 I / 江秀真&陳慧諼

EP.202 │ 場域登山/海外八千米攀登:呂忠翰登山家 I / 江秀真&陳慧諼

🄴 來爬山

「來爬山」節目從四月開始至年底,將播出「博物山林 山人群像」專題系列,每週將有一位山人暢談其專業與山涯山經。日治時期身為博物學家的鹿野忠雄,開啟台灣近代登山更多元的視野。台灣山林名符其實宛如一座博物館,每位山人也從其中獲得養分,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山路!首集將由擅長八千米攀登場域的果果來分享,宛如果果持續開創的探險目標與精神,開啟專題系列的序曲。世界上八千米的高峰有14座,攀登所需的身體與心理素質必須突破極限禁區。果果如何一步一腳印,持續往世界巔峰走去,播出當天又將啟程展開為期半年的遠征,然而台灣田野與山林的養成、啟發和累積,功不可沒。身為第一代體制外教育孩子的果果,讓他開始親近山林開啟視野,找到自己優勢與攀登目標K2。受惠於全人中學系統化登山教育訓練,如今更回饋母校並傳承擔任特聘教師。果果為何將攀登世界最高峰聖母峰放在最後?為何果果說不要過度強調登頂?又如何區別冒險與探險兩者的差異?這些基礎觀念,同樣適用於在台灣行山,鎖定節目來聽果果寶貴的經驗談。詳細內容,請收聽《來爬山》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t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t/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01 │ 專訪太魯閣登山隊金清志隊長 II / 江秀真&陳慧諼

EP.201 │ 專訪太魯閣登山隊金清志隊長 II / 江秀真&陳慧諼

🄴 來爬山

聽《昨天是世界末日》,和Uncle & Amu一起聊聊!我們將用節目陪伴你,輕鬆度過無聊的周間時光!現在就訂閱我們: https://fstry.pse.is/7ebqn4——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這繼續來聽金隊長分享山上的故事。珍貴的是如何走出山涯裡的低谷,對談間有洋蔥,秀真姐彷彿勾起過往也為之動容很能體會。中級山大多屬於進階的山域,花蓮的中級山更是少人敢探,須有更多的準備,然而正是金隊長擅長且專業的路線。金隊長分享該具備的要項與二子山實際救援案例,並指出做好準備平安下山,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此外,太魯閣山區為太魯閣族傳統領域,必須更謹慎進入避免引發狀況,金隊長也分享西拉歐卡路線的案例做說明。因為去年花蓮強震無法帶山友入山,但金隊長不得閒,持續協助國家公園各項巡護與建設工作。金隊長對少數山友破壞環境行為再次提出呼籲,不留物品垃圾在山上,也不任意取物下山。金隊長也帶領學校山林教育與舊部落尋根活動,充分實踐「因為愛 所以愛」的愛山行動也是典範。詳細內容,請收聽《來爬山》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t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t/comments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