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收到過假訊息嗎?
資訊爆炸的年代,各種真真假假的訊息,
我們怎麼樣才能夠聰明不受騙?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
這是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與國立教育電台,
合作的Podcast節目,
在這裡我們將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
陪伴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
達成「群體免疫」,和假訊息說掰掰!
❤️ 邀請您訂閱、分享、給五星好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您的想法和建議。
如果要聯絡我們,歡迎寫信到這裡:tfc@tfc-taiwan.org
💌 臉書專頁
www.facebook.com/taiwantfc
💌 IG 帳號
www.instagram.com/taiwan_factcheckcenter/
💌 Line
line.me/R/ti/p/@tfctaiwan?from=page
💌 Twitter
twitter.com/taiwantfc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基金會)官網
http://tfc-taiwan.org.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0:00📌數位轉型的大航海時代到來?AI是什麼角色? 02:25📌搜尋引擎「蕃薯藤」的創立背景? 09:49📌AI也是數位轉型的一環? 13:04📌從產製到行銷,AI如何改變媒體業生態? 25:36📌轉型關鍵:向上扛責向下授權 32:40📌貝佐斯併購華盛頓郵報,如何轉虧為盈? 42:15📌紐時的奧運啟示:後製編輯很重要! 46:42📌未來的內容策展者:新聞從業人員 49:46📌Google的3年3億基金,可以讓媒體共榮嗎? 陳正然是台灣第一家網路搜尋引擎「蕃薯藤」的創辦人,在1990年代推出時,引發了廣大迴響,也成為初代網路世代的重要回憶。回顧創辦心路,陳正然在當時,就看到網路的不可取代性,以及媒體轉型的迫切性。 過去由編輯台餵養閱聽人,如今已是「使用者為王」,媒體被推著數位轉型,試圖搞懂閱聽人在哪裡?一則新聞的傳播途徑是什麼?試圖從中找到新的生產路徑。而當下最火紅的AI會是最佳解答嗎?陳正然分享國外媒體的成功經驗,如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台灣媒體又能從中學到什麼? 科技公司除了左右媒體生態,也希望能與之共好,近日Google的3年3億基金,委託數位經濟及產業發展協會執行「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目標為支持新聞產業的轉型發展和永續經營,這筆錢真的可以讓媒體共榮嗎?媒體又要怎樣應用? 本集節目邀請陳正然,從蕃薯藤的創業路談到AI與台灣媒體的數位轉型。請收聽「新聞真假掰 」,假訊息Bye Bye。 來 賓| 陳正然(數位經濟及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主持人| 黃兆徽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顧問/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范宏寬、張育騰 💌 臉書專頁 www.facebook.com/taiwantfc 💌 IG 帳號 www.instagram.com/taiwan_factcheckcenter/ 💌 Line line.me/R/ti/p/@tfctaiwan?from=page 💌 Twitter twitter.com/taiwantfc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基金會)官網 http://tfc-taiwan.org.tw/ ❤️ 邀請您訂閱、分享、給五星好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您的想法和建議。 如果要聯絡我們,歡迎寫信到這裡: public@tfc-taiwan.org.t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yvtabkc0cn7081913m3x01j/comments ❤️ 【多平台隨意選 / 立即收聽】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KKBOX SoundOn MyMusi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0:00📌達克效應:分享錯誤訊息的人,通常一知半解 04:26📌什麼是重複曝光效應?重要事情「講三遍」? 06:39📌社群網站的「分享」,是認同還是真實? 12:39📌同溫層效應如何加深極化? 21:50📌生成式AI如何讓人輕易相信? 36:10📌直球對決?迂迴陳述?有效溝通這樣做 44:32📌喜歡分享+從眾,加速訊息流傳 51:26📌什麼是偏見?蔡宇哲用一場性平演講當案例 57:08📌AI時代,心理學專家提供正確的因應撇步!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蔡宇哲除了擁有心理學的背景外,本身也是知名Podcast節目《哇賽心理學》的主持人。談到假訊息,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實際上就是一個「說服的過程」? 分享、傳播是人類的天性,透過轉發訊息,人類可以獲得極高的滿足與成就感。而這其實就是假訊息的起源。在社群時代,人們在同溫層中不斷轉發相似的訊息,雖然獲得了愉悅感,卻也大大加深了極化、不實言論的散播。 心理學其實有許多理論,可以解釋假訊息為什麼如此誘人,我們在價值判斷時也可能陷入心理學中的盲點,讓我們無法正確的辨識不實甚至造假的內容。在這集節目中,和蔡宇哲教授一起破解那些可能造成假訊息氾濫的行為! 本集節目邀請蔡宇哲,從心理學的角度檢視假訊息以及極化社會的問題。請收聽「新聞真假掰 」,假訊息Bye Bye。 來 賓| 蔡宇哲(Podcast《哇賽心理學》主持人) 主持人| 黃兆徽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顧問/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范宏寬、張育騰 💌 臉書專頁 www.facebook.com/taiwantfc 💌 IG 帳號 www.instagram.com/taiwan_factcheckcenter/ 💌 Line line.me/R/ti/p/@tfctaiwan?from=page 💌 Twitter twitter.com/taiwantfc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基金會)官網 http://tfc-taiwan.org.tw/ ❤️ 邀請您訂閱、分享、給五星好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您的想法和建議。 如果要聯絡我們,歡迎寫信到這裡: public@tfc-taiwan.org.t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yvtabkc0cn7081913m3x01j/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1:52📌2024大選將成為假訊息與AI的戰爭? 04:03📌基因製藥、核融合…AI成為基礎科學、促進各領域突破性進展! 08:12📌環境感知、具身智能機械人…AI的下一場革命? 13:20📌AI技術就是國防技術!AI大神李飛飛訪台背後的意義? 15:40📌中國AI人才培育的重要搖籃:「科大少年班」12歲天才兒童讀大學 21:53📌AI閱卷,還可以幫作文打分數 24:08📌科技發展與民主躍進成正比? 30:05📌生成式AI大爆發,「領頭羊」中國,為何反居劣勢? 36:50📌微軟亞洲研究院是中國「AI少林寺」? 42:10📌《經濟學人》不看好AI在中國發展的原因? 44:52📌AI是天使還是魔鬼? AI無疑是當代最新且快速成長的科技,美中兩大強權也在人工智慧的戰場上捉對廝殺。當今世界AI專家、美國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李飛飛於今年3月大動作訪台,也被解讀有「政治考量」,這背後蘊含的意義是什麼? 主跑科技線多年、《天下雜誌》總主筆陳良榕帶來第一手觀察,中國的AI技術之所以能「超英趕美」是因為有人才培育的搖籃,甚至還有「AI少林寺」?龐大的國家資源挹注,讓中國在人工智慧發展的起跑線似乎佔盡便宜,但《經濟學人》對於中國未來AI的發展並不看好,這又是為什麼? 透過人工智慧科技,假訊息、假聲音、假影片漫天散布,是否會影響明年將舉辦的大選?AI有辦法查核AI嗎?各國想盡辦法要發展的AI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 本集節目邀請天下雜誌總主筆陳良榕,從美中兩大強權如何展開AI競賽,觀察人工智慧對我們帶來的影響。請收聽「新聞真假掰 」,假訊息Bye Bye。 來 賓| 陳良榕(天下雜誌總主筆) 主持人| 黃兆徽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顧問/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 節目團隊︱ 黃兆徽、張博瑞、張育騰、陳柏樺 💌 臉書專頁 www.facebook.com/taiwantfc 💌 IG 帳號 www.instagram.com/taiwan_factcheckcenter/ 💌 Line line.me/R/ti/p/@tfctaiwan?from=page 💌 Twitter twitter.com/taiwantfc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基金會)官網 http://tfc-taiwan.org.tw/ ❤️ 邀請您訂閱、分享、給五星好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您的想法和建議。 如果要聯絡我們,歡迎寫信到這裡: public@tfc-taiwan.org.t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yvtabkc0cn7081913m3x01j/comments ❤️ 【多平台隨意選 / 立即收聽】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KKBOX SoundOn MyMusi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現代戰爭的定義不再僅止於熱兵器, 資訊戰也是近年來被重視的一環, 尤其當烏俄戰爭爆發初期, 各種不利於對方的假訊息滿天飛, 目的是為了打擊軍民士氣而採取的手段。 連續10年,臺灣是受境外假訊息影響最嚴重的國家, 多數假訊息的來源與傳播都與中國有關, 而且中國扮演著「放大器」的角色, 也擷取對臺灣不利的資訊來大肆宣傳, 片面地扭曲事實的原貌。 臺灣資訊研究中心分享了四個步驟, 教我們在接收到新的資訊時, 如何拆解其性質並加以評量, 讓我們能更準確地判斷消息的可信度。 看更多請點此: 📌匈牙利智庫報告:中國資訊戰善用議題分化台灣社會 更多討論: 📌資訊戰 中俄大不同:俄國快攻如暴風,中國布局如氣候變遷 節目團隊︱ 黃兆徽、陳柏樺、張育騰、范宏寬、李建甫 Podcast「新聞真假掰」單元【時事停看聽】, 查核報告、時事觀察、謠言風向、國際研究,全都說給您聽! ❤️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節目,請記得訂閱、分享,也歡迎來找我們聊聊 ❤️ 想聽誰談假訊息與媒體素養?想聽什麼樣的內容? ❤️ 還有哪些防疫、疫苗、疫情的疑問,想要請問專家? ❤️ 邀請您訂閱、分享、給五星好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您的想法和建議。 如果要聯絡我們,歡迎寫信到這裡: public@tfc-taiwan.org.tw 💌 臉書專頁 www.facebook.com/taiwantfc 💌 IG 帳號 www.instagram.com/taiwan_factcheckcenter/ 💌 Line line.me/R/ti/p/@tfctaiwan?from=page 💌 Twitter twitter.com/taiwantfc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基金會)官網 http://tfc-taiwan.org.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0:00📌公共電視不是「國家的電視台」!《公視法》修訂如何影響台灣公視發展? 02:36📌《公視法》修法八大重點? 04:07📌台灣公視經費太少?各國經費有多少?錢怎麼來? 28:35📌《人選之人》看了嗎? 29:42📌公視戲劇挑戰商業媒體的禁忌? 41:04📌公廣集團入主52台?為什麼需要公廣新聞台? 48:35📌公廣新聞夠獨立、可受信賴嗎?建立屬於全民的新聞頻道? 57:31📌公廣集團如何推動數位轉型? 《公視法》修法正在立法院如火如荼進行,但此次修法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公視法》修法這麼重要? 台灣的公共媒體走過二十幾個年頭,從公視到公廣集團、規模逐漸擴大,但許多人對於這個機構的定位仍然不太清楚,仍認為它只是「國家的電視台」,透過修法,才有可能改善此問題。 回顧近年來公視的成績,從《我們與惡的距離》到近日的收視冠軍《人選之人──造浪者》,公視的影視作品已成為「品質保證」。這些成功的原因除了與串流平台合作外,更在於公視敢於觸碰商業電視台不敢碰觸的敏感議題,這也正是公共媒體存在的價值所在。 為了讓公共媒體更走進民眾的視野裡,屬於公廣集團的華視新聞已入主新聞台集中的49至58區塊,現今可於多數的52頻道收看。在眾多商業新聞夾擊之下,華視新聞如何在百家爭鳴的新聞頻段找出自身的定位?是否可以製作出觀眾愛看、有影響力又受信賴的優質新聞?公廣集團又如何在數位媒體上找到新的傳播形式、吸引更多閱聽大眾? 本集節目邀請公視與華視董事長胡元輝,從《公視法》修法,談台灣公廣集團的定位與未來展望。請收聽「新聞真假掰 」,假訊息Bye Bye。 🎵《人選之人》主題曲〈昂聲〉:https://youtu.be/dhUygXt2vgg 來 賓| 胡元輝(公廣集團董事長) 主持人| 黃兆徽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顧問/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 節目團隊︱ 黃兆徽、張育騰、范宏寬 💌 臉書專頁 www.facebook.com/taiwantfc 💌 IG 帳號 www.instagram.com/taiwan_factcheckcenter/ 💌 Line line.me/R/ti/p/@tfctaiwan?from=page 💌 Twitter twitter.com/taiwantfc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基金會)官網 http://tfc-taiwan.org.tw/ ❤️ 邀請您訂閱、分享、給五星好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您的想法和建議。 如果要聯絡我們,歡迎寫信到這裡: public@tfc-taiwan.org.t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yvtabkc0cn7081913m3x01j/comments ❤️ 【多平台隨意選 / 立即收聽】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KKBOX SoundOn MyMusic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